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你吃對了嗎?

海鮮,你吃對了嗎?

海鮮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是很多人的最愛。也是聚餐和日常飲食中的餐桌上的“常客”。但是你知道吃海鮮有很多講究嗎?如果吃得不對,很可能是適得其反喲。

1、“吃海蟹、貝、蝦一定要吃活的,否則就會拉肚子。”這種說法正確嗎?

這種說法不正確。吃海鮮是否拉肚子,不是海鮮是否是活的決定的,而是要看海鮮是否攜帶有害菌。海鮮即便是活的,如果加工不當,不能殺滅海鮮攜帶的致病菌,也可能造成拉肚子。而有些冰鮮的海鮮,即便是死的,也完全可以放心安全食用。當然,活的海鮮相對更新鮮一些。而死的海鮮,由於儲存不當,因腐敗變質產生有害菌的可能性更大。

2、“吃海鮮一定不能喝啤酒,但可以喝白酒。”這種說法正確嗎?

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這種說法的依據是啤酒中的嘌呤含量較高,而白酒的嘌呤含量較低,與海鮮同食,啤酒更能誘發痛風的發作。傳統的中醫理論認為,認為海鮮屬於寒涼食物,喝些白酒可以中和一下,並且白酒有殺菌作用,有利於減少腸胃不適。比如我們吃大閘蟹的時候,習慣上要配些黃酒。但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黃酒的嘌呤含量很高,特別是成年的黃酒,嘌呤的含量甚至要高於啤酒,與海鮮同吃,會增加嘌呤的攝入量,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是絕對不能這樣吃的。而且白酒飲用過量,還會造成酒精攝入超標,影響身體健康。

3、 “海鮮不能和西瓜、西紅柿同吃。”這種說法正確嗎?

不正確。這種說法多半是源於“食物相剋”的理論。在營養學和食品安全理論中。並沒有食物相剋之說。迄今也沒有看到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由於食物相剋導致的食物中毒案例及相關報道。

“食物相剋”一方面認為食物中含有大量草酸、鞣酸,與鈣結合影響營養吸收。但實際上,這種結合的數量非常有限,對食物的營養吸收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另一方面認為食物發生化學反應有關。比如“蝦和水果相剋”的理論認為,蝦中的五價砷和水果中的維生素C發生化學反應。可生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而引起中毒。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對海產品中的砷有限量規定。而砒霜中毒劑量是50毫克。根據轉換系數計算。即使蝦裡面含有的砷達到最高限量。並且有足夠的維生素C轉化。也相當於一個人要吃40公斤的蝦,才能達到中毒劑量。

食物相剋致人死亡的說法很可能是偶然巧合或是食物中毒引起。或是特殊體質產生食物過敏的表現,並非是真正的食物相剋。有些人體質偏弱,腸胃功能較差,在吃了大量的海鮮後,如果再吃大量的水果,有可能造成腸胃不適,主要是因為食物過量引起的,並非真的是由於“食物相剋”。

4、很多人愛吃生的,覺得醃一下就殺菌了。這種想法正確嗎?

這種做法不正確。海鮮中含有的致病菌,比如海產品中常見的副溶血性弧菌,需要在食醋中浸泡10分鐘以上或者在100℃沸水中漂燙數分鐘後才能滅菌。所以說,生吃海鮮,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我們常見的海鮮刺身,是生食海鮮的一種方法。但是,只有寒帶或者溫帶大陸架的海鮮才可以生吃,而且必須是速凍或者冰鮮在保鮮期內的。最常見的就是三文魚、生蠔、牡蠣、龍蝦刺身、北極貝、象拔貝等等。而所有的淺海水產和絕大多數的熱帶大陸架海產都不可以生吃。

5、海鮮應該怎樣吃才安全?

海鮮安全的食用方法主要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選擇新鮮的海產品。最好是選擇鮮活的,冰鮮的也可以。選擇冰鮮的海產品時,要學會如何挑選新鮮的海產品,主要從魚的眼睛、肉質的彈性和是否有腐敗的異味等幾個方面進行判斷;

二是食用前一定要充分清洗乾淨,一方面要洗淨泥沙等異物,另一方面要清除魚鰓、魚膽等部位,避免有害物質影響健康。

三是不建議吃生的海產品,最好是加熱做熟。推薦採取蒸煮的方式,既能殺滅細菌,又可以很好的保留海鮮中的營養成分,還能品味到海鮮的原汁原味。

註冊營養技師

遼寧省營養師協會常務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