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各位謀士幕後驚心動魄的精心謀劃


導語: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的主人公項羽和劉邦,一個出自貴族、一個乃布衣平民,誰曾想在歷史上這兩個差距如此大的人竟然會面臨生死決戰。在這一場看似平常的宴會上,有多少次波濤暗湧,事情就發生在這場鴻門宴上,究竟是什麼使得身世和戰鬥力都佔優勢的項羽敗給了劉邦?究竟又有哪些人在他們背後精心謀劃?今天我們就來深入走進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鴻門宴的歷史背景和各人物交代

在我國古代的傳統社會中,統治階級是以血緣為紐帶進行傳承的。自西漢起便確立的"三綱五常"的古代社會價值觀,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這樣一個思想背景下,由於項羽出身貴族,自幼就在生活中養成了"恭敬慈愛"的教養和"言必行,行必果"的高貴品質。

楚霸王項羽圖片

項伯乃項羽的叔父,項羽對長輩自然表現出信任和尊敬。因此宴會開始前,項伯勸說項羽,他說劉邦是有功之人,若殺他有違道義,並允諾要"善遇之"。

范增乃項羽的謀士,深謀遠慮目光長遠,早在劉邦在關中稱霸時就看出劉邦的野心,並在宴會開始前對項羽表明其中利害。

范增圖片


曹無傷乃項羽安插在劉邦身邊的內奸,他成功地把"沛王欲王關中"這一消息告知項羽,最後身份暴露,竟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張良乃劉邦的第一謀士,他足智多謀深受劉邦的賞識。宴會開始前,他利用自己當年對項伯有救命之恩這一條件,成功地勸說項伯在宴會上要保護劉邦。

樊噲和劉邦關係甚是親近,他一直跟隨劉邦左右,是劉邦的愛將,劉邦對其十分信任。

對待謀士——信任與輕視

"函關之戰"一役後,劉邦在關中稱王的現狀被打破,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項羽在鴻門設宴並邀劉邦赴宴。隨後劉邦向張良討尋計策,這是可以看出劉邦任用賢臣的態度,他用人不疑果斷採取了張良所出的赴鴻門謝罪的計策。當然早在關中稱王的劉邦此時選擇去謝罪,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他的隱忍和以大局為重的謀略。相比之下,項羽對自己謀士的態度著實令人心寒。項羽的謀士范增早在劉邦關中稱霸時就提醒過項羽"急切無失",這也體現了范增的深謀遠慮,然而項羽卻一意孤行自認為劉邦無論如何都在自己掌控範圍之內,這種疏忽大意的性格也註定了他在鴻門宴上不會對劉邦出手。

函關之戰遺址


鴻門宴開始後,劉邦和項羽對待自己謀士的態度更是相差甚遠。在提前告知項羽這場宴會其中利害之後,宴會上,范增曾多次舉起所佩戴的玉珏暗示項羽動手,但此時的項羽被劉邦的花言巧語所矇蔽,對謀士的提示視而不見,這足以見得項羽剛愎自用、優柔寡斷的個性。與其迥然不同,劉邦對待張良的態度可謂是完全信任,在宴會上也是按照張良所謀劃的計策進行。對待謀士完全不同的態度也決定了後來,項羽錯失除掉劉邦的機會而劉邦可以在宴會上全身而退。

鴻門宴遺址圖片


對待部將——信任與輕視

按當時的軍隊戰鬥力來看,在這場鴻門宴中項羽占主導地位,然而本因為主人公的他卻始終站在了旁觀者的立場上。項羽顯示無視了謀士范增的暗示,在暗示無果之後,范增讓項莊以舞劍為由趁機將劉邦殺害,不料竟被項伯有意阻攔,然而對待部將的這一番舉措,項羽既無明確指示,有沒有明確制止,竟像是以旁觀者的態度看待雙方的爭鬥。而劉邦在項莊舞劍項伯庇護之後再加上樊噲相助,並且樊噲闖入帳中,並"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令人感到意外的竟然是項羽沒有處置他,而是在之後的三次賞賜中將這是的騷動重歸平靜。這就使得劉邦在這次宴會中從劣勢地位變為優勢地位。劉邦有謀士張良的隨機應變和部將樊噲的智勇雙全,得以這些人才的相助,順利從鴻門宴脫險早已勝券在握。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這一點上項羽做的遠不如劉邦。這也是後來落得自刎烏江下場的原因之一。

項莊舞劍項伯阻攔圖片


對待內奸——杜絕和放任

提到內奸,兩個人物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曹無傷和項伯。雖同為無間道,但是所起到的作用卻天差地別,是他們能力差別太大嗎?不,並不是。曹無傷,項羽派去監視劉邦的臥底,他也完成了他的使命,將諸多關於劉邦有價值的機密告知項羽,正是這些堅定了范增殺劉邦的決心。然而身份暴露之後,曹無傷竟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我們再來看一下劉邦派在項羽身邊的臥底項伯,他告知了劉邦項羽的想法併為其出謀劃策,甚至在宴會上阻攔項莊的刺殺,保得劉邦安全離開。一方面因為項伯是自己的叔父,兩一方面項羽優柔寡斷默許放走劉邦,這也使得項羽沒有對項伯出手。一個是面對臥底強硬和杜絕,一個是面對臥底猶豫和放任,就是這樣在一次次機會中,項羽錯過了奪取勝利的機會,而劉邦一次次的受到各方面的保護,逐步變得強大。

"漢高祖"劉邦雕像


結語:這場鴻門宴在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地位,一項羽取得"函關之戰"勝利後,與劉邦會合,但雙方表面一團和氣,但內心波濤洶湧,兩者之間即將面對的是刀光劍影,帝位之爭。兩大軍隊的相互防範、相互抗衡致使矛盾衝突不斷激化,從而致使"鴻門宴"的出現。同時它也表明了,當下局勢下已經由過去以懷王為中心共同討伐暴秦轉變為了以劉邦為中心的革命力量和以項羽為中心的革命力量之間的較量。但是在這場宴會中更是謀士們計策和領導者決策的較量,而宴會最後以劉邦全身而退落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