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鴻門宴》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作者是著名史學家司馬遷。

《鴻門宴》寫的是劉邦和項羽宴會上的鬥爭。“鴻門”是當時的地名,項羽在鴻門設宴款待劉邦,但在宴會上,項羽想要殺劉邦,而劉邦成功逃脫了,可以說“鴻門宴”危機四伏而又暗藏殺機。從“鴻門宴”的情節,我們能清楚地預見到將來劉邦勝、項羽敗的結局。

鴻門宴是這樣發生的:

項羽在鉅鹿一帶消滅秦軍主力,而劉邦攻下了函谷關。劉邦進入咸陽後,與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並申明軍紀,廢除了秦朝一系列嚴刑苛政,目的是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想做關中王。

宴會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向項羽告密,說劉邦要在關中稱王。項羽大怒。范增又火上澆油,說:“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項羽和劉邦即將開戰。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而項伯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救命恩人張良,想要讓張良離開劉邦趕快逃走。張良和劉邦商量後,只能求和不能作戰。因為項羽擁兵40萬,劉邦只有10萬,力量對比懸殊。

劉邦拉攏項伯,而且告訴他。“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劉邦說明自己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項羽。

項伯又連夜回到軍中,把事情告訴了項王,並且說:“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現在打劉邦,道義上說不過去。項羽感覺理虧,答應了項伯的要求,決定接受劉邦的道歉。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第二日劉邦帶著人到項羽的駐地新豐鴻門道歉。項羽設宴款待劉邦, 但宴會上范增舉玉玦示意,想要讓項羽殺劉邦,但是項羽沒有回應。范增命令項莊舞劍殺劉邦,但項伯卻借舞劍進行阻止。事情危機的情況下,劉邦的手下樊噲闖帳,項羽卻邀請樊噲入席。

宴會後,張良留下處理後續事宜,劉邦借上廁所帶部下回到軍營成功逃脫,回營後劉邦立刻殺了叛徒曹無傷。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這個宴會是漫長的“楚漢相爭”的序幕。在宴會上,充分展示了劉邦、項羽不可調和的矛盾,以及劉邦、項羽迥異的性格特點。也預示了鬥爭雙方的必然結局: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魯迅曾把《史記》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因為司馬非常善於描寫人物,並且把人物放在尖銳的矛盾衝突中,通過對比讓我們感受到雙方鬥智鬥勇,以及項羽和劉邦鮮明的人物性格。

項羽陣營中安排了主帥項羽,謀士范增,武將項莊,內奸項伯;劉邦陣營中安排了主帥劉邦,謀士張良,武將樊噲,內奸曹無傷。雙方在人員配比上均衡。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一、 項羽和劉邦對待對手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


項羽對待劉邦的態度是這樣的: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項羽是楚國貴族的後代,他在鴻門宴中對待劉邦很傲慢,根本沒把出身農民的劉邦放在眼裡。

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密,說劉邦要在關中稱王。項羽馬上大怒說:“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打敗秦軍主力的是項羽,而不是劉邦。而這時劉邦要稱王,好武的項羽怎麼能答應,決定以武力攻打劉邦。

但當劉邦親自來到鴻門給項羽道歉,項羽就輕易原諒了他。在項羽看來劉邦認錯態度很好,自大的項羽聽著心裡舒服,怒意減少很多,決定不戰。戰與不戰取決於劉邦認錯態度,項羽根本沒有長遠的戰略決策。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項羽安排劉邦吃飯時,座位是這樣安排的: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古代宴席講究尊卑貴賤,在宴席上,以面朝東最尊,次為面朝南,再次為面朝北,西向侍坐。項羽和叔父項伯坐在最尊位,范增坐在次尊位,這都是項羽陣營中的人。客人應該坐在尊位,而項羽卻把不太尊貴的位置留給了劉邦,而這不符合古代禮儀。從座位安排上,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項羽自高自大,根本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范增一直主張殺劉邦,在宴席上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多次示意項王殺劉邦,項羽默不作聲。

鴻門宴尾聲的時候,劉邦趁上廁所與樊噲等人逃走,項羽也沒有表示去追趕他們,輕易就把劉邦給放走了。氣得范增大罵項羽::“唉!豎子不足與謀。” 並預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4年後,預言成真。劉邦奪取天下,成為漢高祖。可見項羽是一個自高自大,毫無遠慮的人,他的失敗與他的性格有關係。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劉邦對待項羽態度是這樣的:

劉邦的目的很明確,不能讓項羽打自己。

劉邦見到項羽馬上道歉,並且說:“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這段話的意思是,我能首先進入函谷關是機緣巧合,沒料想的事。我們有了隔閡不是我們之間的問題 ,而是小人從中搬弄是非。言辭謙卑,態度惶恐,有意抬高項羽,貶低自己。劉邦對項羽不惜降低身份,百般逢迎,目的是掩蓋自己的政治野心。可見,劉邦是一個忍辱負重,深謀遠慮的人。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二、 項羽和劉邦對自己部下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

生氣後想要打劉邦的是項羽;接受道歉決定不打劉邦的還是項羽;在宴會中不理睬范增計謀的仍然是項羽。以至放虎歸山,養虎為患。可見項羽不善於聽取范增的意見,是一個剛愎自用,意氣用事的人。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採納張良計策拉攏項伯的是劉邦;向項羽道歉想進行和解的是劉邦;聽從樊噲回營的建議,成功的躲過了一劫還是劉邦。可見劉邦是一個知人善任,從諫如流的人。

劉邦曾經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劉邦分析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就是善於任用張良、蕭何、韓信;而項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他可用的人少,只有一個范增,而他還不聽范增的建議。從《鴻門宴》上的描述,確實如此!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的才能都是不一樣的。主帥不需要什麼都會,但有一樣本領必須要掌握,那就是知人善任,而且還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三、項羽和劉邦對待內奸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

內奸項伯是項羽陣營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但他卻因為張良對他有過救命之恩而去劉邦陣營向張良告密,結果被劉邦成功拉攏,鴻門宴中替劉邦擋了劍。

項伯對友誼非常珍視,但項伯是軍中主帥,為了個人利益不顧集體利益,而表現出的私心,使項羽由勝轉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而項羽竟然沒有追究他的告密行為。

在鴻門宴上,項羽和項伯並排坐在最尊位。而把對自己忠心無二的范增安排在次尊位上。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時,項伯卻在幫著劉邦擋劍!項羽竟對項伯的內奸行為視而不見!

項羽、項伯、項莊都姓項,他們都是親屬,都是軍中重要的軍事長官。可見項羽是一個任人唯親,治軍無法,不善用人的人。

而劉邦從項羽嘴中知道內奸是曹無傷 ,他回到軍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誅殺曹無傷,由此可以看出他治軍嚴謹,有奸必除。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四、項羽和劉邦對待內應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

當劉邦見到項羽後,馬上道歉,項羽輕易地把自己的消息來源告訴了劉邦,內線曹無傷就這麼被項羽出賣了,由此看出項羽胸無城府,沒有長遠戰略眼光。

劉邦對待項伯是百般拉攏,又是祝酒,又是結為兒女親家。在鴻門宴上,項莊想要殺自己的時候,項伯是幫著他擋劍的。可以看出劉邦善於爭取團結一切有助自己的人,為自己所用。

《鴻門宴》:性格預示劉邦必勝,項羽必敗。


總之,項羽陣營在項羽的領導下,集團是分散的;而劉邦陣營在劉邦的領導下,集團是團結一致的!這與他們的性格特點有很大的關係。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別姬,悲壯自刎,項羽的悲愴已成為千古絕唱。他的失敗不是“時不利兮”,也不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史記.項羽本紀》)而是他的性格!如果他性格上沒有那麼多弱點,如果……那麼擊築高唱《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會是劉邦了。

關注“幽蘭笑一笑”,讓我們一起笑對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