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袁绍,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为建安初年实力最强的军阀。自董卓之乱后,起兵以来,逐渐占据了北方四州,兵强马壮。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夏,袁绍在彻底消灭宿敌公孙瓒之后,势力膨胀,自任大将军、冀州牧,封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手下沮授劝谏,袁绍也不听。

之后,袁绍陆续集结了十万精兵和一万骑兵,打算进攻许昌,要与曹操一决雌雄,争夺中原霸权。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01 野心勃勃的“袁大头”

袁绍决意伐曹,然而,手下文武这时候却议论纷纷,见解不一。一直主张“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首席谋臣沮授,和田丰一起反对:

“与公孙瓒打了这么多年,百姓疲惫,军粮耗尽,一点积蓄也没有,不能轻举妄动。可派使者向天子献上击败公孙瓒的捷报,如果遭到曹操的阻挠,那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动武。一面进军黎阳从正面施加压力,一面派遣轻骑不停骚扰曹操的后方。那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曹操打败。现在还是应该先重农耕,安百姓。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 ”

旁边的郭图、审配听得直摇头: “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象袁将军这么英明神武,我们又兵强马壮,直接动手就行了,何必如此麻烦! ”

沮授解释: “除暴安良的军队,称为义兵;恃强凌弱的人马,则为骄兵。义者无敌,骄兵必败。如今曹操奉天子号令天下,无缘无故地攻打他,实在是没有道理。曹操法令严明士卒骁勇,不是公孙瓒那种废物。如今放弃稳妥的方案而兴师动众,我实在担心将来的结局! ”

沮授的这番话倒是合情合理,就是太耿直了,直接说袁绍恃强凌弱,骄兵必败。袁绍的脸马上就不好看了。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演义》沮授剧照

郭图一看袁绍晴转多云, 摇头晃脑的说: “武王伐纣,总是义兵吧?更何况我们是讨伐曹操。如今袁将军如此强大,不趁机进取将来后悔莫及。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您的计策虽然老成持重,非见时知机之变也! ”

草头将军淳于琼也跟着起哄架秧子:“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今英雄据有州郡,凭实力取天下,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

一个人说袁绍狂妄自大,一帮人把袁绍比作周武王,你说袁绍愿意听谁的?“袁大头”当即决定要当英明的武王,采纳了郭图审配的方案。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袁绍)击破瓒于易京。出长子谭为青州,沮授谏绍:“必为祸始。”绍不听,曰:“孤欲令诸儿各据一州也。”又以熙为幽州,甥高干为并州。

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乃分(沮授)监军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遂合而南。

曹操几乎与袁绍同时起兵,这时候刚刚三征徐州后不久,占据了兖州、青州(南部)、徐州等地,又把汉献帝从洛阳接了来,正是休养生息的阶段。在实力、疆域、人口等方面都弱于袁绍。

听说袁绍大举来犯,在许昌的众文武都有些害怕。曹操给部下打气: “袁绍色厉胆薄, 好谋无断。 兵多而分划不明, 将骄而政令不一。 虽然土地粮食不少,不过是给我们准备的罢了。 ”

此时,北海名士孔融望着曹操的心腹谋臣荀彧,有点担心的问:“袁绍兵多地广,田丰、许攸足智多谋,审配、逢纪忠心耿耿,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不那么容易打得赢吧?”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曹操、荀彧、曹仁剧照

荀彧倒是胸有成竹:“袁绍虽然兵多但并不整齐。田丰刚直犯上,许攸贪婪,审配专横无谋,逢纪刚愎自用。这几个家伙互不相容,早晚会窝里斗。颜良、文丑不过是匹夫之勇,一战可擒,没什么可担心的。”

曹操荀彧的这一番话,虽然有给自己打气的成分,但基本上也是事实。曹操本人和袁绍一直是好哥们,荀彧又是从袁绍手下投奔曹操的,他们对于这位老朋友确实相当了解。孔融则是个投降派,这时的作为和后来赤壁之战时的张昭没什么两样。

最后,曹操决定进兵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兖州与冀州交界地带),准备迎战。然而,从八月到九月,袁绍却一直没什么动静。曹操也不着急,派于禁把守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等要地,自己回到了许昌。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是时,绍既并公孙瓒,兼四州之地,将进军攻许。诸将以为不可敌,曹公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秋八月,公进军黎阳,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留于禁屯河上。九月,公还许,分兵守官渡。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袁绍剧照

02 收降张绣

原来,袁绍在动兵之前,也想来个远交近攻,先派使者去拉拢暂时依附于刘表的张绣。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张绣和曹操有旧仇,见河北大佬袁绍来邀,高兴的不得了,当时就要答应。

使者当然也把袁绍天花乱坠地吹嘘了一通, 说他如何礼贤下士,怎样英明神武。 谁知,谋士贾诩当着使者的面毫不客气道: “回去告诉袁绍, 他们袁家兄弟两个都不能融洽相处, 还胡扯什么礼贤下士! ”

“文和, 你这是干什么?”张绣第一次对贾诩的意见表示了怀疑, “袁绍那里才是火坑,不如去投降曹公。 ”贾诩反而劝他去投降曹操,张绣一脸懵逼: “袁强曹弱,曹操的儿子又死在我手上,去投降他?”

贾诩侃侃而谈:“这就是为什么要去投降他的原因。第一,曹操奉天子号令天下,归降他就是归降了天子,您总不能跑到袁绍那里和天子作对吧?第二,袁绍强,必定不把你我放在眼里;曹操弱,必定会尽力拉拢你我。第三,曹操有争霸天下的雄心,不会顾及过去的私人恩怨,您就放心吧。 ”

此时的张绣也与刘表渐渐不和,权衡再三,同意了贾诩的建议。于是,当年十一月,就忐忑不安地拉着人马再次投靠了曹操。果然,曹操对他相当的亲热,立即封他做扬武将军,张绣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演义》贾诩、张绣剧照

张绣是董卓余党张济的侄子,张济死后,曾投降过一次曹操,因曹操睡了张济的老婆(曹孟德就这点嗜好,不爱少女爱少妇),也就是张绣的婶娘,张绣一怒之下复叛,曹操长子曹昂和猛将典韦在平乱中战死。

张绣的归降,是曹操的重大收获,并不仅仅因为收纳了一股强悍的人马。曹操曾经因为报父仇把陶谦的徐州杀了个血流成河, 大家当然会认为他是个凶残暴虐的人,这可不是个好印象,不利于收拢人心。

张绣也是曹操的仇人,他再一次投向曹营,曹孟德“相逢一笑泯恩仇”。一直扯破喉咙也难以让大家相信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杀人如麻的曹阿瞒了,但这一次彻底收降张绣曹操却轻易地做到了,北方士人因此大部归心。

曹操也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后来成为魏文帝曹丕的老师。曹操还和张绣成了儿女亲家,张绣之后也很忠诚,在官渡之战中作战勇敢,最后病死于征伐乌桓的途中。

《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记载: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绣从贾诩计,复以觽降。绣至,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从破袁谭于南皮。从征乌丸于柳城,未至,薨。

陈寿《三国志·贾诩传》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演义》贾诩、曹操剧照

03 坐以待毙的刘表

关中的韩遂马腾等诸侯看到袁绍和曹操跃马扬鞭,战火一触即发,也打发手下杨阜去兖州打探消息。

杨阜回来,把曹操称赞了一番,说袁绍外强中干,曹操文韬武略,一定能够成就大业。曹操顺势也派出得力干将卫觊、钟繇镇抚关中,以防韩、马趁火打劫。

张绣归降后,袁绍不死心,又派使者去联系荆州刘表,刘表嘴巴上答应实际不出力,也不帮曹操,两边观望。

韩嵩、刘先等人劝刘表: “如今袁曹相抗,如果您有雄心壮志,可以趁机起兵争夺天下,否则就请您从袁曹两人中选一个臣服。如今带甲十万而无所作为,袁绍向您求援既不答应,曹操英明也不归顺,这是得罪两边的做法呀,恐怕难保中立。曹操必然能击败袁绍,然后南下进攻荆州,恐怕您不是对手。”

襄阳名士蒯越也同样规劝刘表,但刘表狐疑不决,让韩嵩去许昌探探风声。

韩嵩接着说: “曹操不是等闲人物, 必定能平定天下。您如果能归顺曹公, 我愿意为您跑一趟。否则到了许昌,天子给我个一官半职,我就是您的故吏,不会再忠诚于您了。 ”

这一番逆耳忠言,却被刘表当成了他胆小不敢去的托词,强行让他去了许昌。果然,为了拉拢刘表,曹操当即给韩嵩加官进爵。回到荆州后,韩嵩大大地称赞朝廷和曹操的功德,还劝刘表把儿子送去当人质表忠心。

刘表当时就火了: “你敢有异心! ”就要砍头。韩嵩面不改色: “将军您有愧于我,我无愧于您! ”刘表的夫人蔡氏也劝刘表,韩嵩也是当时荆州的名士,只不过说话直率,并没有什么罪过。刘表余怒未息,拷问和韩嵩同行的人后,明白韩嵩并未有什么背叛的举动,但还是把他下了狱。

这一关就是九年,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琮(刘表的小儿子)投降后才被曹操释放。可见刘表是个什么样的人,老而不死是为贼呀!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曰: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表大将蒯越亦劝表,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嵩还,深陈太祖威德。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杀嵩,考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04 关羽降曹公

袁绍一通瞎折腾,也未能创造出南北夹击曹操的机会,却等到了一个。

原来,此前曹操灭了吕布之后,刘备无奈随曹操去了许昌。后来,袁术悍然称帝,曹操将其击败。袁术逃到淮南准备北上投靠袁绍。刘备便自告奋勇引兵去徐州截击袁术。在这期间,刘备与朝中董承、种辑等人曾有密谋暗杀曹操的计划(即“衣带诏”事件),只是当时急于脱身曹营,引而未发。

刘备再度到徐州以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设计杀掉了徐州刺史车胄,自己又当起了徐州牧。建安五年(200年)正月, 他们的密谋被曹操发现,留在许昌的董承等人全都被灭了族。

曹操这才缓过神来,意识到刘备才是自己的死敌,立刻决定第四次东征徐州。

手下谋臣都不太同意,荀彧、程昱说: “如今正和袁绍对抗,这样一来许昌空虚,袁绍打过来,怎么办?”曹操则意见坚定: “刘备不是等闲之辈,现在不趁他立足未稳加以平定,将来必然是我们的心腹大患。 ”

郭嘉也同意: “袁绍为人狐疑不决,不会很快进兵。刘备刚刚占据徐州,还没有多少人真心支持他。兵贵神速,一定能一举将其击溃。 ”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志·武帝纪》记曰: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曹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备走奔绍。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于是,曹操发兵东征。袁绍的谋臣田丰听说这一好消息,当即向袁绍报告: “曹刘这一交手,一时半刻分不出胜负。趁着许昌空虚,一战就可以平定,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 ”

哪知道,袁绍正因最疼爱的小儿子生病而心烦意乱,考虑都没考虑就一口回绝了。田丰仰天长叹: “这样的好机会却因为一个孺子而丧失了!唉,大势已去! ”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先是,太祖遣刘备诣徐州拒袁术。术死,备杀刺史车胄,引军屯沛。绍遣骑佐之。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

外交努力,袁绍一无所获,连张绣都投靠了曹操。袁绍又自作聪明的在曹操后方煽风点火,试图创造出南北夹击的局面,却适得其反。个中原因,不仅仅因为汉献帝在曹操手上,曹操师出有名。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田丰、许攸剧照

其一,曹操东征徐州,田丰的建议可谓是深合兵法“避实而击虚”的上上策,然而袁绍却不能采纳,没能及时的主动出击,直捣许昌,失去了最有利的一次战机。

其二,刘备在徐州抗击曹操,袁绍也没有实际去援助他,结果刘备再度兵败,只身逃亡。这样的结果,哪个诸侯不心寒?此谓未战先失人心。

裴松之引《献帝春秋》注曰:袁绍叛卒诣公云:“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

反过来,曹操能够审时度势,妥善地处理后方的纷争,而始终没有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头袁绍帮了他的忙。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曹操, 顺利地击败刘备,拿下徐州,还俘虏了关羽, 敲锣打鼓的班师又回到许昌。

刘备无奈,先逃至青州见到了袁绍的长子袁谭,之后依附了袁绍。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乃杀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还小沛。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先主走青州。袁谭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与先主相见。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刘备剧照

05 陈琳骂曹

这时候,袁绍大概是看到儿子的病不碍事了,看刘皇叔来了,一拍大腿,又想起来进攻曹阿瞒了。

田丰又跑来劝: “曹操既然已经打败了刘备,许昌就不是当初那么空虚了。曹操用兵有方,虽然人少但不能轻视,不如来个持久战。将军您拥有四州的地盘,向外联合四方的诸侯,内部休养生息,积极备战,并且派出轻骑不断骚扰,那么用不了三两年,就可以等到敌疲我打的好时机而一举击败曹操。如今非要和曹操一决胜负,万一有什么闪失则后悔莫及。”

袁绍翻着白眼看着田丰,心说:这家伙当初劝我打曹操,如今真要动兵却又来说这些“丧气话” ,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听。田丰看到此战凶险,叩头苦谏,袁绍火了,这不是动摇军心吗?当时就把这位别驾下了狱(田丰刚直而犯上,果然应了荀彧的判断)。

于是,袁绍立刻命令大才子陈琳作讨伐曹操的檄文,先把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问候了曹操的祖宗十八代。曹操本姓夏侯,他的祖父是东汉末年大太监曹腾,其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陈琳主要就拿这个大做文章。此文犀利辛辣,据说曹操看了之后,出了一身冷汗,头疼病竟立马好了。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兵分三路大举进兵黎阳,“官渡之战”正式开打。

曾经是袁绍最为倚重的沮授,看到这位主公一意孤行, 他便聚集家族众人把家里的财产全分给了他们, 哀叹道:“这次出兵,如果获胜则要什么有什么,如果兵败恐怕命都保不住了。 ”

他的弟弟问: “曹操明摆着兵微将寡不是对手,哥哥你有什么可担心的?”沮授苦笑一声: “曹操雄才大略,又奉天子来召令四方。我们虽然击败公孙瓒,实际上已经相当疲惫。如今主将骄横,战败破亡恐怕就在眼前。杨雄有言,战国时其他六国的忙忙碌碌,不过是为秦取代周作准备罢了。这就是今天的写照。”

沮授此时提及战国纷争的典故,言下之意就是说,如今各地诸侯的纷乱,也仅仅是在为曹操一统天下作贡献罢了。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06 “斩颜良、诛文丑”

袁绍首先派大将颜良攻占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曹操守将刘延不敌。四月,曹操在荀攸的建议下,准备救援,却声西击东地向西摆出一副要渡黄河攻击袁绍后方的样子。袁绍果然上当,调兵遣将防备。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曹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取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曹操却来了个急行军偷袭在白马的颜良。离白马只有十几里了,颜良才发觉这袁曹决战的第一刀居然砍到自己头上来了,慌忙应战。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进击。关羽在乱军中看到颜良的麾盖, “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

这里顺便岔一句,三国时期,长柄大刀作为冷兵器还未出现。关羽的武器不可能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青龙偃月刀。 当时最流行的武器是戟和矛, 个人认为,这个 “刺” 字是关羽也使戟的旁证。

关羽在斩杀颜良之后,就离开了曹操,直接到了袁绍军中投奔了刘备(也可能是刘备去汝南后,关羽才去投奔)。《三国演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纯属罗贯中的艺术创作。《三国志》《后汉书》等史书均无记载,当然,这不妨碍我们仍然敬重关云长的一腔忠义。这也正是曹操欣赏他的地方。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关羽剧照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公义之。乃羽杀颜良,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袁军遭遇关羽偷袭又丧失主将,顿时溃不成军。袁绍听到这个消息,才知道被曹操给耍了。恼怒之余,就要渡河追击。沮授又劝他:“如今还是应该稳健一点,先屯兵延津,分兵去攻打官渡。如果胜了,再大举渡河不迟。如果败了,我们也有后盾。 这样冒冒失失地前进, 一旦兵败则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

袁绍这时怒火攻心,当即把头一摇,拉着大军就渡河。看着悠悠的黄河,沮授感叹: “当主公的踌躇满志,做手下的好大喜功,黄河啊黄河,我还回得来吗?”

从此,对袁绍更加失望,告了个病假就不再上班了。袁绍见他消极怠工,气愤不已,把他的人马划出了一部分给了“马屁军师”郭图。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绍将济河,沮授谏曰:“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弗可还。”绍弗从。授临济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反乎!”遂以疾辞。绍恨之,乃省其所部兵属郭图。

大将文丑追到延津南岸,曹操正在高处观战。斥候报告: “敌人大约有五六百骑兵。”又过了片刻: “骑兵有所增多,步兵则难以计数。 ”曹操说: “行了,不用再报告了。 ”

然后,曹操命令士卒解鞍放马,作为引诱文丑上当的诱饵。果然,文丑和刘备带着五六千骑兵一看山脚下到处是曹操的马匹辎重,以为曹操看到大军后吓得丢盔弃甲,就得意洋洋地开始收缴“战利品” 。

曹操等的就是这个机会,立即指挥仅有的六百骑兵居高临下,迅猛冲击,文丑未能及时收拢部队进行抵抗就死在了乱军之中。如此,文丑是曹操亲自干掉的,不是关羽杀的。《三国演义》将此段历史串连改编成了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三国志·武帝纪》记曰: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曹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

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

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颜良、文丑都是袁绍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 两战就都掉了脑袋,不过,沮授可能觉得颜良就是一个匹夫。几次交锋过后,袁绍军中大为震惊, 再也不敢小看曹操。曹操则从容退守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太祖救延,与良战,破斩良。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绍军大震。太祖还官渡。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07 刘备战曹仁

与此同时,曹操的后院又起了波澜。汝南的黄巾刘辟等人趁机反叛曹操,并打起了支持袁绍的旗号。袁绍于是派刘备去支援, 并派人拉拢曹操的部下阳安都尉李通,以征南将军的头衔来引诱。

刘表也在这个时候来游说李通。李通不但一概拒绝,还砍了袁绍使者的头送给曹操: “曹公明哲,一定会称霸天下。袁绍虽然现在强盛,早晚是曹丞相的俘虏。我誓死不会背叛。”

然而,刘备、刘辟在汝南掳掠,许昌以南的郡县陷入不安。

曹操和袁绍已经开仗没法分身,正为此事头疼之际,曹仁挺身而出,一针见血地说: “南方各地因为我们面临袁绍这个强敌,一定不能救援。因此在刘备的军事压力下被迫投降。刘备率领袁绍的人马时间还不长,还不能做到让部下心服口服。这时如果出击刘备,一定能够胜利。 ”

于是曹操命令曹仁带领骑兵出击。曹仁文武兼备大败刘备,汝南各地看到援军也纷纷弃暗投明,汝南又回到了曹操的手里。

缺乏一支忠于自己的嫡系部队,是困扰刘备多年的老问题了。刘备败逃回袁绍那里后,暗地里就计划再次离开袁绍,找了个借口说,要去游说荆州的刘表。袁绍一听,正中下怀,也不管刘备打得什么算盘,就让刘备带领本部人马快去。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曹公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

可是,刘备却折返汝南,和盘踞此地的黄巾首领之一龚都等人又联合起来。曹操一听,派部将蔡阳来攻打,却被刘备打败,蔡阳被杀。然而,刘备虽然局部小胜,但没有根基,依然无法从实力上对抗曹操。

官渡战后,曹公亲征刘备。刘备惧怕,便只好南下投奔了刘表。此为后话。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演义》张飞、刘备、关羽剧照

08 鏖战官渡

袁绍总是看着自己的盟友们被曹操打垮, 帮不上忙的时候才肯硬着头皮主动进攻。

这时,那个心灰意懒的沮授忍不住,又来劝告: “我们虽然人多但不如曹操的兵马精锐,曹操虽然兵精但粮草不如我们充沛。一决胜负,正中敌人的下怀。我们应该旷日持久地消耗对手,这样才是稳妥的制胜之道。 ”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沮授又曰:“北兵数觽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

袁绍不听,建安五年(200年)八月,命令大军向南推进,依沙丘扎寨,东西连营达几十里。袁绍还煞有介事地命令士兵们每人带三尺绳子,如果抓到曹操立刻就捆了来。

九月,曹操和袁绍开始了硬碰硬的正面对决。

曹操兵少不敌,退回营垒坚守。双方面对面输攻墨守全都绞尽脑汁。袁绍对着曹操的军营建起高楼,命令士兵登上向下射箭;曹操则制造“霹雳车”, 利用杠杆原理向上抛射巨石将袁绍的木楼一一摧毁。这是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抛石机。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演义》袁绍、许攸剧照

袁绍又从地下挖地道,想挖到曹操军营下面后,重演他打败公孙瓒的一幕;曹操也不甘示弱,横向挖长堑阻止了袁绍的攻势。这样,双方在官渡开始了无休止的鏖战。曹军疲惫不堪,艰难苦撑,还有士兵临阵叛逃。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连营稍前,逼官渡,合战,太祖军不利,复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大惧。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号曰霹雳车。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太祖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

面对这样的困境,一向强悍的曹操也有点心虚了。他写信给在许昌留守的荀彧,流露出撤兵回许都的想法。荀彧立即回信以楚汉相争的典故来鼓励,说:

“您现在虽然处于下风, 但未必比刘邦当年在荥阳、成皋更窘迫。当年刘项谁也不肯后退半步,就是因为后退的人将失去大势。袁绍全部兵马集于官渡,准备与主公决一胜负。如果不能胜敌,则被敌胜,这是成败的关键时刻。”

“袁绍能聚集人,却不能正确调用。凭主公的聪明威武,雄才大略,再加上奉天子之命讨伐叛乱,就会无往不胜!如今您以对手十分之一的兵力(曹操此时前线兵力实际只有两三万人,袁绍号称十几万,实际有七八万人)已经对抗了半年之久(从白马开始算) ,这正是趁敌人疲惫而出奇制胜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曹操又问贾诩荀攸等人,贾诩也说,“您各方面都优于袁绍,之所以拖到现在未能获胜就是因为过于求稳。只要把握住机会, 须臾可定 ”。曹操得到这样的鼓舞,坚定了一战到底的决心。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演义》曹操、荀彧、荀攸剧照

09 许攸的背叛

曹公与袁绍相持,虽然,数次交锋都斩杀了袁军的大将,但旷日持久,士气渐渐低落下去。粮草也快用尽了,曹孟德鼓励士兵们说:“半个月后,我一定打败袁绍,不再劳累你们了。”(这难道是提前预料到了许攸会跑来吗?)

很快,机会果然来了。袁绍派部将韩猛运粮到前线,荀攸发现韩猛人如其名,猛而轻敌,便向曹操献策,派遣徐晃、史涣一把火就把韩猛的粮草全给点了(先来一把小火,然后再整一把大的。纵观三国时期的三场大战皆是火攻得手)。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曹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觽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袁绍无奈,十月,又派淳于琼运粮到乌巢。这次加强了戒备,拨给他一万多人看守粮草。忠心为主的沮授还是有点担心,再劝袁绍另派得力大将协防,防止曹操偷袭。

袁绍早就看沮授不顺眼了,怒道:“你怎么总是婆婆妈妈胆小如鼠?淳于琼那一万多人还不够?你既然病了,就下去休息吧。”袁绍每次不听沮授的建议,后来总是后悔,然后还是不听。他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后悔了。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琼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演义》袁绍、审配、张郃剧照

这时袁绍的谋臣许攸却想到了一条妙计,建议袁绍: “曹操兵少而全军在这里抗击我军,许昌必然空虚。如果派轻骑星夜偷袭,许昌完全可以攻克。那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就是我们了。就算打不赢,也可以让曹操腹背受敌,两头难顾。 ”

听到如此妙计,袁绍却脸色铁青气不打一处来:这帮家伙怎么全都和我作对?没看见我每人三尺绳子都发下去了吗! 老子偏要先攻破官渡活捉曹操!没有采纳许攸的建议。这时,正好传来许攸的家人在邺城犯法被审配捕拿的消息,许攸一气之下,当即决定投奔曹操(又被荀彧言中,战机也终于来了) 。

《后汉书·袁绍传》记曰:许攸进曰:“曹操兵少而悉师拒我,许下余守势必空弱。若分遣轻军,星行掩袭,许拔则操成禽。如其未溃,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也。”绍又不能用。会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不得志,遂奔曹操。

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曹操交好。曹操一听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就跑出帅帐,拉着许攸的手高兴地说:“子远来了,大事可成!”

进了大帐,寒暄一番后,许攸问:“袁绍兵多将广,您打算怎么对付?军粮还能支持多久?”曹操一愣,心想这可是军事机密,许攸来投奔,还不知真假,就随口说:“还能支持一年。”

许攸笑了:恐怕没有那么多吧?曹操于是改口:一年是不行,半年还是没问题的。许攸有点生气:您不想打赢袁绍了吗?为什么这么不老实!曹操看到许攸动怒,连忙道歉:刚才的话都是玩笑,其实只剩一个月的军粮了,我也正为此发愁。

许攸说:“您以孤军对抗强大的敌人,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这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袁绍的军粮辎重全都存放在乌巢(今河南延津县僧固乡),守军也没有什么戒备。如果派一支精锐骑兵偷袭把它烧光,那么袁绍没几天就会不战自乱了。”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曹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10 火烧乌巢

曹操大喜,贾诩和荀攸劝主公不要轻信,但是曹操果断决策,立刻就决定夜袭乌巢。

曹操亲自率领精兵五千人,半夜出发,每人带着一捆柴草,打着袁绍的旗号去偷袭,留下曹洪、荀攸守营。路上遇到袁绍的军队,就谎称是被派去增援乌巢的。袁军信以为真,一路放行。

到了乌巢后,这支“援军”露出了狰狞面目,四面放火。袁营遭到突袭一片混乱。天亮后,淳于琼一看曹操就这么点人,胆子大了起来,出来迎战。曹操奋力进攻,淳于琼抵挡不住又退回营寨死守。

袁绍这时已经获悉,反而高兴地对袁谭说:“曹操即使攻破了乌巢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们只要攻占曹操的大营,曹阿瞒能逃到哪里去!”这时他倒是当机立断,命令大将张郃、高览立即反攻曹操的大营。

《三国志·武帝纪》记曰: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合、高览攻曹洪。

没想到,张郃反对:“曹操的营寨固若金汤,要是靠人多就能攻克,我们早就赢了。如果乌巢粮草没了,我们也成瓮中之鳖了,还是救乌巢要紧。”

袁绍好不容易有了个展示自己“用兵如神”的机会,怎会轻易放过?加上旁边的郭图一直在拍马屁,称赞袁大帅的这招“围魏救赵”,就强行命令张高去了官渡,却仅仅象征性地派了一支轻骑去了乌巢。果然不出张郃的意料,曹操大营坚固,强攻一时无法得手。

曹操在乌巢听闻袁绍援军到来的报告,不但不分兵抵抗,反而下了一道死命令:“援兵到了背后再说!”曹军得令后,全军士气大振拼死攻击,乐进身冒箭雨砍下了淳于琼的人头。于是乌巢袁军四散,粮草辎重被全部烧光。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

曹操命令将杀掉的一千多袁军全都割下鼻子,与缴获的牛马割掉舌头,向袁绍的人马示威。袁绍收到一箩筐的鼻子、口条,目瞪口呆,差点心梗。郭图害怕袁绍追究他胡乱拍马的责任, 就诬陷张高攻击曹操不尽力,因此才落败。

张郃高览受不了这样的诽谤,一气之下烧毁了军械,投降曹操。袁绍的人马这回全明白了,乌巢的军粮被烧光,最有能耐的战将也投降了,还凭什么和曹操继续打下去?立刻溃不成军。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琼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攻琼。绍遣骑救之,败走。破琼等,悉斩之。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合等率其觽降。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11 大败袁绍

大将降曹,粮草俱焚,袁绍见军心大乱局势失控,连铠甲都来不及穿,带着儿子袁谭慌忙渡河逃之夭夭。 剩余的粮草辎重、图书珍宝连同几万人马全都留给了曹操当了战利品, 包括那人手一根的三尺绳子。

曹操来了个狠的,当了回白起,把这几万俘虏全都坑杀了事(这并非残暴不仁,客观的讲,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粮食养活这些人),袁军前后共有七万多人死在了官渡。沮授也被俘,不愿意降曹,投奔冀州后终为袁绍所杀。曹操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绍觽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余伪降,尽坑之。沮授不及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

《后汉书·袁绍传》记载:沮授为操军所执,乃大呼曰:“授不降也,为所执耳。”操见授谓曰:“分野殊异,遂用圮绝,不图今日乃相得也。”授对曰:“冀州失策,自取奔北。授知力俱困,宜其见禽。”操曰:“本初无谋,不相用计。今丧乱过纪,国家未定,方当与君图之。”授曰:“叔父、母、弟悬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操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遂赦而厚遇焉。授寻谋归袁氏,乃诛之。

袁绍逃跑之后,曹操从他的军营里搜出许多许昌朝中和前线部下暗通袁绍的书信,然而,曹公看也不看就付之一炬: “袁绍强大,我都难以自保,何况众人?”(这是楚庄王“绝缨之宴”的三国版呀!再来一把火聚拢天下人心)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觽。曹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关于官渡之战袁绍的败因,曹操的胜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有偶然的因素,实则必然。战役结果对于原本占优势的袁绍是灾难性的。七八万精锐兵马被消灭,袁本初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逐鹿中原的力量。而曹操一统北方称霸天下,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范晔《后汉书》记曰:众闻绍在,稍复集。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袁绍剧照

12 袁绍杀田丰

袁绍北渡黄河之后,先逃到了部将蒋义渠的军营,说: “我的脑袋就交给你了。”蒋义渠忠贞不二,把自己的帅位让给袁绍,请袁绍下令主持。

大家听说袁绍还活着,被打散的人马又慢慢回来了一些。可是,冀州治下的不少郡县都畏惧曹操的威势而投降了曹军。接着,袁绍就打击那些反叛自己的郡县,稍微稳定了局势。

可一回到朝堂,屁股还没有坐稳的袁绍,不但不反思自己的错误, 反而想起回到邺城后,这番狼狈不堪的情形,还得受田丰的冷嘲热讽,心一烦就将在狱中的田别驾给杀了。后来,沮授则因为不肯投降曹操,辗转回到邺城之后,也被袁绍一刀砍了。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曰:初,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觽,械系之。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皆此类也。

说起来,袁绍阵营中数一数二的谋臣也不少,如沮授、田丰、审配、许攸等人,还有转投了曹操的荀彧和郭嘉。可见袁绍这个人不堪人主,好谋无断,色厉内荏,还容易被逢纪、郭图这两个狗头军师左右,手下的将领也不能忠诚效命,焉有不败之理?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逢纪惮丰亮直,数谗之于绍,绍遂忌丰。绍军之败也,土崩奔北,师徒略尽,军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丰在此,不至于是也。”

绍谓逢纪曰:“冀州人闻吾军败,皆当念吾,惟田别驾前谏止吾,吾亦惭见之。”纪复曰:“丰闻将军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绍于是有害丰之意。

初,太祖闻丰不从戎,喜曰:“绍必败矣。”及绍奔遁,复曰:“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演义》沮授剧照

13 二袁争位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三月,曹操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又打算趁袁绍元气大伤,去攻打荆州刘表。荀彧又劝: “袁绍既然战败,就应该趁他病要他命。如果劳师远征刘表,万一袁绍死灰复燃,那我们就前功尽弃了。 ”

曹操恍然大悟,于四月进兵,又击溃了袁绍在仓亭的残部。九月,得胜返回许昌后,兵锋南下扫除尚在汝南盘踞的刘备。刘备知道打不过, 赶忙先派糜竺糜芳、孙乾去刘表那里打前站, 然后带着人马逃往荆州。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接着,曹操又命令夏侯渊、张辽等人收伏了在东海反叛的昌豨农民起义军。次年春,再次进兵官渡,作彻底剿灭袁绍集团的准备。

然而,袁本初经过两年的瞎折腾,终于油尽灯枯。于建安七年(202年)五月,带着战败的耻辱含恨离开了人世。范晔《后汉书》评曰:“绍刚而不和,愎而好胜,嫡子轻而庶子重,斯之谓亡征。”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冀州城邑多叛,绍复击定之。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

陈寿《三国志》评曰: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袁绍剧照

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袁绍的续弦刘氏溺爱小儿子袁尚,整天在袁绍生前夸他怎样尊老爱幼如何聪明伶俐,最重要的是长得帅。袁绍枕头风听多了,就有了立袁尚为世子的打算,但一直不曾明言。

早在建安元年,袁谭进攻尚在青州的孔融。孔北海虽然四岁就有让梨的典故,却是个徒有虚名的酸文人,于是弃城逃跑,妻儿都被袁谭所掳。从此,袁谭就在青州任职刺史。

后来,袁绍又把次子袁熙派去当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独留袁尚一直在自己身边,也算不言自明了。沮授生前就劝袁绍,这么做会埋下隐患。可是袁绍充耳不闻。

袁谭和袁尚为了谁能继承父业一直明争暗斗,手下的谋臣也是各找靠山。到了袁绍病入膏肓之际,连明确的遗嘱都没留下就升天了。大家都认为长子袁谭应名正言顺地继位,依附于袁尚的审配等人却担心这样一来自己就要倒霉,于是假造了袁尚即位的遗嘱。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绍爱少子尚,貌美,欲以为后而未显。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配、纪与尚比,评、图与谭比。觽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己害,缘绍素意,乃奉尚代绍位。

袁谭从青州回来奔丧,一看弟弟已经承袭了大位。一气之下,自封车骑将军,跑到了黎阳。黎阳是抗击曹操的前线,袁谭此举倒也未必全是私心。然而,袁尚害怕这个哥哥夺权,不肯多给他兵马, 还派逢纪跟着监军。

袁谭只好忍气吞声地请他弟弟再多给点人。审配等人商量半天,不行,不能多给(审配在《三国演义》里一副义士的形象,其实这一段的行径,简直就是赵高第二) 。袁谭当即就怒了,立刻把那个逢纪杀掉出气。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谭至,不得立,自号车骑将军。由是谭、尚有隙。太祖北征谭、尚。谭军黎阳,尚少与谭兵,而使逢纪从谭。谭求益兵,配等议不与。谭怒,杀纪。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袁谭剧照

14 “火烧博望坡”

曹操一看袁氏内讧,建安七年九月,趁机出兵渡过黄河直奔黎阳。这下子袁尚也坐不住了,留审配守邺城,自己率军援助。可是这哥俩绑一块也不是曹操的对手,连战连败后,勉强扎营固守,当起了缩头乌龟。

之后,袁尚令高干和河东太守郭援联合关中马腾马超父子袭击曹操的后方,马腾不助二袁,反让儿子马超领兵协助司隶校尉钟繇斩杀了郭援。

刘表听说曹操又和姓袁的干上了,就派驻守新野的刘备带领兵马北进,欲趁火打劫。曹操派夏侯惇、李典率军抵抗。交战之后,刘备突然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营寨后向南逃跑。

这便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的原型事件,不过罗贯中把刘备的功劳张冠李戴到了诸葛亮头上,时间上也作了延后。实际上,这会子两人还不认识。《三国演义》里写的诸葛亮出山后的两把火,史书里也都没有记载。

夏侯惇当时就要追击。李典感到奇怪: “敌人无故退兵,一定有诡计。南方的道路狭窄而且草木茂盛,不能追。” 夏侯惇不听,就让李典坐镇后方,亲自进兵,果然中了埋伏,一败涂地。李典连忙来救援,刘备也就撤了兵。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演义》刘表剧照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表)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刘备到了荆州以后,刘景升表面上很欢迎,但是刘皇叔声名在外,不得不防,可见两人也是貌合神离,刘表不过是让刘备替他守着州治襄阳的北大门,对抗曹操以自保而已。

曹操虽然在西方、南方都遇到了麻烦,却都顶住了对手的算计,二袁战略目的达不到,只有等着挨打了。建安八年 (203年)二月, 曹操对冀州发起强大的攻势。二袁再也顶不住了,败退邺城,曹操此战获取了一大片袁氏治下的土地、人口。

四月,曹操追到邺城,兵精粮足,大家纷纷请求一鼓作气攻破邺城。

然而,郭嘉看到二袁内耗不断,就建议: “袁绍溺爱这两个儿子,立谁继承家业一直没有定论。如今他们明争暗斗各有党羽,面对外来的压力尚能同仇敌忾。如果我们撤兵,他们一定会势不两立。不如先向南一边攻击刘表,一边看好戏。到时候再收拾这两个活宝,就易如反掌了。 ”

曹操听了大为赞赏,当年五月,就撤兵回到许昌。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15 曹操攻克邺城

袁谭看到曹操退兵,就和袁尚商量: “我的人马不足武器不精, 因此屡败于曹操。如今曹操退兵,是因为他们无心恋战。趁曹军还没有渡过黄河,如果出兵突袭,一定能大获全胜。 ”袁尚一听,就犯嘀咕: “这是变着法要兵马军械,到底想干什么?还是不服我吧?! ”

于是,把他哥哥的要求当了耳旁风,什么也不给。袁谭火冒三丈,当即在辛评、郭图的怂恿下火并袁尚。然而,不但兵败被打跑到南皮,手下的将领一听,这种时候袁青州居然还干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事,纷纷反叛袁谭。袁谭时不时称孤道寡,这次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八月,在曹操开始征讨刘表的同时,袁尚亲自攻打袁谭并大获全胜。袁谭逃到刘备曾战斗过的平原县苦撑。在袁尚的猛攻下,袁谭认贼作父,引狼入室,派辛评的弟弟辛毗去向死对头曹操求援。此时,刘表写信给这两兄弟,劝他们和解。

然而“胜利在望”的袁尚不听,那个困窘不堪的袁谭也不服。曹操成大业,有“可以无洪,不可无公”的弟弟;孙权霸江东,有“你不如我,我不如你”的哥哥。相较之下,这对兄弟除了完美继承了袁绍和袁术当年手足相残的基因,基本不剩什么了。

辛毗到了曹操那里,说明来意后就归顺了曹公。曹操部下大多认为:刘表实力强大不能忽视,二袁已经失势,不用担心。可是,为了防止袁尚做大,死灰复燃,在荀攸和辛毗等人的劝说下,曹操下定斩草除根之决心立即挥师北上。于建安八年十月,进驻黎阳前线。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曹操剧照

袁尚听说曹操又渡过了黄河,连忙撤兵回到邺城。

这时,袁尚的部将吕旷吕翔兄弟两个也叛逃归顺了曹操, 袁谭幸灾乐祸,暗地里刻了两个将军印给他们以示拉拢。这下子弄巧成拙,曹操顿时就明白了:袁谭这小子不老实!不过,表面上还是让儿子娶了袁谭的女儿,以结亲来稳住他。之后,曹操暂时带领人马回许昌休整。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太祖渡河攻谭,谭告急于尚。尚欲分兵益谭,恐谭遂夺其觽,乃使审配守邺,尚自将兵助谭,与太祖相拒于黎阳。大战城下,谭、尚败退,入城守。太祖将围之,乃夜遁。追至邺,收其麦,拔阴安,引军还许。太祖南征荆州,军至西平。谭、尚遂举兵相攻,谭败奔平原。尚攻之急,谭遣辛毗诣太祖请救。太祖乃还救谭,十月至黎阳。尚闻太祖北,释平原还邺。

袁尚一看曹操又走了,立刻就回去继续“攘外必先安内”的大业,收拾袁谭。建安九年(204年)二月,再度亲自出兵攻打平原,留审配、冯礼、苏由等人守邺城。

曹操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立即发兵邺城。袁尚谋士苏由大概是看到袁氏兄弟内讧不止,万念俱灰,暗中沟通曹军欲作内应。事情败露后逃出邺城,投降了曹操。属下接二连三叛降,二袁不得人心如此!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演义》曹操剧照

曹操进逼到城下,堆土山挖地道强攻。几天后,看强攻不能得手,曹操改变策略,留曹洪继续攻击,自己亲自平定邺城外围。曹操兵锋所向,各郡县或破或降,邺城的外援包括粮道都被切断。五月,曹操改挖长堑,深达丈余,然后引漳河水淹城。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吕旷、吕翔叛尚归太祖。太祖知谭诈,与结婚以安之,乃引军还。尚使审配、苏由守邺,复攻谭平原。太祖进军将攻邺,到洹水,去邺五十里,由欲为内应,谋泄,与配战城中,败,出奔太祖。

冯礼开突门,配从城上以大石击突中栅门,栅门闭,入者皆没。太祖遂围之,为堑,周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配望而笑之,不出争利。

太祖决漳水以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饿死者过半。尚闻邺急,将兵万余人还救之。

袁军捱到了七月,袁尚才带领一万多人马回援。这时,邺城已经被围攻达三个月。袁尚派了个主簿李孚先进邺城去通报消息。这个李主簿好不容易混进邺城,只是劝审配先放城中几千老弱病残打白旗出城,以节省粮食。然后,自己也混在难民当中逃回了袁尚的军营。

曹操听说袁尚回来救援,手下人都劝他,来者不善,还是退避一下。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曹操说:“他们要是从大路来,我当然退让。如果从西山小路来,那么一战可擒。”

袁尚果然从小路来,想与城中守军内外夹击打破曹操的包围。然而,两头都被曹操打败,审配继续逃回邺城死守,袁尚被曹操全力围攻,很快落败,不得已要投降。曹操不听,反而加紧攻势。袁尚一败涂地,趁夜撤退到幽州,投奔袁熙。

曹操缴获了他的印绶节钺和衣服后,拿到邺城外耀武扬威,邺城守军士气一落千丈,只有审配还命令坚守。然而,这样的颓势连审配的家人都失去了信心。之后,审配的侄子审荣偷偷打开东门放曹军进城,审配孤掌难鸣,又抵抗了一番被俘获。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记载:配出兵城北,欲与尚对决围。太祖逆击之,败还,尚亦破走,依曲漳为营,太祖遂围之。未合,尚惧,遣陈琳乞降,不听。尚还走滥口,进复围之急,其将马延等临陈降,觽大溃,尚奔中山。尽收其辎重,得尚印绶、节钺及衣物,以示其家,城中崩沮。配兄子荣守东门,夜开门内太祖兵,与配战城中,生禽配。配声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

曹操看审配忠义,看在各为其主的份上想招降。但审配坚决不投降,曹操就成全他当了烈士。就这样,袁绍经营多年的老巢邺城被曹操攻克。九月,曹操由兖州牧迁冀州牧,从此把邺城(今河北临漳)作为了自己的王城来经营。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三国演义》审配剧照

16 北征乌桓

曹操平定冀州之后,陆续兼并了幽州、并州等地,又花了两年左右征讨袁氏的余党。到建安十一年冬为止,袁氏势力被曹操彻底打垮。袁谭、高干、郭图被杀,袁尚、袁熙被迫流亡到了乌桓(亦作乌丸,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今内蒙、辽西、辽东一带)。

曹操决定北征乌桓,很多将领提出异议,他们认为:袁尚已成流寇,夷狄贪婪无亲,岂能为袁尚所用!一旦我们深入征伐之,刘备必定说服刘表袭击许都。若此事发生,后悔都没用了。

针对这种言论,郭嘉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说:“乌桓恃其边远,肯定不会做准备,应该出其不意,即使孤军深入也一定能击败他们。况且袁氏与乌桓关系非同一般,河北百姓对袁家还有一些感情,一旦北方未定而南征,袁氏兄弟和乌桓为患,新安定的北方州郡也将丢失。刘表不会被刘备说服袭击许都的,他除了坐而论道以外无所作为,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驾驭刘备,并不信任。予以重任则担心不能辖制,如予以轻任,则刘备不愿为之所用。”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月,曹操回到邺城论功行赏稍事休整后,决定北上斩草除根。

八月,曹操率轻骑兵奇袭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县境内,乌桓大本营)大破乌桓人马,乌桓的最后一任大单于蹋顿在白狼山之战中被张辽斩杀。曹操险中求胜,此战一举招降胡汉人口二十多万,为统一整个北方奠定了基础。

郭嘉原为袁绍帐下的谋士,不受重用转投曹操,为曹公尽心竭力出谋划策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在曹操北征期间不幸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贞侯。《三国志》评曰:“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也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郭嘉的早逝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虽然曹操麾下谋士如云,但是郭嘉的预谋预判才能超强,相当于总参谋长的角色。后世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一说。

在赤壁战败之时,曹操曾哀叹: “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又痛呼: “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此为后话。

袁尚袁熙到这时已成丧家之犬,二人又逃到了辽东,曹操看准袁氏和公孙康(东汉末年辽东地区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长子)貌合神离定会互相疑忌,按兵不动。不久,公孙康果然砍了二袁的脑袋向曹操请功。至此,袁绍父子集团彻底覆灭。

据史载,公孙康捉拿了袁尚袁熙后,一贯养尊处优的袁尚嫌地上寒冷,向公孙康索要坐席,袁熙愤然说:“我们的人头都要被送到千里之外的曹操那了,还要什么席子!”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

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备,劝公行。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

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八月,登白狼山。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大崩,斩蹋顿。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尚、熙奔辽东。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公孙)康即斩尚、熙等,传其首。诸将或问。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17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安抚边境后,于当年十一月回师, 在归途中借乐府旧题,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 《观沧海》《龟虽寿》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象,抒发个人的壮志雄心,反映了曹操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汉·曹操《观沧海》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性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这样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后世文学家们的喜爱。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汉·曹操《龟虽寿》

《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言志”,它开辟了诗歌的一个新时代。

自董仲舒之后,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功颂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激荡,政治思想文化氛围发生了重大转变。

雅爱诗章的一世之雄曹孟德,带头离经叛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新鲜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也都是天下志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慷慨激昂。

正如《文心雕龙》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慨而多气也。 ”尤其是曹操,鞍马作文,横槊赋诗,其诗文悲壮慷慨,震烁古今。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这种充满激情的诗歌所表现出的粗犷豪迈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并一脉相承,直接影响了后续两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界所呈现出的“魏晋风度”。

千百年来,曹操和他的诗就是以这种风骨及其内在蕴含的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也正是这种可贵的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光彩。

南朝的钟嵘曾品评诗词,他却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悲凉”而缺乏文采。然而,曹操这样一位盖世英雄,是不屑于雕章琢句的。

曹操现存二十余首诗,虽然用的都是乐府旧题,内容却是全新的。沈德潜指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 ” 。这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

这种重视反映现实生活,直抒胸臆,不受古辞旧曲束缚的新风,大大推进了我国文学、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

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军事业绩所掩盖,且因其负面形象,而不为人重视和传扬。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曹孟德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特书一笔的。

官渡之战:强大的袁绍为何惨败?万字雄文品读曹孟德文韬武略

张锋编撰 庚子初春写于启东

2020年3月27日修改于启东翠彧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