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影響較大的三則類「鴻門宴」故事

中國歷史悠久,史籍汗牛充棟,別有用心的“鴻門宴”幾乎可以說每個朝代都一再上演。其中影響比較大、甚至很可能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案例也有不少,例如:公子光(即吳王闔閭)的“專諸刺王僚”;曹操的“青梅煮酒論英雄”;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等等,下面試著再舉三例——

一:趙襄子謀取代國(公元前475年)

趙襄子本名趙無恤,是趙簡子趙鞅的庶子,本沒有繼位的資格,趙簡子巨眼識才,放棄了嫡長子伯魯,而把嗣位留給了無恤。

代國在趙氏領地以北,故地在今山西大同與河北蔚縣一帶。趙簡子生前就有把代國據為己有的想法,趙襄子繼位後,尚未脫下孝服就登上夏屋山去察看代國的情況。

趙襄子先對代王表示友好。代王好色,趙襄子就把自己的姐姐嫁給了他。成為郎舅關係之後,趙襄子更是萬般討好代王。代國產馬,代王就以良馬回贈趙襄子,完全沒想過這些良馬在不久的將來會被用來對付代國。

關係熱絡之後,趙襄子在趙代邊境的夏屋山宴請姐夫代王,事先讓數百名跳舞的人把兵器藏在用羽毛製作的舞具裡,還準備了一個盛酒用的大銅鬥。在毫無防備的代王酒酣耳熱之際,刺客用斟酒用的大銅鬥突然砸死了代王,假裝跳舞的士兵也都從舞具中取出兵器殺光了代王的隨從。隨即,趙襄子興兵伐代,一舉將其領土納入趙氏版圖。

故事的結局是:趙襄子用代王的車子迎接姐姐回趙,但其姐悲憤代王的慘死,在路上用磨尖的髮簪自殺了。後來,趙襄子把代地封給了伯魯的兒子趙周,是為代成君。

在中國歷史上影響較大的三則類“鴻門宴”故事

(士為知己者死!趙襄子把智伯的頭顱當酒器,豫讓捨命行刺)

二:漢更始帝劉玄誅殺劉縯(公元23年)

王莽篡漢後,天下群起攻之。劉玄以“漢景帝劉啟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的身份在公元23年被綠林軍擁立為皇帝,年號更始。

而同為“長沙定王劉發之後”的劉縯先是攻取宛城作為更始帝劉玄的臨時都城,又在著名的“昆陽大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威名遠揚,以致對劉玄的帝位形成了威脅。

昆陽之戰後不久,劉玄下詔命諸將會聚宛城,欲借大會諸將之機,一舉擊殺劉縯。劉縯的弟弟劉秀警惕性較高,認為這次聚會可能有對他們兄弟不利的陰謀,勸兄長不要去。而劉縯認為大會諸將只是例行公事,一笑置之。

宛城會上,劉玄故意對劉縯表示親近,又借來劉縯的寶劍審視玩賞。這時,繡衣御史申屠建隨即獻上玉佩。按計劃,只要劉玄舉玉佩為號,武士就會衝出來斬殺劉縯。但是不知什麼原因,當時劉玄並沒有這麼做。

劉縯的舅父樊宏已經看出了殺機,以“鴻門宴”故事警告劉縯。但是劉縯自以為功高權重,劉玄沒有道理這麼做。後劉玄以“抗命”為由下令斬殺劉縯麾下猛將劉稷,當劉縯為之據理力爭時,被劉玄一併殺害。

後來的結局是:劉玄在殺死劉縯兩年後被赤眉軍所殺,而劉秀在長兄被冤殺後韜光養晦、隱忍負重,最終成為創建東漢帝業的漢光武帝。

在中國歷史上影響較大的三則類“鴻門宴”故事

(漢光武帝劉秀)

三:瓦崗軍李密火併翟讓(公元617年)

隋末,農民起義蜂擁。起初,義軍的隊伍不下百支,後來陸續兼併,形成了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江淮的杜伏威軍三大力量,其中瓦崗軍的勢力最強。

翟讓是瓦崗軍的創始人,他糾集同鄉單雄信、徐世勣等人成立瓦崗軍,在隋末亂世很快聚集部眾上萬。而李密則是在追隨楊玄感(楊素之子)起兵反隋失敗後,帶著王伯當、秦瓊、程知節等人半路來投。兩人之間的關係有點類似於後來《水滸》中的晁蓋和宋江。

李密出身貴族,有較強的政治眼光,他入夥之後,瓦崗軍很快發展壯大,成為一支反隋的重要力量。翟讓自覺才能不如李密,便推舉李密為瓦崗軍首領,但其親友部屬卻不甘心,慫恿翟讓把權力奪回來,翟讓並沒有聽從。

後李密邀請翟讓喝酒,翟讓欣然赴約。開飯前,李密支開了翟讓的隨從,拿出一張好弓請翟讓賞鑑。當翟讓剛把弓拉滿時,李密的部將就突然發難,砍死了翟讓。翟讓親友多半被殺,徐世勣被砍傷脖子後、僥倖被王伯當救下,單雄信更是跪地求饒才留下一命。

最後的結局是:李密雖取得了瓦崗軍的絕對領導權,卻也因此埋下了敗亡的種子。後李密與王世充大戰邙山時,翟讓舊部邴元真在洛倉開城投降,導致瓦崗軍被王世充徹底擊敗。出身於瓦崗軍的魏徵、張亮、程知節、徐世勣(李勣)、秦瓊後來躋身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而不甘居於人下的李密投唐之後又再判唐,自取殺身之禍。

在中國歷史上影響較大的三則類“鴻門宴”故事

(牛角掛書,被譽為“神童”的李密真應了那一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