1894年,他率艦與日本激戰3個小時後撤退,7日後李鴻章下令:殺!

清朝末年,清軍與日本的一場甲午海戰,清朝北洋水師受到重創,從此日本一直壓著清朝。這場戰事也成為國人無法越過的一個坎。

1894年,他率艦與日本激戰3個小時後撤退,7日後李鴻章下令:殺!

不過歷史終究成為歷史,清朝之所以敗給日本,有許多原因,在這裡就不探究了。不過甲午海戰後,北洋水師的一個高級將領卻因臨陣脫逃被殺,此人便是時任北洋水師濟遠號的指揮官方伯謙。

1894年,他率艦與日本激戰3個小時後撤退,7日後李鴻章下令:殺!

關於方伯謙的事,還要說一下當年那場中日海戰。1894年9月17日,清朝海軍與日本海軍在鴨綠江口外的大東溝相遇,隨後展開了激烈海戰。但戰爭打了三個小時後,方伯謙率領的濟遠艦撤出戰場。五個多小時後,日本艦也撤出戰爭。

1894年9月24日,也這就是海戰過去的7天,方伯謙在旅順口被李鴻章軍前正法,這也是北洋水師誕生以來第一個被斬的將領。

1894年,他率艦與日本激戰3個小時後撤退,7日後李鴻章下令:殺!

清朝給方伯謙定的罪名是:“首先逃走,致使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當時清朝根據海軍提督丁汝昌寫的戰事報告所定的罪。這個罪名給方伯謙定性的是毫無鬥志、貪生怕死的人。

但方伯謙死後,卻有不同史料為方伯謙鳴冤。他們認為方伯謙在海戰中立了大功,而且是一個愛國將領,他被殺是冤案。

1894年,他率艦與日本激戰3個小時後撤退,7日後李鴻章下令:殺!

為方伯謙鳴冤的人,列舉了方伯謙一些戰功。比如堅守望臺指揮作戰,而且大副沈壽昌被炸後,腦漿的血沾滿了方伯謙的衣服。當時濟遠艦之所以退出戰場,是因為艦體中彈,傷亡慘重,為了保全戰艦而退出戰場。

據濟遠艦二副守備陳天德在後來所寫的《冤海述聞》中記載:“廣甲自午開仗,約一點鐘時,即離隊。”陳天德認為,首先逃離的不是濟遠艦,是廣甲艦。他認為陣形亂是督帥船的陣形總變。後來從日本的記載看,丁汝昌的以犄角雁形陣與日本接敵是錯誤的。所以丁汝昌報告中的“船伍牽亂”罪名,對於方伯謙這樣的指揮官,根本指揮不了。

1894年,他率艦與日本激戰3個小時後撤退,7日後李鴻章下令:殺!

那麼方伯謙被殺的還有其他原因嗎?

1.據史料記載,方伯謙與丁汝昌有矛盾,所以丁汝昌借這個理由殺了方伯謙。

2.還有史學家認為,之所以殺方伯謙,是李鴻章、丁汝昌逃避海戰責任,找一個替罪羊。丁汝昌是李鴻章的老部下,如果丁汝昌受罰,顯然打的是李鴻章的臉,以後李鴻章就無法控制北洋艦隊。

1894年,他率艦與日本激戰3個小時後撤退,7日後李鴻章下令:殺!

3.據說李鴻章處理方伯謙時很果斷,9月22日就向清政府要求嚴懲方伯謙,第二天就執行了死刑。沒有給方伯謙任何申辯的機會。

4.《冤海述聞》中記載,方伯謙被殺連審訊都沒有,是強加的罪名。

那麼方伯謙到底是貪生怕死之人,還是一位立有戰功的將領?他是被冤殺還是罪有應得?只有再次挖掘一些史料證據,才能進一步證明。

1894年,他率艦與日本激戰3個小時後撤退,7日後李鴻章下令:殺!

更多精彩歷史,請關注【泥腿看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