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明知項羽不懷好意,為撒仍然赴鴻門宴?

鴻門宴是中國古代最“昂貴”的一頓酒席。這頓宴席是項羽對劉邦及其不滿,故設而之,想借此機會,除掉這個曾經和自己稱兄道弟之。但是本能除掉劉邦的,卻因輕敵放走劉邦,從此楚漢兩軍對峙,最終以劉邦奪得天下收結尾。

對於劉邦來說是險中脫困,那明知道是陷阱的劉邦為何還執意要去赴宴呢?

劉邦明知項羽不懷好意,為撒仍然赴鴻門宴?

鴻門宴


然而,劉邦在奔赴鴻門宴之前,就知道這是一次驚險之旅,成功回來了,可以幹一番大事業;如若回不來,那就滿門抄斬。因此當他收到項羽的邀請後,驚慌失措地問張良:“為之奈何?”僅僅四個字,將劉邦內心的恐懼和不知所措刻畫得淋漓盡致。

劉邦明知項羽不懷好意,為撒仍然赴鴻門宴?

劉邦、張良

劉邦在聽取張良的勸告之後,選擇依舊要奔赴項羽的鴻門宴。因為如果拒絕了項羽的鴻門宴之約,項羽就會找到藉口對劉邦出手,此時兵馬較弱的劉邦一定會被項羽消滅。然而冒死去參加鴻門宴,還有一線生還的機會,不然劉邦會很快潰不成軍。
項羽自鉅鹿之戰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啃掉了一個又一個“老骨頭”,消滅了秦軍主力。正因為此,項羽軍隊向漢中挺進的步伐明顯落後於劉邦,於是劉邦就比項羽先到達咸陽並稱王,這惹得項羽心裡及其不高興,我在前方大戰,結果便宜被你佔了,這為鴻門宴埋下了鋪墊。

劉邦明知項羽不懷好意,為撒仍然赴鴻門宴?

鉅鹿之戰

在相比之下,劉邦的實力遠低於項羽。在那時,劉邦還沒有獲得韓信這名千古將才,軍隊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遜於項羽的軍隊。項羽大軍有40萬,劉邦大軍才10萬,前者是後者的4倍,實力懸殊太大。

並且,項羽的軍隊和劉邦的軍隊所駐紮的地方隔得不遠。項羽駐軍在新豐鴻門(位於今天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街道鴻門堡村),劉邦駐軍在霸上(位於今天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霸水西高原上的白鹿原),兩地距離約40裡,項羽想滅掉劉邦簡直是手到擒來的事。
劉邦很瞭解項羽的性格和脾氣,所以不得不前去,劉邦願意以自己的性命,而不是10萬將士的性命為賭注,賭項羽在鴻門宴上不會殺自己。如果輸了,大不了丟掉自己的性命,保住了上萬士兵的生命;如果回來了,還有一線生還的機會。
同時劉邦參加鴻門宴,還帶上了張良,這位智多星。在劉邦認識了張良後,一直對他是信任有加,對於他的計謀都依照辦事。劉邦相信張良,一定會幫助自己化險為夷,化解危機,結果果然沒讓他失望,劉邦從楚軍軍營走了出來。

劉邦明知項羽不懷好意,為撒仍然赴鴻門宴?

烏江自刎

從當時來看,劉邦也進行了妥善的安排。劉邦主動與項伯約定結為兒女親家,拉攏與他的關係。項伯是項羽最小的叔父,劉邦通過這層關係,向項羽解釋了為什麼要派兵守住函谷關。這樣一來,劉邦就能夠與項羽建立一個比較暢通的溝通渠道。這樣一來,項羽認為劉邦不是成心這樣做的,加之認為劉邦不會成大器,於是就放了他回去。最後的結局是劉邦奪得天下,項羽烏江自刎,真讓人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