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茶館!吃茶去!

走!去茶館!吃茶去!

在咖啡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茶卻仍舊是中國人骨子裡無法替代的命之根本。老話常言“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對許多人來說,都真正是“不可一日無茶”。而泡茶館,則更成了閒來無事尋逍遙的好去處。

走!去茶館!吃茶去!

在古代,茶館被稱為茶坊、茶肆、或茶樓等,於歷史長河中端著中國人的飲茶史,兼收幷蓄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又雜燴了各地的奇風異俗,是不同時期民生百態的精彩縮影。

走!去茶館!吃茶去!

在老舍先生的《茶館》裡,就有寫到提鳥籠的有錢人、賣蟈蟈的窮人、算命的先生、專橫無理的士兵、奸詐狡猾的商人等,他們都聚在那小小的茶館裡,喝茶、吃果子、交談、爭吵,所有的一切都生動體現了舊社會的封建腐朽。

走!去茶館!吃茶去!

走!去茶館!吃茶去!

圖為:話劇《茶館》劇照

茶館自唐朝形成,宋代興盛,清代鼎盛,發展至今,不同於一般性質的場所,它頗有包羅萬象的江湖味道。小小的茶館內,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其間,喜怒哀樂、家長裡短,但凡想聽的,往茶館裡坐上一天,就少有打聽不到的。

它也更多地注入了文化的內涵,深深融合著不同地域間博大的文化魅力。於是去茶館,便也不再僅僅是為了喝那一口茶。

走!去茶館!吃茶去!

北京 | 好一個大碗茶

如北京的說書茶樓、天津的名流茶館,在那裡,飲茶只是媒介,聽故事才是主要內容。

落座,沏茶,淡淡的茶湯透著清香,茶好不好、水好不好都在其次,用什麼茶具也都更不在乎了,只聽說書人又或是相聲演員,案板一拍,故事便開始了,怎麼離奇有趣就怎麼來,不知道多少傳說都是從茶館裡流傳出來的。

走!去茶館!吃茶去!

杭州 | 細雨慢煎一盞香

在杭州,尤其靜靜佇立於西湖邊上的那些茶館,茶客們臨窗而坐,泡一杯清茶,眼望著迷濛柔靜的湖水,望著湖心慢條斯理盪漾著的小船,再伴著響起的悠揚琴聲,那一刻,江南的優雅便撲面而來,也好似書中的神話都活了過來。

走!去茶館!吃茶去!

走!去茶館!吃茶去!

廣州 | 光陰盡在茶味裡

都說廣州人的一天,是從早茶開始的。在廣州,每一個普通的早晨,都會看見,即便是老人,也要蹣跚地走進一家老茶樓,叫上一壺清茶、兩件小點,再捧著一疊報紙迷著煙閱讀起來。

而到了晚上,八九點鐘的珠江邊上,人們紛紛走進沿江的茶樓,照樣是一壺清茶、幾件小點,邊看江景邊聊天,於是廣州人的一天,又是從晚茶結束的。

走!去茶館!吃茶去!

重慶 | 放下一切去吃茶

重慶的茶館,則因山城霧靄多情,便總像是電影鏡頭般,永遠都透著些許神秘和活色生香的煙火氣,升斗小民也好,達官顯貴也罷,總能在那巴掌大的方圓地齊聚一堂談天說地,無論是街坊鄰居還是遊人過客,總有人剛走進茶館,也有人早已在那泡了大半天了。

一壺開水,幾片青葉,龍門陣那麼一擺,生活就彷彿充滿了滋味。

走!去茶館!吃茶去!

走!去茶館!吃茶去!

西藏 | 日光傾城醉甜茶

最不同的,要數藏地的甜茶館。

藏區同胞素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但他們喝的是色濃湯渾的甜茶。藏區本地人的一天,也是從一壺甜茶、一碗藏面開始的。白天閒暇時便泡在布達拉宮腳下的甜茶館裡,聊天、唱經。老阿嬤會搭著毛巾、拎著茶壺來回巡看,瞧見誰的杯子空了便熱情為其續上,光影晃動裡,處處都是藏民的真誠與熱情。

走!去茶館!吃茶去!

每一個小茶館,都彷彿是一個人生的小舞臺,不同的茶友們聚在那裡演繹著自己的不同故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茶友們泡茶館的這份情感,或許始終都不會改變。

走!去茶館!吃茶去!

古有記載,蘇東坡汲江水煎茶,注重活水、活火。這個“活”字,便是茶道關鍵。茶要活,水要活,生活更要活,不是麻木的活著,而是要活的有生氣。如今高樓大廈林立,人們馬不停蹄的忙碌,忙著忙著,似乎只剩下了“生”,而沒有了“活”。

走!去茶館!吃茶去!

不如將手裡的事暫時放下,找一座心儀的城,去尋一個小茶館。

或是如果可以,開間茶館,無需太複雜,一切只為自己喜歡。一把古琴,幾幅字畫;一些雅植,幾件傢俱;或三五茶客,或一人一書,讓時間慢下來,靜靜聞,細細品,任悲喜流淌,任塵囂漸遠,那一刻,便是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