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近日

安徽合肥一名小學一年級學生

因調錯臺

上了一節高二化學課


爸媽上班不在家

爺爺奶奶發現不對勁讓換臺

孩子堅決不同意

雖然“聽不懂”

但依然認真做了“筆記”


網友的評論亮了!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這段時間

“停課不停學”

讓老師們當上了“主播”

學生們也開啟了在家學習模式


對這個孩子的行為

我們笑笑過後

也應該思考

辛辛苦苦上的網課

怎樣才能不白費功夫


網上學習畢竟不同於在校學習

師生在面對直播教學時

也要注意避免雷區

想法設法

讓線上學習真正發生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超實用的經驗

家長們可要收好了——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上網課有哪些常見的雷區,咋應對?


雷區1:盲目選擇平臺和內容


假期延長,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家無所事事,為孩子購買了很多線上課程。其實,只要仔細甄別,就會發現,有的網校只搭建了課程目錄,下面並沒有資源;有的網校雖然有比較成體系的課程資源,但只要你仔細聽一聽,就會發現只有部分免費試聽;還有的授課教師是由新畢業的大學生擔任,缺少一線教學經驗,不會說“兒童話”,講授語速過快,所用詞彙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有難度。更糟的是,還會有知識性錯誤。這些課程都是不適合孩子們學習的,即使課程本身沒問題,還要考慮教材版本的問題。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應對措施:

資源雖多,選擇需謹慎,最好遵照孩子的任課教師和學校的推薦進行學習。


雷區2:家長的抱怨

學校有網課!我又要上班,哪有時間陪孩子?


我辦公需要電腦,上課也需要電腦,哪有那麼多電腦啊?


整體對著電腦,眼睛肯定會近視,這對孩子不負責任啊?

…………

應對措施:

特殊時期的問題需要特殊解決,誰都不忍眼睜睜地看著孩子的大把時光悄悄流逝。


新事物湧現的時候,也是考驗一個人適應能力的時候。當你還在滿腹質疑,別人早已適應並奔跑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建議家長調整心態,擁抱變化。


雷區3:上課地點隨意

抱著iPad,靠在沙發上看網課;抱著iPad,捂在被窩裡看網課;抱著手機,趴在餐桌上看網課……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應對措施:

如果說愛學習的孩子是一粒種子,上課的地點就是這粒種子的土壤。建議家長一定要在家中為孩子開闢出一個專門的上網課的學習地點,學習需要安靜,也需要儀式感。


雷區4:網課不開,臥床不起


臥室裡,爸爸媽媽催孩子,快點起,網課要開始了;餐桌前,爺爺奶奶心疼孩子,實在不行一邊吃一邊看網課吧;電腦前,孩子們穿著睡衣,眯縫著眼睛,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


應對措施:

每天早上8點準時開課,那麼等他完全清醒過來,10分鐘可能沒有了;再等他理清思路,20分鐘可能沒了。


建議早晨讓孩子提前30-40分鐘起床,穿好正式的服裝,準備好文具書本,靜待學習時光的開啟。 讓好習慣,從每一個早晨開始,陪伴孩子的一生。


雷區 5:中途打擾

喝口水吧,今天都沒看到你喝水;喝杯酸奶,早上的酸奶你忘了喝;外套穿上,穿這麼少別凍感冒了……

應對措施:


孩子學習的時候,如果中途出現人為的打擾,必然會分散注意力,學習效果勢必打折。建議家長召開一個家庭會議,讓每個人都知道孩子每天網課學習時間,並且制定一個規則:孩子學習網課期間,除了陪同學習的家長外,其他人儘量不要進入房間打擾。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雷區 6:孩子無人陪同

開課5分鐘,孩子認認真真盯著屏幕聽課;開課10分鐘,孩子開始咬指甲、摳耳朵;開課15分鐘,孩子開始搖頭晃腦,東倒西歪……


應對措施:

在教室裡上課,孩子稍微分神,立即被老師拉回到正常軌道。在網絡學習,隔著屏幕,老師就剎不住孩子不聽課的心了。 建議每節網課,安排一個家長全程陪同,同時陪同的人員要進行自我約束:


1.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但是能觀察到孩子的學習表現;2.發現孩子開小差時,不要大聲呵斥中斷聽課,採取輕拍肩膀、捏捏小耳朵的方式輕輕提醒;3.陪同的家長可以在一邊安靜地看書看報,切記玩手機、打遊戲、追劇。


雷區7:網課結束,自由放飛

今天的網課終於結束了,我要打會兒遊戲。這一天上網課都憋壞了,現在網課結束,別來煩我啊……

應對措施:

一天的網課,等到結束,確實都應該放鬆一下心情。可是,忙碌了一天,千萬別忽視了一個關鍵點:一日學習盤點。


一是對著筆記,總結今日網課學習的收穫,見證孩子一天的努力,見證網絡學習的效果。 二是梳理今日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請教老師或者家長輔導,及時的進行解決。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雷區8:簡單粗暴式地逼迫孩子學習


孩子畢竟是孩子,喜歡遊戲,喜歡看動畫片是天性。沒有什麼學習內容能比這些更吸引孩子的目光,因此,家長們不要高估孩子的自控力,千萬不能採用簡單的方式:把孩子往電視前一放,把網頁裡的在線課堂打開,就聽之任之。那樣,即使教師準備的課程再精心,內容再豐富,孩子們也會控制不住想玩遊戲,想溜號,這是人的本性。


應對措施:


不要如臨大敵,粗暴地逼著孩子們端坐在電視前、電腦前,目不轉睛地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大人的監視下,孩子戰戰兢兢,壓力山大。這隻會讓孩子反感這種學習方式。


應該把這個學習過程當做“親子游戲”,一家人端坐在電視前、電腦前,每個人都拿著本子,一邊聽一邊記。看完後相互分享心得,家長一定要多多示弱,多多裝傻,向孩子請教這道題怎麼解?這篇課文我怎麼沒明白什麼意思。讓孩子給你講講。這樣會激發孩子的學習成就感,覺得自己特別聰明,此時再來點小小的崇拜式的誇獎、眼神,孩子定會受到極大鼓舞,甚至會達到“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效果!


雷區9:只看重學習過程,而忽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孩子學習不光只是聽教師的傳授,還要進行復習和練習。練習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習成果,在線教育的缺陷就是缺少練習的指導和反饋。平時在學校,一般語文、數學教師上午講新課,下午總會用一節課時間,帶領孩子做練習。現在因疫情所限,學生只能在家學習,那麼孩子的練習就要靠家長的帶領和輔導了。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應對措施:

教師一般會在固定時間進行答疑,家長要在這個時間之前,完成教師佈置的小測試,看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還有那些沒弄明白的地方。最好再提前帶領孩子預習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雖然線上學習的進度放慢,但孩子在平時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不可廢,預習——學習新知——練習(複習)——再預習下一課。


如果平時學習習慣就不好,那麼正好藉此機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要珍惜因為疫情創造的長時間和孩子相處的時光,多觀察孩子,走進孩子心靈,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網課已經開展了

很長一段時間

變的是學習方式

不變的是

希望每個孩子

能真正地學有所得

我們該走出哪些誤區

才能讓線上學習真正發生?


江蘇省連雲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劉俊利老師的這些觀點

相信會給你帶來思考——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線上學習≠掌握新知識

有家長或學生抱怨,學習太累了,其原因是課程多、內容多、任務太重。這些抱怨的出發點,都認為學習就是掌握新知識。其根源是誤解了線上學習的目標。


線上學習更關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自控力,更注重豐富學生情感與錘鍊學生意志品質,更強調學生養成自動自覺的學習習慣,品味學習樂趣和魅力。線上學習內容,只是達成目標的載體。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當前,線上學習內容,應包括國家規定的所有課程,有文化課程,也有藝術、體育、勞技、綜合實踐等課程。但這些課程培養的學科核心素養各有側重。有些課程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有些課程則關注過程薰陶和體驗。如音樂課,要學會欣賞,學會表達,可以讓學生聽一聽和唱一唱。再如體育課,要讓孩子做一做、練一練。無論是哪門課程,都指向學科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而不是僅僅掌握知識。


走出“線上學習就是掌握知識”的誤區,要求準確定位知識價值,充分發揮知識附有的教育價值,感悟學習魅力,進一步強化學習動機。實現這一根本目標,需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學習為主線,以線上學習資源和平臺為載體,以教師導向與助學為基礎,以家長引導和激勵為保障,多方聚力,形成達成目標的合力。線上學習的累,累在思維,累在體驗,累在感悟。這種累可以迅速轉化為“樂”。可見,真正的線上學習,就是樂在其中的過程。


線上學習≠看視頻

長時間觀看視頻,嚴重影響了學生視力。這是不少輿論指責線上學習的主要罪證。這種指責,將線上學習等同於觀看視頻。其根源是誤解了線上學習的本質。


線上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而學習的關鍵環節是思維和體驗過程。線上學習真正發生,需要經歷感覺、思維、體驗、感悟、反省、內化、外顯等環節。缺少思維探究和感悟體驗,就不是真正的學習。即使感覺也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類型。線上學習表面看來起於視覺,但起關鍵作用的還是聽覺,因為只有通過聽覺,才能進入思維和體驗階段。線上學習,重點在思維與體驗,關鍵是感悟和反思,最終是內化和外顯。


可見,線上學習,不僅是觀看視頻,更是依據視頻指令進入思維、體驗、感悟、反省、內化和外顯。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如果學生長時間緊盯視頻,則可推斷這位學生沒有真正進入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從感覺到探究或體驗,再到反思與感悟,最後到精神昇華、擁有獲得感的完整過程。


這過程,文化課可分為五個環節。一是獲得學習指令。二是根據指令要求自主學探究,並完成指令;接受教師對任務完成質量的評估,然後或重新探究或進入下一探究環節;依次完成探究任務。三是依據指令,攻克重難點任務。或探究或體驗,或反思或感悟。四是依據指令,反思學習內容,聯繫新舊知識,總結學習所得;主要以聽老師的總結提升為主。五是學習效果檢測,完成相關練習,並提交給老師評閱和指導。


專注是真學的重要標誌,但長時間專注於視覺,則是觀看影視片或遊戲的標誌,而不是真正學習的表現。真學的專注,主要是專注于思考、體驗與反思,專注於做、聽、賞或練等過程。當然,為防止觀看視頻影響視力,作業或演算可要求在紙質作業本上完成,儘量不要讓學生在文檔中完成作業。


線上教學≠老師視頻直播

網上直播教學視頻,是當前開展線上學習的主要形式。老師因為要將線下課堂搬到線上,除了需要更細緻的備課外,還需要很多技術支持。老師的累,更可能累在技術不具備,以及巨大的頻繁直播壓力等。這實際上走入了將線上教學等同於老師直播視頻的誤區,其根源是誤解了線上教學的本質。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線上教學的本質是導學與助學。導學關注學生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助學則幫助學生疏解學習卡點、堵點,破解學習難點,強化學習重點,解決學生學習的困惑和疑點。


一般而言,文化課線上教學中的教師,主要做三件事情:

一是整合學習資源。當前,網上學習資源豐富但良莠不齊。老師需要評估這些資源價值,依據學情整合資源,確定學習目標,並將資源轉化為學生學習程序和學習內容,制定出適合於自己學生學習的任務單。這一備課環節,需要老師投入大量精力。學習任務單的質量,決定了學生自主學習效益。


二是導學與助學。將任務單轉化為學生學習行為,是線上教學的主要表現。線上教學之初,老師的主要職責是提醒學生容易忽視的任務,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學習任務。線上教學之中,首先是評估、反饋學生學習任務質量。任務完成不好的,要求學生重新學習,直到較好完成任務;任務完成較好的,進入下一學習任務。其次是幫助學生破解難點,理解重點。引入破解重難點的微視頻,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看視頻,視頻結束後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味、體驗後,完成學習任務。再次是隨時解疑答惑,疏解學習卡點、堵點和難點。然後是學習總結與提升。學習任務基本完成後,老師可通過音頻,總結本次學習重點,強調知識間聯繫,引導感悟學習內容中的精神內涵,品嚐學習獲得感。最後是佈置學習效果檢測任務。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三是批改作業。收集學生作業並批閱,根據作業完成質量,研判學生學習效果,制定強化和補救措施等。其他課程依據課程特質,優化上述過程。

可見,準確定位教師價值,轉變教師職責,是讓線上學習真正發生的重要前提條件。切忌大範圍長時間直播教學視頻,這不僅費時費力,還沒有效果。嚴格說來,這種行為不是真正的線上教學。

線上學習≠家長陪學

孩子線上學習,家長應做什麼?線上學習啟動以來,家長反映也最強烈,他們或抱怨沒有時間陪孩子學習,或心疼孩子吃不消。這些訴求,主要是家長走入了線上學習等於家長陪學的誤區。其根源是誤解了家長在孩子線上學習中的作用。

孩子上網課竟有這麼多雷區?家長可得小心了


線上學習,關鍵是歷練孩子的自控能力、自律能力、自主能力。不同學段的學生,學習內容不同,學習要求不同,學習方式也不同。一、二年級的孩子,也可以自主學習,只不過他們的自主學習是“初級”的,主要表現為看、聽、想、做等類型。孩子根據視頻指令,完全可以自己看、自己聽、自己想和自己做。特別是小學段的家長,更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自主能力,尤其是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一般而言,三年級以上的學生,線上學習則主要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家長過問太多。


線上學習,家長應做好四件事:

一是引導孩子樹立自立、自主意識。引導孩子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任務自己完成等意識。幫助孩子制定自己的學習小目標,增強孩子信心,鼓勵孩子完成自己的目標。


二是放心讓孩子自己嘗試,自己感受,自己感悟,自己思考。孩子線上學習時,家長要做幕後監控,更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對孩子學習指手畫腳。


三是激勵孩子自主學習。家長應讓孩子明白評估線上學習效果的標準,與孩子一起反思與總結線上學習收穫和不足。特別要以鼓勵為主,以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為重,與孩子一起品味學習獲得感,增強孩子自信心、好奇心。


四是與老師溝通,協商高效學習策略。家長經常與老師溝通,與老師一起破解孩子學習質量不高的難題,與孩子一起自立、自主,高效完成線上學習任務。


當然,針對不具備線上學習條件的學生,或家長不在身邊的學生,特別是家長在防疫一線奮戰的學生,學校要採取個性化措施,或電話佈置課外名著閱讀任務,或單獨網上一對一輔導等,以保證線上學習質量


如今

開學時間仍未定

面對網課這個相對新鮮的事物

我們的師生家長

多一些思考

就會少走一些彎路

避免走進誤區和雷區

讓學習真正發生

讓孩子居家真正得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