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终于还是败给他对曹操的执念


官渡之战:袁绍终于还是败给他对曹操的执念

导言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军以一篇堪称千古檄文典范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大展舆论攻势,正式拉开了东汉三大著名战役之一——官渡之战的帷幕。

官渡之战从战前部署、正式交战、两军相持到战事结束,持续了一年多,战事结果却令世人意料不及,手握十万兵马、兼有本土优势的袁绍竟被跨州郡作战,随身军士仅两万的曹操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据史实而论,袁绍并非昏庸之主,他曾不费一兵一卒巧取冀州,再以雷霆之势夺取青、并二州,而其后的易京之战,袁绍更是亲率大军击败幽州霸主公孙瓒,自此一统河北,治下领土之辽阔,囊括冀、青、幽、并四州,袁绍因此名动天下。

对阵其余诸侯都勇猛非凡的袁绍,偏偏在官渡之战遇到曹操时,屡屡受挫,手握强兵利刃,最终却惨败收场。

袁绍在官渡一战惨败,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固然有曹操迂回穿插,奇谋百出的因素,致使袁绍空有兵力优势,却被迫拖入拉锯战,另外谋士许攸叛投曹操,使得袁军粮仓被袭,绝大部分粮草被毁,压垮了袁军的后勤,这是重要因素。

而关键原因出于袁绍自身,他身为大人物,却拥有堪比小人的肚量,看着自己一直轻视的“跟班”曹操竟然成长到与他相比肩的高度,这使得他嫉恨非常,于是他不惜一切都要在战场上正面打败曹操,这成为了他的执念。

执念吞噬了他的理智,让他在官渡战场上经常作出错误决策,屡失战机,最后自食苦果。

官渡之战:袁绍终于还是败给他对曹操的执念

一、从好友到宿敌,击败曹操成了袁绍的执念

《三国演义》里有句话是这么形容袁绍的——“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袁氏家族通过百余年经营,在中原建立了一个无比广大的关系网,这对袁绍来说是远比金银财宝还要珍贵的资源,这些都是袁绍日后能迅速崛起,成为三国早期霸主的底蕴所在。

“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后汉书》

年轻时候的袁绍还没有当官,便已经广交善缘,无论高门子弟还是市井之徒他都平等对待,短短几年内,他便名满中原,颇有孟尝君“君子世无双”的风范。

曹操便是在这个时期结识的袁绍。虽同为世家出身,但袁绍年长几岁,且家族权势明显更甚,个人声望如日中天,曹操有心于仕途奋进,便跟随袁绍左右,两人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曹操处事干练,善于察言观色,时刻以追随者自居,不会贸然抢袁绍风头,所以袁绍很欣赏这位贤弟,自己获得好处之余,也不忘分点给曹操。

当汉灵帝为分化大将军何进的兵权,而设立实权机构——西园八校尉的时候,在虎贲中郎将袁绍的帮助下,曹操得以入选,任典军校尉。

在曹操用心经营下,两人的亲密关系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袁绍有心扶持曹操,在讨伐董卓的战事结束后,便上表天子,举荐曹操为东郡太守,在伐董一战几乎倾家荡产的曹操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其后更在袁绍的帮助下获得了兖州。

兖州战事结束后,袁绍和曹操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在于两人观念上的背道而驰,两人虽是好友,但袁绍也一直将曹操视为属下,多次给予援手是想让曹操感恩戴德,安心助其逐鹿中原。

曹操天性不甘为人下,汉室衰落,他也想当逐鹿之主,之前一直跟随袁绍,为其鞍前马后,不过是为了借袁绍声势,更好地积攒力量,现在既然拥有了独自发展的空间和实力,再屈居于袁绍之下,显然不符合他之所愿。

这种貌合神离的好友关系,随着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举动而彻底破裂。袁绍帐下谋臣沮授也曾屡次提出相同建议,劝袁绍把汉献帝接到邺城,不过袁绍觉得这样会阻碍他的称帝霸业,所以一直没有采纳。

袁绍看到曹操竟然后发制人,便心生不快,于是致信曹操,让他把皇帝送到邺城。曹操拒绝了,但出于妥协把“大将军”之位让给了袁绍,但袁绍仍愤愤难平,于是两人正式交恶。

看着被他视为跟班的曹操竟一路成长到与其比肩的高度,还不识感恩图报,与其交恶,袁绍羞怒难耐,势要发动大战一举击败曹操,以泄心头之恨。

官渡之战,一触即发。

官渡之战:袁绍终于还是败给他对曹操的执念

二、这本是一场根本不用打就可取胜的战役

袁绍发动战争的时机并不合适,其时袁军才刚结束战事,一统河北,各州郡由于连年战火,城市大多破败萧条,百姓生活艰苦。于是谋士沮授劝谏袁绍,河北之地需要休养生息,而且军队虽大胜公孙瓒,但士兵疲惫,将领骄纵,在这种时候发动战争并不适合。

授曰:“以曹兖州之明略,又挟天子以为资,我虽克公孙,众实疲弊,而将骄主忲,军之破败,在此举也。——《三国志.献帝传》。

事实上,袁绍此刻已心生执念,不马上起兵攻打曹操,他意难平。于是袁绍不仅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言,反而说他扰乱军心,削了他的兵权。

从玄学观点出发,袁绍似乎一直很受上天的眷顾,既然他决意要打,老天便给了他胜利的契机,而这种契机被其麾下谋士田丰捕捉到了。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属于曹操阵营的刘备杀了刺史车胄,占据徐州,以响应袁绍号召。为稳定后方,曹操决定先征讨刘备,对近在眼前的强敌袁绍置之不理,丝毫不担心袁绍会偷袭。

战机近在眼前,田丰建议袁绍可趁曹操大军被徐州战事牵制,派兵偷袭许昌,这样曹操就会顾此失彼,官渡之战甚至不用打就可获胜。

无奈此时袁绍满脑子都是执念,趁曹操不备偷袭而来的胜利并非他所愿,袁绍最想要的就是在正面战场上与“曹贼”公平决战,大胜之,才能平息心中怒火。

为了合理地“拖延战机”,袁绍甚至推说因儿子得病,他无心战事。千载难逢的战机竟被如此放弃,田丰当时便气走了,离开时还直呼:

“嗟乎,事去矣!夫遭难遇之几,而以婴儿病失其会,惜哉!”——《后汉书》

田丰这番话让袁绍恼羞成怒,觉得他不识抬举,从此便疏远了田丰。

官渡之战:袁绍终于还是败给他对曹操的执念

不得不说,袁绍颇有骑士精神,他的大军聚集于邺城,却纹丝不动,等曹操打败刘备回援前线,袁绍这才率兵攻打许昌。

大战终于开始了,袁绍磨刀霍霍,期间沮授、田丰也曾劝他既然战机已失,便不应再谋求以一战定成败,可采取疲兵之计,派精锐以游击战术轮番袭扰敌方领地州郡,让敌人疲于奔命,己方则养精蓄锐,三年之内便可稳胜曹军。

见袁绍还是不听,田丰大力劝阻,袁绍气急败坏之下,以扰乱军心之罪把田丰扔进大牢,随后率领大军直奔官渡。

袁绍一次又一次地放弃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义无反顾地奔向失败的终点。

三、执念吞噬了袁绍的理智,兵败只是时间问题

袁绍已经陷入“大败曹操”的魔怔, 他先后几次都将手下谋士献上的奇招妙计置之不顾,一门心思就是要与曹操进行决战。

他认为,任何的阴谋诡计,在绝对实力面前都会被撵得灰飞烟灭。

1、

事实上,如果光看账面实力,也难怪袁绍如此胸有成竹。

首先双方兵力的比例达到了极为悬殊的1:5,曹操在前,可战兵力仅两万之数,袁绍则拥有五倍于曹军的精锐士兵,其中甚至还包括两万骑兵,光看兵力可以说袁绍的胜数已超过一半。

再看双方麾下谋士猛将,本来也是不相伯仲——曹操为了此战,除了本家大将曹仁和“王佐之才”荀彧镇守许昌不能相随,他把麾下数得上的猛将谋士全都带上了。

反观袁绍,手下河北四庭柱倒是一个不差,但是谋士阵营里的两名佼佼者,田丰被他投进了牢狱,沮授则被他削了军权弃之一旁。

剩下的倒也不能说歪瓜裂枣,但却分作两派,往往一方建议夜袭,另一方就反驳说理应死守,相互驳斥,就是不肯齐心协力,为主公谋划,恰逢袁绍性子善谋寡断,作风迟疑,如果论战术布阵的话,袁绍便输了一筹。

官渡之战:袁绍终于还是败给他对曹操的执念

就这样,早就倾斜一边的胜负天平因为袁绍的“放水”而再次持平。

2、

双方大军在黎阳对峙,曹军兵力处于劣势,采取防守姿态,以不变应万变。

眼看忘恩负义之徒就在眼前,袁绍急忙派大将颜良率领大军包围白马,这是曹操的战略前哨站,如果能先下一城,势必会影响曹军军心。

白马危在旦夕,曹操采取谋士荀攸的围魏救赵之计,派遣精兵佯装渡黄河,奇袭袁绍后方,袁绍果然中计,亲自率领大军前去阻拦,谁知曹操竟杀了个回马枪,倾所有兵力前往白马解围,最后大败袁军,颜良也于乱军之中被关羽斩杀。

得知己方大将被杀,袁绍知道中计了,于是派文丑和刘备率领六千骑追击曹操。

曹操临危不乱,命人将所有辎重、物资扔向路边,所有骑兵下马示弱,等到文、刘大军一到,见到满地财宝,纷纷哄抢,队形散乱不堪。这时,曹军大将徐晃率领不到一千之数的骑兵翻身上马,列阵冲击袁绍骑军,结果文丑被杀,袁军落荒而逃。

与曹操的两回合交战,袁绍麾下两名大将被斩,万余士兵败亡。

曹操可不管袁绍怎么想,各种奇招百出,硬是在兵力处于严重劣势的情况下把战事拖到相持阶段,这一对峙便是一年。

在战略相持阶段,对阵双方互有攻防,袁军用构筑土楼,居高临下以箭俯射曹营,曹军便制作霹雳车,抛射巨石破之。袁军挖掘地道,以求奇袭曹营,曹军便在营内掘壕沟对抗。

双方进入拉锯战状态,虽然袁绍兵力仍然数倍于曹操,且始终处于本土作战,补给线更短,仍然是战局有利方,但战事维持之久,出乎袁绍想象,双方人马尽皆疲惫。

官渡之战:袁绍终于还是败给他对曹操的执念

在这个时候,袁绍也终于冷静下来,听取谋士建议,派遣士兵奇袭许昌,但由于派遣兵力过少,被镇守许昌的曹仁统统消灭,于是袁绍仅存的一点理智消失,不再分兵,坚持正面对阵,拖也要拖垮曹操。

3、

按照袁绍的设想,经过一年的相持,曹操后勤已接近崩溃,士兵疲惫不堪,也许过个十数天,他就能率军直奔曹营,活捉曹操。

实际情况也与袁绍所想的相差不大,唯一有漏洞的是,他没想到己方阵营内部出了大问题。

袁绍一门心思都在与曹操大军进行正面决斗之上,而对于军中谋臣将领相互争斗、自相残杀的局面视若无睹,于是,突如其来的一把火把他的美好愿景毁了个精光。

放这把火的人这是他的宿敌曹操,而递上火把之人,却是他的谋士许攸。

许攸是袁绍的心腹谋臣,在战局相持阶段,他曾向袁绍建议派兵奇袭许昌,但由于袁绍已经试过一次,因为派出的人马根本不够,结果徒增伤亡,所以不再同意分兵奇袭许昌,并责备许攸献无用之计。

无端受责让许攸顿觉羞愤,再加上其人贪财,跟随袁绍多年却没有得到多少奖赏,因此心中怨恨更甚。

这时他的儿子在邺城犯了事,栽在死对头审配手上,给抓了起来,袁绍也不闻不问,于是许攸一怒之下孤身出营,夜投曹操。

官渡之战:袁绍终于还是败给他对曹操的执念

曹操与许攸是发小,早年同在西园八校尉共事,关键他是袁绍心腹,一听到他来投,当即鞋都忘记穿,急忙出门迎接。

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曹瞒传》

为报复袁绍,许攸献上投名状,告知曹操袁绍把绝大部分粮草都藏在乌巢,可派奇兵袭之,于是来自曹营的骑兵突袭了乌巢,并放火烧毁了所有粮草。

听到此噩耗,袁绍大军士气跌倒了谷底,袁绍试图力挽狂澜,率领大军正面猛攻曹军,旧战不下,袁绍大军终于崩溃了,内部人马分裂,曹操趁机一举大破袁军,造成敌兵伤亡八万余。最后随袁绍返回北方的仅余八百士兵。

如袁绍所愿,他与曹操之间进行了浩浩荡荡的宿命对决。

只是结果并不如他所愿,可能两年后当他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时,也没想明白自己半生戎马,少有败绩,为何遇到宿敌曹孟德便一败涂地。

结语

也许这就是执念的可怕之处。

官渡一战,袁绍最终败在了一把火上,不是许攸曹操烧在乌巢的那一把,而是蒙蔽、吞噬了他心智的执念之火。

官渡之战:袁绍终于还是败给他对曹操的执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