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野生動物延續特色小吃 “薰牛蛙”替代“薰拉絲”

“燻拉絲”是上海金山、青浦等郊區的特色小吃。但燻拉絲的原材料蟾蜍屬國家明令禁止捕捉和食用的野生動物。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燻拉絲徹底告別市場。可最近,滬郊的“燻拉絲”又登場了,不過,準確的叫法是“燻牛蛙”。不少商戶以人工養殖的牛蛙為原材料,延續“熏製”這一傳統烹製方式。

金山楓涇古鎮上,很多餐廳曾以“燻拉絲”為招牌菜餚,如今卻換上寫著“燻牛蛙”的新菜單。有店主介紹,楓涇地區烹製和食用“燻拉絲”的傳統由來已久,停止銷售後,很多食客表示懷念。於是,他們想到用牛蛙替代蟾蜍。就具體制作過程看,“燻牛蛙”和“燻拉絲”基本相同。

眼下,“燻牛蛙”銷售情況還不錯,售價與以往的“燻拉絲”相近,大約為每隻10元。除了提供堂食,還有餐飲企業將“燻牛蛙”打包對外銷售,每盒大約500克,一天可以售賣約30盒。

一些老食客甚至覺得,“燻牛蛙”的味道更勝一籌。因為比起蟾蜍,牛蛙肉質更肥美,而且大部分牛蛙來自人工養殖,食品安全更有保障。也有食客仍有疑惑:為什麼蟾蜍不能吃?上海綠化市容部門表示,“燻拉絲”的主料是中華大蟾蜍,在上海無人工繁殖,完全是野生的,多年前已被列為上海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在國家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中。因此,在國家明令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前,製作、販賣、食用“燻拉絲”已是違法行為。禁令頒佈後,更不允許捕捉蟾蜍製作“燻拉絲”。牛蛙則不同。牛蛙源自北美地區,屬於入侵物種,因沒有天敵,會破壞生態平衡,所以不列入野生動物禁食名錄。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表示,陸生和水生之間的兩棲爬行動物,如龜鱉類和蛙類等,由農業農村部按照水生動物管理;包括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龜鱉,以及蛙類中的牛蛙和美國青蛙,可以養殖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