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不管你有沒有注意到,美食都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最有號召力的事物,有不少人的生活里根本就離不開美食,他們不是在享用美食,就是在尋找美食的路上,或是在為享用美食的經濟基礎做準備,甚至手裡攥著美食尋找最讓人心動的享用場景。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食慾作為直接影響生存的最底層需求,它自己可能都沒有料到有朝一日能夠和在解決了溫飽後仍然能與現代社會的高級慾望共同搶佔人類的大腦。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即使是那些曾經歡樂如今悲哀的肥宅,吃不上夢寐以求的食物也會尋求以別的方式宣洩,比如觀看美食紀錄片。不得不感嘆“美食”二字形容得妙,不管是好吃好看好聞好聽,一個美字囊括一切。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但美食紀錄片也不都是單純展示食物的美好,讓人感到愉悅的,BBC就有這樣一部紀錄片《食物的秘密》,明面上你能看到兩位主持人跑遍世界各地吃吃喝喝,給觀眾介紹各種令人慾罷不能的美食,實際上我卻在裡面看到了現代人被美食奴役而不自知的肆無忌憚。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食物的秘密”一詞平淡無味,幾乎看不出任何對美食的讚美與推崇。兩位主持人也並非什麼精於用語言的力量讓白水燙青菜昇華為人間珍饈的老饕,他們其中一位是常常主持BBC健康類紀錄片的醫學博士邁克爾·莫斯利,另一位則是顯然有些華裔血統的植物學家詹姆斯·王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兩位科學家用了三集的篇幅來講食物的秘密,分別是“人如其食”“探秘味覺”以及“愉腦之食”。前兩集並沒有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無非是各地食物文化以及食物對人的影響云云,對味覺的探秘也不過是講講酸甜苦咸和最新確定的鮮味,這對食物歷史文化博大的中國人來說,並非什麼新奇玩意。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然而第三集卻真切地驚豔到了我,這一集的英文原名是“Food on the Brain”愉腦之食是我個人基於紀錄片傳達的情緒的翻譯,但個人更願意將其譯為“愚腦之食”,因為那些我們認為滿足了大腦高級需求的美食其實是在愚弄我們腦子裡來不及演化的低級本能。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這一集的一開始並沒有直接介紹食物,而是用一個小實驗來驗證人對不同食物的喜好。莫斯利博士用唾液的分泌量來反映人對不同食物的喜好。顯然我們的英國博士對中國產的皮蛋沒有任何好感,而對甜膩香濃的巧克力蛋糕無法抗拒。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這個小實驗其實沒有什麼嚴謹的設計,無非是想說明除開文化習俗等因素,我們人類對某些固定的食物有無法抗拒的巨大欲望。那麼,這些食物是如何吸引我們的,為什麼會被吸引?這就是片子接下來要解答的了。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從蛋糕上的巧克力開始,追根溯源,一路找到了可可的老家秘魯,看一看它們本來的面目。人類這些年來究竟對它做了什麼才讓巧克力成為了風靡全世界的一種食物?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可可果原本是一種其貌不揚的梧桐科喬木果實,外殼厚實顏色黯淡,內部是一粒一粒的白色黏稠狀果肉,風味獨特,據我們的植物學家詹姆斯·王親口描述,可可果肉有一種難以置信的熱帶風味,介於檸檬汽水和番荔枝釋迦之間。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但是我們真正關心的是藏在果肉裡面的種子——可可豆。遺憾的是新鮮的可可豆太過苦澀難以下嚥,所以在很長一點時間裡當地的原住民只吃風味可口的可可果肉。

大概在兩千多年前,有人偶然將可可豆扔到火邊烘烤,被烤乾的可可豆發出了誘人的香味,從此可可豆才成為了一種獨特的食物。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今天的巧克力生產工藝中烘烤依舊是最關鍵的步驟,烤制後的可可豆不僅擁有豐富的香氣也褪去了原本苦澀的味道。更能讓可可豆當中大量的脂肪得以釋放,估計能夠參考生花生和炒花生之間的區別。

脂肪是自然界中寶貴的營養,可以提供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很多動物都對脂肪有很強的慾望,人類當然也不例外。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這裡劇組花了不少的篇幅到土耳其去尋找凝脂奶油這種脂肪含量高達60%的美味,進一步說明脂肪能給人帶來多大程度的愉悅。但這一段也只有水牛吃的罌粟幹能夠提起我的興趣,這裡的罌粟是合法種植的藥用罌粟,用於提取製作嗎啡,而剩下的邊角料已經沒有什麼阿片類物質了但仍含有大量的脂肪,用它喂牛能產出乳脂極高的鮮奶。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回到秘魯的可可豆,偶然的烘焙還並不能讓可可蛻變為我們如今的巧克力。即便香氣迷人,當16世紀歐洲人到達美洲,當地人也僅僅是將可可豆製成一種略帶苦味的飲品。但是殖民者帶來了一種最為關鍵的物質,才讓可可最終進化成真正的世界美食,那就是糖。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關於為什麼糖有這樣的魔力,植物學家詹姆斯·王是這樣解釋的:“因為在自然界高濃度的糖和脂肪幾乎不會同時存在。”

這個解釋是最讓我感到可怕的。誠然,自然中的確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同時具備高糖分和高脂肪。水果清一色高糖分低脂肪,少數像牛油果一樣高脂肪的又低糖分;肉類高蛋白的同時含有不少脂肪,但卻基本和糖分無緣。唯一常見的糖分與脂肪五五開食物是母乳,但它也遠不及現代食物的高糖高脂食物來得那麼有衝擊力。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縱觀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惹人醉的加工食品裡,高糖高脂的搭配算的上是萬金油組合。炸薯條薯片這些沒有直觀甜味的油糖組合就不說了,巧克力、奶油蛋糕、冰淇淋、奶蓋奶茶、芒果千層、榴蓮蛋撻、泡芙、曲奇……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我們的食物在百年內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高糖高脂食物的崛起簡直讓我們的大腦難以承受,乃至食慾失控,我們像渴望母乳一樣渴望這些肥膩的食物。相信肥胖的高發與這些精加工食品間有不小的聯繫,與其說是食物愚弄我們的大腦不如說是我們自己在對健康施虐換取感官的愉悅。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更有意思的還有咖啡因對我們大腦的控制。可能很多人認為咖啡因流行的原因是來自其成癮性,但實際上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影片通過一個簡單的生物實驗來說明。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首先要交代的是咖啡豆和可可豆一樣都是一種種子,植物們為了防止種子遭到破壞往往會使用化學武器,咖啡因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生物鹼,而可可豆苦味的來源可可鹼也是一種生物鹼。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咖啡因對於昆蟲而言是一種毒藥,甚至對一下小型動物也非常不友好,就算是人類這種體型每天咖啡因的安全劑量也不過400mg,並且被列為精神藥品管制。

而這一種“危險”的生物鹼卻遍佈整顆咖啡樹,包括樹葉花朵。可問題也來了,咖啡種子中含有咖啡因防蟲可以理解,但花朵花蜜中也含有咖啡因豈不是阻礙了昆蟲的授粉?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一個簡單的蜜蜂實驗便能解答這個問題。對照組的蜜蜂將會在接受到花香後被餵食糖水,而實驗組則是會被餵食含有咖啡因的糖水。實驗的結果顯示,被餵食咖啡因糖水的蜜蜂能更快地建立起花香與糖水的記憶聯繫,在聞到花香後做出吸食的反應比例比對照組高出3倍。在自然環境下,咖啡因的這種作用反而能招攬更多的“回頭客”,比其他花朵更有優勢。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我們人類雖然與蜜蜂看起來毫無相似,但也並非那麼不同,起碼咖啡因對我們的腦子同樣有效。與蜜蜂類似,我們在品嚐咖啡時,咖啡因能讓我們把咖啡中牛奶和糖分帶來的喜悅感與喝咖啡這件事建立起聯繫,不斷強化甚至形成一種條件反射。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很多每天離不開咖啡的人,最初很少是從黑咖啡入門的,通常最早接觸的都是拿鐵、摩卡、卡布奇諾這些香甜的品種,原因正如上段所述。多提一句,當下風靡全國的奶茶實際上可能也是咖啡因在推波助瀾,網紅奶茶咖啡因超標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就像蜜蜂聞到花香一樣,我們聞到咖啡廳的香氣,蜜蜂繞著花朵嗡嗡叫,我們走進門店細細品。我們以為享用咖啡是一種高級得不能再高級的活動,甚至被認為是追求精神享受的象徵之一,但說到底這也不過是咖啡因在“愚弄”我們的大腦而已,和蜜蜂一樣高級。

從這部美食紀錄片裡,我看透了現代人被食物奴役的真相

當然以上都是基於紀錄片當中所提到的假說,未來可能會被新研究所推翻。

如果你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理性的食客,不妨像這部紀錄片一樣去思考每種食物背後誘人的秘密,而不是被腦中還停留在原始部落的潛意識所控制,望各位吃的開心更吃得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