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文化界的美食推手,用隨遇而安的心態,把動盪日子過成詩

1.松下清齋折露葵


前段時間,喜歡讀詩,就找來前人的詩歌來背。背到王維,便停在了王維這一塊。無他,因為他的經典詩歌太多,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用來消化。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這句詩,我蠻喜歡,覺得頗有意境。讀註釋,也只知道,葵是當時的一種蔬菜,卻並未深究。想著自己沒吃過的,實在太多,便略過了。


之後,我便不再讀詩,因為王維實在是太靜了,太佛繫了,讀詩,我還是喜歡鮑照、庾信、陳子昂、李白,那種激昂奮進的風格。這可能和人的性格有關,作為東北人,我天生豪爽,讀詩,雖也喜歡空靈,但更愛境界的擴大。


沒想到,我會在另外一本書裡,見到這首詩。不僅如此,我還對“葵”這種蔬菜,有了更深的瞭解。


這本書,便是汪曾祺的《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汪曾祺:文化界的美食推手,用隨遇而安的心態,把動盪日子過成詩


寫“葵”的那一段,是這樣寫的:

蔬菜的命運,也和世間一切事物一樣,有其興盛和衰微,提起有人知來也可叫人生一點感慨,葵本來是中國的主要蔬菜。《詩·邠風·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見其普遍。後魏《齊民要術》以《種葵》列為蔬菜第一篇。“採葵莫傷根”,“松下清齋折露葵”,時時見於篇詠。元代王禎的《農書》還稱葵為“百菜之主”。不知怎麼一來,它就變得不行了。明代的《本草綱目》中已經將它列入草類,壓根兒不承認它是菜了!葵的遭遇真夠慘的!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想是因為後來全國普遍種植了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齊白石題畫中曾提出“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王,獨不論白菜為菜中之王,何也?”其實大白菜實際上已經成“菜之王”了。


一段“葵”的興衰史,就這樣,被汪曾祺娓娓道來。

2.讀汪曾祺的三個階段

讀大學時,我本不喜歡讀汪曾祺。當然,我也不喜歡讀沈從文。我不是否認他們作品的文學性,而是單純的不喜歡。那個時候,我還太年輕,喜歡革命的熱鬧,喜歡魯迅機智的諷刺,喜歡老舍含淚的微笑,喜歡朱自清的悲傷與惆悵……


然而我唯獨不喜歡,那個時代裡,還有人可以有那種恬淡、快樂。

我認為他們沒有時代意識,缺乏憂慮的精神。

汪曾祺:文化界的美食推手,用隨遇而安的心態,把動盪日子過成詩


這種觀念,直到30歲的今天,才有所改觀。讀《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我茅塞頓開,有點理解了汪曾祺。

當然,我也不是一上來,就完全接受了的。雖然大學畢業已有八年,但對汪曾祺的抗拒,還是存在的。所以,讀這本《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我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睏倦。


可能讀了太多自媒體的文章,大腦本能地喜歡那種簡單直白的文字,對於這種文人化的文字,我讀起來有些吃力,這也讓我生出一種擔憂,這等偏好,顯示了我文化的一種退化,同時提醒我,應該去讀一些更有營養的書籍,哪怕慢一點。


第二個階段是:投入。


當我讀到書籍的1/3以後,我開始逐漸地進入了狀態,能夠跟隨著作者的思路,去體會他的快樂和幽默。恰逢中午我又沒吃東西,看著汪曾琪筆下的美食,我已經腹中飢餓。再忍無可忍,偷著孩子的餅乾以果腹。這實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同時也說明了汪曾祺語言的感染力。


第三個階段是:感動。


讀到最後一部分的時候,我的感受是感動。後面的文字是汪曾祺的三個孩子所寫的內容,交代了汪曾祺和他的夫人之間的一些家常往事,同時我們也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去理解這樣一位獨特的作家。他真的是隨遇而安,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從不強求自己,活得簡單,不關心時事,所以,他的文字,也有濾去了時代的動盪,只表現自己內心的世界。


汪曾祺:文化界的美食推手,用隨遇而安的心態,把動盪日子過成詩


3.隨遇而安的性格,自有原因

汪曾祺之所以有著如此“隨遇而安”的性格,並非看破了世事,而是天生如此。這是我讀《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本書之後,得出的結論。

汪曾祺的原生家庭,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他家原是一個地主家庭,曾經住的宅子也是頗為寬敞的,而且也是有女傭的,和魯迅的家道中落,最後需要變賣衣物,奔走於當鋪與藥鋪之間的悲涼相比,汪曾祺還是幸福了很長時間的。


一個人若能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那麼,他在後面的人生中,就會少些激憤,多些淡然。


汪曾祺:文化界的美食推手,用隨遇而安的心態,把動盪日子過成詩


汪曾祺的生母,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這本是一個悲傷的事,但就連悲傷,汪曾祺的文字也寫得很淡。那並不是因為他親情冷漠,而是他之後接連的兩個繼母,出人意料地,他們的關係非常融洽。


可以說,看了那麼多宮鬥戲、宅鬥劇,真的有點不適應如此和諧的家族關係。然而,確實如此。他的生母,在生病期間,也得到了汪父很好的照顧。汪曾祺回憶父親的文章中,還寫到,他的父親,為了讓孩子們開心,給孩子們糊養金鈴子的盒子,給孩子們做西瓜燈,為孩子們用老弦作風箏。


“春服既成,惠風和暢,我父親這個孩子頭帶著幾個孩子,在碧綠的麥壟間奔跑呼叫,為樂如何?我想念我的父親,想念我的童年,雖然我現在是七十二歲,皤然一老了。”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這樣評價自己和父親的關係。喝酒和抽菸,都是父親教給他的。他關心汪曾祺的學業,但不強求。在書法、繪畫、音樂等方面,他都有著很高的天賦。這一點,對汪曾祺的影響,潛移默化。


汪曾祺就這樣,喜歡每天讀讀書、寫寫字、畫畫畫,做做飯。他一生都保持這樣的基調,哪怕是遇到了大坎坷,比如:被打成右派,這樣的事情。


“我當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打成右派這樣一件事情,在一般人可能是一生都走不過去的坎坷,忍受不了的侮辱。但是汪曾祺卻能夠隨遇而安,在痛苦中找到生活的樂趣。他能在改造的過程中,還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去畫馬鈴薯,並且有所建樹。


他這樣的性格,很多時候,我們特別佩服,但卻學不來。


汪曾祺:文化界的美食推手,用隨遇而安的心態,把動盪日子過成詩


4.汪曾祺,文化界裡的美食推手

也許我們拼盡全力,最後得到的,也不過就只是一點點的財富。但是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卻能夠豐富我們的人生,極大地提高我們自己的幸福感。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我們幸不幸福與物質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我們的精神一定是要充盈飽滿的道理。


汪曾祺:文化界的美食推手,用隨遇而安的心態,把動盪日子過成詩


他和他的妻子,之所以能夠走過那麼多艱難坎坷,主要還是因為心中,有著對生活的熱愛。而這種熱愛,透過汪曾祺的筆端,以美食的形式,流淌出來。


汪曾祺是喜歡吃的,同時呢,也喜歡自己做菜。喜歡喝點酒,同時又喜歡喝點茶,且從早喝到晚,很是泡過茶館的那種人。他喜歡寫作,同時也喜歡畫畫,這正是一個文人雅士典型的愛好。

但汪曾祺很特別的地方,是他能在自己的文章中,把自己做菜的那種雅緻、美食的那種精妙,通過文字,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讓人看著覺得垂涎欲滴,這就是文字的魅力。而美食嘗過即便容易忘記,但文字卻能夠讓人口夾生香,餘韻悠長。

汪曾祺:文化界的美食推手,用隨遇而安的心態,把動盪日子過成詩


看了汪曾祺的《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我便一直惦記著高郵的鹹鴨蛋,想來現在網購如此方便,是一定能夠買到的。


5.汪曾祺的熱愛生活

汪曾祺的語言,是非常值得品味的。除了寫菜之外,他寫人尤其出色。各種各樣的大媽,遛鳥的大爺以及一個住在道口,每天都吃一樣食物的活莊子,他們都各有各的特點,卻普遍帶著善意的人情味。


汪曾祺:文化界的美食推手,用隨遇而安的心態,把動盪日子過成詩


汪曾祺善良,他便覺得,其他人也是善良的。哪怕在被批成右派之後,也依然不怨恨那些舉報自己的同事,在最難堪的歲月裡,他依然能夠體諒他們的難處,感悟到時代的心酸。


這份熨帖,甚是難得。


因為熱愛生活,他眼中的生活,也是生機勃勃的。北京的秋花,夏天的昆蟲,人間草木,果蔬秋濃,葡萄月令,在他筆下,都滿是熱鬧。


如今,我喜歡他,敬佩他。汪曾祺是個活明白的人,他的心態,最難得。我們都是普通人,汪曾祺的文字,便是普通人的熱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