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曹操、刘备的那些热血往事:横刀挂印 刺杀权宦 鞭打督邮

袁绍、曹操、刘备的那些热血往事:横刀挂印  刺杀权宦  鞭打督邮

董卓

  人年轻时血气方刚,太拿自己当回事儿,遇事容易冲动,往往凭一时血勇,做出错误的决断,搞出自己不能承担后果的事情来。

就连三国时代那些叱咤风云的枭雄之辈,如袁绍、曹操、刘备,亦概莫能外。

  袁本初:横刀长揖出,将军盖代雄

  汉朝出了个非常牛的家族,袁氏家族。袁安在汉宣帝时为司徒,其子袁敞为司空,孙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辈人有五个高居“三公”之位,即所谓的“四世三公”。

  袁绍就出生在这个家族,他的老爹就是上文提到的司空袁逢,虽然是过继的,但却甚得老爹、伯父的喜爱,年少为郎,不到二十岁就混到了县团级——濮阳县长。

  却说十常侍作乱,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便矫诏命西凉刺史董卓带兵进京。因谋事不密,何进为宦官所诛,宫中大乱,少帝与陈留王乘乱逃走,为董卓所救。

  董卓以陈留王机敏为由,欲行废立之事,其实是借此立威,以诛除异已。

  不巧得很,袁绍就是跟董卓意见不同的异已。

袁绍、曹操、刘备的那些热血往事:横刀挂印  刺杀权宦  鞭打督邮

袁绍

  当时董卓向袁绍咨询废立之事,袁绍佯许之,答道:“这是大事,当回去跟我叔叔太傅袁隗商议。”董卓又道:“刘氏种不足复遗。”意思是姓刘的已经不足以再担皇位,语中已露篡位之意,立陈留王云云,不过是一时之计。

  袁绍没有理会董卓,横刀长揖出,悬节东门,而奔冀州。

  废立之事,非人臣可为,可见当时的袁绍还是很纯洁的。何况董卓又露篡位之心,袁绍如何忍得!他的种种行为,摆明了是不合作,甚至是反对,态度相当强硬。

  当时董卓势大,袁绍如此强硬反对,虽是出于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却也不免有热血冲动之嫌,几乎给袁家惹下大祸。

  曹孟德:刺杀张让,才武绝人

  《三国演义》里曾记载曹操刺杀董卓一事,流传甚广,以至于很多人信以为真。但正史告诉我们,这是不存在的,以曹操的智慧,是不可能去刺杀禁卫重重的董卓的,因为那样做根本就是在找死,逃生的概率为负数。

  但曹操还真干过这么热血的事,不过刺杀的对象不是董卓,而是“十常侍”之首,权宦张让。

  张让在桓灵二帝时,历任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后封侯,以横征暴敛、骄纵贪婪著称,灵帝极为宠信,常称“张常侍是我父”。

  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干了很多祸国殃民的坏事,很多人都对他恨之入骨。

袁绍、曹操、刘备的那些热血往事:横刀挂印  刺杀权宦  鞭打督邮

曹操

  曹操曾经悄悄潜入张让卧室,欲杀之为天下除害,不幸被张让察觉。眼见不能行事,曹操只得突围。他挥舞手戟,张让的卫士不能靠近分毫,然后冲到墙边,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这故事虽然也不是出自正史《三国志》,而是出自孙盛的《异同杂语》,但却被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引用。裴松之态度严谨,可见此事的可信度非常高。

  当时宦官专权,与官僚集团产生了利益冲突,曹操作为官僚集团的政治新星,为了出人头第,为了快刀斩乱麻地为国除害,干出这样的事,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极为可能的。

  好在张让的宦官集团很快就倒了,没给曹操带来什么麻烦,反而为他争得了相当的政治资本。

  刘备:行贿被拒 鞭打督邮

  又是《三国演义》惹的祸,在该书中,督邮因向时任闻喜县尉的刘备索贿不成,而鞭打刘备属吏,县中父老前去求情,被拒之门外。张三爷气冲牛斗,将督邮捆在树上,暴打了一顿。

  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主角却不是张飞,而是咱们的刘备刘皇叔。

袁绍、曹操、刘备的那些热血往事:横刀挂印  刺杀权宦  鞭打督邮

刘备

  刘备因讨黄巾有功,得授安喜县尉。时隔不久,朝廷诏令各州郡,淘汰县级以军功为长吏之人,刘备也在淘汰之列。负责此项工作的督邮来到闻喜县,刘备前去求见,督邮称病不见。备大怒,直入缚督邮。将出界,缚之著树,自解印绶系督邮颈,杖百余。又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

  这段记载见于正史《三国志》,真实可靠。

  刘备之所以这么干,并不是跟督邮有什么个人恩怨,书中也没记载督邮有索贿的情节,反而刘备倒是有行贿被拒、恼羞成怒的嫌疑。

  从这个角度看,督邮反倒成了拒绝贿赂,照章办事的好官了。

  其实,刘备这么做,一时因为当时年轻,热血易冲动,另一方面则完全是出于对朝廷的不满,是一种发泄。

  这事怪不得刘备,是朝廷作事太不讲究了:打黄巾时让老子冲锋陷阵卖命,现在太平了,就玩起卸磨杀驴这套来,还能不能一起快乐地玩耍了?

  少年热血多冲动,人不冲动枉少年。看来不但咱们平常人如此,就连那些雄据一方的枭雄也一样。

  关注按钮在右上方,随手点点,我心暖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