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河南曹操何以大败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绍?

官渡之战历来被人们谈论不休,不止是因为里面牵扯到两位著名人物-曹操与袁绍,更重要的是它身上诸多的标签,作为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而为人称道,最重要的是它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自官渡之后,曹军一路北上,对时下各国的部署和整个局势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曹操之所以能以少胜多究其原因不外乎善于周听不蔽且运筹帷幄。

官渡之战:河南曹操何以大败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绍?

古人曰: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之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非常人所能拟也。以官渡之战来说,河南曹操比之袁绍,兵力微弱最终却可以反败为胜,实乃非常之人,而袁绍虽然大败,但雄踞于河北多年,亦是一位豪杰。王阳明讲:不要轻易小看豪杰,能有所成就,自然有过人之处。大到可以左右天下局势的官渡之战,虽然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夺,可袁曹之间的兼并战争却牵动着地区的统一,客观上符合民众的愿望。《三国志》记载:汉代孝桓皇帝初登基,有分野之说,有辽东殷逵善天文,曰:五十岁,有真人起义于梁、沛之间,其锐不可当。而后,公破绍,天下不能敌也。虽然只是市井附会之言,可足以见得百姓对这件事的重视。

官渡之战:河南曹操何以大败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绍?

认知错误之处

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分别是曹操和袁绍,袁绍其人在汉朝末代能力和基业都是首屈一指,而后败于曹,为世人所责难,称其一无是处。其实不然,不若在一场长达九年的战争中,曹操一定深有体会。我们要分析情况,就要了解当时的形式。曹操最初与袁绍一起挥师西征,袁绍其人已是太守之高位,而曹操之于袁绍相比,一个代理将军职位还是袁绍赏赐的。试问,如此悬殊之下,曹操能有什么雄才大略?而袁绍之后一系列的行为,不恰好显示他的战略目标。

官渡之战:河南曹操何以大败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绍?

其二,还有人认为袁绍放任曹操壮大实力。这种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曹操迎接刘协皇帝不假,然国家几次动荡,尤其是董卓之乱,皇帝早已是一个虚无的幌子。留着他只是政治上好看,另外不想落一个篡位之骂名。而刘协进入许昌界后,袁绍其人传令曹操命其让皇帝迁都自己辖区内,这也就是史实上有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曹操早已令诸侯,这是后话。单就刘协此事,要说袁绍一无是处,恐怕就有点贬低自己学问,自欺欺人了。

爆发之必然

1、储备军需

不管是袁绍还是曹操,都明白要想前方安然无恙,必须保证后院不起火。为此,在建安三年,曹操面对刘备,四年,曹操攻城池,杀吕布,十一月,孙权上位,随即韩遂投靠曹营。曹方马不停蹄扩大自己实力之时,袁绍人在与公孙瓒纠缠,直到建安四年三月大败于袁绍,派长子袁谭镇守青州、二子熙镇守幽州,就连外甥也没闲着,出任并州。换下来自己的亲信后,还要协调内部矛盾,毕竟得民心才算得一座城。

2、势力蔓延

彼时,曹操正急于扩大势力范围,招贤纳士,而后张扬作为河内太守被部将杨丑所杀,或有因果轮回,杨丑被下属眭固击毙,眭固人很聪明,投奔了袁绍。而曹操带人攻打河内,眭固弃城而逃,然没有逃过被斩杀的下场。如若袁绍分身乏术倒是可以考虑救助河内,可是前面我们说了,此时的袁绍正在与公孙瓒纠缠不清。如此,曹军势力一路北上来到了黄河以北,直接成为袁绍最大的劲敌。

3、损失爱将

要说,前两个缘由,袁绍还没把曹操放在眼里的话,(毕竟只是曾经的一个喽啰,怎么能与自己比肩呢),那么杨丑和颜良的损失,直接成了袁绍出兵的最后一根稻草。袁绍看着曹操其人,并没有直接出征,而是部署如何守住刚打下来的公孙瓒的城池。曹操在此期间多次分兵对抗刘备,不过刘备也只是一代枭雄,不足为惧。刘备的战败使得袁绍终于开始正式曹操这个人。在曹军于建安五年再次进驻官渡时,袁绍打出讨伐曹贼的号令,其文《为幕府讨曹操檄文》由此得来。袁方派颜良攻打白马城,太守刘延坚守竟使得城池月余不克。因城内兵马不足,书信曹操求援助,这里还涉及到曹操为何能取胜的一点,之后我们再做介绍。曹操也就是在这次战役中斩杀了颜良,而后在追敌过程中,使得文丑战死。后续,《三国志》中记载,良、丑皆名将也,绍军大震。到此为止,官渡之战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非战不可。

官渡之战:河南曹操何以大败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绍?

官渡之战胜败原因

袁绍损失两员猛将,曹操虽然先声夺人,气势上达到了震慑的目的,然而袁绍的主力军队还没有动用,真正的大招还在后面。曹操自知不能乘胜追击,在白马一战后退守官渡,袁绍也在附近绵延数十里地安营扎寨。两军一触即发,曹操因为寡不敌众,初战连连告败。接连失败,曹营军心不稳,再加上本就屈居于官渡之小地方,旗下众多小郡县一时间粮草运送不利,况且袁绍能让你运进来吗?这里就谈到了第一个曹操之所以大败袁绍的缘由。

周听不蔽、从善如流

曹军粮草接二连三被截断,就在曹操企图退还许都,踌躇未决之际,写信去问镇守许都的荀彧的意见,《三国志》记载荀彧说:公以至弱当至强,不能制人,必为所乘。又说:此乃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大致意思是说,曹军比之袁绍势弱,一旦撤退给了袁绍进攻的机会,到时候易主实乃板上钉钉。因此奉劝我主不若放手一搏,不管是死是活都拼了吧。此乃曹操第一次虚心纳谏。

官渡之战:河南曹操何以大败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绍?

荀彧建议曹主用奇,既然决心死战,也要有所得。该怎么用奇呢?这里就要说到许攸了。原是袁绍麾下,后投奔了曹操,这笔糊涂账,我们姑且不提。许攸投靠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曹操提建议可派人袭击淳于琼。由于袁绍方粮草接连出现问题,小心为上,派遣淳于带领万人护送,如此消息只有高层才可得知,不巧,许攸正在其中。淳于护送粮草至乌巢,身边人竭力奉劝曹主不可轻信,只有荀彧等二人主张可袭。曹操权衡后,亲率五千兵马,趁夜而去,到时天刚亮,淳于见曹兵少,出营迎战,没曾想曹军火速攻下,营门失守,粮草也血本无归。此乃曹操第二次虚心纳谏。

官渡之战:河南曹操何以大败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绍?

而绍营距离乌巢不过数十里,为何不派兵增援。原因很简单,曹军实在太过“兵行神速”,一举就攻破了乌巢;乌巢是袁军屯放粮草的地方,曹操手下只要多放几把火,立马寸草不留。这时候,袁绍去救一个毫无粮草的粮仓又有什么用?攻击曹军大营,也只是袁绍无聊的尝试而已。

淳于琼既破,张郃等复降,袁军将士溃逃者不可胜计。袁绍与袁谭因军心不稳,就弃走大营。曹操率军反攻,大破袁军。这大约是袁军与曹军相持日久,锐气已失,厌战普遍,所以至于一败不可收拾。

官渡之战:河南曹操何以大败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绍?

层次化的内线收缩

袁绍外线作战的重要失误就是兵力过于集中在一点,而最关键的机动兵力没有达到战术目的,都被曹仁给击败,而击败后就集中兵力和曹操对峙,丧失了战术主动权。他的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对机动兵力认识不足,准确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军事盲。

官渡之战:河南曹操何以大败河北雄踞一方的袁绍?

反观曹操的用兵,内线收缩呈现层次化,最后吸引袁绍主力在官渡进行对峙,而曹操的机动军队一直在寻找袁绍的补给线问题,而后被曹操抓住战机,在乌巢破袭袁绍的补给中心。由于兵力过于集中,在破袭补给的战役中没有形成人力的优势,所以没有办法利用曹军兵力分散的缺点是关键一点。结果粮尽兵退,战役失败。

世人皆说曹操阴险狡诈、一代枭雄。章太炎更是在《魏武帝颂》中称:千古奸数曹公。但不置可否,曹操确实善用人才,运筹帷幄,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不管是他的狡诈、残忍,都表现的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官渡一战正体现了曹操的谋略,单看他对南北统一所做的贡献,他是个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