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資治通鑑》:盜賊多社會風氣壞,看唐太宗咋治的

品讀《資治通鑑》:盜賊多社會風氣壞,看唐太宗咋治的

盜賊多,社會風氣不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打擊。打擊當然需要,但這真是最有用的辦法麼?

非也。

據《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時期,也曾經出現很多盜賊,社會風氣也很壞,於是唐太宗李世民跟群臣商量: 如何解決盜賊問題是好呢?

立馬有人毫不猶豫地進言: 當然是堅決滅了它啊,只要我們出臺嚴刑峻法,狠狠地殺它一批一批又一批,盜賊自然就沒了!

但李世民不以為然。他覺得這根本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辦法,所以說道: “百姓之所以紛紛為盜為賊,主要在於加在他們身上的苛捐雜稅過重,再加上各級官員腐敗,貪得無厭,弄得大家飢寒交迫民不聊生,為了活命,百姓也就不跟你講什麼廉恥了,能偷能搶就都去偷些搶些。由此看,我們還是從根本著手吧,一方面我們從上到下倡導節儉,另一方面輕徭薄賦,同時選用廉潔的官員治理地方,讓百姓豐衣足食,家家有餘糧,大家自然不去爭做盜賊了,哪裡總得著靠重刑重典嘛!”

唐太宗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結果數年後,四海昇平,門不閉戶,路不拾遺,出行的商旅隨便在荒野上宿夜都不怕被搶,唐朝進入了“貞觀之治”鼎盛,使唐太宗時期成為我國曆史上官場最清明、社會風氣最和諧純樸的時期。

是的,世間上雖然存在萬惡之徒,怎麼殺殺都應該,但畢竟還有很多的人,本性並不想去偷去騙去搶,但做啥都無法養家餬口時,處處都不給機會時,再加上社會的不公,很多本是溫順善良的人也許不由自主便走上了他途。所以,如何治根治本,《資治通鑑》的提示很有借鑑意義,很值得我們上下思索。

2018.9.26

品讀《資治通鑑》:盜賊多社會風氣壞,看唐太宗咋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