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袁紹10萬精兵為何敵不過曹操三萬人?

官渡之戰,袁紹10萬精兵為何敵不過曹操三萬人?

道衝,故而能用之而不盈,它廣闊無邊,故能囊活萬物,無所不包。人也是如此,只有心胸廣闊才能容人之所不能容,懷天下萬事,成不世之功。古代哪些著名的君上,都是極具氣度之人,他們能允許別人指責自己的缺點,能包容別人的不足,能對有很大缺陷的人量才而用;相反也有一些人求全責備,嚴律人,寬於律己,別人有一點缺陷就受不了,自己的缺陷有人指出時就憤恨吧,這樣的人,沒有人能接近他們,他們有了缺點也沒人敢於當面進諫,最後,他們只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成為笑柄。 東漢末期,天下大亂,諸侯紛爭,經過一輪輪慘烈的決戰,北方地區最重要的兩個勢力就是曹操和袁紹了,一場決定天下命運的對決隨時展開。當時袁紹勢力佔據絕對優勢,他手下有冀、幽、青、並四州,軍士百萬、戰將如雲、謀士如茶。反觀曹操,剛剛平定中原,周圍又有張繡、劉備、劉表等對立勢力,可謂勢孤力疲,四面受敵。

官渡之戰,袁紹10萬精兵為何敵不過曹操三萬人?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消息傳到許都,曹操部將也大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瞭解,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於是決定和袁紹進行大決戰。曹操得到了一些重要謀士的支持,如郭嘉、有彧,他們都提出了一些曹操必勝、袁紹必敗的論據,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度”。荀彧說:“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郭嘉說:“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 曹操氣度之廣最突出的事例就是對待張繡。197年,張繡投降了曹操。但曹操進了宛城後,卻納了張繡的寡嬸鄒氏。張繡覺得受了奇恥大辱,與賈詡商議反曹。在夜間突襲曹營,曹操的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等人都被張繡的軍隊殺死。按理說殺子、殺侄之仇深似海,可是曹操從大局出發,不僅沒有繼續報仇,反而對張繡分外親熱。張繡在賈詡的勸告下投降了曹操,二人見面時曹操像遇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一樣,拉著張繡的幹搖了義搖,用豐盛的宴席招待張繡,封張繡做揚武將軍,還讓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

反觀袁紹,雖然也是一時梟雄但和曹操比起來肚量就差得遠了。他準備出兵時,手下謀士田豐持反對意見,又言辭激烈。袁紹聽了十分憤怒,立刻下令將田豐捉了起來。後來,他出戰果然不順。有人對田豐說:“您一定會受到重用。”田豐說:“袁公表面寬厚但內心猜忌,容不得人。如果他得勝,一高興,或許能赦免我;打了敗仗,心中怨恨,內心的猜總就會發作。我不指望活命了。”袁紹回來後,說:“我沒有采納田豐的意見,果然被他恥笑。”與田豐不和的逢紀乘機進讒言:“田豐聽說將軍敗退,拍手大笑,正為他預言正確而歡喜呢!”於是袁紹殺了田豐。

許攸也是袁紹的重要謀士,為袁紹出了很多謀略,但大多不被採用。曹操及袁紹始交戰時,許攸就建議袁紹偷襲許昌,這本是一條很好的計謀,袁紹卻不願冒險而不採納。恰好此時許攸家裡有人犯法,袁紹疑心許攸出謀劃策都是懷有私心的,甚至懷疑他暗中勾通曹操。許攸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向曹操進獻了襲擊烏巢的計謀,從而使大戰形勢一下扭轉。

戰爭結束後,曹操的軍隊在清理戰利品時,發現了大批信件。官員抱著這些信件向曹操彙報,其中有一批信件,是京城和曹軍軍營中的一些人暗地裡寫給袁紹的。曹操接過來看了看,這些信大都是吹捧自己的敵人袁紹的,有的還表示要離開曹營投奔袁紹。

曹操的親信都十分生氣,向曹操建議說將這些書信打開,按名字將那些心懷二意者全部抓起來。但曹操微微一笑下令將這些書信全部燒掉。眾人十分不解,曹操又說:“不要查了。當時袁紹比我們強大那麼多,連我都感到不能自保,何況大家呢?”於是,那些信全部被燒光了。過去那些暗通袁紹的人也都放了心,而且暗自慚愧,之後更加忠心於曹操了。

正是因為這樣,曹操才能在群雄紛爭之時崛起,統一北方,才能擊敗袁紹、呂布等眾多對手,才能得到天下賢才的擁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