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陰謀論如此盛行

心理學專家:為什麼陰謀論如此盛行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陰謀論”越來越多,越來越受歡迎,甚至堂而皇之地進入到主流文化。比如《貨幣戰爭》中羅斯柴爾德家族統治世界的陰謀,到美國人針對中國的各種陰謀,如轉基因爭論中的基因戰爭,到金融戰爭,禽流感的生物戰爭,px項目中的化學戰爭,再到馬航失聯飛機MH370所引發的有關美國政府劫持飛機的陰謀論推測,莫不反映了一種非理性的社會心態。而且有意思的是,所有這些陰謀論,不光是中國盛行,甚至全世界通行。上述的所有這些陰謀,最初的始作俑者,都是美國的反政府網站;結果反被中國的反美人士抄襲過來,居然變成了反美的理念,引起很多人的相信。

  陰謀論(conspiracy theory)學術上的定義指的是一種特定的相信某一個強大的團體或組織通過秘密計劃和有意的隱蔽行動,引起並掩蓋一個非法或有害行動產生的解釋理論。它的一個特點是信念固執(belief perseverance),無論如何去解釋,辯論,給出證據,它都毫不動搖,甚至反而把這些反對意見當作證明。有些人這樣做,也許會有個人的目的,如金錢,地位,影響,或者是虛榮心。但很多特別善良,並無其他自私利益的人也相信並傳播這些陰謀理論,這就值得心理學家分析和反思。

  1991年,我還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我和我的師兄Michael Morris(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就用計算機生成了各種幾何形狀,圓形、方形、三角形,讓它們隨機進行互動,產生了各種毫無意義的情境,然後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被試來解釋這些隨機運動產生的原因。結果所有這些被試,都給出肯定性的、有聲有色的、有時極富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故事來。比如說三角情仇、江湖恩怨、夫妻背叛、父女情深,等等。這充分表明,人類不能夠接受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即使是一些幾何形狀之間的互動,我們都要給出明確而且肯定的回答。這一研究最後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JPSP, 1994年,其引用達到了1052次)。

  我們這一研究其實還不是心理學家最早發現人類對於陰謀論的喜愛的心理原因。1944年,海德(Heider)和西梅兒(Simmel)曾經讓一組大學生觀看一組抽象幾何圖形移動的視頻,然後讓他們報告剛才看到了什麼。在全部34名被試中,只有一位被試用幾何術語來描述看到的情形,其餘都把抽象幾何圖形的移動描繪成了有生命的人類的活動。海德根據這一現象認為,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受到兩種基本需求的驅動:第一,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有一種一致性需求,就是希望世界的運動依照我們的信仰、理念、態度、經驗、預期來行動,即使現實與我們自身的預期不一致,我們也要改變外在的證據來使它符合我們內在的期望;第二,人類需要對外在環境產生一種控制感,我們不希望自己在現實面前無能為力、無所適從,我們需要找到某種自己能夠理解、控制、描述、解釋和預測的可能性。

  2004年,我和我的學生Eric Knowles(現任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用類似的幾何圖形測試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對幾何圖形的分析,發現這其中還有另外一個規律,就是當這些幾何圖形的運動比較明確地符合牛頓力學定律的時候,受過現代科學教育的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還是能夠從物理學的原則來解釋這些事物的運動,但是對不符合牛頓力學定律的物理運動,比如說一個圓形在毫無外力觸發的情況下滾動起來,或者是兩個物體在沒有接觸的情況下產生相繼移動的情形,絕大多數被試還是都會給出海德式的解釋。(這一研究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PSPB,2003)

  這一現象完全可以用現代進化心理學的理論來加以解釋。對未知的情境所產生的不安全感,實際上有著保護我們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它告訴我們需要提升我們的警覺意識,根據過去的經驗和直覺對陌生情景解釋,從而將它納入到我們可以預測和控制的範圍之內。想一想原始人在面對未知的威脅時——比如地震、山崩、洪水、日蝕,當時的人們不可能理解這些現象是如何產生的,但人類的祖先一定會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加以解釋,這種解釋就讓我們產生可以應對情況的行為——既然自然災害由神靈控制,那人們就可以通過向神靈祭祀、禱告來減少對自身的威脅。所以這種漫長的演化歷史,就是我們人類的進化優勢和選擇出來的心理機制。

  這些心理機制,其實就是陰謀論的心理原因。儘管現代科學技術有了飛速的發展,可以使我們現代人具有足夠的科學知識去解釋那些遠古的神話傳說和迷信,但是六千萬年進化形成的心理特性顯然並不足以被數百年的現代科學所改變。現代人在面對超越自己經驗之外的事物仍然保持著高度的關注,並隨時賦予其主觀的解釋。這就是為什麼在聽說馬航飛機失聯而且一直找不到其下落的情況下,或者是國際金融瞬息複雜、不可理喻的財富積累——這都是我們過去經驗所未能接觸過的事物,我們便在主觀上一定要把它搞清楚。

  這時候,有些人就會從自己的經驗範圍來拼湊出線索,來給MH370失聯或者是金融危機等等以合理的解釋。這種主觀的解讀通過現代媒體發佈出來,很快便會得到迅速的傳播。因為看起來振振有詞、確鑿無誤的解釋,消除了人們面對現實信息缺失的不安。對許多人來講,知道飛機被美國人劫持到了秘密的基地顯然比一無所知要好得多,而且更能夠滿足我們對這個世界一致性的認識和對環境的控制力。因為它符合我們這些年形成的反美意識和政治要求。

  有意思的是,在真相揭曉之前,不僅陰謀論會流傳氾濫,而且隨著真相的逐漸明瞭,陰謀論也不斷地與時俱進,甚至到了真相大白的時候,陰謀論依舊不會消失。因為像馬航這樣創下有史以來失聯最長時間記錄的事件,其中錯中複雜的因素交織,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簡單明瞭地搞清楚的。只要真相的複雜性超出了一些人的理解能力,陰謀論就永遠有市場存在。因為這就牽涉到社會心理學的另外一個概念——信念固執(belief perseverance)。

  信念固執主要指人們對某一類事物、人群和組織機構形成客觀印象之後,我們很願意將所有有關他們的信息組織成有系統、有一致性和穩定性的體系,在這樣的體系之中,新的信息一定會組織成與已經存在的信念相一致的方式——所以相信轉基因是陰謀的人很容易也會相信馬航飛機失聯也是陰謀,同時這些陰謀可能也是由共濟會或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做成的。面對衝突、模糊和不確定性信息的時候,其實我們都是在自己期望和理解的範圍之內選擇符合我們理念、態度和經驗的各種信息。這種心理特點在大多數情況下也許並沒有太大的危害,它使我們人變得自信自尊和有控制感,但問題是,當新的證據和我們的信念發生衝突的時候,這種偏見就會讓我們有意識地排除、忽視、篡改真實的信息。而且如果我們的理念已經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時候,堅守錯誤的、不真實的理念,就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很有可能引發由於偏見而造成的不正當的行動。

  為什麼陰謀論雖然是人類進化所發展出來的認知傾向,但並非每個人都會輕易相信和傳播各種陰謀論呢?英國倫敦大學的認知神經心理學家金井良太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思想保守的人相對於思想自由的人大腦額葉的前扣帶回部位的灰質區域偏小,而這部分腦區的功能對人們理解模糊和衝突的信息至關重要。我和清華大學心理學系隋潔教授以及我們的博士研究生王輝同學最近就發現人類的前扣帶回是我們處理矛盾信息的神經中樞(本文已經被投稿到神經心理學雜誌上)。換句話說,思想僵化、固執、保守的人喜歡簡單明瞭、是非分明的信息,因此他們更容易相信和傳播各種陰謀論;而思想開放、具有強烈的辯證思維能力的人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理解模糊和矛盾的信息。這些人顯然比較能夠適應當代社會信息爆炸所產生的模糊性、矛盾性和不確定性。有些心理學家,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布洛克大學的戈登哈德森教授甚至認為思想保守的人在智力上更加低下,因為他發現智力較低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持有各種偏見,而且在政治意識形態上比較僵化、保守,有特別強烈的排他攻擊性和是非絕對分明的判斷傾向。

  如何提高我們辨別陰謀論的能力?最主要的方法還是接受完整的科學教育,特別是培養科學思維的方法。這種科學思維包括邏輯分析、辯證思維、換位思考,最主要的就是要有證據、證明和證偽的科學態度,當一個看起來無論多麼合情合理的解釋擺在我們面前時,科學的態度首先就是要看是否有證據、是否符合邏輯、有沒有辦法能夠驗證對錯——而不是本能的接受、相信和傳播它。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世界上的陰謀都一定會有前因後果,也許在某一個階段、某一件事和某些人身上有針對社會的陰謀,但要相信大多數人、大多數事情和時間的作用——沒有“陰謀”是不會被變成“陽謀“的。因此,與其花時間去琢磨各種各樣的陰謀理論,還不如花時間去解決現實的問題。我們身邊值得我們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在一個科學思維發達的社會,多相信常識和科學證據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發展也許更有意義。“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