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學:學會取悅自己及放棄,聽從潛意識召喚

引言

愛是一種極為神秘的現象,我們很難給出確切的定義。也難接觸到其本質,關於愛的研究是心理學界研究的課題之一。斯科特·派克認為,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具有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

這是西安歐亞學院董事長鬍建波對《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的評價。

這本書創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蹟,連續近20年上榜《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學:學會取悅自己及放棄,聽從潛意識召喚

被翻譯成23種以上語言,在北美一個地區銷量,就超過七百萬冊。

這本堪稱經典的書,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探討如何通過真正的愛;學會放棄;聽從潛意識召喚培養心智成熟的歷程,過上內心豐盛、幸福的生活。

這是一部心理學著作,它的作者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傑出的心理醫生”——M·斯科特·派克(以下簡稱派克)。

他畢業於哈佛大學,曾為美軍官兵提供心理服務,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工作。這本書是他多年心理實踐的濃縮精華。

真正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是自我完善的意願。

作者認為“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首先要愛自己,才能去愛別人。

愛自己就是悅納自己,這是一種能力。即尊重自己的感受,做快樂、自在的事,成為如己所是之人。


《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學:學會取悅自己及放棄,聽從潛意識召喚

派克就是這樣的人,放棄了父母為他安排的優越工作,選擇做一名心理醫生,因為這是如他所是,而非如父母所願。

然後在愛自己的基礎上,再去愛別人,體現在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將軍的妻子,向心理醫生(派克)訴說17歲女兒莎莉的狀態。她只要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寫一些傷感的詩歌。

而且平時很少參加同學聚會,這位母親認為自己的女兒,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

但是作者作為專業心理工作者,與她的女兒沙莉溝通後,卻發現這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孩,不僅成績名列前茅,而且人人都喜歡她。

父母對子女的愛,往往都是有條件的。忽略了孩子作為獨立個體,也有自己的性格、愛好,及行為模式。以及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

正如《父母規》中所說:

從此刻起,

我要多聆聽孩子的心聲,

而不是急於評斷孩子。

因為我知道聆聽才是最好的溝通。


從此刻起,

我要無條件的去愛孩子本來的樣子,

而不是去愛我要求的樣子;

因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這首《父母規》可視為愛子女(他人)的寶典,從尊重對方的獨立與差異入手,作為家庭教育的核心。


《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學:學會取悅自己及放棄,聽從潛意識召喚


自律需不斷調整自我,保持平衡。

此外,書中的另一個重要觀點是:自律是心智成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及時調整自我,保持平衡做到。

一句耳熟能詳的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可以說,人生由種種不順心,甚至苦難組成。這意味著人生,會面臨各種問題。

但是,由於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大多數人會選擇逃避、不願正視,或者怨天尤人,慨嘆自己的命不好。

甚至詛咒命運,與他人攀比,這樣的行為不會解決問題,只會加重心理矛盾、衝突。

作者認為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自律是解決問題的基礎,人生就是不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那什麼是自律呢?

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自律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保持平衡。


《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學:學會取悅自己及放棄,聽從潛意識召喚

作者講述了自己九歲時發生的一件事:

那年夏天,他剛學會騎自行車,興趣正濃,經常騎車去玩。他家附近有一段下坡路,那裡有個急轉彎。

一天早晨,他騎著自行車飛快向那段下坡路衝去。到了那個拐彎處,因為喜歡這種風馳電掣的感覺,不想減速。

由此引發了悲劇,幾秒鐘後他從車上摔下去,躺在樹叢裡,身上多處被刮傷。而心愛的自行車也撞到樹上,導致前輪撞變形。

這就是失去平衡的後果,人們往往承受不了放棄帶來的痛苦感受。即通常所說的“拿得起,卻放不下”

面對現代社會的諸多誘惑,人們往往希望多多益善,因此,來者不拒,不懂取捨。

有時,放下某些不必要、不重要的,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

但是,人們不瞭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即網友所說“我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卻不知道想要什麼”。

學會放下,意味著人生平衡。“少即多”,是人生的“斷舍離”,也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聽從潛意識的召喚

作者認為,心智成熟不僅建立在愛與自律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遵從潛意識的指引。


《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學:學會取悅自己及放棄,聽從潛意識召喚


他發現所有的心理疾病,其實是意識出現問題導致的。

也就是說,意識與潛意識發生衝突,潛意識想治癒、解決問題,而意識層面卻不停抗拒。

潛意識是人體最大的智慧來源,它能幫助我們解決各種問題。

正如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所說:我這一生不曾工作過,我的幽默和偉大的著作,都來自於求助潛意識心智無窮盡的寶藏。

潛意識會通過夢及靈感、直覺等方式,告訴人們想要的答案。

如著名化學家弗裡德里,非常希望瞭解六個碳和六個氫原子,在合成汽油時的分子式是怎樣排列的。

為此研究了很長時間,都找不到答案。

一天,他乘車去倫敦,腦海中突然出現一條蛇,在咬自己的尾巴,而且在盤旋運動。

令他腦洞大開,由此發現了苯環原子環形排列。

這就是潛意識的力量傳遞的正確信息,助力我們解決問題。

很多心理問題,就是被意識牢牢控制,迫使我們違背真實意願,也就是潛意識的意願導致的。

比如:失眠已成為很多人的普遍煩惱,明明想快點入睡,明天還有重要的事要做。這是意識層面的想法,但是潛意識卻想擁有難得屬於自己的時間,並不想睡覺。

因此,意識與潛意識開始進行“天人交戰”,意識強迫自己入睡,潛意識不停反抗,形成“強迫——反強迫”模式,長期如此,就會導致頻頻失眠。


《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學:學會取悅自己及放棄,聽從潛意識召喚

若聽從潛意識的聲音,想些明天的工作安排,生活中的感悟等,放任自己胡思亂想,可能過不了多久,你就會進入夢鄉。

通往心智成熟之路的三種方法

《少有人走的路》令人感悟良多,通往心智成熟的路是漫長的,我們可以嘗試三種方法,與之不期而遇:

1. 學會取悅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

取悅自己是愛自己的最高境界,人們常說“大家好,才是真得好”。

其實,只有自我愉悅、自在,才能感染周圍人,給予別人積極影響。

因此,“自己好,才能大家好,也是真得好”。

這不是自私,是人基本的心理需求。

那麼去做喜歡之事,追隨自己的心,而非必須、應該做的事,違背真實意願。

2. 學會放棄,保持人生平衡。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需學會化繁就簡,放棄紛亂的念頭,使人生精簡,學會有舍才有得。

八十年代就開始研究心理學的蘇州戒幢佛學研究所導師濟群法師說:知識使人複雜,智慧使人單純。

學會放棄不重要的東西,不過多消耗自身能量,是心智成熟的體現,為人生創造更多可能性,是人生大智慧。

3. 聽從自己的本體自在,人生更綻放。


《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學:學會取悅自己及放棄,聽從潛意識召喚

不但如此,還需聽從“本體自在”的引領。

“本體自在”是本體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本體心理學創始人梅內蓋蒂常把一個人的生命,描述為一粒種子,把人生的成長喻為一棵成長的大樹。

他認為生命中的原生動力總是健康、智慧的,將這種生命動能稱為“本體自在”。

它是與生俱來的,即“本自具足”,是生命的藍圖,能讓我們幸福、如意。

它就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中,跟隨它的指引,就是聽從潛意識的意願。

那麼,怎樣去做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如:準備籤合同時,若感覺身體莫名難受,就是“本體自在”提醒你,此次合作可能是陷阱,會有麻煩,

身體已經告訴你答案。

總之,心智成熟是每個人的成長之路,派克認為心靈成長、心智成熟的能力是可以學習的。

通過學會真正的愛,取悅自己;學會放棄;及潛意識(本體自在)的助力,得以實現。

將使我們的人生實現躍躚,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