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科臨床常用免疫組化指標意義

臨床常用免疫組化指標的意義

臨床病理工作中,我們常用到“腫瘤細胞免疫組化耐藥預後標記”,但是許多單位只寫陽性結果,不寫臨床意義,其結果對臨床幫助不大,因為許多醫生不懂得這些結果的意義,因此建議大家在出此類報告時,把“腫瘤細胞免疫組化耐藥預後標記”的意義打印在報告中,以增加病理報告的使用價值。

1、惡性腫瘤免疫組化耐藥預後標記,全套4項:P-gP,GSTπ,TOPOⅡ,Ki-67。

2、乳癌免疫組化耐藥預後標記,全套7項: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3、意義:標記物--作用--陽性部位--臨床意義

多藥耐藥基因蛋白(P-Gp)--藥泵作用--胞膜/胞漿--陽性率越高,對下列藥物耐藥性越強:阿黴素、柔紅黴素、表阿黴素、米託蒽醌、長春花鹼、長春新鹼、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轉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漿--陽性率越高,對下列藥物耐藥性越強:阿黴素、順鉑、氮芥、環磷酰胺、瘤可寧。

拓撲異構酶Ⅱ(TOPOⅡ)--靶點作用--胞核--陽性率越高,對下列藥物越有效:蒽環類抗生素和鬼臼毒素類,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樹鹼、新黴素、柔紅黴素、表阿黴素、阿黴素、VM26。陽性率高者對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體(ER)--性激素作用--胞核--陽性率越高,腫瘤對內分泌治療越有效,預後越好。

孕激素受體(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陽性率越高,腫瘤對內分泌治療越有效,預後越好。

C-erbB-2--癌基因產物--胞漿--陽性率越高,腫瘤惡性程度越高。ER、PE陽性而C-erbB-2也陽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療效果不好。

Ki-67--細胞增殖標誌--胞核--陽性率越高,腫瘤增殖越快,惡性程度越高。

Ki-67為細胞增值的一種標記,在細胞週期G1、S、G2、M期均有表達,G0期缺如,其和許多腫瘤分化程度、浸潤、轉移、預後密切相關。PCNA(增埴細胞核抗原)。

CEA 多數腺癌表達CEA

Rb (retinoblastoma視網膜母細胞瘤) 基因是腫瘤抑制基因,調節細胞週期。

P53在免疫組化中均為突變型,陽性率越高,預後約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轉移抑制基因,其陽性表達和腫瘤轉移呈負相關。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胃癌、大腸癌、肝癌、喉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檢測。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nm23蛋白高表達患者淋巴結轉移率相對較低,存活期相對較長。

E-Ca,E鈣粘附蛋白,介導細胞間粘連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喪失引起細胞之間連接的破壞,主要用於腫瘤侵襲和轉移方面的研究。

PS2(雌激素調節蛋白),其表達和ER表達有關,可作為內分泌治療和預後判斷的指標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標記各種單層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復層鱗狀上皮常陰性,主要用於腺癌診斷。

CK19,分佈於單層上皮和間皮,常用於腺癌診斷,肝細胞不表達,而膽管為陽性反應

Hep par 1,肝細胞抗原,正常肝細胞和高分化肝細胞癌陽性,低分化肝細胞癌多弱陽性或陰性。

CK20,用於胃腸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腫瘤、皮膚Merkel細胞癌診斷。鱗癌、乳腺癌、肺癌、子宮內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腫瘤常陰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陽性,結腸、前列腺、胃腸道上皮陰性。

Villin 絨毛蛋白,正常組織中,villin通常只表達於有刷狀緣的細胞上,如胃腸道上皮細胞、胰腺和膽管上皮細胞以及腎實質的上皮細胞中(特別是近曲小管)。Villin在胃腸道癌、胰腺癌、膽囊癌和膽管癌組織中有很高的表達率,具有明顯腺樣結構的腫瘤上沒有villin表達,則這個腫瘤為胃腸道、胰腺、膽囊或膽管來源的可能性極低。

乳腺癌也經常成為女性患者未知原發部位轉移癌要鑑別排除的一種疾病。因為在轉移癌組織上觀察到明顯的villin免疫組化陽性染色,則這個腫瘤就極不可能為乳腺來源。其他villin免疫組化染色通常為陰性表達的腫瘤還有:如卵巢漿液性癌、尿道移行細胞癌和前列腺癌。間皮瘤也經常為villin陰性表達,因此在一些情況下Villin還可以作為鑑別間皮瘤和腺癌使用抗體的一種。

但是也有一些非胃腸道來源的腫瘤可表達villin,如子宮內膜樣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腎細胞癌和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專家報道Villin在部分宮頸內膜腺癌病例中表達。

肝癌的診斷

Villin免疫組化染色可以顯示出毛細膽管結構,因此它也可能在表達部分肝癌的管狀結構上很有用。多克隆CEA是用於此目的的第一種試劑,而且CD10 (CALLA)在表達肝癌的該結構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CEA、villin和CD10 (CALLA)在肝癌病例上的表達,相互之間並沒有任何的衝突,因此如果懷疑肝癌的可能性,建議將這三種抗體共同使用以協助疑難病例的診斷。

Villin在神經內分泌腫瘤上的應用

Villin在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研究上也很有幫助。眾所周知,類癌和胰腺的胰島細胞腫瘤具有相相似的形態學特徵,僅在形態學上區分這兩種腫瘤幾乎是不可能的。Villin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有用,因為據文獻報道在85%的胃腸道類癌病例中有villin的表達,但在胰島細胞腫瘤上未見陽性表達報道。Villin在類癌上的表達通常為胞膜陽性。另外,有一些證據表明villin在胃和下消化道的小細胞癌上的表達率比在其他部位的小細胞癌上要高。如:肺、食道、膀胱或前列腺等。據文獻報道,大約有40%的肺類癌病例villin陽性,在其他一些神經內分泌腫瘤上,如甲狀腺髓樣癌和少數的美克爾細胞瘤上也有villin的表達。

MRP1多藥耐藥相關蛋白1,影響化療敏感性,和預後相關。

MDR 多藥耐藥基因

TS胸苷合成酶,是5-FU重要作用靶點,如果其高表達,陽性反映++以上,提示腫瘤細胞對5FU耐藥。

Syn 突觸素 神經組織標誌

S-100 神經組織標誌,存在於神經組織,垂體、頸動脈體,腎上腺髓質、唾液腺、少數間葉組織,常用於神經鞘瘤、惡黑、脂肪肉瘤、軟骨腫瘤診斷。

NSE 主要用於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

Chr,嗜鉻素,腎上腺髓質含量很高,鑑別腎上腺髓質和皮質,用於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

CKH 高分子角蛋白,主要標記鱗狀細胞腫瘤

CKL 低分之角蛋白,主要標記單層上皮、腺上皮

EMA 上皮膜抗原,糖蛋白,廣泛分佈各種上皮及其腫瘤

Vim 波形蛋白,間葉組織標誌

P504 甲酰基輔酶A消旋酶檢測診斷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為97%,特異性為100%。

AMACR的優點在於它是癌症特異性,只存在於癌症組織。Rubin稱,AMACR亦可用作其他癌症的診斷標誌物。對各種癌症細胞進行檢查後發現,結腸直腸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淋巴瘤和黑素瘤都過度表達AMACR,以結腸直腸癌和前列腺癌表達最高。

CD117 胃腸間質瘤

CD10 作為共同急性淋巴母細胞型白血病抗原,主要表達於未成熟淋巴細胞,在Burkitt淋巴癌,慢性髓性白血病等造血系統疾病的診斷中具有應用價值。近幾年來發現該抗原在造血系統外的某些腫瘤中有表達,如子宮內膜間質肉瘤、惡性黑色素瘤等。抗體在對腎細胞癌進行診斷和鑑別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CD15是一種細胞粘附分子,因其對霍奇金淋巴瘤 (HD)中的R-S細胞具有良好的標記作用,被認為是HD的重要標誌物。除HD的鑑別診斷外,對胃癌、結直腸癌、甲狀腺 癌、乳腺癌等腫瘤CD15的表 達研究發現,CD15表達隨癌細胞分化程度下降、淋巴結轉移和臨床分期增高而明顯增高。認為CDl5的表達是判斷腫瘤的發展、預測淋巴結轉移和預後的良好 指標。免疫電鏡觀察顯示,CD15抗原主要分佈於大腸癌細胞漿的界膜、內質網、高爾基體及近細胞核膜處,CD15可能是通過對所結合的鋪基構型改變影響和 參與腫瘤的形成和轉移過程。

SMA 平滑肌肌動蛋白,標記平滑肌

CD56 為神經細胞黏附分子,主要分佈於大多數神經外胚層來源細胞,常用於星型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斷,也是NK細胞瘤的重要標誌,也標記小細胞肺癌

Des,結蛋白,廣泛分佈於平滑肌、心肌、骨骼肌細胞和肌上皮細胞,高分化高表達、低分化低表達。

MSA 肌特異性肌動蛋白,廣泛分佈於幾乎所有肌型細胞中

CD68 存在於骨髓和各神經組織的巨噬細胞 用於粒細胞白血病、各種單核細胞來源腫瘤、包括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診斷(首選)。

CD34 表達於早期淋巴造血幹細胞、祖細胞、內皮細胞、胚胎纖維母細胞和某些神經組織細胞,多用於標記血管內皮細胞,血管源性腫瘤的診斷,GIST 80-90%.CD31也標記血管內皮。

CD44 是一種分佈廣泛的跨膜糖蛋白分子,分CD44s和CD44v兩大類。CD44s主要作為透明質酸受體,結合透明質酸後影響腫瘤的生長和轉移。而CD44v則主要表達於轉

移的腫瘤細胞。李道明等用免疫組化LSAB法檢測了42例食管鱗癌CD44v4/5的表達,結果發現,淋巴結轉移組的陽性表達率為76.19% (16/21),而非轉移組的陽性率為42.86%(9/12),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癌巢周邊的癌細胞、肌間浸潤的癌細胞、有核分裂的癌細胞和癌栓中的 癌細胞及浸潤脈管壁的癌細胞均呈強陽性表達。張成武等檢測了2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43例異型增生和85例胃癌組織CD44v6的表達,結果正常胃粘膜無 表達,而異型增生和胃癌 組織陽性率分別為30.2%和74.1%,其表達強度與胃癌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腫瘤生長方式、靜脈和淋巴管侵襲及遠 處 轉移密切相關。以上結果均表明,CD44v的高表達構成了腫瘤細胞的侵襲性與易轉移性。

NESTIN,神經幹細胞中極為豐富

Ost 成骨素,為骨化細胞分泌。

AAT 抗胰蛋白酶 纖維組織細胞來源腫瘤 ACT抗糜蛋白酶

GFAP 膠質纖維酸性蛋白 神經組織標誌,多用於星形膠質瘤診斷

Tg 甲狀腺球蛋白,甲狀腺癌TG陽性。

CT 降鈣素 甲狀腺髓樣癌陽性。

PH 甲狀旁腺素 甲狀旁腺腫瘤陽性

N-myc表達增強的小細胞肺癌和神經母細胞瘤對化療缺乏反應並進展快速;

bcl-2:耐藥機理為抗凋亡作用,高表達者對多數抗癌藥物/放射治療耐受。

腫瘤相關抗原72 (TGA72) 多種惡性上皮性腫瘤表達TGA72,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和結腸癌。正常上皮細胞、肉瘤、淋巴造血系統腫瘤通常TGA72陰性。 TGA72抗體用於乳腺癌的研究較多,其高表達通常與腫瘤體積大、淋巴結轉移瘤細胞分化差及高增殖活性有關。

腫瘤相關抗原(GA733) 編碼上皮糖蛋白40,是一種上皮細胞黏附分子(EP-CAM),對上皮細胞的生長與分化起著重要作用。多種腫瘤可有GA733表達,尤其是乳腺癌、結腸癌及肺癌等。Kubuschok等採用GA733對非小細胞肺癌手術切除淋巴結中隱匿性微轉移灶進行檢測,發現隱匿灶的檢出是判斷總生存率的獨立預後因子。結腸癌GA733表達形式與腫瘤預後有關,細胞膜及細胞漿的表達預後較基膜側的表達為差。

TTF-1 甲狀腺轉錄因子-1,TTF-1表達於甲狀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細胞中。在肺腫瘤研究中發現,大多數肺的小細胞癌、原發性和轉移性肺腺癌、少部分大細胞未分化肺癌、大多數非典型神經內分泌腫瘤免疫組化結果顯示TTF-1陽性,而肺鱗癌及絕大多數典型類癌TTF-1陰性。在甲狀腺乳頭狀腺癌中TTF-1亦陽性,而TTF在其它組織表達陰性。據此認為TTF-1可用來鑑別肺腺癌與鱗癌,並有助於與肺轉移性腺癌的鑑別。

TTF-1在甲狀腺及其腫瘤中的表達

TTF-1主要表達在甲狀腺濾泡細胞中和甲狀旁腺的主細胞中,

TTF-1為甲狀腺分化和甲狀腺球蛋白分泌調節的基礎物質,可促進甲狀腺過氧化物酶、碘/鈉的轉運,•TTF-1與血清TSH的活性有關,活性的TSH-R 可增強TTF-1的表達。

TTF-1在良惡性甲狀腺組織中表達不同,正常甲狀腺和良性腺瘤表達多,甲狀腺乳頭狀癌與濾泡癌中表達少,未分化癌中不表達,TTF-1在惡性甲狀腺病變中的表達強度隨年齡增加而增強,而且病變存瘤期長,復發機率高。

TTF-1在肺癌中的表達

75%的肺非小細胞癌(NSCLCs)陽性表達,腺癌(ACs)明顯高於鱗癌(SCC),90%以上的原發性小細胞肺癌(SCLC)表達陽性,TTF-1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s)陽性表達強度與病人的預後成呈負相關,可作為一項獨立的預後指標,

肺的典型性類癌(TCS)均為陰性,表明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可能有一個不同於TCS的共同起源的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