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东汉末年,袁绍

东汉末年,天下各路诸侯不再听从汉室朝廷安排,开始各自为政。当时袁氏家族中的袁绍小有名气,天下九州之内,单单袁绍一个人就割据了冀州、青州等四大州郡。可以说是别人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去打仗,他就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

袁绍是标准的世家子弟。高祖袁安以下,四世皆为三公,门生故吏众多,"势倾天下"。当朝还有叔父袁隗为太傅。袁绍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名士,"不应辟命",拒绝出仕。中常侍宦官赵忠等对此很有意见。叔父袁隗命其出山,毋为家祸,袁绍才应召进入了大将军何进的幕府。这说明袁绍怂恿何进诛杀宦官,是其来有目的。


东汉末年,袁绍


总结起来说,袁绍为世家子,其家族四世三公,是东汉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袁绍本人是名士,在士林中有一定号召力;袁绍家族被董卓所杀,唤起了大家的同情。

无论在史书还是小说演义之中,袁绍是作为一个比较负面的人物出现的,曹魏名臣杨阜曾经这么评价袁绍:

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而范晔在《后汉书》中做出了史家的定评:

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东汉末年,袁绍

绍姿弘雅,表亦长者。称雄河外,擅强南夏。鱼俪汉舳,云屯冀马。窥图讯鼎,禋天类社。既云天工,亦资人亮。矜强少成,坐谈奚望。回皇冢嬖,身穨业丧。

袁绍常被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四世三公"的牛气家世。于是在三国题材野史里,袁绍失败的故事,常被演绎成二世祖败家的糟心故事,好几个影视版本的"袁绍",也各个是败家子的既视感。但在历史上,袁绍虽说家族背景强大,却也只是个早年丧父的"庶子",在这个论资排辈的大家族里,不过是个边缘人物,套他同族兄弟袁术的嘲讽说,简直就是"吾家奴"。

这个比同时期的枭雄曹操,他的认知就落一个层次不止,落后一个版本不止,在曹操看来,取天下最为重要的是人才,当然是,根本上是人才身上所有的那种,精神和智慧,能量,那么这就决定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的结局。

你想想,既然是军事力量重要,既然是土地重要,那就围土地,是吧?加强军事力量,那你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加强军事力量去。

东汉末年,袁绍

那么你就军事力量,加强军事力量,你的军事力量能加强到多大,蒋介石加强到多大,他得人心了没有?他得人才了没有?没有得人心,没有得人才何以取天下。

可是曹操,他认为取天下最重要的是人才,那么他就广泛吸纳人才,重用人才,用好人才,在人才问题上下功夫,这就下到了根本的层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