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伯庸寫的都是真的,真正的《三國》可能比我們看到的還精彩

雙十二屯了一堆書,其中有一本是馬親王的《三國配角演義》,看的我是驚呼不已。內容處處充滿陰謀,讀完後我就在想,如果他寫的都是真的,真實的歷史果真如此,那三國時期倒挺值得後人深入研究。

自古以來弱肉強食,能力者居上。每個朝代,都有對功、名、利、祿,虎視眈眈的人。往往一個皇位就會攪得天下不得安寧。最終被載入史冊的多是勝利者,而那些耗盡一生力氣去戰鬥的人也抵不過在泛黃的舊紙張上佔據寥寥數筆的命運,有甚者連個全名也沒有,難免叫人唏噓。


如果馬伯庸寫的都是真的,真正的《三國》可能比我們看到的還精彩

年少時讀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純粹圖個熱鬧。那時候沒什麼課外書可讀,家裡除了它就是《紅樓夢》。外加《三國》又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所以我基本上是在長輩們的督促下翻完的。能記住的除了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在就是流傳千古的喬氏姐妹。周瑜、曹操、孫權被我記得模模糊糊。長大些,在看《三國》又從中讀出了不同味道,但多是‘大義’。對國家的、對主人的、對百姓的、對手足的……
我們看歷史,習慣性以大局為重。
好比上學時,老師介紹秦始皇,會說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修過長城,也幹過焚書坑儒的蠢事。但是從未和我們講他為什麼要修建秦始皇陵,修建皇陵的工程師又是誰(可能老師也不知道)。這樣,歷史就成了一道無解的背誦題,變成學生時期一項必不可少的負擔,缺乏了研究和探討性。我們所接受和吸收的永遠是正史裡記載的內容,而那些隱藏在背後的小人物之間的故事,鮮為人知。

《三國演義》也一樣。沒讀《三國配角演義》的時候,我從未想過《街亭之戰》的背後可能是這麼一段故事。

如果馬伯庸寫的都是真的,真正的《三國》可能比我們看到的還精彩

街亭之戰是諸葛亮北伐期間的一場戰役,也是一場決定性戰役。228年春天,諸葛亮攻打曹魏,打到祁山時,眾人建議用老將魏延、吳懿兩人。可諸葛亮非是不聽,偏要用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參軍馬謖。

他幹了什麼事兒呢?
舍水源登南山守據點,不聽周圍人的勸諫,一意孤行。最後被張郃打的丟盔棄甲,狼狽的逃回軍營。說起來,這個馬謖也挺慘,好不容易從一個軍師的角色過渡到主將,結果硬是把招牌給砸了,丟了街亭不說,連命也搭進去了。

以上,是我們瞭解的正史內容。但,就怕一個但字。歷史上對馬謖的結局還是頗有爭議的。

如果馬伯庸寫的都是真的,真正的《三國》可能比我們看到的還精彩

來自360百科

馬親王就用這個點,對馬謖失街亭重新整理了一番。

故事就變成了,馬謖和王平的關係其實一直不好。兩人互相看不順眼,王平看不慣馬謖自視清高的書生氣,馬謖瞧不上王平村野莽夫的脾性。這次出征,兩人各懷心思。馬謖不知道,就因為他平時喜歡懟王平,才導致這場悲劇的發生。

馬謖上山,按照諸葛亮之前的教誨是可以行的通的。為什麼?因為水源不止一條,守住暗流才是關鍵。而且南山的位置也適合紮營,可攻可守,一切小動作盡收眼底。但,王平怎麼會同意。於公於私他對馬謖意見最大,怎麼甘心為一個‘小白臉’賣命,就這樣兩人爭論不休,一氣之下馬謖派王平看守暗流,這一去就出大事了。

如果馬伯庸寫的都是真的,真正的《三國》可能比我們看到的還精彩

張郃攻城,本來困難重重,沒想到輕而易舉的找到了水源?這難道不是疑點嗎?等馬謖收到暗流被斬斷的消息時,王平早不見了蹤影。一邊斷水絕糧,一邊辜負了諸葛亮的委託。馬謖忐忑的回到軍營,卻看見王平好端端的站在那。並且所有人都認為是馬謖的過失,因為王平對外稱:他不聽眾人勸阻,才釀成大禍。

不出意外,馬謖被關進大牢聽後發落。諸葛亮是個惜才的人,馬謖雖然犯了重罪,可諸葛亮仍希望能保住他。巧的是,這時費禕出現了,費禕是馬謖的好友。兩人才能不相上下,對待戰事觀點不謀而合,也加深了彼此的友誼。二人深得諸葛亮器重,可以說諸葛亮未來的接班人將在二者中產生。但費禕較馬謖聰明的地方在於,從不交惡,對誰都文質彬彬,不溫不火。

費禕一面說為馬謖求情,一面騙馬謖讓他逃走,避避風頭。可憐馬謖這個傻瓜,真的以為費禕是為他好,逃獄了。本來諸葛亮還有機會在為馬謖爭取爭取,誰知道馬謖這波神操作啪啪打了老長輩的臉。一氣之下,諸葛亮下令追捕馬謖。

回城後的馬謖,得了不治之症,周圍人以為他患的是傳染病,渾身起了一層水泡,非常恐怖。獄長把飯菜放到一邊就離開了。大概到了第三天,見馬謖不動了,以為他死了。匆忙裹上馬謖的‘屍體’瞧也沒瞧,草草扔到了火堆上。大火熊熊燃燒,馬謖在等一個機會,他要逃走,即便火已經從他的腿部蔓延到了背部。看見那群人走了,馬謖帶著重傷的身子也逃走了。


如果馬伯庸寫的都是真的,真正的《三國》可能比我們看到的還精彩


拜訪了曾跟在自己身側的將領才知道,原來主導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竟然是昔日舊友——費禕。得知真相後,馬謖心裡起了一個念頭,帶著這個念頭,他又潛伏了多年。

時光如梭,轉眼又是一年。這天姜維密召死士,沒成想召到一個老頭。這老頭面目可憎,全是疤痕。說起話來老氣橫秋,底氣十足。得知他的身份後,姜維差點沒被嚇到。兩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費禕……


終於等到費禕繼承諸葛亮位置的這天。接到請柬的士大夫們相互寒暄,對費禕恭敬行禮。待費禕喝的酩酊大醉之際,郭循突然上前敬酒刺殺了一臉茫然的費禕,又被姜維一刀砍下頭顱。

如果馬伯庸寫的都是真的,真正的《三國》可能比我們看到的還精彩


這郭循是誰呢?就是隱藏在姜維身邊多年的馬謖假扮的。而郭循死後,又被魏帝追封為“長樂鄉侯”。至此,街亭之戰才算真真切切的告一段落。


看完這篇,我簡直覺得自己的三觀被‘轟’的一聲炸開了。如果歷史真的如同馬伯庸寫的這般,那麼馬謖這個人真的比越王勾踐還要牛氣。

如果馬伯庸寫的都是真的,真正的《三國》可能比我們看到的還精彩

歷史從來沒有對錯之分,前者的因成就了後世的果。作為歷史的一名過客,除了感慨人生之外,別無他選。從中,我也瞭解了一件事,永遠不要主觀的去看待一件事。當你真的發現歷史的漏洞,以及縫隙的時候,一切就又不一樣了。雖然結果是相同的,但知情者卻有了另外一番思緒。這種思緒可能會影響他接下來的人生,歷史的走向似乎會發生一些變化。誰知道呢?反正,不過都是一種猜測罷了……


(本文參考馬伯庸老師的《三國配角演義》有感而發。只是一個把原文壓縮成一小節的小文章,希望各位不要噴我啊。感興趣可以自己去看這本書哈,寫的還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