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之曹操:官渡之戰

三國名將之曹操:官渡之戰

今天講官渡之戰,是三國曆史上的三大戰役之一,曹操以弱勝強,打敗群雄盟主袁紹,把黃河中下游北岸的冀、青、幽、並四州納入囊中,進而成為北方的霸主。那麼曹操與袁紹,有甚麼樣的恩怨情仇?官渡之戰如何發生?進程及看點,即具體戰況有何看點?最後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場戰爭的勝負原因,又有哪些值得後世深思的啟示呢?先說曹操與袁紹的恩怨情仇。這可以與呂布對比。曹操與袁紹間的恩怨就好比是情侶談戀愛,早就認識了。而進入溫柔甜蜜的蜜月期有六年,兩人關係發生裂痕。最後大打出手。最後袁紹失敗。六年的恩怨情仇,得從二十六七歲時說起。曹操因為打死蹇碩的叔父,遭到報復,下了崗,重新做到了閒官議郎,這是閒職。所以在京城時,大量時間去發展人際關係。袁紹也在,也在發展人脈。靈帝改組禁軍,設八校尉,中軍校尉是袁紹,典軍校尉是曹操。都是蹇碩的手下。聲討董卓時,盟主是袁紹,曹操是成員。雙方從同僚上升為同盟。有上下級關係。成了同盟關係,就是初平元年,l90年。二人進入了蜜月期。六年的關係中,以曹操從袁紹處獲得好處為最多。曹操給的少。袁紹給的恩惠就有四大件,一是初平元年時,聯軍雖然聲勢浩大,但是上陣打仗時,都縮頭,曹操責備大家。曹操只好自己率幾千人馬,去打,在滎陽,被董卓打得大敗。曹操沒有兵了。只好投奔袁紹。袁紹收了他,把自己軍隊給了一部分給他。曹操重新東山再起。第二件是初平二年,曹操在東郡,打敗了黑山軍。這支起義軍在黑山,曹操佔領了這兒。袁紹以盟主身份任命他為東郡太守。曹操名正言順地有了自己的地盤。第三件是初平三年,兗州劉岱作戰陣亡,官員迎來曹操,朝中派來了新的兗州刺史,袁紹又是正式封了曹操兗州長官的身份。他的地盤就變大了。這又是袁紹給的。第四件是一年後,在興平元年,曹操率軍打徐州的陶謙,結果後方被呂布奪了。回來趕走呂布,可是兗州的名分被呂布拿了,袁紹又給了他兗州長官的身份。這六年間,就有四年袁紹給了曹操恩惠。曹操從弱到強,沒有袁紹幫助,不會有這樣的成就。袁紹也說過,我有大造於操也。確實如此。曹操和袁紹反目成仇:原因也普通,出現了第三者,劉協漢獻帝。初平元年,討伐董卓時,董卓把漢獻帝遷到長安。兩年後董卓被殺。長安亂了。小皇帝三年後,帶領群臣向東,回到洛陽。好不容易回到洛陽時,京城早不復存在。董卓燒了洛陽。洛陽是三光。朝廷的官員們穿著破舊,餓著等死。這時曹操看出其價值,十天後接到他們,在許縣。袁紹氣在心裡。沮授是袁紹謀士,跟他說,趕快接天子來。袁紹沒聽。此時後悔。因為曹操提升自己為大將軍。給自己只是太尉身份。袁紹生氣。重要性不如大將軍。於是反目成仇。雙方都沒安定好。袁紹沒法動手。一拖拖了四年。

三國名將之曹操:官渡之戰

宦渡之戰爆發:200年,二人對決,決定誰可以稱雄北方。年初,袁紹出動十萬步兵,一萬騎兵,開始進攻曹操,曹操只一半左右。官渡之戰展開。打的其實就是後勤。官渡距許縣二百里左右。交通方便。後勤補給通暢。對袁紹來說,有點麻煩。在鄴縣,距離有三百里。更麻煩是有黃河。前哨戰是兩場戰鬥。二月初,袁軍先頭部隊進攻曹操,白馬縣。派出的指揮官是顏良,此人武功高智商不高。沒有智謀地強攻,兩個月沒打下。袁紹只能增兵。曹操準備增援白馬。採用了荀攸的計策,聲東擊西。先在延津做出要強渡黃河的模樣。到袁紹主力調到西邊阻擋時,突然回軍奔襲東邊的白馬。曹操率軍回軍馳援白馬,前鋒是關羽,萬軍中殺了顏良。白馬解圍了。曹操勝利。曹操獲得勝利後,冷靜,發現對方軍力非同尋常,把戰線按原來的情況佈防,軍力不夠,於是斷然放棄白馬。轉移到延津。轉移途中,對方的袁紹渡過黃河,來阻擊運輸車隊。曹操也放棄了運輸車隊,引誘袁軍。袁紹的軍隊來搶。於是陣型亂了,曹操發起進攻。把文丑當場斬殺了。曹操再勝。他把第一防線延津的兵力民眾再往後收縮進官渡。八月間,袁紹齊頭並進,推進到官渡防線。雙方決戰正式開始。曹操開始出兵應戰,不過發現不利。收縮固守,再等待時機。佔了上風的袁紹就使用各種手段,對官渡的曹軍圍攻。這時曹操一度動搖,產生了想撤退回許縣的想法。十月份,袁紹的軍糧不夠,於是運來,到了官渡北四十里的烏巢。沮授勸他,這太重要了。應該派重兵守護。袁紹不接受。結果曹操採納意見,親自出兵,襲了烏巢,燒了糧食與物資。烏巢一得手,曹操趁勝發動反攻。這下袁紹軍軍心大亂,於是袁軍大敗。曹操勝利告終。官渡之戰告訴我們什麼?官渡之戰讓後人思考。從人性角度來看,是兩種人人格的較量。一是踏實與虛浮,二是明智與傲慢。當初開戰時,袁紹的謀士有建議,袁紹不接受。解救白馬時,對於荀攸的建議立即採納。決戰時,曹操都想撤軍,也同樣從善如流。袁紹就不接受沮授的建議保護糧食。曹操善於聽取他人的智慧,袁紹拒不接受好的建議,集團的智慧勝於了他的小智慧。再說雙方的謀士,曹操的謀士與袁紹的謀士在數量與質量上都有得一比。關鍵在於曹操能採納,而袁紹卻不能聽。

三國名將之曹操:官渡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