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跑來一隻“龍”,竟被作坊官兵給吃了,官兵:味道不錯

眾所周知,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一個虛構的動物,並不存在。但是古人卻堅信真的有龍,而龍是什麼樣子,又沒有照片,大家只能口口相傳,或者行之筆下。導致龍的形象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關於龍的能力,也是千差萬別,有的記載裡龍可以呼風喚雨,移山填海,有的記載裡龍就比較慘,甚至能被吃了。

宋代筆記裡有這麼一個記載,大宋宣和二年,五月的時候,天氣炎熱,開封有家小茶館的老闆就搭了一個木板床,睡在茶館外邊乘涼,第二天醒來的時候,收拾東西的時候。發現旁邊有一個什麼動物,他壯著膽子仔細一看,這東西體型比狗大多了,有六七尺長。渾身蒼黑,頭像驢頭,臉像魚臉,頭頂有角,叫聲像牛。他一回想,這不就是大家經常說的龍嗎。

茶館跑來一隻“龍”,竟被作坊官兵給吃了,官兵:味道不錯

老闆嚇得驚聲尖叫,癱倒在地,傳說中的神物呀。周圍的鄰居聞聲而來,看到這個“龍”,也是驚恐不已,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個“龍”好像也沒有走的意思。

這個茶館和兵器作坊離得很近,作坊有很多駐守的士兵,聽說茶館有“龍”,大家也跑來觀看,仔細一瞧,好像這“龍”也沒什麼神奇的,沒看出來那裡有法力。

幾個大膽的士兵一合計,咱們還從來沒吃過“龍”,不如把它吃了吧。幾人一拍即合,最後把“龍”宰了吃了,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士兵們紛紛表示“龍”特別好吃。


茶館跑來一隻“龍”,竟被作坊官兵給吃了,官兵:味道不錯


當天夜裡,天降暴雨,河水暴漲,洪水直逼城下,汴梁危在旦夕。朝廷立刻組織了民壯前去加高堤壩,無濟於事。宋徽宗命令戶部侍郎唐恪負責相關事宜。第二天宋徽宗登城而望。看見一葉小舟在河裡浮沉浮起。

他一問屬下,說是唐恪在看水怎麼引導。宋徽宗一看這才是忠臣呀,感動得流淚了。過了幾天,水退了,宋徽宗召見唐恪,說社稷能保,都是你的功勞。你有什麼要求,唐恪說,我只求聖上,親賢臣遠小人,宋徽宗感動不已。

當時開封的人把此事和士兵吃“龍”聯繫起來,認為這次洪水就是吃“龍”帶來的後果。這顯然是無稽之談,我們都知道龍是虛構的動物,北宋的人對於“龍”的認識恐怕大多來自於書中的記載和繪畫。


茶館跑來一隻“龍”,竟被作坊官兵給吃了,官兵:味道不錯

那麼書裡面的龍是什麼樣子的。東漢王充《論衡》裡說:“世俗畫龍之象,馬首蛇尾。”東漢人畫的龍,就是一個馬頭的蛇。

《爾雅翼》中說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這個我們已知的動物中形象沒有一個完全相符合的。

而且龍的形象是一直在不斷變動的。民間更是莫衷一是,畢竟誰也沒見過,不能說出來龍到底是啥樣子,也就導致了民間可能以某幾個特徵來判斷是否是龍。


茶館跑來一隻“龍”,竟被作坊官兵給吃了,官兵:味道不錯

北宋被吃的這隻“龍”,臉是驢臉,又沒人認識,以此推斷有可能是一種不常見的鹿科動物,頭上有角,叫聲像牛,也符合。

古人對鹿是有認識的,所以這隻“龍”應當是一隻極其罕見的鹿科動物,其實有種動物很符合,那就是“四不像”,也就是麋鹿。

麋鹿頭臉馬也就是像驢、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驢,因為和啥都像,和啥又都不像,故而得名四不像。這種動物在黃河長江中下游有分佈,開封出現一隻說的過去。

而且麋鹿數量在漢代以後就極其稀少,民間沒有見過是在正常不過了。而好不容易出現一隻,還被士兵當作“龍”給吃了,實在是冤枉至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