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俗文化,北方過年習俗,初一餃子初二面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盒子(餡餅)往家轉。”

這是新年期間流行於北方民間的一句諺語,反映了初一早晨吃餃子的習俗。除夕剛過,便迎來了春節,民間俗稱大年初一。大年初一,是正兒八經的餃子節。餃子是這天早餐唯一的主食,北方地區幾乎家家如此。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說:“是日,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作角而食之,謂之煮悖,舉國皆然,無有不同。”大年初一早晨吃餃子之俗雖非舉國皆同,但至少在我國北方是非常普遍的。河南《修武縣志)記載清朝年間,當地人“正月元旦雞鳴起,祭神祀先,火鞭爆張聲聞四鄰,燈燭達旦。黎明飯扁食。”

中國俗文化,北方過年習俗,初一餃子初二面

民國年間《重修正陽縣誌》也載:“正月元旦……蘸肉裹麵食之,曰水餃,亦曰餛飩,熟食。”《濟南快覽》也有類似的記錄。由此可見,正月初一吃餃子確是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大年初一早餐吃的餃子,一般是年三十夜裡包好的。初一早晨五更時分,全家人起床,更換新衣,先在院內燃放爆竹火鞭,然後煮餃子。當熱氣騰騰的餃子從鍋裡盛出後,要先舉行接灶神祭祖活動。先將餃子擺於供桌之上,待家人洗淨手臉,點燃香燭。一家之主在供桌上擺上大棗花饃、餃子、果品之類,然後由一位長輩燃紙錢行禮,有的並口中念些祝福語。

中國俗文化,北方過年習俗,初一餃子初二面

大棗花饃

祝詞大多為求保平安、降福一類的吉祥順口溜。如:大年五更心裡淨,梳頭洗臉來擺供。金香爐,銀供桌,大米白饃供佳果。栗子、紅棗和糖果,全家老少把頭磕。保佑俺:吃陳糧,燒陳柴,明年有財打這路來。在鞭炮轟鳴、香菸繚繞的氣氛中,全家人端餃子上桌,圍而食之,其樂融融。大年初一吃餃子,除了一些莊重的祀禮儀式之外,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較普遍的習俗,是在餃子內包上若干吉祥物,吃時大人孩子可以不拘禮節,爭相挑揀,以吃到的吉祥物多者為佳。

中國俗文化,北方過年習俗,初一餃子初二面

包在餃子裡的吉祥物,一般為硬幣、粟子、大棗、花生米、糖塊等。硬幣象徵財富;栗子、大棗謂之一年事事順利,財運早來到;花生米,又名長生果,有寓長壽之意;糖塊則有生活甜甜蜜蜜之意。包入餃子內的吉祥物,數目按家庭人數多少而定,但要取雙數,即偶數,如2、4、6、8等。家裡人口多的,可多放些,反之則少放些,但要保證全家每人都能吃到至少一件吉祥物。既滿足了人們邁入新的一年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良好期冀,又增加了節日歡樂熱烈的氣氛。

中國俗文化,北方過年習俗,初一餃子初二面

尤其在舊時孩子多、家口大,有的三世、四世,乃至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中,初一早晨吃餃子時的歡聲笑語,伴著挑揀餃子的爭吵聲,充滿了整個農家小院。餃子內包入吉祥物於大年初一早餐搶吃的習俗,在北方不僅廣為盛行,而且傳承久遠。《順天府志》載:明朝順天府的人民,正月初一日,五更時分起床,焚香,放紙炮,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即扁食也。或在扁食內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

中國俗文化,北方過年習俗,初一餃子初二面

《酌中志)等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初意為卜一歲之吉,發展到後來,內容擴大,寓意也增加。人人都希望能在初一早展吃到最多的吉祥物。一般來說,老年人重視吃硬幣和花生米的數量,希望自己有錢和長壽;青年婦女則重視吃到紅棗、粟子的數量等等。除了在餃子內包裹吉祥物的習俗外,各地還有許多獨特的習俗。河南有的地方,稱吃餃子為“喝湯”。年三十夜和初一早餐均吃餃子,人們於初一上午見面都互相講“喝湯早”的問候語。

中國俗文化,北方過年習俗,初一餃子初二面

有些養牛的人家,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將第一碗餃子端給牛吃,讓牛也和全家人一樣,過年吃上一頓好飯,以希望在新的一年中,牛能百病全無,身強力壯,為主人出力,保證糧食豐收。所以,民間有“打一千,罵一萬,大年初一吃頓飯”的俗諺。還有的地區,初一早晨的水餃內,還要加入少許擀制很細的麵條,煮好後盛碗中同食,名曰“金絲穿元寶”。只要吃了金絲穿元寶,來年一定有財發。

中國俗文化,北方過年習俗,初一餃子初二面

據〈中華全國風俗志》“洩源縣之年節”雲:“元旦日早餐,仍為扁食,唯添扁條少許,美其名曰‘金絲穿元寶’。面(扁)食內預包制錢一文,若食得之者,本年內必有大慶…。初八日為財神生日,各家仍吃扁食,謂為財神所賜之元寶。”山西西北部的一些農家,則稱初一早晨煮餃子為“撈元寶”,他們把餃子包成元寶形,說初一吃餃子是祝願人們招財(餃內餡有菜)進寶(餃子為元寶形)的意思,所以很隆重。這與舊時農村長期貧窮的生活有著直接關係,人們希望藉助過年“撈元寶”的形式,求得新一年的富裕生活。

中國俗文化,北方過年習俗,初一餃子初二面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春節早上吃餃子,是寓以吉祥快樂之意。但在山西西北部的部分地區,卻以吃餃子來發洩人們心中的恨。他們包的餃子,以肉多菜少為餡,初一早上家家戶戶都吃有肉的餃子。據傳說,漢朝時,北方的匈奴有兩個將軍,一個姓渾,一個姓屯,經常南侵,騷擾人民,使人們受盡了戰爭之苦。當地人民極端仇視他們。每年春節一到,匈奴人也都回去過年,人們才能得以暫時的安寧。

中國俗文化,北方過年習俗,初一餃子初二面

人們希望年年月月都能像過年一樣,不受侵擾,於是就製做了一種用麵皮包著肉餡的食品,取其兩個將軍之姓的諧音,名為“餛飩”,意思是把渾、屯兩將軍的肉包而食之。這種食品專門在新年伊始時吃掉,以示新年裡不會再有人來侵害他們。由於三更時分,正值新舊“交子”之時,後來,餛飩就改稱為“餃子”了。事實上,大年初一早餐吃餃子,無論是為了招財進寶,還是祈求平安,皆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一種美好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