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來了!南湯圓北水餃,只有客家人堅決說不?

自古以來都流傳著,南湯圓北水餃的說法。但是,在我們客家不但在冬至這天不吃湯圓也不吃水餃。

反而多出來許多其他習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來了!南湯圓北水餃,只有客家人堅決說不?


一、冬至補品

冬至也是客家人的“進補”日。 “冬至長長也短,夏至至短短也長。”冬至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客家人認為冬至是最好的進補日子,而今天進補是最有效的。

冬至來了!南湯圓北水餃,只有客家人堅決說不?


“冬至羊肉夏至狗”,在冬至前後,梅州客家人喜歡吃羊肉。廣東三大平民中,只有客家人在冬至有吃羊肉的習俗。人們認為羊羔是溫補品,冬至時食用它對身體大有好處。因此,煮羊肉酒已成為客家人的冬至必吃美食之一。這是客家在中原地區飲食習慣的“保留”。它還強調了客家人對“食物療法”的重視。羔羊吃後很燥熱,但是在冬天吃,可以養氣和補血。增強抵禦寒冷的能力,增強身體素質。

二、釀酒唯有冬至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為醇厚。用它釀造的葡萄酒可以保存很長時間。

冬至來了!南湯圓北水餃,只有客家人堅決說不?


三、冬至祭祖

“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饗祀先祖,”客家人祭祖有兩次分為春冬兩次!但是,有關冬至門一說,所以祖先的崇拜必須在冬至之前進行。

冬至來了!南湯圓北水餃,只有客家人堅決說不?


四、冬至曬蘿蔔

客家人在冬至有幹蘿蔔的傳統。這個習慣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很難追究其形成方式。然而,今天,它已成為客家風俗。

冬至來了!南湯圓北水餃,只有客家人堅決說不?

五、釀酒

在我們的城市甚至全國各地,人們經常聽到“冬至蘿蔔夏至姜”的說法。、“冬至吃蘿蔔並擊敗人參”,這說在冬至時食用白蘿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然而,客家人除了在冬至吃蘿蔔外,在這一天還曬蘿蔔絲,並稱其為“冬至蘿”。也許是因為“冬至蘿蔔”的簡單生產方法使其更易於傳播並逐漸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