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看曹操如何“算计”袁绍——熟读兵法的人真的很可怕

公元119年至200年,经过一年的持续拉锯,曹操以绝对的弱势,在官渡(现河南中牟)打败了拥有10万甲胄的河北枭雄袁绍,一举奠定了其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这场战役也被后人评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代表战役之一。

然而,经过后世考证,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对于这场战役的质疑。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曹操当时的兵力是不是真的像史书中记载的这么少。二,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主要作战行动,也不过才三次,分别发生在白马延津、官渡和乌巢。而且,这三次并没有对袁绍造成大规模的歼灭性打击。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袁绍溃败呢?曹操真的是靠运气打败的袁绍吗?

本文将依据史料,结合兵法,分析曹操是如何“算计”袁绍,敢于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与袁绍“死磕”官渡,并最终打败袁绍,成为北方霸主。

官渡之战:看曹操如何“算计”袁绍——熟读兵法的人真的很可怕

曹操少年时就曾与袁绍交好。后又在何进讨伐十常侍,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有过更进一步的合作。对于曹操来讲,袁氏家族一定会成为其崛起道路上的拦路虎。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家族背景深厚。《三国志》中有云:“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便于天下”。

因此,曹操在与袁绍第一次合作时起,就已经开始暗中观察袁绍了。当袁绍向何进提议招董卓进京对抗十常侍的时候,曹操就知道,袁绍徒有其表,心无谋略。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袁绍没有趁董卓退守长安之际发兵追击,使得曹操再一次证实的自己对袁绍的评价。

在《三国志·贾诩传》中,贾诩曾对袁绍有过这样的一番评价,也从侧面印证了曹操眼光独到。

”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大意为:袁绍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会有容纳天下国士的胸怀?

官渡之战:看曹操如何“算计”袁绍——熟读兵法的人真的很可怕

除了深知袁绍为人秉性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使得曹操在获悉袁绍10万大军进攻许都是,有底气做到处变不惊呢?

“久战之师,虽勇,奈何疲敝”

因为在此之前,袁绍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战,从公元198年起,袁绍与白马将军公孙瓒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直到199年3月,才彻底剿灭公孙瓒。

此时袁绍虽据幽、冀、青、徐四州之地,但连年征战,加之早期的黄巾之乱,百姓苦不堪言,仓中无粮,民心不稳。加之刚刚吞并了公孙瓒的数万铁骑,并没有被袁绍手下的各个将领彻底训整收编。此时的袁绍军看似外表强壮,整齐划一,实则内里虚弱不堪,毫无法度可言。

袁绍手下的大谋士沮授,在袁绍发兵许都之前,也曾劝说袁绍道:“我虽克伯珪,众实疲敝,而主骄将忲,军之破败,在此举矣。杨雄有言:‘六国蚩蚩,为嬴弱姬。’今之谓乎!”

大概意思是:我们虽然打败了公孙瓒,但我们不能以此骄傲。曹操不同于公孙瓒,与其对决,实力强弱不是决定因素。我们应当休生养息,再图南下。如果你此时就发动进攻,我为你感到十分担忧。

看中这一点的,不仅仅是沮授,当然还有许都的曹操。《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写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熟读《孙子兵法》的曹操,又怎会不懂得这个道理。在得知袁绍发兵攻打自己的时候,曹操根据袁绍的脾气秉性,以及此时北方四州的状况,就已经断定,袁绍一定又犯了志大无脑,听进良言妙计的毛病了。

因此,当许县上上下下得知袁绍的10万大军前来而瑟瑟发抖的时候,只有曹操放言道: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適足以为吾奉也。

官渡之战:看曹操如何“算计”袁绍——熟读兵法的人真的很可怕

也正是基于自己对袁绍的判断,曹操开始了对袁绍的“算计”,不但骗过了袁绍,也瞒过了自己身边的几位大谋士。

第一步:示敌以弱,瞒天过海,助你“骄兵必败”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记载,曹操引军屯于官渡时,“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也就是说,当时曹操派出去抵御袁绍的,大概也就是1万人不到。后世经史学家们考证,算上运送辎重的人员,曹军总共参与官渡之战的人数,应该在2万左右。

曹操真的是没有兵吗?当然不是。在此之前,曹操曾纳降了闯入兖州的百万流民,并收编了其中30万精锐,组成“青州兵”,归为己用。后来,在汝南、颍川等地,曹操又收复了何仪、刘辟等数万黄巾军。

而通过曹操战争初期的军力部署,也从侧面证明的曹军兵源充足。

8月,曹操亲率一军进驻官渡,派遣臧霸领一军入青州,牵制袁绍左翼,防止绍军从东面突围许都,另派于禁领一军屯于河内,协助东郡太守刘延扼守白马。

综上所述,如果有人认为当时曹操手下无兵,那就真的是天大的笑话了。即便曹操养不起数量如此庞大的军队,但以豫州、兖州的民生能力,保持几万精兵的战斗力,还是有的。

而曹操却偏偏以“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的兵力投入到此次战斗中。这个“兵不满万”,其实只是曹操从许都带领出来的1万人,是做给暗藏在袁绍布置在许都的眼线看的。

曹操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示弱于敌,曹操掐准了袁绍刚愎自用的性格,袁绍通过双方兵力部署,会误认为许都已经是囊中之物,曹操必败无疑。因此,袁绍要通过这场战争,来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才是袁家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二是欲擒故纵,借此机会,将藏在许都及豫州、兖州内,青睐袁家的势力一并铲除。

果然,在袁绍的招揽中,豫州诸郡,除了阳安之外,其他大部分都响应袁绍的号召。而曹操除了对刘备发动了回军一击外,对其他诸郡皆放任不管,再一次从侧面说明,曹操有足够的底气保证许都不失,保证豫州不乱。这个底气,就来自于他雪藏起来的青州兵。

官渡之战:看曹操如何“算计”袁绍——熟读兵法的人真的很可怕

第二步:声东击西、诱敌深入

战争尚未开始,袁绍就已经步入了曹操的算计之中。性格孤傲,刚愎自用的袁绍,果然被曹操言中了。他先是不听沮授的忠告,遣大将颜良进攻白马。

而曹操是如何应对的呢?

敌志乱萃,不虞,利其不自主而取之——《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曹操将自己的部队一分为二,一面引步兵至延津假意过河,佯装攻打袁绍右后方,吸引袁绍主力的注意力,一面派骑兵轻骑简行,随时伺机攻击颜良军。

其实以袁绍远超曹操的兵力配置来看,只要固守本部大营,曹操这招声东击西便失去了作用。奈何袁绍智短,见曹军有向延津迁移的动向,便自认为自己看透了曹操“渡河”的谋划,因此,也分兵向延津。结果,曹操抓住了这一机会,亲率轻骑,直抵白马,与刘延里应外合,在白马城外斩了颜良。

类以诱之,击蒙也——《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

“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三国志·魏书》中,这一记录很有意思。许都在白马的南面,如果曹操真的担心由于战事不利,白马城被袁绍控制,理应遣民众向南,避开前线。为什么反而沿河向西,遣向延津呢?

如果我们结合后面袁绍做出的反应,就不难理解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了。袁绍渡河,派文丑、刘备先引6000骑兵追曹操而来。

这就是标准的“抛砖引玉”之计。曹操用带着民众的大部队沿河迁徙,造成人多走不快的假象,引诱袁绍。袁绍上当后等不及大军全部渡河,先派文丑刘备引骑兵追击曹操。

袁绍此战的最大优势在哪里?人多对啊?然而袁绍分兵,无疑是自己削弱自己的优势。

曹操在延津南面一处叫南阪的地方扎营休息,并将从白马撤出来的辎重堵在道路中间。文丑、刘备率领的骑兵追赶上来后,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争夺粮草上。曹操引五六百骑兵从旁杀出,杀得文丑军措手不及,文丑被斩,曹操引军退守官渡。

同样的“抛砖引玉”之计,曹操接连使了两次,一次是以缓慢的行军引诱了袁绍,一次是以辎重引诱了文丑。 接连斩了袁绍两员猛将,袁绍军士气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官渡之战:看曹操如何“算计”袁绍——熟读兵法的人真的很可怕

第三步,背水一战,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也。

袁绍虽折了两员大将,士气受到打击,但总体的兵力上还是占有优势的。两军在官渡短兵相接,相持了三月有余。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与袁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紧。曹操看见运粮的兵士,对他们说道:“我在15天内为你们大破袁绍,不需要你们再这么辛苦了”

这里面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信息:

1. 前文我们提到,官渡之战初期,曹操派臧霸引一军入青州,防止袁绍从东面进攻许都,宛城的张绣也率众归降了曹操。如果曹操真的如记载这般将士疲惫,兵少粮紧,为何曹操不调遣臧霸、张绣,分别从两侧对袁绍进行打击呢?

2. 曹操为什么敢向军士保证,15天内破敌?是单纯的鼓舞士气吗?如果鼓舞士气的话,为何不是向主战军士做动员演讲,而是单独对运粮士兵做承若。那样的话岂不是没有任何效果?

从这两方面考量,个人认为,此时曹操依然在算计袁绍。他先将自己至于险地,摆出一副没有援兵,坐困官渡的弱者姿态,麻痹袁绍。僵持3个月,袁绍误认为曹操只有守势,无力反攻,因此将自己的粮草前置,方便大军补给。而曹操的目的,就是袁绍的粮草。所以才会有“15日必破敌”这句话,说明曹操的谋算已经成功,那就是乌巢粮仓。

《三国志》记载,曹操是在许攸投奔后,听了许攸的建议,才发兵偷袭乌巢的。如果真是这样,在许攸来之前就说出“15日必破敌”又当如何解释。在我看来,曹操再此之前,就已经通过“用间”,了解了袁绍将粮草辎重屯于乌巢,只不过当时曹操在等最后的确认,确认乌巢的守将及兵力部署,而这个“确认”信息,应该在15天内送达到曹操这里。

恰巧此时许攸来了。因为通过许攸,曹操可以更加准确的得到乌巢的情报,并能将15日这个期限提前。所以曹操十分激动,激动到赤足相迎。

另外,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佐证我的猜想:在曹操彻底剿灭袁绍势力后,许攸自持功高,屡次轻慢曹操,结果被处斩了。历史上的曹操并不是一个不能容人的狭隘之人,况且,如果许攸真的在官渡之战中,以“火烧乌巢”这条计策,救了曹操一命,曹操怎么会处斩自己的救命恩人,最多也就是罢其官而已。只能说明,“火烧乌巢”其实是曹操自己就想出来的计策,只不过是被许攸挑明了,占了个功而已。因此曹操才十分恼火,恼火于计谋明明是自己想的,但又不能挑明了,不然别人会认为自己争功妒贤。

与袁绍在官渡示弱僵持3个月,是曹操以自身为诱饵,以“弱势”为假象,再次抛砖引玉,引出了袁绍自认为稳操胜券的大意心里,引出了袁绍军将粮草运送到离前线极近的乌巢。再以一招釜底抽薪,火烧乌巢,彻底扭转了战局。

官渡之战:看曹操如何“算计”袁绍——熟读兵法的人真的很可怕

结论:官渡之战,曹操以袁绍性格为基础,先是隐藏实力,示敌以弱,暗中推波助澜,帮助袁绍无限放大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的缺点。虽有,以一招声东击西斩了颜良,一招抛砖引玉斩了文丑,直接消灭了袁绍最有战斗力的两员虎将。最后,曹操依然以一招抛砖引玉,诱出了袁绍的粮仓所在,并以釜底抽薪扭转战局。

官渡之战,确实是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但最为经典的,应该是曹操对战法的应用,他不光将战法用在行军打仗之中,更是运用在了对袁绍的算计之中。每一步虽有凶险,但却都在曹操掌握之中。这才是曹操可怕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