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 開啟社交電商“廝殺模式” 策略迥異 誰能成最後贏家?

當整個電商行業發展陷入增長瓶頸之時,到線下去要流量和營收,成為各大拼多多的強勢崛起,抖音直通淘寶,京東推出開普勒輕商城小程序……種種跡象表明,新一波的社交電商浪潮,正在迅猛開啟。

雖然明面上,參與這波社交電商浪潮的企業形形色色,但深度挖掘下去可以發現,終究還是騰訊和阿里的遊戲,一個掌握著中國最大的社交平臺、掌管社交流量分發大權,一個則是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在電商運營和商業創新上無出其右。

騰訊阿里 開啟社交電商“廝殺模式” 策略迥異 誰能成最後贏家?

那麼,騰訊系和阿里系在社交電商上到底如何佈局?有哪些不同的風格和策略、優勢和短板?誰會更勝一籌?未來社交電商發展趨勢究竟走向何方?

可以看到,騰訊與阿里在社交電商爭奪戰上,已經達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密集排兵佈陣,依託自身的核心優勢,去給合作伙伴賦能。社交電商,是社交與電商融合、化學反應的產物,社交力與電商力缺一不可。眾所周知,騰訊長於社交但缺乏電商基因,阿里長於電商但缺乏社交基因,這也導致雙方的戰局會非常有意思,撲朔迷離。

>>騰訊阿里佈局社交電商風格與策略解析

從傳統的微商、內容導購類平臺、“平臺+達人分享”模式,到現在時興的拼團模式,騰訊幾乎沒有錯過任何一次社交電商浪潮。

畢竟,一直以來,電商都是互聯網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擁有豐富的場景和數據,對騰訊來說從戰略上說絕對不能丟,而且一旦電商數據和社交數據兩者都掌握在手中,兩者疊加是可以產生化學反應的。

騰訊阿里 開啟社交電商“廝殺模式” 策略迥異 誰能成最後贏家?

阿里在電商領域的打法,可謂“寸步不讓”。但凡與電商相關的新興模式,阿里肯定會親力親為,要麼直接炮製一個對標產品,要麼直接買下有可能崛起的“競爭對手”。

在佈局社交平臺方面,除了騰訊系的社交網絡之外,阿里幾乎佈局了市場上所有的有影響力的社交平臺,包括投資微博、陌陌以及近期打通抖音等等。可以說,阿里對社交流量無比渴求,但無奈缺乏社交基因,只能靠投資和業務合作,去拉取戰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