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河南曹操何以大敗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紹?

官渡之戰歷來被人們談論不休,不止是因為裡面牽扯到兩位著名人物-曹操與袁紹,更重要的是它身上諸多的標籤,作為史上以少勝多的典範而為人稱道,最重要的是它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自官渡之後,曹軍一路北上,對時下各國的部署和整個局勢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而曹操之所以能以少勝多究其原因不外乎善於周聽不蔽且運籌帷幄。

官渡之戰:河南曹操何以大敗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紹?

古人曰: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之後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非常人所能擬也。以官渡之戰來說,河南曹操比之袁紹,兵力微弱最終卻可以反敗為勝,實乃非常之人,而袁紹雖然大敗,但雄踞於河北多年,亦是一位豪傑。王陽明講:不要輕易小看豪傑,能有所成就,自然有過人之處。大到可以左右天下局勢的官渡之戰,雖然屬於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爭奪,可袁曹之間的兼併戰爭卻牽動著地區的統一,客觀上符合民眾的願望。《三國志》記載:漢代孝桓皇帝初登基,有分野之說,有遼東殷逵善天文,曰:五十歲,有真人起義於梁、沛之間,其銳不可當。而後,公破紹,天下不能敵也。雖然只是市井附會之言,可足以見得百姓對這件事的重視。

官渡之戰:河南曹操何以大敗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紹?

認知錯誤之處

官渡之戰的作戰雙方分別是曹操和袁紹,袁紹其人在漢朝末代能力和基業都是首屈一指,而後敗於曹,為世人所責難,稱其一無是處。其實不然,不若在一場長達九年的戰爭中,曹操一定深有體會。我們要分析情況,就要了解當時的形式。曹操最初與袁紹一起揮師西征,袁紹其人已是太守之高位,而曹操之於袁紹相比,一個代理將軍職位還是袁紹賞賜的。試問,如此懸殊之下,曹操能有什麼雄才大略?而袁紹之後一系列的行為,不恰好顯示他的戰略目標。

官渡之戰:河南曹操何以大敗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紹?

其二,還有人認為袁紹放任曹操壯大實力。這種說法也是沒有根據的。曹操迎接劉協皇帝不假,然國家幾次動盪,尤其是董卓之亂,皇帝早已是一個虛無的幌子。留著他只是政治上好看,另外不想落一個篡位之罵名。而劉協進入許昌界後,袁紹其人傳令曹操命其讓皇帝遷都自己轄區內,這也就是史實上有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曹操早已令諸侯,這是後話。單就劉協此事,要說袁紹一無是處,恐怕就有點貶低自己學問,自欺欺人了。

爆發之必然

1、儲備軍需

不管是袁紹還是曹操,都明白要想前方安然無恙,必須保證後院不起火。為此,在建安三年,曹操面對劉備,四年,曹操攻城池,殺呂布,十一月,孫權上位,隨即韓遂投靠曹營。曹方馬不停蹄擴大自己實力之時,袁紹人在與公孫瓚糾纏,直到建安四年三月大敗於袁紹,派長子袁譚鎮守青州、二子熙鎮守幽州,就連外甥也沒閒著,出任幷州。換下來自己的親信後,還要協調內部矛盾,畢竟得民心才算得一座城。

2、勢力蔓延

彼時,曹操正急於擴大勢力範圍,招賢納士,而後張揚作為河內太守被部將楊醜所殺,或有因果輪迴,楊醜被下屬眭固擊斃,眭固人很聰明,投奔了袁紹。而曹操帶人攻打河內,眭固棄城而逃,然沒有逃過被斬殺的下場。如若袁紹分身乏術倒是可以考慮救助河內,可是前面我們說了,此時的袁紹正在與公孫瓚糾纏不清。如此,曹軍勢力一路北上來到了黃河以北,直接成為袁紹最大的勁敵。

3、損失愛將

要說,前兩個緣由,袁紹還沒把曹操放在眼裡的話,(畢竟只是曾經的一個嘍囉,怎麼能與自己比肩呢),那麼楊醜和顏良的損失,直接成了袁紹出兵的最後一根稻草。袁紹看著曹操其人,並沒有直接出徵,而是部署如何守住剛打下來的公孫瓚的城池。曹操在此期間多次分兵對抗劉備,不過劉備也只是一代梟雄,不足為懼。劉備的戰敗使得袁紹終於開始正式曹操這個人。在曹軍於建安五年再次進駐官渡時,袁紹打出討伐曹賊的號令,其文《為幕府討曹操檄文》由此得來。袁方派顏良攻打白馬城,太守劉延堅守竟使得城池月餘不克。因城內兵馬不足,書信曹操求援助,這裡還涉及到曹操為何能取勝的一點,之後我們再做介紹。曹操也就是在這次戰役中斬殺了顏良,而後在追敵過程中,使得文丑戰死。後續,《三國志》中記載,良、醜皆名將也,紹軍大震。到此為止,官渡之戰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非戰不可。

官渡之戰:河南曹操何以大敗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紹?

官渡之戰勝敗原因

袁紹損失兩員猛將,曹操雖然先聲奪人,氣勢上達到了震懾的目的,然而袁紹的主力軍隊還沒有動用,真正的大招還在後面。曹操自知不能乘勝追擊,在白馬一戰後退守官渡,袁紹也在附近綿延數十里地安營紮寨。兩軍一觸即發,曹操因為寡不敵眾,初戰連連告敗。接連失敗,曹營軍心不穩,再加上本就屈居於官渡之小地方,旗下眾多小郡縣一時間糧草運送不利,況且袁紹能讓你運進來嗎?這裡就談到了第一個曹操之所以大敗袁紹的緣由。

周聽不蔽、從善如流

曹軍糧草接二連三被截斷,就在曹操企圖退還許都,躊躇未決之際,寫信去問鎮守許都的荀彧的意見,《三國志》記載荀彧說:公以至弱當至強,不能制人,必為所乘。又說:此乃用奇之時,不可失也。大致意思是說,曹軍比之袁紹勢弱,一旦撤退給了袁紹進攻的機會,到時候易主實乃板上釘釘。因此奉勸我主不若放手一搏,不管是死是活都拼了吧。此乃曹操第一次虛心納諫。

官渡之戰:河南曹操何以大敗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紹?

荀彧建議曹主用奇,既然決心死戰,也要有所得。該怎麼用奇呢?這裡就要說到許攸了。原是袁紹麾下,後投奔了曹操,這筆糊塗賬,我們姑且不提。許攸投靠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曹操提建議可派人襲擊淳于瓊。由於袁紹方糧草接連出現問題,小心為上,派遣淳于帶領萬人護送,如此消息只有高層才可得知,不巧,許攸正在其中。淳于護送糧草至烏巢,身邊人竭力奉勸曹主不可輕信,只有荀彧等二人主張可襲。曹操權衡後,親率五千兵馬,趁夜而去,到時天剛亮,淳于見曹兵少,出營迎戰,沒曾想曹軍火速攻下,營門失守,糧草也血本無歸。此乃曹操第二次虛心納諫。

官渡之戰:河南曹操何以大敗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紹?

而紹營距離烏巢不過數十里,為何不派兵增援。原因很簡單,曹軍實在太過“兵行神速”,一舉就攻破了烏巢;烏巢是袁軍屯放糧草的地方,曹操手下只要多放幾把火,立馬寸草不留。這時候,袁紹去救一個毫無糧草的糧倉又有什麼用?攻擊曹軍大營,也只是袁紹無聊的嘗試而已。

淳于瓊既破,張郃等復降,袁軍將士潰逃者不可勝計。袁紹與袁譚因軍心不穩,就棄走大營。曹操率軍反攻,大破袁軍。這大約是袁軍與曹軍相持日久,銳氣已失,厭戰普遍,所以至於一敗不可收拾。

官渡之戰:河南曹操何以大敗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紹?

層次化的內線收縮

袁紹外線作戰的重要失誤就是兵力過於集中在一點,而最關鍵的機動兵力沒有達到戰術目的,都被曹仁給擊敗,而擊敗後就集中兵力和曹操對峙,喪失了戰術主動權。他的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對機動兵力認識不足,準確說,他就是一個典型的軍事盲。

官渡之戰:河南曹操何以大敗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紹?

反觀曹操的用兵,內線收縮呈現層次化,最後吸引袁紹主力在官渡進行對峙,而曹操的機動軍隊一直在尋找袁紹的補給線問題,而後被曹操抓住戰機,在烏巢破襲袁紹的補給中心。由於兵力過於集中,在破襲補給的戰役中沒有形成人力的優勢,所以沒有辦法利用曹軍兵力分散的缺點是關鍵一點。結果糧盡兵退,戰役失敗。

世人皆說曹操陰險狡詐、一代梟雄。章太炎更是在《魏武帝頌》中稱:千古奸數曹公。但不置可否,曹操確實善用人才,運籌帷幄,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不管是他的狡詐、殘忍,都表現的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官渡一戰正體現了曹操的謀略,單看他對南北統一所做的貢獻,他是個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