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战争:河北争夺战,袁绍“化险为夷”,公孙瓒就此谢幕

公元191年,冬,冀州界桥。

袁绍与公孙瓒开战,河北争夺战自此拉开序幕。

大战的导火索

自早年开始,公孙瓒一直在幽州、青州和冀州以北一带活动,镇守着东汉的北大门。

公元191年,袁绍取得了冀州的控制权,这下两人成了邻居,因为都有称霸河北的野心,所以互相看不顺眼,但是谁也没有放第一枪。

191年冬,袁术表孙坚为豫州刺史驻兵在阳城,袁绍趁着孙坚讨伐董卓之际,派兵袭取阳城,这下袁术不干了。

你这个袁家的仆人,竟然敢到我的碗里抢肉吃,非给你点颜色悄悄!

于是袁术派人前去抢夺阳城,派的谁呢?正是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结果公孙越在战斗中牺牲。

图说三国战争:河北争夺战,袁绍“化险为夷”,公孙瓒就此谢幕

袁术手下有那么多人可用,干啥非要让公孙越前去夺城呢?

这里其实是袁术耍了一个小心机。他很清楚,派公孙越前去,一旦出现什么意外,那么公孙瓒就会把责任怪罪在袁绍身上。

这样一来袁术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借着公孙瓒的手来消灭袁绍

当然此次袁术的目的达到了,正在青州围剿黄巾的公孙瓒,听闻公孙越牺牲的消息顿时怒发冲冠。

好你个袁绍,是你杀我弟弟,看我不削你!

就这样,在袁术的“巧妙安排”之下,公孙瓒和袁绍之间的窗户纸被捅破,河北争夺大战一触即发

双方实力分析

公孙瓒一方:

公孙瓒常年在北方边界一带活动,经常和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打交道”,所以他里的王牌是骑兵,且士兵作战经验丰富。尤其是那支“白马义从”轻骑部队,更是王牌中的王牌。

191年,公孙瓒在渤海大败三十万青州黄巾,俘虏数万人,获得辎重粮草无数。这又使他的实力和士气更上一层楼。

袁绍一方:

袁绍本是渤海郡太守,因讨董联盟的成立而被推举为盟主,当时他手里的兵马不过是一郡之力。

191年,袁绍接替韩馥坐上了冀州老大的位置,手里的兵马也正是韩馥的旧部--冀州兵

冀州兵虽然多为步兵,但是同样骁勇善战。自打黄巾起义以来,冀州作为起义重灾区,当地兵将大多都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单看军队情况,河北决战之前,公孙瓒的实力略胜一筹,但袁绍也没有差太多。

再看将领方面,公孙瓒手下此时确无什么可用之人,袁绍就不同了,本就有逢纪、许攸等优秀谋士,还有颜良、文丑等不二武将追随,到了冀州后又得到了大将曲义的扶持。

综合来看,战前的双方实力几乎相差无几。

袁绍赔了夫人又折兵

袁绍刚到冀州,自感立足未稳,眼看公孙瓒来势汹汹,袁绍用了一招自认为的“上策”----向公孙瓒示好求和。

怎么个示好法呢?

我误杀了你弟弟,这次我封你堂弟做大官,这样你就不好意思打我了吧。

《后汉书·公孙瓒列传》:绍惧,乃以所佩勃海太守印绶授瓒从弟范,遣之郡,欲以相结。

袁绍希望通过加封公孙范来缓和他和公孙瓒之间的关系。

没想到公孙范到了渤海郡第一件事就是立马调转枪头和公孙瓒一起攻打袁绍。

图说三国战争:河北争夺战,袁绍“化险为夷”,公孙瓒就此谢幕

这下袁绍算是傻眼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赔了渤海郡不说,还多了个敌人。

要说起来这件事怪不得公孙范,要怪就怪袁绍太大意,这个时候可以封公孙范做大官,但是你也该考虑考虑封到哪里吧?

地图上不难看出,渤海郡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北连公孙瓒老巢幽州,南接公孙瓒主力所在的乐陵国。

这样一个地方给了公孙瓒,那就相当于给了他一个重要的连接点,让他的势力在冀州东北一带彻底串联起来了。

袁绍此举实在不明智。

初战袁绍告捷

既然你送来了渤海郡,那我只能笑纳!

公孙瓒算是卯足了劲要一举拿下袁绍,联合了渤海郡的公孙范和幽州老家的驻军,一路进驻到了离邺城不远的界桥。

袁绍硬着头皮迎战。

191年冬,双方甩开了膀子在界桥南正式开战。

图说三国战争:河北争夺战,袁绍“化险为夷”,公孙瓒就此谢幕

战术方面咱们就不多说了,图上演示的很明确。公孙瓒以骑兵冲击,结果被曲义的步兵埋伏,瞬间败下阵来。

其实双方实力相差无几,公孙瓒太过轻敌。此一战手里最为得意的王牌军团“白马义从”损失殆尽。

公孙瓒退守界桥,曲义步步紧逼,最后公孙瓒引兵退到了渤海郡。

此战袁绍以少胜多,大挫公孙瓒嚣张气焰的同时自己信心大增,从界桥撤兵并没有直接返回邺城,而是挥师东进,联合兖州的曹操一举攻破了公孙瓒在冀州以东所设的包围圈。

《三国志·武帝纪》: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图说三国战争:河北争夺战,袁绍“化险为夷”,公孙瓒就此谢幕

双方相持一年有余

公元192年,稍作休整的公孙瓒自渤海郡南下出兵龙凑。

龙凑是黄河下游最为重要的渡口,连通冀州和青州,一旦拿下这里,公孙瓒就可以把幽州、冀州和青州彻底串联,形成对袁绍的包夹态势。

有了前面一战的胜利,袁绍此时对公孙瓒的恐惧感降到了最低,于是大胆出兵北上,到龙凑与公孙瓒再度决战。

龙凑一战公孙瓒再尝败果,渤海郡也呆不下去了,只好引兵回了蓟。

而袁绍则借着大战之风,顺手稳固了对冀州东北多地的控制。

图说三国战争:河北争夺战,袁绍“化险为夷”,公孙瓒就此谢幕

袁绍一看公孙瓒不过是个纸老虎,那就继续追吧!一路追到了幽州地界,入幽州的第一件事就是包围固安城,一围就是一个多月。

这里袁绍犯了两个错误:

  1. 公孙瓒又不在固安城,你围它作甚?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和物资吗?
  2. 虽然固安城地处幽、冀两州边界,但毕竟还是在幽州境内,到别人的地盘打持久战,这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果不其然,围困固安城未果,袁绍引兵南退,正在巨马水渡河时,让公孙瓒逮到了机会,派出重兵在巨马水大败袁绍。

图说三国战争:河北争夺战,袁绍“化险为夷”,公孙瓒就此谢幕

自开战以来,袁绍还是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不免有些着急,于是赶忙撤退,此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

  1. 南下退回老巢邺城,重新组织力量对抗公孙瓒。
  2. 向东南直奔平原城,到那里联合曹操对抗公孙瓒。

相比之下,巨马水到平原的距离更近,联合曹操共同对抗公孙瓒的胜算也更大,于是袁绍选择了第二条路,直奔平原。

公孙瓒初尝胜果,一时信心大增,一路追着袁绍打到了平原。

到了平原之后袁绍求援于曹操,不成想此时曹操忙得不可开交,青州百万黄巾军正在入侵兖州!

曹操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和兵力去帮助你呢?

无奈之下袁绍只得从邺城征调守城军队支援平原。双方在平原相持,一打就是一年多。

图说三国战争:河北争夺战,袁绍“化险为夷”,公孙瓒就此谢幕

双方对抗期间,公孙瓒错失了一个重要机会,那就是邺城。

袁绍已经举冀州之兵力到平原对战,此时邺城兵少将稀,公孙瓒如果大胆偷袭邺城,一旦成功,那就把袁绍逼成了“丧家之犬”,这样的话收服他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但是怎奈公孙瓒没有这样的眼光。

争夺战转折点

公元193年春,垂危的东汉朝廷不忍看着袁绍、公孙瓒这样无休止的打下去,于是派太仆赵岐前去调停。

不知是赵岐的面子足够大,还是双方早有了停战的想法,赵岐一劝,双方立马停战,袁绍退兵回邺城,公孙瓒也退回了幽州,河北争夺战暂时告一段落。


有战争就有消耗,公孙瓒举重兵到平原作战,后方的补给就是个大问题,战争期间只能不断加重对幽州百姓的盘剥,这点引起了朝廷任命的幽州刺史刘虞的不满。

一个是朝廷任命的幽州刺史,一个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军阀,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幽州到底谁说了算总要做个了断!

最后还是公孙瓒技高一筹,于193年十月杀了刘虞,彻底成为了幽州的老大。

此时的东汉朝廷已然是岌岌可危,愤怒刘虞被杀一事,但是实在没有能力制裁公孙瓒。

朝廷不行我们就自己来!


于是河北争夺战的转折点出现了:

公元195年,刘虞的儿子刘和、旧部渔阳太守鲜于辅,联合鲜卑、乌桓、曲义举兵十万在鲍丘跟公孙瓒展开了复仇之战。

此一战公孙瓒大败,率领残部退守到易京。

图说三国战争:河北争夺战,袁绍“化险为夷”,公孙瓒就此谢幕

到了易京之后公孙瓒几乎丧失了称霸河北的野心,也彻底失去了跟袁绍争霸的能力,守着易京做起了土皇帝。

最终决战

公元197年,曹操拿下豫州,奉迎汉献帝到许都。袁绍意识到了来自曹操的威胁。

虽然此时袁绍同时占据了并州、冀州和青州,但是背后的幽州才是最大隐患。后院不平,一旦曹操北上,那就极有可能面临被南北夹击的情况。

一定要拿下幽州!

拿下幽州可不是嘴上一说,图上一画这么简单。

幽州最大问题就是公孙瓒,毕竟破船还有三千钉,公孙瓒虽然蜗居在易京,但他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于是袁绍就做了个决定:拉拢公孙瓒。

图说三国战争:河北争夺战,袁绍“化险为夷”,公孙瓒就此谢幕

只要公孙瓒入了伙,既可以轻松平定幽州,免除后院起火的风险,还能联合他来一起对抗曹操,一举两得。

就凭你袁绍也想做我的老大?没门!

公孙瓒没有给袁绍任何回复不说,反而开始加强易京的防御。

这下袁绍也算明白了,公孙瓒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了,那就只能打了。

公元198年,袁绍亲统数万大军自邺城北上幽州。此时的公孙瓒已是强弩之末,自然敌不过势头正猛的袁绍,易京被围困。

两人几年的恩怨也要在此做个了断!

公孙瓒自知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派儿子公孙续南下找黑山军求救。

黑山军为何要帮公孙瓒呢?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公元193年下半年,袁绍结束了跟公孙瓒的对峙后开始全力清剿黑山军,黑山军因此伤亡惨重.

这不正是报仇的机会吗?

199年三月,黑山军组织十万之众,兵分三路北上幽州:

  • 第一路沿太行山北上,绕西侧包抄袁军
  • 第二路绕过邺城直线北上,断袁绍的后路
  • 第三路顺冀州东界北上,绕路后方突袭袁军
图说三国战争:河北争夺战,袁绍“化险为夷”,公孙瓒就此谢幕

眼看黑山援军就要赶到,公孙瓒急于打败袁绍,“急中生错”,竟然写信告诉他儿子:

起火为应,吾当自内出,奋扬威武,决命于斯。

这封信果然被袁绍截获,结果黑山军还没到,袁绍按着信中的意思点火为号,诱骗公孙瓒率军出城,一举将其大败。

公孙瓒这下老实了,龟缩到了城中不敢再出来。袁绍自知黑山军快到,下令加紧进攻,不久城门大破,公孙瓒殒命易京。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都成空。

一度威震塞外、屡破黄巾的公孙瓒,带着遗憾和不甘就此谢幕。

迟到的黑山军也被袁绍击破,一哄而散。

袁绍借着破公孙瓒的东风,一路横扫了幽州地区的其他武装势力。至此,河北争夺战落下帷幕,百姓的水火生活也暂告一段落。

从最一开始的胆怯,到后来的连胜,再到僵持、转折,袁绍一路“化险为夷”,终于坐上了河北霸主的宝座,开始雄踞北方四州,南向以争天下。


人生一世,英雄一秋。

历尽春夏,耗时八载,河北大地终得一时安宁。

瓒之败,绍之胜,实为民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