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资治通鉴》:盗贼多社会风气坏,看唐太宗咋治的

品读《资治通鉴》:盗贼多社会风气坏,看唐太宗咋治的

盗贼多,社会风气不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打击。打击当然需要,但这真是最有用的办法么?

非也。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时期,也曾经出现很多盗贼,社会风气也很坏,于是唐太宗李世民跟群臣商量: 如何解决盗贼问题是好呢?

立马有人毫不犹豫地进言: 当然是坚决灭了它啊,只要我们出台严刑峻法,狠狠地杀它一批一批又一批,盗贼自然就没了!

但李世民不以为然。他觉得这根本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所以说道: “百姓之所以纷纷为盗为贼,主要在于加在他们身上的苛捐杂税过重,再加上各级官员腐败,贪得无厌,弄得大家饥寒交迫民不聊生,为了活命,百姓也就不跟你讲什么廉耻了,能偷能抢就都去偷些抢些。由此看,我们还是从根本着手吧,一方面我们从上到下倡导节俭,另一方面轻徭薄赋,同时选用廉洁的官员治理地方,让百姓丰衣足食,家家有余粮,大家自然不去争做盗贼了,哪里总得着靠重刑重典嘛!”

唐太宗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结果数年后,四海升平,门不闭户,路不拾遗,出行的商旅随便在荒野上宿夜都不怕被抢,唐朝进入了“贞观之治”鼎盛,使唐太宗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官场最清明、社会风气最和谐纯朴的时期。

是的,世间上虽然存在万恶之徒,怎么杀杀都应该,但毕竟还有很多的人,本性并不想去偷去骗去抢,但做啥都无法养家糊口时,处处都不给机会时,再加上社会的不公,很多本是温顺善良的人也许不由自主便走上了他途。所以,如何治根治本,《资治通鉴》的提示很有借鉴意义,很值得我们上下思索。

2018.9.26

品读《资治通鉴》:盗贼多社会风气坏,看唐太宗咋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