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魏征,我要杀了你这个乡巴佬……嗯,爱卿说的对!

史书上君主和谏臣之间的恩怨情仇,大多都是以be结尾(悲剧结束),像是比干进谏商纣王被挖心、屈原进谏楚怀王被流放、伍子胥进谏吴王夫差被赐自杀……

可见,不管是提意见还是接受别人的意见,都需要向梁静茹借得巨大的勇气,一不小心,就是相看两厌,谏官丢了性命,君主误了家国。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却是“谏臣与君王不得不说的故事”里的一道清流。

唐太宗:魏征,我要杀了你这个乡巴佬……嗯,爱卿说的对!

作为贞观知名度第一的“相爱相杀”CP(搭档组合),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征的关系不可谓不微妙,可以说,他们俩一个周瑜,一个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唐人刘悚在《隋唐嘉话》里就记录了一件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小故事:

唐太宗曾经得到一只十分俊美的鹞鹰,喜爱非常。一日,李世民正就把鹞鹰架在自己的胳膊上逗弄,结果遥遥就看见魏征来了,害怕魏征即兴表演一段主题为“玩物丧志”的freestyle,李世民忙不迭把鹞鹰藏进了自己的袖袍里。

魏征又不近视,更不是吃素的,一早就看见了李世民的小动作,他一改平时言简意赅的说话风格,慢悠悠地给唐太宗讲起了古代帝王贪图享乐导致国家灭亡的故事。

李世民脸上云淡风轻,内心苦不堪言,好不容易等到魏征终于说完了,结果他袖子里的鹞鹰也彻底凉凉了。然而李世民却吃下了这个哑巴亏,丝毫没有怪罪魏征。

唐太宗:魏征,我要杀了你这个乡巴佬……嗯,爱卿说的对!

《资治通鉴》里也记载有唐太宗在朝堂之上被魏征下面子的事。

彼时李世民跟魏征争得面红耳赤不说,关键还争输了,他本想当场发怒,却又舍不得崩掉自己“虚心纳谏”的人设,好不容易忍住,退朝之后就赶忙去后宫向妻子长孙皇后告状,“我迟早要杀了这个乡巴佬。”出于他意料的是,长孙皇后并没有出言劝阻,而是退回自己的内室,换了一身隆重的华服,向他下拜。

唐太宗惊奇不已,忙问原因。长孙皇后不卑不亢,“我听说君主贤明臣子才会正直,如今魏征如此正直,正是因为陛下十分贤明的缘故。”李世民被她点破,这才转怒为喜,对魏征大加赏赐。

李世民还不光被动纳谏,他也曾主动询问过魏征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做到明辨是非,不受蒙蔽。

魏征回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有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这八个字也成了后世的明君时常用以自勉的箴言。

唐太宗:魏征,我要杀了你这个乡巴佬……嗯,爱卿说的对!

贞观十七年(公元642年)魏征病死,李世民亲临恸哭,废朝五日,追封司空、相州都督,赐谥号文贞,最后更是号召满朝文武为魏征送灵,并亲自为魏征刻写碑文。

你以为李世民和魏征“相爱相杀”的戏码到此就落下帷幕了?

No,还远不止于此。

魏征虽然死了,把李世民气得跳起来的本事却还在——当李世民得知魏征曾经把记录君臣谏辞对话的给史官褚遂良拿给看、于他贤君的名声有碍时,气得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只是砸完之后不到一年,唐太宗就打脸了,他又命人把魏征被推倒的墓碑又立了起来。

怎么回事呢?

魏征死后第二年,唐太宗不顾群臣劝阻,一意孤行亲征高丽,虽获胜果,却是得不偿失。李世民就这样想起了魏征的好,直叹,“要是魏征还在,我肯定不会有此一行”。

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是用今天的表情包文化来描述李世民的内心,大概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我李世民就算当昏君!背上杀谏臣的骂名!遗臭万年!我也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

爱卿说得真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