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袁紹,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為建安初年實力最強的軍閥。自董卓之亂後,起兵以來,逐漸佔據了北方四州,兵強馬壯。

漢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夏,袁紹在徹底消滅宿敵公孫瓚之後,勢力膨脹,自任大將軍、冀州牧,封長子袁譚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幷州刺史。手下沮授勸諫,袁紹也不聽。

之後,袁紹陸續集結了十萬精兵和一萬騎兵,打算進攻許昌,要與曹操一決雌雄,爭奪中原霸權。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01 野心勃勃的“袁大頭”

袁紹決意伐曹,然而,手下文武這時候卻議論紛紛,見解不一。一直主張“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首席謀臣沮授,和田豐一起反對:

“與公孫瓚打了這麼多年,百姓疲憊,軍糧耗盡,一點積蓄也沒有,不能輕舉妄動。可派使者向天子獻上擊敗公孫瓚的捷報,如果遭到曹操的阻撓,那我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動武。一面進軍黎陽從正面施加壓力,一面派遣輕騎不停騷擾曹操的後方。那樣,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把曹操打敗。現在還是應該先重農耕,安百姓。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 ”

旁邊的郭圖、審配聽得直搖頭: “兵書之法,十圍五攻,敵則能戰。象袁將軍這麼英明神武,我們又兵強馬壯,直接動手就行了,何必如此麻煩! ”

沮授解釋: “除暴安良的軍隊,稱為義兵;恃強凌弱的人馬,則為驕兵。義者無敵,驕兵必敗。如今曹操奉天子號令天下,無緣無故地攻打他,實在是沒有道理。曹操法令嚴明士卒驍勇,不是公孫瓚那種廢物。如今放棄穩妥的方案而興師動眾,我實在擔心將來的結局! ”

沮授的這番話倒是合情合理,就是太耿直了,直接說袁紹恃強凌弱,驕兵必敗。袁紹的臉馬上就不好看了。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演義》沮授劇照

郭圖一看袁紹晴轉多雲, 搖頭晃腦的說: “武王伐紂,總是義兵吧?更何況我們是討伐曹操。如今袁將軍如此強大,不趁機進取將來後悔莫及。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您的計策雖然老成持重,非見時知機之變也! ”

草頭將軍淳于瓊也跟著起鬨架秧子:“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今英雄據有州郡,憑實力取天下,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

一個人說袁紹狂妄自大,一幫人把袁紹比作周武王,你說袁紹願意聽誰的?“袁大頭”當即決定要當英明的武王,採納了郭圖審配的方案。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袁紹)擊破瓚於易京。出長子譚為青州,沮授諫紹:“必為禍始。”紹不聽,曰:“孤欲令諸兒各據一州也。”又以熙為幽州,甥高幹為幷州。

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騎萬匹,將攻許。乃分(沮授)監軍為三都督,使授及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遂合而南。

曹操幾乎與袁紹同時起兵,這時候剛剛三徵徐州後不久,佔據了兗州、青州(南部)、徐州等地,又把漢獻帝從洛陽接了來,正是休養生息的階段。在實力、疆域、人口等方面都弱於袁紹。

聽說袁紹大舉來犯,在許昌的眾文武都有些害怕。曹操給部下打氣: “袁紹色厲膽薄, 好謀無斷。 兵多而分劃不明, 將驕而政令不一。 雖然土地糧食不少,不過是給我們準備的罷了。 ”

此時,北海名士孔融望著曹操的心腹謀臣荀彧,有點擔心的問:“袁紹兵多地廣,田豐、許攸足智多謀,審配、逢紀忠心耿耿,顏良、文丑勇冠三軍,不那麼容易打得贏吧?”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曹操、荀彧、曹仁劇照

荀彧倒是胸有成竹:“袁紹雖然兵多但並不整齊。田豐剛直犯上,許攸貪婪,審配專橫無謀,逢紀剛愎自用。這幾個傢伙互不相容,早晚會窩裡鬥。顏良、文丑不過是匹夫之勇,一戰可擒,沒什麼可擔心的。”

曹操荀彧的這一番話,雖然有給自己打氣的成分,但基本上也是事實。曹操本人和袁紹一直是好哥們,荀彧又是從袁紹手下投奔曹操的,他們對於這位老朋友確實相當瞭解。孔融則是個投降派,這時的作為和後來赤壁之戰時的張昭沒什麼兩樣。

最後,曹操決定進兵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兗州與冀州交界地帶),準備迎戰。然而,從八月到九月,袁紹卻一直沒什麼動靜。曹操也不著急,派于禁把守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等要地,自己回到了許昌。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是時,紹既並公孫瓚,兼四州之地,將進軍攻許。諸將以為不可敵,曹公曰:“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秋八月,公進軍黎陽,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齊、北海、東安,留于禁屯河上。九月,公還許,分兵守官渡。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袁紹劇照

02 收降張繡

原來,袁紹在動兵之前,也想來個遠交近攻,先派使者去拉攏暫時依附於劉表的張繡。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張繡和曹操有舊仇,見河北大佬袁紹來邀,高興的不得了,當時就要答應。

使者當然也把袁紹天花亂墜地吹噓了一通, 說他如何禮賢下士,怎樣英明神武。 誰知,謀士賈詡當著使者的面毫不客氣道: “回去告訴袁紹, 他們袁家兄弟兩個都不能融洽相處, 還胡扯什麼禮賢下士! ”

“文和, 你這是幹什麼?”張繡第一次對賈詡的意見表示了懷疑, “袁紹那裡才是火坑,不如去投降曹公。 ”賈詡反而勸他去投降曹操,張繡一臉懵逼: “袁強曹弱,曹操的兒子又死在我手上,去投降他?”

賈詡侃侃而談:“這就是為什麼要去投降他的原因。第一,曹操奉天子號令天下,歸降他就是歸降了天子,您總不能跑到袁紹那裡和天子作對吧?第二,袁紹強,必定不把你我放在眼裡;曹操弱,必定會盡力拉攏你我。第三,曹操有爭霸天下的雄心,不會顧及過去的私人恩怨,您就放心吧。 ”

此時的張繡也與劉表漸漸不和,權衡再三,同意了賈詡的建議。於是,當年十一月,就忐忑不安地拉著人馬再次投靠了曹操。果然,曹操對他相當的親熱,立即封他做揚武將軍,張繡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演義》賈詡、張繡劇照

張繡是董卓餘黨張濟的侄子,張濟死後,曾投降過一次曹操,因曹操睡了張濟的老婆(曹孟德就這點嗜好,不愛少女愛少婦),也就是張繡的嬸孃,張繡一怒之下復叛,曹操長子曹昂和猛將典韋在平亂中戰死。

張繡的歸降,是曹操的重大收穫,並不僅僅因為收納了一股強悍的人馬。曹操曾經因為報父仇把陶謙的徐州殺了個血流成河, 大家當然會認為他是個兇殘暴虐的人,這可不是個好印象,不利於收攏人心。

張繡也是曹操的仇人,他再一次投向曹營,曹孟德“相逢一笑泯恩仇”。一直扯破喉嚨也難以讓大家相信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殺人如麻的曹阿瞞了,但這一次徹底收降張繡曹操卻輕易地做到了,北方士人因此大部歸心。

曹操也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後來成為魏文帝曹丕的老師。曹操還和張繡成了兒女親家,張繡之後也很忠誠,在官渡之戰中作戰勇敢,最後病死於征伐烏桓的途中。

《三國志·二公孫陶四張傳》記載: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繡從賈詡計,復以觽降。繡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官渡之役,繡力戰有功。從破袁譚於南皮。從徵烏丸於柳城,未至,薨。

陳壽《三國志·賈詡傳》評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鑑先識,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演義》賈詡、曹操劇照

03 坐以待斃的劉表

關中的韓遂馬騰等諸侯看到袁紹和曹操躍馬揚鞭,戰火一觸即發,也打發手下楊阜去兗州打探消息。

楊阜回來,把曹操稱讚了一番,說袁紹外強中乾,曹操文韜武略,一定能夠成就大業。曹操順勢也派出得力干將衛覬、鍾繇鎮撫關中,以防韓、馬趁火打劫。

張繡歸降後,袁紹不死心,又派使者去聯繫荊州劉表,劉表嘴巴上答應實際不出力,也不幫曹操,兩邊觀望。

韓嵩、劉先等人勸劉表: “如今袁曹相抗,如果您有雄心壯志,可以趁機起兵爭奪天下,否則就請您從袁曹兩人中選一個臣服。如今帶甲十萬而無所作為,袁紹向您求援既不答應,曹操英明也不歸順,這是得罪兩邊的做法呀,恐怕難保中立。曹操必然能擊敗袁紹,然後南下進攻荊州,恐怕您不是對手。”

襄陽名士蒯越也同樣規勸劉表,但劉表狐疑不決,讓韓嵩去許昌探探風聲。

韓嵩接著說: “曹操不是等閒人物, 必定能平定天下。您如果能歸順曹公, 我願意為您跑一趟。否則到了許昌,天子給我個一官半職,我就是您的故吏,不會再忠誠於您了。 ”

這一番逆耳忠言,卻被劉表當成了他膽小不敢去的託詞,強行讓他去了許昌。果然,為了拉攏劉表,曹操當即給韓嵩加官進爵。回到荊州後,韓嵩大大地稱讚朝廷和曹操的功德,還勸劉表把兒子送去當人質表忠心。

劉表當時就火了: “你敢有異心! ”就要砍頭。韓嵩面不改色: “將軍您有愧於我,我無愧於您! ”劉表的夫人蔡氏也勸劉表,韓嵩也是當時荊州的名士,只不過說話直率,並沒有什麼罪過。劉表餘怒未息,拷問和韓嵩同行的人後,明白韓嵩並未有什麼背叛的舉動,但還是把他下了獄。

這一關就是九年,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琮(劉表的小兒子)投降後才被曹操釋放。可見劉表是個什麼樣的人,老而不死是為賊呀!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曰:太祖與袁紹方相持於官渡,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表大將蒯越亦勸表,表狐疑,乃遣嵩詣太祖以觀虛實。嵩還,深陳太祖威德。表疑嵩反為太祖說,大怒,欲殺嵩,考隨嵩行者,知嵩無他意,乃止。表雖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類也。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04 關羽降曹公

袁紹一通瞎折騰,也未能創造出南北夾擊曹操的機會,卻等到了一個。

原來,此前曹操滅了呂布之後,劉備無奈隨曹操去了許昌。後來,袁術悍然稱帝,曹操將其擊敗。袁術逃到淮南準備北上投靠袁紹。劉備便自告奮勇引兵去徐州截擊袁術。在這期間,劉備與朝中董承、種輯等人曾有密謀暗殺曹操的計劃(即“衣帶詔”事件),只是當時急於脫身曹營,引而未發。

劉備再度到徐州以後,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設計殺掉了徐州刺史車胄,自己又當起了徐州牧。建安五年(200年)正月, 他們的密謀被曹操發現,留在許昌的董承等人全都被滅了族。

曹操這才緩過神來,意識到劉備才是自己的死敵,立刻決定第四次東征徐州。

手下謀臣都不太同意,荀彧、程昱說: “如今正和袁紹對抗,這樣一來許昌空虛,袁紹打過來,怎麼辦?”曹操則意見堅定: “劉備不是等閒之輩,現在不趁他立足未穩加以平定,將來必然是我們的心腹大患。 ”

郭嘉也同意: “袁紹為人狐疑不決,不會很快進兵。劉備剛剛佔據徐州,還沒有多少人真心支持他。兵貴神速,一定能一舉將其擊潰。 ”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志·武帝紀》記曰: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謀洩,皆伏誅。曹公將自東征備,諸將皆曰:“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公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郭嘉亦勸公,遂東擊備,破之。備走奔紹。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公還官渡,紹卒不出。

於是,曹操發兵東征。袁紹的謀臣田豐聽說這一好消息,當即向袁紹報告: “曹劉這一交手,一時半刻分不出勝負。趁著許昌空虛,一戰就可以平定,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呀! ”

哪知道,袁紹正因最疼愛的小兒子生病而心煩意亂,考慮都沒考慮就一口回絕了。田豐仰天長嘆: “這樣的好機會卻因為一個孺子而喪失了!唉,大勢已去! ”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先是,太祖遣劉備詣徐州拒袁術。術死,備殺刺史車胄,引軍屯沛。紹遣騎佐之。建安五年,太祖自東征備。田豐說紹襲太祖後,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曰:“夫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

外交努力,袁紹一無所獲,連張繡都投靠了曹操。袁紹又自作聰明的在曹操後方煽風點火,試圖創造出南北夾擊的局面,卻適得其反。箇中原因,不僅僅因為漢獻帝在曹操手上,曹操師出有名。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田豐、許攸劇照

其一,曹操東征徐州,田豐的建議可謂是深合兵法“避實而擊虛”的上上策,然而袁紹卻不能採納,沒能及時的主動出擊,直搗許昌,失去了最有利的一次戰機。

其二,劉備在徐州抗擊曹操,袁紹也沒有實際去援助他,結果劉備再度兵敗,隻身逃亡。這樣的結果,哪個諸侯不心寒?此謂未戰先失人心。

裴松之引《獻帝春秋》注曰:袁紹叛卒詣公雲:“田豐使紹早襲許,若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

反過來,曹操能夠審時度勢,妥善地處理後方的紛爭,而始終沒有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頭袁紹幫了他的忙。沒有了後顧之憂的曹操, 順利地擊敗劉備,拿下徐州,還俘虜了關羽, 敲鑼打鼓的班師又回到許昌。

劉備無奈,先逃至青州見到了袁紹的長子袁譚,之後依附了袁紹。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乃殺車胄,留關羽守下邳,還小沛。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

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先主走青州。袁譚將步騎迎先主。先主隨譚到平原,譚馳使白紹。紹遣將道路奉迎,與先主相見。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劉備劇照

05 陳琳罵曹

這時候,袁紹大概是看到兒子的病不礙事了,看劉皇叔來了,一拍大腿,又想起來進攻曹阿瞞了。

田豐又跑來勸: “曹操既然已經打敗了劉備,許昌就不是當初那麼空虛了。曹操用兵有方,雖然人少但不能輕視,不如來個持久戰。將軍您擁有四州的地盤,向外聯合四方的諸侯,內部休養生息,積極備戰,並且派出輕騎不斷騷擾,那麼用不了三兩年,就可以等到敵疲我打的好時機而一舉擊敗曹操。如今非要和曹操一決勝負,萬一有什麼閃失則後悔莫及。”

袁紹翻著白眼看著田豐,心說:這傢伙當初勸我打曹操,如今真要動兵卻又來說這些“喪氣話” ,到底是什麼意思?不聽。田豐看到此戰兇險,叩頭苦諫,袁紹火了,這不是動搖軍心嗎?當時就把這位別駕下了獄(田豐剛直而犯上,果然應了荀彧的判斷)。

於是,袁紹立刻命令大才子陳琳作討伐曹操的檄文,先把曹操罵了個狗血淋頭,問候了曹操的祖宗十八代。曹操本姓夏侯,他的祖父是東漢末年大太監曹騰,其父曹嵩是曹騰的養子,陳琳主要就拿這個大做文章。此文犀利辛辣,據說曹操看了之後,出了一身冷汗,頭疼病竟立馬好了。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兵分三路大舉進兵黎陽,“官渡之戰”正式開打。

曾經是袁紹最為倚重的沮授,看到這位主公一意孤行, 他便聚集家族眾人把家裡的財產全分給了他們, 哀嘆道:“這次出兵,如果獲勝則要什麼有什麼,如果兵敗恐怕命都保不住了。 ”

他的弟弟問: “曹操明擺著兵微將寡不是對手,哥哥你有什麼可擔心的?”沮授苦笑一聲: “曹操雄才大略,又奉天子來召令四方。我們雖然擊敗公孫瓚,實際上已經相當疲憊。如今主將驕橫,戰敗破亡恐怕就在眼前。楊雄有言,戰國時其他六國的忙忙碌碌,不過是為秦取代周作準備罷了。這就是今天的寫照。”

沮授此時提及戰國紛爭的典故,言下之意就是說,如今各地諸侯的紛亂,也僅僅是在為曹操一統天下作貢獻罷了。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06 “斬顏良、誅文丑”

袁紹首先派大將顏良攻佔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曹操守將劉延不敵。四月,曹操在荀攸的建議下,準備救援,卻聲西擊東地向西擺出一副要渡黃河攻擊袁紹後方的樣子。袁紹果然上當,調兵遣將防備。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夏四月,曹公北救延。荀攸說公曰:“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公從之。紹聞兵渡,即分兵西應之。公乃引軍兼行取白馬,未至十餘里,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遂解白馬圍,徙其民,循河而西。

曹操卻來了個急行軍偷襲在白馬的顏良。離白馬只有十幾裡了,顏良才發覺這袁曹決戰的第一刀居然砍到自己頭上來了,慌忙應戰。曹操派張遼、關羽為先鋒進擊。關羽在亂軍中看到顏良的麾蓋, “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

這裡順便岔一句,三國時期,長柄大刀作為冷兵器還未出現。關羽的武器不可能是《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青龍偃月刀。 當時最流行的武器是戟和矛, 個人認為,這個 “刺” 字是關羽也使戟的旁證。

關羽在斬殺顏良之後,就離開了曹操,直接到了袁紹軍中投奔了劉備(也可能是劉備去汝南後,關羽才去投奔)。《三國演義》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純屬羅貫中的藝術創作。《三國志》《後漢書》等史書均無記載,當然,這不妨礙我們仍然敬重關雲長的一腔忠義。這也正是曹操欣賞他的地方。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關羽劇照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記載: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遼以羽言報曹公,公義之。乃羽殺顏良,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袁軍遭遇關羽偷襲又喪失主將,頓時潰不成軍。袁紹聽到這個消息,才知道被曹操給耍了。惱怒之餘,就要渡河追擊。沮授又勸他:“如今還是應該穩健一點,先屯兵延津,分兵去攻打官渡。如果勝了,再大舉渡河不遲。如果敗了,我們也有後盾。 這樣冒冒失失地前進, 一旦兵敗則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

袁紹這時怒火攻心,當即把頭一搖,拉著大軍就渡河。看著悠悠的黃河,沮授感嘆: “當主公的躊躇滿志,做手下的好大喜功,黃河啊黃河,我還回得來嗎?”

從此,對袁紹更加失望,告了個病假就不再上班了。袁紹見他消極怠工,氣憤不已,把他的人馬劃出了一部分給了“馬屁軍師”郭圖。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紹將濟河,沮授諫曰:“勝負變化,不可不詳。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獲,還迎不晚,設其有難,弗可還。”紹弗從。授臨濟嘆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不反乎!”遂以疾辭。紹恨之,乃省其所部兵屬郭圖。

大將文丑追到延津南岸,曹操正在高處觀戰。斥候報告: “敵人大約有五六百騎兵。”又過了片刻: “騎兵有所增多,步兵則難以計數。 ”曹操說: “行了,不用再報告了。 ”

然後,曹操命令士卒解鞍放馬,作為引誘文丑上當的誘餌。果然,文丑和劉備帶著五六千騎兵一看山腳下到處是曹操的馬匹輜重,以為曹操看到大軍後嚇得丟盔棄甲,就得意洋洋地開始收繳“戰利品” 。

曹操等的就是這個機會,立即指揮僅有的六百騎兵居高臨下,迅猛衝擊,文丑未能及時收攏部隊進行抵抗就死在了亂軍之中。如此,文丑是曹操親自幹掉的,不是關羽殺的。《三國演義》將此段歷史串連改編成了關羽“斬顏良、誅文丑”。

《三國志·武帝紀》記曰:紹於是渡河追公軍,至延津南。曹公勒兵駐營南阪下,使登壘望之,曰:“可五六百騎。”有頃,復白:“騎稍多,步兵不可勝數。”

公曰:“勿復白。”乃令騎解鞍放馬。是時,白馬輜重就道。諸將以為敵騎多,不如還保營。

荀攸曰:“此所以餌敵,如何去之!”文丑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後至。諸將復白:“可上馬。”公曰:“未也。”有頃,騎至稍多,或分趣輜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馬。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醜。

顏良、文丑都是袁紹手下數一數二的猛將, 兩戰就都掉了腦袋,不過,沮授可能覺得顏良就是一個匹夫。幾次交鋒過後,袁紹軍中大為震驚, 再也不敢小看曹操。曹操則從容退守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紹進軍黎陽,遣顏良攻劉延於白馬。沮授又諫紹:“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紹不聽。太祖救延,與良戰,破斬良。紹渡河,壁延津南,使劉備、文丑挑戰。太祖擊破之,斬醜,再戰,禽紹大將。紹軍大震。太祖還官渡。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07 劉備戰曹仁

與此同時,曹操的後院又起了波瀾。汝南的黃巾劉闢等人趁機反叛曹操,並打起了支持袁紹的旗號。袁紹於是派劉備去支援, 並派人拉攏曹操的部下陽安都尉李通,以徵南將軍的頭銜來引誘。

劉表也在這個時候來遊說李通。李通不但一概拒絕,還砍了袁紹使者的頭送給曹操: “曹公明哲,一定會稱霸天下。袁紹雖然現在強盛,早晚是曹丞相的俘虜。我誓死不會背叛。”

然而,劉備、劉闢在汝南擄掠,許昌以南的郡縣陷入不安。

曹操和袁紹已經開仗沒法分身,正為此事頭疼之際,曹仁挺身而出,一針見血地說: “南方各地因為我們面臨袁紹這個強敵,一定不能救援。因此在劉備的軍事壓力下被迫投降。劉備率領袁紹的人馬時間還不長,還不能做到讓部下心服口服。這時如果出擊劉備,一定能夠勝利。 ”

於是曹操命令曹仁帶領騎兵出擊。曹仁文武兼備大敗劉備,汝南各地看到援軍也紛紛棄暗投明,汝南又回到了曹操的手裡。

缺乏一支忠於自己的嫡系部隊,是困擾劉備多年的老問題了。劉備敗逃回袁紹那裡後,暗地裡就計劃再次離開袁紹,找了個藉口說,要去遊說荊州的劉表。袁紹一聽,正中下懷,也不管劉備打得什麼算盤,就讓劉備帶領本部人馬快去。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汝南黃巾劉闢等叛曹公應紹。紹遣先主將兵與闢等略許下。關羽亡歸先主。曹公遣曹仁將兵擊先主,先主還紹軍,陰欲離紹,乃說紹南連荊州牧劉表。紹遣先主將本兵復至汝南,與賊龔都等合,眾數千人。曹公遣蔡陽擊之,為先主所殺。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

可是,劉備卻折返汝南,和盤踞此地的黃巾首領之一龔都等人又聯合起來。曹操一聽,派部將蔡陽來攻打,卻被劉備打敗,蔡陽被殺。然而,劉備雖然局部小勝,但沒有根基,依然無法從實力上對抗曹操。

官渡戰後,曹公親征劉備。劉備懼怕,便只好南下投奔了劉表。此為後話。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演義》張飛、劉備、關羽劇照

08 鏖戰官渡

袁紹總是看著自己的盟友們被曹操打垮, 幫不上忙的時候才肯硬著頭皮主動進攻。

這時,那個心灰意懶的沮授忍不住,又來勸告: “我們雖然人多但不如曹操的兵馬精銳,曹操雖然兵精但糧草不如我們充沛。一決勝負,正中敵人的下懷。我們應該曠日持久地消耗對手,這樣才是穩妥的制勝之道。 ”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沮授又曰:“北兵數觽而果勁不及南,南谷虛少而貨財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戰,北利在於緩搏。宜徐持久,曠以日月。”紹不從。

袁紹不聽,建安五年(200年)八月,命令大軍向南推進,依沙丘紮寨,東西連營達幾十裡。袁紹還煞有介事地命令士兵們每人帶三尺繩子,如果抓到曹操立刻就捆了來。

九月,曹操和袁紹開始了硬碰硬的正面對決。

曹操兵少不敵,退回營壘堅守。雙方面對面輸攻墨守全都絞盡腦汁。袁紹對著曹操的軍營建起高樓,命令士兵登上向下射箭;曹操則製造“霹靂車”, 利用槓桿原理向上拋射巨石將袁紹的木樓一一摧毀。這是史書中最早有記載的拋石機。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演義》袁紹、許攸劇照

袁紹又從地下挖地道,想挖到曹操軍營下面後,重演他打敗公孫瓚的一幕;曹操也不甘示弱,橫向挖長塹阻止了袁紹的攻勢。這樣,雙方在官渡開始了無休止的鏖戰。曹軍疲憊不堪,艱難苦撐,還有士兵臨陣叛逃。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連營稍前,逼官渡,合戰,太祖軍不利,複壁。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楯,大懼。太祖乃為發石車,擊紹樓,皆破,號曰霹靂車。紹為地道,欲襲太祖營。太祖輒於內為長塹以拒之。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應紹。

面對這樣的困境,一向強悍的曹操也有點心虛了。他寫信給在許昌留守的荀彧,流露出撤兵回許都的想法。荀彧立即回信以楚漢相爭的典故來鼓勵,說:

“您現在雖然處於下風, 但未必比劉邦當年在滎陽、成皋更窘迫。當年劉項誰也不肯後退半步,就是因為後退的人將失去大勢。袁紹全部兵馬集於官渡,準備與主公決一勝負。如果不能勝敵,則被敵勝,這是成敗的關鍵時刻。”

“袁紹能聚集人,卻不能正確調用。憑主公的聰明威武,雄才大略,再加上奉天子之命討伐叛亂,就會無往不勝!如今您以對手十分之一的兵力(曹操此時前線兵力實際只有兩三萬人,袁紹號稱十幾萬,實際有七八萬人)已經對抗了半年之久(從白馬開始算) ,這正是趁敵人疲憊而出奇制勝的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

曹操又問賈詡荀攸等人,賈詡也說,“您各方面都優於袁紹,之所以拖到現在未能獲勝就是因為過於求穩。只要把握住機會, 須臾可定 ”。曹操得到這樣的鼓舞,堅定了一戰到底的決心。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演義》曹操、荀彧、荀攸劇照

09 許攸的背叛

曹公與袁紹相持,雖然,數次交鋒都斬殺了袁軍的大將,但曠日持久,士氣漸漸低落下去。糧草也快用盡了,曹孟德鼓勵士兵們說:“半個月後,我一定打敗袁紹,不再勞累你們了。”(這難道是提前預料到了許攸會跑來嗎?)

很快,機會果然來了。袁紹派部將韓猛運糧到前線,荀攸發現韓猛人如其名,猛而輕敵,便向曹操獻策,派遣徐晃、史渙一把火就把韓猛的糧草全給點了(先來一把小火,然後再整一把大的。縱觀三國時期的三場大戰皆是火攻得手)。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袁紹運谷車數千乘至,曹公用荀攸計,遣徐晃、史渙邀擊,大破之,盡燒其車。公與紹相拒連月,雖比戰斬將,然觽少糧盡,士卒疲乏。公謂運者曰:“卻十五日為汝破紹,不復勞汝矣。”

袁紹無奈,十月,又派淳于瓊運糧到烏巢。這次加強了戒備,撥給他一萬多人看守糧草。忠心為主的沮授還是有點擔心,再勸袁紹另派得力大將協防,防止曹操偷襲。

袁紹早就看沮授不順眼了,怒道:“你怎麼總是婆婆媽媽膽小如鼠?淳于瓊那一萬多人還不夠?你既然病了,就下去休息吧。”袁紹每次不聽沮授的建議,後來總是後悔,然後還是不聽。他沒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後悔了。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沮授說紹:“可遣將蔣奇別為支軍於表,以斷曹公之鈔。”紹復不從。瓊宿烏巢,去紹軍四十里。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演義》袁紹、審配、張郃劇照

這時袁紹的謀臣許攸卻想到了一條妙計,建議袁紹: “曹操兵少而全軍在這裡抗擊我軍,許昌必然空虛。如果派輕騎星夜偷襲,許昌完全可以攻克。那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就是我們了。就算打不贏,也可以讓曹操腹背受敵,兩頭難顧。 ”

聽到如此妙計,袁紹卻臉色鐵青氣不打一處來:這幫傢伙怎麼全都和我作對?沒看見我每人三尺繩子都發下去了嗎! 老子偏要先攻破官渡活捉曹操!沒有采納許攸的建議。這時,正好傳來許攸的家人在鄴城犯法被審配捕拿的消息,許攸一氣之下,當即決定投奔曹操(又被荀彧言中,戰機也終於來了) 。

《後漢書·袁紹傳》記曰:許攸進曰:“曹操兵少而悉師拒我,許下餘守勢必空弱。若分遣輕軍,星行掩襲,許拔則操成禽。如其未潰,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紹又不能用。會攸家犯法,審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

許攸字子遠,年輕時與袁紹、曹操交好。曹操一聽許攸來了,高興得連鞋都來不及穿,光著腳就跑出帥帳,拉著許攸的手高興地說:“子遠來了,大事可成!”

進了大帳,寒暄一番後,許攸問:“袁紹兵多將廣,您打算怎麼對付?軍糧還能支持多久?”曹操一愣,心想這可是軍事機密,許攸來投奔,還不知真假,就隨口說:“還能支持一年。”

許攸笑了:恐怕沒有那麼多吧?曹操於是改口:一年是不行,半年還是沒問題的。許攸有點生氣:您不想打贏袁紹了嗎?為什麼這麼不老實!曹操看到許攸動怒,連忙道歉:剛才的話都是玩笑,其實只剩一個月的軍糧了,我也正為此發愁。

許攸說:“您以孤軍對抗強大的敵人,內無糧草外無援兵,這是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袁紹的軍糧輜重全都存放在烏巢(今河南延津縣僧固鄉),守軍也沒有什麼戒備。如果派一支精銳騎兵偷襲把它燒光,那麼袁紹沒幾天就會不戰自亂了。”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冬十月,紹遣車運谷,使淳于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曹公擊瓊等。左右疑之,荀攸、賈詡勸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10 火燒烏巢

曹操大喜,賈詡和荀攸勸主公不要輕信,但是曹操果斷決策,立刻就決定夜襲烏巢。

曹操親自率領精兵五千人,半夜出發,每人帶著一捆柴草,打著袁紹的旗號去偷襲,留下曹洪、荀攸守營。路上遇到袁紹的軍隊,就謊稱是被派去增援烏巢的。袁軍信以為真,一路放行。

到了烏巢後,這支“援軍”露出了猙獰面目,四面放火。袁營遭到突襲一片混亂。天亮後,淳于瓊一看曹操就這麼點人,膽子大了起來,出來迎戰。曹操奮力進攻,淳于瓊抵擋不住又退回營寨死守。

袁紹這時已經獲悉,反而高興地對袁譚說:“曹操即使攻破了烏巢也沒什麼了不起,我們只要攻佔曹操的大營,曹阿瞞能逃到哪裡去!”這時他倒是當機立斷,命令大將張郃、高覽立即反攻曹操的大營。

《三國志·武帝紀》記曰:紹初聞公之擊瓊,謂長子譚曰:“就彼攻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合、高覽攻曹洪。

沒想到,張郃反對:“曹操的營寨固若金湯,要是靠人多就能攻克,我們早就贏了。如果烏巢糧草沒了,我們也成甕中之鱉了,還是救烏巢要緊。”

袁紹好不容易有了個展示自己“用兵如神”的機會,怎會輕易放過?加上旁邊的郭圖一直在拍馬屁,稱讚袁大帥的這招“圍魏救趙”,就強行命令張高去了官渡,卻僅僅象徵性地派了一支輕騎去了烏巢。果然不出張郃的意料,曹操大營堅固,強攻一時無法得手。

曹操在烏巢聽聞袁紹援軍到來的報告,不但不分兵抵抗,反而下了一道死命令:“援兵到了背後再說!”曹軍得令後,全軍士氣大振拼死攻擊,樂進身冒箭雨砍下了淳于瓊的人頭。於是烏巢袁軍四散,糧草輜重被全部燒光。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曹公急擊之,瓊退保營,遂攻之。紹遣騎救瓊。左右或言“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公怒曰:“賊在背後,乃白!”士卒皆殊死戰,大破瓊等,皆斬之。

曹操命令將殺掉的一千多袁軍全都割下鼻子,與繳獲的牛馬割掉舌頭,向袁紹的人馬示威。袁紹收到一籮筐的鼻子、口條,目瞪口呆,差點心梗。郭圖害怕袁紹追究他胡亂拍馬的責任, 就誣陷張高攻擊曹操不盡力,因此才落敗。

張郃高覽受不了這樣的誹謗,一氣之下燒燬了軍械,投降曹操。袁紹的人馬這回全明白了,烏巢的軍糧被燒光,最有能耐的戰將也投降了,還憑什麼和曹操繼續打下去?立刻潰不成軍。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瓊宿烏巢,去紹軍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攻瓊。紹遣騎救之,敗走。破瓊等,悉斬之。太祖還,未至營,紹將高覽、張合等率其觽降。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11 大敗袁紹

大將降曹,糧草俱焚,袁紹見軍心大亂局勢失控,連鎧甲都來不及穿,帶著兒子袁譚慌忙渡河逃之夭夭。 剩餘的糧草輜重、圖書珍寶連同幾萬人馬全都留給了曹操當了戰利品, 包括那人手一根的三尺繩子。

曹操來了個狠的,當了回白起,把這幾萬俘虜全都坑殺了事(這並非殘暴不仁,客觀的講,實在是沒有那麼多糧食養活這些人),袁軍前後共有七萬多人死在了官渡。沮授也被俘,不願意降曹,投奔冀州後終為袁紹所殺。曹操嘆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也。”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紹觽大潰,紹與譚單騎退渡河。餘偽降,盡坑之。沮授不及紹渡,為人所執,詣太祖,太祖厚待之。後謀還袁氏,見殺。

《後漢書·袁紹傳》記載:沮授為操軍所執,乃大呼曰:“授不降也,為所執耳。”操見授謂曰:“分野殊異,遂用圮絕,不圖今日乃相得也。”授對曰:“冀州失策,自取奔北。授知力俱困,宜其見禽。”操曰:“本初無謀,不相用計。今喪亂過紀,國家未定,方當與君圖之。”授曰:“叔父、母、弟懸命袁氏,若蒙公靈,速死為福。”操嘆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也。”遂赦而厚遇焉。授尋謀歸袁氏,乃誅之。

袁紹逃跑之後,曹操從他的軍營裡搜出許多許昌朝中和前線部下暗通袁紹的書信,然而,曹公看也不看就付之一炬: “袁紹強大,我都難以自保,何況眾人?”(這是楚莊王“絕纓之宴”的三國版呀!再來一把火聚攏天下人心)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紹及譚棄軍走,渡河。追之不及,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虜其觽。曹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大獲全勝。關於官渡之戰袁紹的敗因,曹操的勝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雖有偶然的因素,實則必然。戰役結果對於原本佔優勢的袁紹是災難性的。七八萬精銳兵馬被消滅,袁本初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逐鹿中原的力量。而曹操一統北方稱霸天下,就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范曄《後漢書》記曰:眾聞紹在,稍復集。餘眾偽降,曹操盡坑之,前後所殺八萬人。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性矜愎自高,短於從善,故至於敗。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袁紹劇照

12 袁紹殺田豐

袁紹北渡黃河之後,先逃到了部將蔣義渠的軍營,說: “我的腦袋就交給你了。”蔣義渠忠貞不二,把自己的帥位讓給袁紹,請袁紹下令主持。

大家聽說袁紹還活著,被打散的人馬又慢慢回來了一些。可是,冀州治下的不少郡縣都畏懼曹操的威勢而投降了曹軍。接著,袁紹就打擊那些反叛自己的郡縣,稍微穩定了局勢。

可一回到朝堂,屁股還沒有坐穩的袁紹,不但不反思自己的錯誤, 反而想起回到鄴城後,這番狼狽不堪的情形,還得受田豐的冷嘲熱諷,心一煩就將在獄中的田別駕給殺了。後來,沮授則因為不肯投降曹操,輾轉回到鄴城之後,也被袁紹一刀砍了。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曰:初,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觽,械繫之。紹軍既敗,或謂豐曰:“君必見重。”豐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遂殺之。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內多忌害,皆此類也。

說起來,袁紹陣營中數一數二的謀臣也不少,如沮授、田豐、審配、許攸等人,還有轉投了曹操的荀彧和郭嘉。可見袁紹這個人不堪人主,好謀無斷,色厲內荏,還容易被逢紀、郭圖這兩個狗頭軍師左右,手下的將領也不能忠誠效命,焉有不敗之理?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逢紀憚豐亮直,數讒之於紹,紹遂忌豐。紹軍之敗也,土崩奔北,師徒略盡,軍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豐在此,不至於是也。”

紹謂逢紀曰:“冀州人聞吾軍敗,皆當念吾,惟田別駕前諫止吾,吾亦慚見之。”紀復曰:“豐聞將軍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紹於是有害豐之意。

初,太祖聞豐不從戎,喜曰:“紹必敗矣。”及紹奔遁,復曰:“向使紹用田別駕計,尚未可知也。”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演義》沮授劇照

13 二袁爭位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三月,曹操經過幾個月的休整,又打算趁袁紹元氣大傷,去攻打荊州劉表。荀彧又勸: “袁紹既然戰敗,就應該趁他病要他命。如果勞師遠征劉表,萬一袁紹死灰復燃,那我們就前功盡棄了。 ”

曹操恍然大悟,於四月進兵,又擊潰了袁紹在倉亭的殘部。九月,得勝返回許昌後,兵鋒南下掃除尚在汝南盤踞的劉備。劉備知道打不過, 趕忙先派糜竺糜芳、孫乾去劉表那裡打前站, 然後帶著人馬逃往荊州。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接著,曹操又命令夏侯淵、張遼等人收伏了在東海反叛的昌豨農民起義軍。次年春,再次進兵官渡,作徹底剿滅袁紹集團的準備。

然而,袁本初經過兩年的瞎折騰,終於油盡燈枯。於建安七年(202年)五月,帶著戰敗的恥辱含恨離開了人世。范曄《後漢書》評曰:“紹剛而不和,愎而好勝,嫡子輕而庶子重,斯之謂亡徵。”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冀州城邑多叛,紹復擊定之。自軍敗後發病,七年,憂死。

陳壽《三國志》評曰:袁紹、劉表,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袁紹劇照

袁紹有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袁紹的續絃劉氏溺愛小兒子袁尚,整天在袁紹生前誇他怎樣尊老愛幼如何聰明伶俐,最重要的是長得帥。袁紹枕頭風聽多了,就有了立袁尚為世子的打算,但一直不曾明言。

早在建安元年,袁譚進攻尚在青州的孔融。孔北海雖然四歲就有讓梨的典故,卻是個徒有虛名的酸文人,於是棄城逃跑,妻兒都被袁譚所擄。從此,袁譚就在青州任職刺史。

後來,袁紹又把次子袁熙派去當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幷州刺史,獨留袁尚一直在自己身邊,也算不言自明瞭。沮授生前就勸袁紹,這麼做會埋下隱患。可是袁紹充耳不聞。

袁譚和袁尚為了誰能繼承父業一直明爭暗鬥,手下的謀臣也是各找靠山。到了袁紹病入膏肓之際,連明確的遺囑都沒留下就昇天了。大家都認為長子袁譚應名正言順地繼位,依附於袁尚的審配等人卻擔心這樣一來自己就要倒黴,於是假造了袁尚即位的遺囑。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紹愛少子尚,貌美,欲以為後而未顯。審配、逢紀與辛評、郭圖爭權,配、紀與尚比,評、圖與譚比。觽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等為己害,緣紹素意,乃奉尚代紹位。

袁譚從青州回來奔喪,一看弟弟已經承襲了大位。一氣之下,自封車騎將軍,跑到了黎陽。黎陽是抗擊曹操的前線,袁譚此舉倒也未必全是私心。然而,袁尚害怕這個哥哥奪權,不肯多給他兵馬, 還派逢紀跟著監軍。

袁譚只好忍氣吞聲地請他弟弟再多給點人。審配等人商量半天,不行,不能多給(審配在《三國演義》裡一副義士的形象,其實這一段的行徑,簡直就是趙高第二) 。袁譚當即就怒了,立刻把那個逢紀殺掉出氣。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譚至,不得立,自號車騎將軍。由是譚、尚有隙。太祖北征譚、尚。譚軍黎陽,尚少與譚兵,而使逢紀從譚。譚求益兵,配等議不與。譚怒,殺紀。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袁譚劇照

14 “火燒博望坡”

曹操一看袁氏內訌,建安七年九月,趁機出兵渡過黃河直奔黎陽。這下子袁尚也坐不住了,留審配守鄴城,自己率軍援助。可是這哥倆綁一塊也不是曹操的對手,連戰連敗後,勉強紮營固守,當起了縮頭烏龜。

之後,袁尚令高幹和河東太守郭援聯合關中馬騰馬超父子襲擊曹操的後方,馬騰不助二袁,反讓兒子馬超領兵協助司隸校尉鍾繇斬殺了郭援。

劉表聽說曹操又和姓袁的幹上了,就派駐守新野的劉備帶領兵馬北進,欲趁火打劫。曹操派夏侯惇、李典率軍抵抗。交戰之後,劉備突然一把火燒掉了自己的營寨後向南逃跑。

這便是“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的原型事件,不過羅貫中把劉備的功勞張冠李戴到了諸葛亮頭上,時間上也作了延後。實際上,這會子兩人還不認識。《三國演義》裡寫的諸葛亮出山後的兩把火,史書裡也都沒有記載。

夏侯惇當時就要追擊。李典感到奇怪: “敵人無故退兵,一定有詭計。南方的道路狹窄而且草木茂盛,不能追。” 夏侯惇不聽,就讓李典坐鎮後方,親自進兵,果然中了埋伏,一敗塗地。李典連忙來救援,劉備也就撤了兵。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演義》劉表劇照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表)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

劉備到了荊州以後,劉景升表面上很歡迎,但是劉皇叔聲名在外,不得不防,可見兩人也是貌合神離,劉表不過是讓劉備替他守著州治襄陽的北大門,對抗曹操以自保而已。

曹操雖然在西方、南方都遇到了麻煩,卻都頂住了對手的算計,二袁戰略目的達不到,只有等著捱打了。建安八年 (203年)二月, 曹操對冀州發起強大的攻勢。二袁再也頂不住了,敗退鄴城,曹操此戰獲取了一大片袁氏治下的土地、人口。

四月,曹操追到鄴城,兵精糧足,大家紛紛請求一鼓作氣攻破鄴城。

然而,郭嘉看到二袁內耗不斷,就建議: “袁紹溺愛這兩個兒子,立誰繼承家業一直沒有定論。如今他們明爭暗鬥各有黨羽,面對外來的壓力尚能同仇敵愾。如果我們撤兵,他們一定會勢不兩立。不如先向南一邊攻擊劉表,一邊看好戲。到時候再收拾這兩個活寶,就易如反掌了。 ”

曹操聽了大為讚賞,當年五月,就撤兵回到許昌。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15 曹操攻克鄴城

袁譚看到曹操退兵,就和袁尚商量: “我的人馬不足武器不精, 因此屢敗於曹操。如今曹操退兵,是因為他們無心戀戰。趁曹軍還沒有渡過黃河,如果出兵突襲,一定能大獲全勝。 ”袁尚一聽,就犯嘀咕: “這是變著法要兵馬軍械,到底想幹什麼?還是不服我吧?! ”

於是,把他哥哥的要求當了耳旁風,什麼也不給。袁譚火冒三丈,當即在辛評、郭圖的慫恿下火併袁尚。然而,不但兵敗被打跑到南皮,手下的將領一聽,這種時候袁青州居然還幹這樣親者痛仇者快的事,紛紛反叛袁譚。袁譚時不時稱孤道寡,這次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八月,在曹操開始征討劉表的同時,袁尚親自攻打袁譚並大獲全勝。袁譚逃到劉備曾戰鬥過的平原縣苦撐。在袁尚的猛攻下,袁譚認賊作父,引狼入室,派辛評的弟弟辛毗去向死對頭曹操求援。此時,劉表寫信給這兩兄弟,勸他們和解。

然而“勝利在望”的袁尚不聽,那個困窘不堪的袁譚也不服。曹操成大業,有“可以無洪,不可無公”的弟弟;孫權霸江東,有“你不如我,我不如你”的哥哥。相較之下,這對兄弟除了完美繼承了袁紹和袁術當年手足相殘的基因,基本不剩什麼了。

辛毗到了曹操那裡,說明來意後就歸順了曹公。曹操部下大多認為:劉表實力強大不能忽視,二袁已經失勢,不用擔心。可是,為了防止袁尚做大,死灰復燃,在荀攸和辛毗等人的勸說下,曹操下定斬草除根之決心立即揮師北上。於建安八年十月,進駐黎陽前線。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曹操劇照

袁尚聽說曹操又渡過了黃河,連忙撤兵回到鄴城。

這時,袁尚的部將呂曠呂翔兄弟兩個也叛逃歸順了曹操, 袁譚幸災樂禍,暗地裡刻了兩個將軍印給他們以示拉攏。這下子弄巧成拙,曹操頓時就明白了:袁譚這小子不老實!不過,表面上還是讓兒子娶了袁譚的女兒,以結親來穩住他。之後,曹操暫時帶領人馬回許昌休整。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太祖渡河攻譚,譚告急於尚。尚欲分兵益譚,恐譚遂奪其觽,乃使審配守鄴,尚自將兵助譚,與太祖相拒於黎陽。大戰城下,譚、尚敗退,入城守。太祖將圍之,乃夜遁。追至鄴,收其麥,拔陰安,引軍還許。太祖南征荊州,軍至西平。譚、尚遂舉兵相攻,譚敗奔平原。尚攻之急,譚遣辛毗詣太祖請救。太祖乃還救譚,十月至黎陽。尚聞太祖北,釋平原還鄴。

袁尚一看曹操又走了,立刻就回去繼續“攘外必先安內”的大業,收拾袁譚。建安九年(204年)二月,再度親自出兵攻打平原,留審配、馮禮、蘇由等人守鄴城。

曹操等的就是這樣的機會,立即發兵鄴城。袁尚謀士蘇由大概是看到袁氏兄弟內訌不止,萬念俱灰,暗中溝通曹軍欲作內應。事情敗露後逃出鄴城,投降了曹操。屬下接二連三叛降,二袁不得人心如此!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演義》曹操劇照

曹操進逼到城下,堆土山挖地道強攻。幾天後,看強攻不能得手,曹操改變策略,留曹洪繼續攻擊,自己親自平定鄴城外圍。曹操兵鋒所向,各郡縣或破或降,鄴城的外援包括糧道都被切斷。五月,曹操改挖長塹,深達丈餘,然後引漳河水淹城。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呂曠、呂翔叛尚歸太祖。太祖知譚詐,與結婚以安之,乃引軍還。尚使審配、蘇由守鄴,復攻譚平原。太祖進軍將攻鄴,到洹水,去鄴五十里,由欲為內應,謀洩,與配戰城中,敗,出奔太祖。

馮禮開突門,配從城上以大石擊突中柵門,柵門閉,入者皆沒。太祖遂圍之,為塹,週四十里,初令淺,示若可越。配望而笑之,不出爭利。

太祖決漳水以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尚聞鄴急,將兵萬餘人還救之。

袁軍捱到了七月,袁尚才帶領一萬多人馬回援。這時,鄴城已經被圍攻達三個月。袁尚派了個主簿李孚先進鄴城去通報消息。這個李主簿好不容易混進鄴城,只是勸審配先放城中幾千老弱病殘打白旗出城,以節省糧食。然後,自己也混在難民當中逃回了袁尚的軍營。

曹操聽說袁尚回來救援,手下人都勸他,來者不善,還是退避一下。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曹操說:“他們要是從大路來,我當然退讓。如果從西山小路來,那麼一戰可擒。”

袁尚果然從小路來,想與城中守軍內外夾擊打破曹操的包圍。然而,兩頭都被曹操打敗,審配繼續逃回鄴城死守,袁尚被曹操全力圍攻,很快落敗,不得已要投降。曹操不聽,反而加緊攻勢。袁尚一敗塗地,趁夜撤退到幽州,投奔袁熙。

曹操繳獲了他的印綬節鉞和衣服後,拿到鄴城外耀武揚威,鄴城守軍士氣一落千丈,只有審配還命令堅守。然而,這樣的頹勢連審配的家人都失去了信心。之後,審配的侄子審榮偷偷打開東門放曹軍進城,審配孤掌難鳴,又抵抗了一番被俘獲。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記載:配出兵城北,欲與尚對決圍。太祖逆擊之,敗還,尚亦破走,依曲漳為營,太祖遂圍之。未合,尚懼,遣陳琳乞降,不聽。尚還走濫口,進復圍之急,其將馬延等臨陳降,觽大潰,尚奔中山。盡收其輜重,得尚印綬、節鉞及衣物,以示其家,城中崩沮。配兄子榮守東門,夜開門內太祖兵,與配戰城中,生禽配。配聲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嘆息。遂斬之。

曹操看審配忠義,看在各為其主的份上想招降。但審配堅決不投降,曹操就成全他當了烈士。就這樣,袁紹經營多年的老巢鄴城被曹操攻克。九月,曹操由兗州牧遷冀州牧,從此把鄴城(今河北臨漳)作為了自己的王城來經營。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三國演義》審配劇照

16 北征烏桓

曹操平定冀州之後,陸續兼併了幽州、幷州等地,又花了兩年左右征討袁氏的餘黨。到建安十一年冬為止,袁氏勢力被曹操徹底打垮。袁譚、高幹、郭圖被殺,袁尚、袁熙被迫流亡到了烏桓(亦作烏丸,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之一,今內蒙、遼西、遼東一帶)。

曹操決定北征烏桓,很多將領提出異議,他們認為:袁尚已成流寇,夷狄貪婪無親,豈能為袁尚所用!一旦我們深入征伐之,劉備必定說服劉表襲擊許都。若此事發生,後悔都沒用了。

針對這種言論,郭嘉作了精闢的分析,他說:“烏桓恃其邊遠,肯定不會做準備,應該出其不意,即使孤軍深入也一定能擊敗他們。況且袁氏與烏桓關係非同一般,河北百姓對袁家還有一些感情,一旦北方未定而南征,袁氏兄弟和烏桓為患,新安定的北方州郡也將丟失。劉表不會被劉備說服襲擊許都的,他除了坐而論道以外無所作為,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駕馭劉備,並不信任。予以重任則擔心不能轄制,如予以輕任,則劉備不願為之所用。”

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月,曹操回到鄴城論功行賞稍事休整後,決定北上斬草除根。

八月,曹操率輕騎兵奇襲柳城(今遼寧省朝陽縣境內,烏桓大本營)大破烏桓人馬,烏桓的最後一任大單于蹋頓在白狼山之戰中被張遼斬殺。曹操險中求勝,此戰一舉招降胡漢人口二十多萬,為統一整個北方奠定了基礎。

郭嘉原為袁紹帳下的謀士,不受重用轉投曹操,為曹公盡心竭力出謀劃策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在曹操北征期間不幸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貞侯。《三國志》評曰:“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也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郭嘉的早逝對於曹操來說是一個重大損失,雖然曹操麾下謀士如雲,但是郭嘉的預謀預判才能超強,相當於總參謀長的角色。後世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

在赤壁戰敗之時,曹操曾哀嘆: “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又痛呼: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此為後話。

袁尚袁熙到這時已成喪家之犬,二人又逃到了遼東,曹操看準袁氏和公孫康(東漢末年遼東地區割據軍閥,遼東太守公孫度長子)貌合神離定會互相疑忌,按兵不動。不久,公孫康果然砍了二袁的腦袋向曹操請功。至此,袁紹父子集團徹底覆滅。

據史載,公孫康捉拿了袁尚袁熙後,一貫養尊處優的袁尚嫌地上寒冷,向公孫康索要坐席,袁熙憤然說:“我們的人頭都要被送到千里之外的曹操那了,還要什麼席子!”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曹操)將北征三郡烏丸,諸將皆曰:“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徵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

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備,勸公行。公從之。引軍出盧龍塞,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虜乃知之。

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八月,登白狼山。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大崩,斬蹋頓。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尚、熙奔遼東。公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還。(公孫)康即斬尚、熙等,傳其首。諸將或問。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併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17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曹操安撫邊境後,於當年十一月回師, 在歸途中借樂府舊題, 寫下了膾炙人口的 《觀滄海》《龜雖壽》組詩。詩中描寫河朔一帶的風土景象,抒發個人的壯志雄心,反映了曹操躊躇滿志、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東漢·曹操《觀滄海》

《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性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這樣描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後世文學家們的喜愛。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東漢·曹操《龜雖壽》

《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於這是一首真正的“詩言志”,它開闢了詩歌的一個新時代。

自董仲舒之後,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功頌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註釋儒家經書,真正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雲激盪,政治思想文化氛圍發生了重大轉變。

雅愛詩章的一世之雄曹孟德,帶頭離經叛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新鮮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 ,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們也都是天下志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慷慨激昂。

正如《文心雕龍》所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慨而多氣也。 ”尤其是曹操,鞍馬作文,橫槊賦詩,其詩文悲壯慷慨,震爍古今。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這種充滿激情的詩歌所表現出的粗獷豪邁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 ,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並一脈相承,直接影響了後續兩晉南北朝思想文化界所呈現出的“魏晉風度”。

千百年來,曹操和他的詩就是以這種風骨及其內在蘊含的進取精神,震盪著天下英雄。也正是這種可貴的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耀著奪目光彩。

南朝的鐘嶸曾品評詩詞,他卻將曹操置於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悲涼”而缺乏文采。然而,曹操這樣一位蓋世英雄,是不屑於雕章琢句的。

曹操現存二十餘首詩,雖然用的都是樂府舊題,內容卻是全新的。沈德潛指出:“借古樂府寫時事,始於曹公 ” 。這在我國文學史上,也是一個大膽的突破。

這種重視反映現實生活,直抒胸臆,不受古辭舊曲束縛的新風,大大推進了我國文學、詩歌現實主義精神的發揚光大。

關於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軍事業績所掩蓋,且因其負面形象,而不為人重視和傳揚。其實,在中國古典文學發展史上,曹孟德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特書一筆的。

官渡之戰:強大的袁紹為何慘敗?萬字雄文品讀曹孟德文韜武略

張鋒編撰 庚子初春寫於啟東

2020年3月27日修改於啟東翠彧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