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自己人效应

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主题23~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某一方面同一类型的人。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不惜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自己人效应又称“情感共鸣效应”。

心理效应~自己人效应

案例描述:为矫正中学生早恋倾向,有位教师在一次讲座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记得自己年轻时,班上有一位异性,不知怎么搞的,我老是会想到她,在上课时也会禁不住看她一眼。”然后,这位教师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再接着谈自己对早恋的看法。这样的效果就比较好,中学生们会觉得亲切可信,从而对这位教师的建议愿意听取采纳。

案例分析: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早恋现象,明白其危害,知道其应对方法,特意用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来引入,这样会使学生觉得和老师曾有过相同的经历,会觉得老师更亲切,从而听取他的建议。这其中就涉及了自己人效应。

原理应用:

1.强调双方一致的地方:师生在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发掘并强调双方一致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对方认为你是“自己人”,进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教师要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要求时,就需要让学生将自己视为“自己人”,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站在他的立场上说话,真心为他着想。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双方的心理距离才能拉近,进而学生会容易接受老师的观点和看法。

要想让学生认为你是他们的“自己人”’,就要努力找出你们之间的相似性,一般来说,这种相似性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念、价值观以及人格特征的相似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性;社会背景、社会地位的相似性;年龄、经验的相似性,以及其他方面的相似性。另外,我们必须注意这些实际上的相似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双方都能感受到相似性。

2.努力使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在教育教学关系中,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生活的帮助者,在这样的形象背景下,教师要利用自己人效应,同学生保持民主、亲近的“同一性”关系,使得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真得在爱护、关心自己。

3.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具备开朗、坦率、大度、幽默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人,比较受人们欢迎,相反地,有傲慢、嫉妒、斤斤计较等不良的个性品质的人,比较不受人欢迎。

不少调查显示,学生们总是喜欢那些亲和力强的老师,认为他们很多时候会像孩子一样坦率真诚。不喜欢高高在上、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因此,教师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学生。

加油吧!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