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资治通鉴》:匈奴为啥那么难打,主要因为“迁徙鸟举”

大家都知道,整个汉朝,北边的匈奴袭扰不断,而且战斗力极强,就算是战无不胜的卫青首次出征时,4路大军便有三路打了大败仗(包括飞将军李广一路也败得很惨,李广自己还被活捉了——后诈死逃脱),只有卫青一路赢了而已。

弄得汉朝无比被动,无比头疼。

那么,匈奴为何这么难打呢?关键在哪?

根据《资治通鉴》所述,匈奴难打的关键在于匈奴人一个特点: “迁徙鸟举”——

却说这天(即所选原文),关于要不要跟匈奴人和亲的问题,汉武帝让重臣们商议。

“打吧,和啥亲呢?每次和亲,没过两年那帮狗娘养的就背叛了和约,所以和亲鸟用都没!”某位立马表示反对和亲。但显然他的意思并不是匈奴好打,而是匈奴人不守信。

这时,西汉名将韩安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还是答应和亲吧,打不是办法,因为我们根本没法打。匈奴人居无定所,像群野鸟一样想飞哪就飞哪(即'迁徙鸟举'),我们派出几十万大军奔赴千里作战,跑死都找不着他们的影;可等到我们兵困马乏了,他们就像乌鸦一样蜂拥而来了,我们哪能不败!”

是的,不是说匈奴人战斗力真的多强,我们打败他们的次数也不少,但正因为匈奴人是马背民族,随时可以“迁徙鸟举”,没固定不变的城池让你去攻去灭,所以你很难真正地把匈奴打败。

其实,说白了这也正是一种“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游击战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后来的后来,小日本打进来的时候,蒋介石的大部队兵败如山倒,转眼间国土丢失大半,但毛泽东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不仅没后退半步,却能挺进敌占区去东打一耙西打一耙,牵制了日本几乎一半兵力,也正是因为“迁徙鸟举”式的游击战发挥的大作用。

2018.9.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