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中醫典籍有哪些?

雨龍星雲


中醫典籍可分為醫經、醫論、本草、醫方、醫案、醫話等,比較有名的有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備急千金要方、本草綱目、名醫類案等等。其中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被並稱為四大醫書。


養心谷


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對我國燦爛的中醫文化進行回顧,是個好問題,下面梳理如下。

眾所周知,我國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是以《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經》四部醫學經典著作的問世為標誌的。

一,《黃帝內經》 簡稱《內經》,是中醫學現存最早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共18卷162篇。《素問》重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療原則以及針灸等內容。《靈樞》是《素問》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內容與之大體相同。除了論述臟腑功能、病因、病機之外,還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治療原則等。該書約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東漢至隋唐仍有補充和修訂。《黃帝內經》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集眾多醫學家的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編纂而成的。

二,《難經》 又稱《黃帝八十一難經》,以問答解釋疑難的形式編纂而成,約成書於東漢,相傳為秦越人所作。《難經》是在《素問》《靈樞》基礎上提出八十一個問題進行重點討論,然後歸納成書。全書共八十一難,採用問答方式,探討和論述了中醫的一些理論問題,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機、營衛、腧穴、針刺、病證等方面。在《內經》的基礎上,對脈學特別是“寸口脈診”有較詳細而系統的論述。

三,《傷寒雜病論》 作者是東漢末年張仲景,經晉代王叔和整理,分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後世醫學家多尊之為“醫方之祖”。

四,《神農本草經》 簡稱《本草經》或《本經》,成書於東漢,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相傳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神農本草經》記載了365種藥物的療效,多數真實可靠,至今仍是臨床常用藥;它提出了辨證用藥的思想,所論藥物適應病症能達170多種,對用藥劑量、時間等都有具體規定,這也對中藥學起到了奠基作用。

這以上四部醫學典籍被稱為“中醫四大典籍”,但是在此之後還有一些醫學典籍,這裡只列舉其名稱,不再詳細介紹了,讀者朋友可以自行查閱。這些醫學典籍有《脈經》、《針灸甲乙經》、《諸病源候論》、《備急千金要方》、《三因方》、《脾胃論》、《溫疫論》、《溫熱論》、《本草綱目》、《醫宗金鑑》。


士說心語


中醫典籍多了去了,《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中醫針灸》《針灸甲乙經》《東垣效驗方》《醫林改錯》《傳青主女科》《醫學傳心》《石室秘錄》《血證論》《脾胃論》《古今醫鑑》《萬病回春》《醫方集解》《瀕湖脈學《本草備要》

《醫學心悟》《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小兒藥症直訣》《醫宗金鑑》《溫病條辯》

《溼熱經緯》《脈經》《中藏經》《醫貫》

《蘭室秘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