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是一年中秋時。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幾乎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對家庭、對集體和諧團結的重視。華夏子孫無論身在何處,都將中秋節作為身份認同的一個信號。

也許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習慣不了月餅的味道,早就對賞月活動不甚感冒。但你們知道嗎?在東南沿海的潮汕地區,中秋節的傳統習俗絕不只有吃月餅和賞月!

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潮汕人的中秋習俗不一定最源遠流長,但絕對有不一樣的韻味與風情。

吃:甜黨的福利

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就月餅來說,潮式月餅多種多樣。按照口味分類,主要品種有綠豆沙月餅、烏豆沙月餅、水晶月餅、芋餅等;按照做法分類,分為拌豬油的朥餅和拌花生的清油餅;還有做工最簡的老婆餅、老公餅。不同品類的不同口感絕對可以滿足不同吃貨的選擇。

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除了月餅,潮汕中秋的美食熟面孔還有云片糕。雲片糕產自南通地區,材料以糯米、豬油、欖仁、芝麻、白糖、香料為主。片薄、色白的糕體和中秋節的月光不能更配,滋潤細軟的質地帶來清爽的口感,久藏不硬更能保證長久的味蕾享受。

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入秋後,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豐富多樣的水果自然也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在潮汕地區,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又有豐富的水果,又有多樣的糕餅,中秋節絕對是潮汕地區甜黨的福利。

禮:你想象不到的歷史淵源

潮汕人有著在中秋晚上祭拜月娘(民間稱拜月為拜月娘)的傳統習俗,主要為婦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進行叩拜,故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拜月都在露天場所,城市居民一般在陽臺天台或自家庭院進行,鄉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裡的大埕祭拜。

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除了拜月娘,有的農村還要燒瓦塔、燃煙堆。燒瓦塔就是在空地將瓦片、磚頭砌成一座高一丈餘、沒有塔剎的空心塔,然後把各家各戶派來的稻草、劈柴、青金樹葉填進塔裡,中秋夜對月禱祝時開始燒塔。塔內的柴草燃燒後,火舌就燒得bling bling的,大家在火塔周圍吃喝玩樂。燃煙堆就是各家各戶把稻草、劈柴分別在村裡幾個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結束時,也象燒瓦塔一樣把柴草堆點燃。

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燒瓦塔、燃煙堆據說也有一番不凡的來歷。這要追溯到元代,當時潮州人把元兵稱作元番或胡人。傳說元兵攻進潮州城後,為了鞏固統治,實行聯戶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養一個元兵,只准養胖不準養瘦,還規定三家人晚上不得關門,任由元兵隨意上哪家睡覺。更不能容忍的是誰家娶媳婦,新娘頭天晚上只准與元兵同房睡覺。

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百姓受盡欺凌忍無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盤朥餅和一個蒸熟的芋頭。原來這是起義者事先安排好的,餅底下墊著一小塊四四方方的白紙,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漬出來,其實上面寫了個“殺”字,暗中傳遞消息,約定拜月娘後請元兵吃朥餅時,一見“殺”字,男女老少一齊抄起棍棒痛殺元兵。結果一夜之間,十惡不赦的元兵全被斬盡殺絕。農村因為村落分散,為了便於統一行動,只好以燒瓦塔、燃煙堆為號。芋頭取“芋”字與潮州話的“胡”字諧音,拜芋頭是鼓舞百姓樹立砍下胡人頭顱打敗元兵的信心。

玩:青春彷彿因我愛你開始

在古時候的潮汕地區,每當當銀盤樣的月亮升上中天,穿著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鞦韆前。這時最適合小夥子們大顯身手了——小男生們爭著盪鞦韆,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而按照風俗,女的參與不能盪鞦韆,只能在一旁觀看,為自己喜歡的男孩打call。

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鞦韆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鞦韆騰空飛旋箍著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小夥子便是少女心目中的No.1,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慕。等到來年元宵,有的已雙雙上街觀燈,成了恩愛的小夫妻了。

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天真無邪的童男童女們自從牙牙學語,就纏著長輩講月娘的故事。月娘是那時候的孩子們金色的希冀。每到中秋節,大人們就用竹子劈成材蔑,紮成腳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邊紙糊成一輪滿月,象徵“月娘”。一到中秋,孩子們就在“月娘”肚子裡點上蠟燭,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遊在朦朦朧朧的深巷中。老遠看去就像月娘落下凡間。金色的夢變成童男童女們捉得住摸得著的現實,這就是有趣的“遊月娘”。

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時過境遷,在技術和經濟的發展下,新一代人的玩樂方式也許比以前更酷炫、更醒目,傳統習俗也因傳播上的劣勢逐漸處於潮流的邊緣。我們尊重當代人的娛樂形式,欣賞如今的時尚潮流,但我們也希望更多人將傳統的優良習俗傳承、發揚,因為我們相信,傳統習俗也有著不亞於現代流行的樂趣和意義,在新時代可以煥發不一樣的活力。

文章最後,用那首經典的歌謠收尾:

天頂一粒星,

地下開書齋,

書齋門,

未曾開,

阿奴哭欲吃油堆,

油堆未曾熟,

阿奴哭欲吃豬肉,

豬肉未曾割,

阿奴哭欲吃蕃葛,

蕃葛未曾柳,

阿奴哭欲吃酒,

酒未激,

阿奴哭欲吃粟,

粟未挨,

阿奴哭欲吃雞,

雞未抬,

阿奴哭欲吃梨,

梨未摘,

阿奴哭了白白歇。

潮汕人的這些中秋習俗,你怎麼可以現在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