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疫情衝擊下中國長期金融風險積聚

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在經受疫情衝擊後,中國經濟正抓緊復工復產,以便儘快恢復。對於中國經濟的恢復,安邦諮詢(ANBOUND)此前曾指出,推動經濟迴歸之路並不平坦,海外疫情迅速蔓延給全球和中國經濟蒙上了陰影,未來中國經濟恢復還將面臨多輪衝擊的考驗。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面臨的金融風險仍在不斷積累,對中國經濟恢復形成了巨大考驗。

全球疫情蔓延已經引發全球資本市場恐慌和全球股市大幅波動,這不但終結了美股10年的牛市,更將引發歷史罕見的經濟金融危機。國際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將會影響中國的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從中國股市的表現看,A股市場在政策支持下在2月份已經開始走出“第一波”疫情的直接影響。但是,全球金融危機不可避免地衝擊了中國市場,造成A股市場近期持續走低。特別是,目前的“美元荒”使得國際資本不斷流出中國資本市場,3月份前20日,北向資金淨流出達到699.45億元。到3月19日,滬深港通外部資金持股金額接近1.24萬億元,如果美元流動性緊張的局勢未來惡化,國際資本流動將對A股市場帶來進一步衝擊。同時,美元大幅升值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承受了很大壓力,2月21至3月20日,境內人民幣即期交易價貶值0.7%,而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已達到7.10的水平。可見,全球資本市場不穩是當前國內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

貨幣寬鬆帶來的全球金融體系脆弱性問題在疫情爆發下再次顯露出來,這種長期結構性問題在中國同樣構成風險隱患。最近的資金避險使得全球信用收縮,由此引發的企業債務危機開始給發達經濟體帶來威脅。中國同樣面臨金融槓桿過高的問題,去年的市場動盪已導致一些區域性金融風險爆發和企業債務違約增加,而疫情影響可能會加劇信用分化,導致債務違約風險增加。2019年以來,國企、城投以及大型民企的違約風險明顯增多,信用風險逐步擴大,對市場信心衝擊較大。有國際評級機構預計,2020年仍會是債券市場違約高發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正進一步加劇信用風險。

從目前情況看,雖然中國已經暴露的一些區域性金融風險得到了舒緩,包商銀行、錦州銀行、恆豐銀行以及安邦保險等存量問題,已得到基本妥善處理和化解。但由於疫情造成經濟停滯,相關行業債務問題進一步加劇,將造成銀行不良資產上升。就目前數據來看,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3.3萬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2.08%,較上月上升0.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關注類貸款同比明顯多增。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關注類貸款餘額5.8萬億元,關注貸款率環比上升0.17個百分點。隨著疫情持續,更多的企業可能面臨資金鍊斷裂,進一步增加金融系統的不良資產。瑞銀預計,中國今年全年有可能出現3.5萬億元的壞賬,不良貸款率將升至2%的水平,國內銀行的不良貸款覆蓋率將從現在的180%水平跌至157%,這將加劇目前銀行業的風險。

另一方面,國內大型企業(如北大方正、海航等)的債務問題在疫情衝擊下將繼續惡化,可能在地方引發新的區域性風險。目前,山東、內蒙、北京等地在處理當地企業的債務問題時,在時間上和資本能力上都不輕鬆,基本上每個省份的處置能力也就能滿足一家大型企業的債務危機處理。如果企業債務問題繼續暴露,區域性的風險會繼續蔓延。如果這種風險失去控制,去年包商銀行問題導致流動性危機的現象很可能會再一次重演。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了中國經濟活動停滯,使得企業信用風險因為經營活動停止而進一步深化。中國經濟恢復還會面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中斷,海外需求大幅收縮等外部風險。因此,中國經濟還會受到第二輪、第三輪的外部衝擊,恢復增長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在此期間,中國更需要關注金融風險的積累和蔓延,不僅需要經受外部動盪的衝擊,也需要避免內部出現新的危機。

最終分析結論:

在新冠肺炎引發的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中國經濟恢復的難度將變得更加艱鉅而複雜。特別是在金融風險方面,不僅要警惕短期問題爆發,還要重視長期問題的積累。在疫情危機的背景下,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的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任務將會更加艱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