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應~自己人效應

教師不可不知的59個心理效應~主題23~自己人效應

自己人效應:是指對方把你與他歸於某一方面同一類型的人。就是說要使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態度,你就不惜同對方保持同體觀的關係,即要把對方與自己視為一體。“自己人效應”是指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更信賴、更容易接受。自己人效應又稱“情感共鳴效應”。

心理效應~自己人效應

案例描述:為矯正中學生早戀傾向,有位教師在一次講座的開場白是這樣的:“記得自己年輕時,班上有一位異性,不知怎麼搞的,我老是會想到她,在上課時也會禁不住看她一眼。”然後,這位教師指出這是青春期性萌動的正常反應,再接著談自己對早戀的看法。這樣的效果就比較好,中學生們會覺得親切可信,從而對這位教師的建議願意聽取採納。

案例分析:教師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瞭解早戀現象,明白其危害,知道其應對方法,特意用自己年輕時的故事來引入,這樣會使學生覺得和老師曾有過相同的經歷,會覺得老師更親切,從而聽取他的建議。這其中就涉及了自己人效應。

原理應用:

1.強調雙方一致的地方:師生在相處的過程中,應該努力發掘並強調雙方一致的地方,這樣才能使對方認為你是“自己人”,進而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教師要向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要求時,就需要讓學生將自己視為“自己人”,讓學生覺得老師是站在他的立場上說話,真心為他著想。這樣,才能消除學生的戒備心,雙方的心理距離才能拉近,進而學生會容易接受老師的觀點和看法。

要想讓學生認為你是他們的“自己人”’,就要努力找出你們之間的相似性,一般來說,這種相似性可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信念、價值觀以及人格特徵的相似性;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相似性;社會背景、社會地位的相似性;年齡、經驗的相似性,以及其他方面的相似性。另外,我們必須注意這些實際上的相似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要讓雙方都能感受到相似性。

2.努力使雙方處於平等地位:在教育教學關係中,老師是學生的指導者、合作者,學生生活的幫助者,在這樣的形象背景下,教師要利用自己人效應,同學生保持民主、親近的“同一性”關係,使得學生感覺到教師是真得在愛護、關心自己。

3.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具備開朗、坦率、大度、幽默等良好的個性品質的人,比較受人們歡迎,相反地,有傲慢、嫉妒、斤斤計較等不良的個性品質的人,比較不受人歡迎。

不少調查顯示,學生們總是喜歡那些親和力強的老師,認為他們很多時候會像孩子一樣坦率真誠。不喜歡高高在上、喋喋不休的說教者。因此,教師應該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學生。

加油吧!老師們,讓我們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