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敬勇:疫情後的中國會實現第三次飛躍

本刊記者 李健


最近全球資本市場出現了劇烈震盪,我認為對中國來說,是歷史性的大機遇。從過去兩次全球災難來看,1997-199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發展成了亞洲老大;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GDP總量躍居全球第二。這次危機過後,中國的發展情況如何現在還不清楚,但我認為會比之前更好。

因為從宏觀角度來看,1997-1998年,中國正好處於重工業快速發展的階段,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製造業開始加速向中國轉移,奠定了中國在1998-2008年這10年的黃金髮展期。2008年金融危機對全球實體經濟造成了重創,中國從全球加工中心(三來一補)發展成過去10年的全球製造業中心,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國高鐵,從無到有,現在雄踞全球。

具體來說,受到疫情的影響,美國波音公司遭受衝擊,那麼中國大飛機是不是有崛起的機會?意大利等很多國家向中國購買呼吸機等醫療設備,中國高端製造業是不是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在危機面前,很多人只看到了危機,沒看到危機帶來的產業鏈的變化,沒想到危機會造成世界格局的改變。

就目前來看,海外市場還在疫情蔓延的頂峰階段,中國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這些是我們的先發優勢。另外,中國過去6年一直在去槓桿,所以現在我們的風險最低,中國就像諾亞方舟一樣,外圍的暴跌對我們只是衝擊,它會擺動一下,但我們在裡面十分安全。



更重要的是,為了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各國政府都要加速新基建投入,而中國已經先行一步。2008年之後,美股走出了11年長牛,同時誕生了谷歌、亞馬遜、Facebook這樣的巨頭公司。中國在這一次疫情過後,會不會也出現這樣的全球化公司,一定要去思考。而隨著實體經濟的企穩、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我們真的站在歷史機遇的腳下。

目前全球最擔心的是疫情的蔓延情況。我認為在中國已經達到可防、可控、可治的程度,根據我們統計,從疫情暴發到封城到治癒,前後大概需要56天,約2個月時間。韓國在封城之後,確診病例已經出現了下降。美國、意大利等國家也啟動封城對策,再加上1個月的觀察期,我們預計6月底疫情會全面過去了。

除了疫情,引發全球暴跌的另一個原因是原油期貨的崩盤,並帶來了槓桿資金的崩盤,進而引發了流動性危機。從2008年之後,美國人過了10多年風調雨順的日子,大家都願意把錢拿出來,槓桿也越加越高,所以他們的槓桿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

在目前情況下,我建議大家第一要保持好心態,第二不要借錢,第三在流動性危機的時候不要輕易做空,因為這個時候資本市場可能是暴漲暴跌的,高槓杆也可能一夜之間就被抹平了。


在股票市場上的操作,我認為不能刻舟求劍,原油都跌這麼多了,要綜合考慮到這些風險。美股市場正在經歷血雨腥風,所以安全在當前很重要的。大家一定要冷靜了,沉著應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翟敬勇:疫情後的中國會實現第三次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