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俗文化,北方过年习俗,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馅饼)往家转。”

这是新年期间流行于北方民间的一句谚语,反映了初一早晨吃饺子的习俗。除夕刚过,便迎来了春节,民间俗称大年初一。大年初一,是正儿八经的饺子节。饺子是这天早餐唯一的主食,北方地区几乎家家如此。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谓之煮悖,举国皆然,无有不同。”大年初一早晨吃饺子之俗虽非举国皆同,但至少在我国北方是非常普遍的。河南《修武县志)记载清朝年间,当地人“正月元旦鸡鸣起,祭神祀先,火鞭爆张声闻四邻,灯烛达旦。黎明饭扁食。”

中国俗文化,北方过年习俗,初一饺子初二面

民国年间《重修正阳县志》也载:“正月元旦……蘸肉裹面食之,曰水饺,亦曰馄饨,熟食。”《济南快览》也有类似的记录。由此可见,正月初一吃饺子确是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大年初一早餐吃的饺子,一般是年三十夜里包好的。初一早晨五更时分,全家人起床,更换新衣,先在院内燃放爆竹火鞭,然后煮饺子。当热气腾腾的饺子从锅里盛出后,要先举行接灶神祭祖活动。先将饺子摆于供桌之上,待家人洗净手脸,点燃香烛。一家之主在供桌上摆上大枣花馍、饺子、果品之类,然后由一位长辈燃纸钱行礼,有的并口中念些祝福语。

中国俗文化,北方过年习俗,初一饺子初二面

大枣花馍

祝词大多为求保平安、降福一类的吉祥顺口溜。如:大年五更心里净,梳头洗脸来摆供。金香炉,银供桌,大米白馍供佳果。栗子、红枣和糖果,全家老少把头磕。保佑俺:吃陈粮,烧陈柴,明年有财打这路来。在鞭炮轰鸣、香烟缭绕的气氛中,全家人端饺子上桌,围而食之,其乐融融。大年初一吃饺子,除了一些庄重的祀礼仪式之外,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较普遍的习俗,是在饺子内包上若干吉祥物,吃时大人孩子可以不拘礼节,争相挑拣,以吃到的吉祥物多者为佳。

中国俗文化,北方过年习俗,初一饺子初二面

包在饺子里的吉祥物,一般为硬币、粟子、大枣、花生米、糖块等。硬币象征财富;栗子、大枣谓之一年事事顺利,财运早来到;花生米,又名长生果,有寓长寿之意;糖块则有生活甜甜蜜蜜之意。包入饺子内的吉祥物,数目按家庭人数多少而定,但要取双数,即偶数,如2、4、6、8等。家里人口多的,可多放些,反之则少放些,但要保证全家每人都能吃到至少一件吉祥物。既满足了人们迈入新的一年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良好期冀,又增加了节日欢乐热烈的气氛。

中国俗文化,北方过年习俗,初一饺子初二面

尤其在旧时孩子多、家口大,有的三世、四世,乃至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中,初一早晨吃饺子时的欢声笑语,伴着挑拣饺子的争吵声,充满了整个农家小院。饺子内包入吉祥物于大年初一早餐抢吃的习俗,在北方不仅广为盛行,而且传承久远。《顺天府志》载:明朝顺天府的人民,正月初一日,五更时分起床,焚香,放纸炮,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在扁食内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

中国俗文化,北方过年习俗,初一饺子初二面

《酌中志)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初意为卜一岁之吉,发展到后来,内容扩大,寓意也增加。人人都希望能在初一早展吃到最多的吉祥物。一般来说,老年人重视吃硬币和花生米的数量,希望自己有钱和长寿;青年妇女则重视吃到红枣、粟子的数量等等。除了在饺子内包裹吉祥物的习俗外,各地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河南有的地方,称吃饺子为“喝汤”。年三十夜和初一早餐均吃饺子,人们于初一上午见面都互相讲“喝汤早”的问候语。

中国俗文化,北方过年习俗,初一饺子初二面

有些养牛的人家,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将第一碗饺子端给牛吃,让牛也和全家人一样,过年吃上一顿好饭,以希望在新的一年中,牛能百病全无,身强力壮,为主人出力,保证粮食丰收。所以,民间有“打一千,骂一万,大年初一吃顿饭”的俗谚。还有的地区,初一早晨的水饺内,还要加入少许擀制很细的面条,煮好后盛碗中同食,名曰“金丝穿元宝”。只要吃了金丝穿元宝,来年一定有财发。

中国俗文化,北方过年习俗,初一饺子初二面

据〈中华全国风俗志》“泄源县之年节”云:“元旦日早餐,仍为扁食,唯添扁条少许,美其名曰‘金丝穿元宝’。面(扁)食内预包制钱一文,若食得之者,本年内必有大庆…。初八日为财神生日,各家仍吃扁食,谓为财神所赐之元宝。”山西西北部的一些农家,则称初一早晨煮饺子为“捞元宝”,他们把饺子包成元宝形,说初一吃饺子是祝愿人们招财(饺内馅有菜)进宝(饺子为元宝形)的意思,所以很隆重。这与旧时农村长期贫穷的生活有着直接关系,人们希望借助过年“捞元宝”的形式,求得新一年的富裕生活。

中国俗文化,北方过年习俗,初一饺子初二面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早上吃饺子,是寓以吉祥快乐之意。但在山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却以吃饺子来发泄人们心中的恨。他们包的饺子,以肉多菜少为馅,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吃有肉的饺子。据传说,汉朝时,北方的匈奴有两个将军,一个姓浑,一个姓屯,经常南侵,骚扰人民,使人们受尽了战争之苦。当地人民极端仇视他们。每年春节一到,匈奴人也都回去过年,人们才能得以暂时的安宁。

中国俗文化,北方过年习俗,初一饺子初二面

人们希望年年月月都能像过年一样,不受侵扰,于是就制做了一种用面皮包着肉馅的食品,取其两个将军之姓的谐音,名为“馄饨”,意思是把浑、屯两将军的肉包而食之。这种食品专门在新年伊始时吃掉,以示新年里不会再有人来侵害他们。由于三更时分,正值新旧“交子”之时,后来,馄饨就改称为“饺子”了。事实上,大年初一早餐吃饺子,无论是为了招财进宝,还是祈求平安,皆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