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隨著一聲巨響,一代梟雄"東北王"張作霖殞命皇姑屯,1928年7月3日,年僅29歲的張學良通電全國,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張學良僅在張作霖死後一個月就順利接掌東三省軍政大權,外界人難免猜測紛紛,在接班人問題上,自己的父親張作霖起到了什麼作用,如何保證張學良在自己突發意外情況下能夠順利接位,東北軍元老們對這位年紀輕輕的少帥又有怎樣的看法和態度?下面為大家一一講述。
張學良作為張作霖的長子,其實早已屬意於張學良在自己百年後做未來東三省的當家人,所以對培養張學良可謂是煞費苦心,他明白,一個人要想成功,手下沒有人是不行的,其實說白了就是團隊,真心擁護你的團隊,只有有了自己的團隊,那麼創業才會成功。想當年自己也是成立了八角臺保險隊,網羅一干親信人馬,靠的也是眾人的追捧抬舉,才逐漸步步為營有了現在的成就。張作霖心裡清楚,人總有老或者死的一天,自已活著的時候,眾人還認你是張家大公子,尊你聲少帥,但如果自已死了呢,你什麼都不是了,人家會如何待你!想要順利接班,就要有自己的團隊。那如何給兒子培養團隊,作為父親的張作霖可是動了番腦筋……
張作霖是靠槍桿子起家,辦過保險隊,當過土匪,明白"有槍便是王"的道理。他清楚要想讓張學良順利接班,那麼首先就要掌握軍權,想掌握軍權就得當兵,但當時張學良對當兵似乎並不想去軍隊,畢竟在張作霖那輩的兄弟們以及外人看來,張學良只不過是富二代公子哥而已。張作霖一開始想過讓張學良去部隊當大頭兵,但總覺得不是那麼回事,要麼直接當軍官,在當時軍閥林立的情況下看並不是沒有先例,但奉軍是張作霖及一干兄弟浴血拼殺出來的,想當軍官就得講戰功和資歷,貿然安排張學良去當軍官,那些人肯定不買賬,到時候服不了眾會很麻煩。此時張作霖剛在奉天(瀋陽)成立了東三省陸軍講武堂,聘請了其它軍校畢業的將領教授軍事知識,旨在培養奉軍自己的軍事人才。於是張作霖有了主意,直接送張學良去上講武堂,誰都知道軍校一畢業就是軍官,這樣一來可以讓張學良在講武堂學習打仗本領,二來也為以後奉軍革新做準備。就這樣張學良成為講武堂第一期學生,張學良在講武堂認真學習,考試成績優異。晚年張學良接受採訪回憶說,自己當時一進去就考了個第一,當時有些人背後不服氣,說這還不是沾了你大帥父親的光,其實我考第一這並不是自誇,因為當時進軍校的奉軍下級軍官普遍出身低微,雖識幾個大字,但數理化知識一概不通,而我從小被自己的父親傾力培養,文化知識也自然比他們高,所以拿第一也就理所當然了。
軍校畢業後張作霖並不急著讓張學良去奉軍當軍官,而是特設講武堂監督一職給張學良當,讓張學良熟悉瞭解講武堂日常管理事務,就這樣,雖然講武堂最高領導是張作霖,但實際上內部具體事務都由張學良管,此時張學良還不到20歲。在講武堂任職,張學良身份轉換,與學校教官成了上下級,與學生們形成了師生情誼。由於張學良長期掌管講武堂,對講武堂每個師生品性德行都得到深入瞭解,這就成為張學良作為張作霖培養成接班人而為他搭建團隊的基礎,也是作為一個未來領袖人物成長的開始。現在人們常說近代的黃埔軍校是培養國共兩黨軍官將領的搖籃,而在此前成立更早的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又何嘗不是培養奉軍軍官的搖籃……後來隨著奉軍的不斷擴大,講武堂陸續招收了很多學生,這些學生畢業後充斥到奉軍各級部隊中擔任軍事主官,這就相當於張學良安插了親信在各級部隊中,人事方面,張作霖直接放手讓張學良自己做主,對此不加干涉。張學良在校期間與教官郭松齡、何柱國等人結成深厚友誼,張作霖本來是將郭松齡放在張學良身邊當作張學良日後接班的輔佐人來培養的,但郭松齡最終卻反出奉軍,這讓張學良深受打擊,此後幾年一蹶不振,晚年張學良回憶說,我的前半生全靠郭茂莀。這是後話,暫且不表。後來著名的東北軍將領如黃顯聲,牛元峰,王以哲等,以及後來新中國開國上將呂正操,萬毅,都與張學良有師生情誼。就這樣張學良以講武堂為基礎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團隊。
張作霖安排的第一步已經按自己的計劃基本上實現,接下來就是進行第二步計劃,如果僅僅讓張學良培養親信就能順利接班,那麼張作霖也太無知了。老謀深算的張作霖明白,要想在奉軍樹立威信,主要就是要會打仗,而且是打勝仗,一個沒有打過仗的娃娃兵即使接班了也是不會服眾的。於是,在張學良還在講武堂上學之時,張作霖便在衛隊旅中抽調一個團,另外配備數件輜重及炮兵組成加強團交由張學良率領,讓其去吉林剿匪。剿滅區區幾個土匪動用一個加強團,明眼人都清楚這是大帥在幫張學良立威,保證剿匪只勝不敗。勝了,威也就立了,敗了,那就會留下陰影,甚至一輩子再不敢上戰場。但最後眾所周知,張學良剿匪大獲全勝,張作霖要的就這個結果。張作霖把兄弟,時任吉林督軍孫烈臣電報張作霖及整個東三省,說張學良作戰勇敢,剿匪有功,提請升任東三省巡閱使衛隊旅旅長。張作霖假裝推辭幾次後,順水推舟任命了張學良為衛隊旅長。這次的牛刀小試初步使張學良在軍中有了威信。
但真正讓奉軍元老們對張學良這個公子哥刮目相看的是1922年第一次奉直大戰,那次大戰奉軍全線潰敗,只有張學良所率三八兩個旅在郭松齡幫助下指揮得當,打的像樣,最終穩住了陣腳,這一戰後那些老將們再不敢小看他了。但這也是有保留的,畢竟雖然張學良所率部隊勝了,但仗大部分都是郭松齡幫助打的,究竟你張學良有幾斤幾量那誰也知道。
也許是張學良合該當接班人,就在不久後,1925年郭松齡通電全國舉兵反奉,一路勢如破竹殺向奉天,張作霖節節敗退,將軍隊全權交於張學良指揮,張學良率軍一路把郭軍打到巨流河一帶,由於郭軍中大部分軍官都與張學良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再加上張學良打感情牌,郭軍將領紛紛倒戈。事後張學良又極力主張對倒戈軍官既往不咎,重新留用。其實張學良這招極其漂亮,雖然張作霖把張學良罵了一通,聲稱要對造反官軍予以嚴懲,但他心裡明白,這都是奉軍英才,真要把人都殺了,以後仗誰打。所以當張學良提出赦免造反軍官後張作霖痛快答應,他心裡明白,這個好人讓兒子做了,這些人出於感恩,以後會對張學良更加忠心。如果說第一次直奉大戰是有郭松齡的一半功勞,不能服眾,那麼這次對造反郭軍的戰鬥中張學良的作戰指揮才能得到徹底的體現,從此張學良在奉軍中徹底的樹立了威信,上下再也無人敢小瞧他。張學良後來回憶說:"我真正的在奉軍中樹立威信是在郭松齡反奉後。"張學良自此在奉軍獨擋一面。
後來又經過一系列的磨鍊,張學良逐漸成為奉系軍閥乃至整個民國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外人看來,有了自己的團隊,資歷、閱歷、能力也已具備,應該能夠勝任接班人了,但是這還不夠,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那就是需要奉軍中各派系特別是實力派支持。在當時的民國軍閥林立,每個軍隊中都有各色派系,奉系也不例外。在奉軍發展後期,奉系內部分為了老派和新派,老派又以張作相,湯玉鱗為一派,張海鵬,王永江等為一派,前者是跟張作霖打天下的老兄弟,後者是在張作霖步步高昇中逐漸吸收進來的,後者一派的影響力遠低於前者。新派以保定軍校、陸大、本土講武堂及士官派為主,土派以郭松齡為首,郭死後以張學良為首,洋派以楊宇霆為首。經過對新派和老派的比較,新派因楊宇霆為一己私怨殺掉郭松齡,得罪了奉軍大批軍官,因此以楊宇霆為首的洋派已無資格參與權力角逐。而老派以張作相為重點,張作相一直對大帥忠心耿耿,在奉軍中又一直充當二把手角色,讓張作相接班順理成章。
事情也如人們所預想那樣,1928年6月24日,東三省聯席會議合議後發表通電,推舉張作相為東三省保安司令兼吉林保安司令,張學良為奉天保安司令,萬福麟為黑省保安司令。但張作相堅持不任,並建議東三省保安司令此職由張學良擔任。
其他人對此各執己見,張作相分析了各種局勢,講明瞭原因,認為自已的能力不足以平衡奉系各方勢力,一旦上任對於某些事處理不好還會再次上演"郭松齡反奉",到時大家都得完蛋。再者爹死子繼在當時是很合理的事。最終,老派們一致認為張學良在學識閱歷方面適合接大帥的班,同意了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司令。1928年7月3日,奉天通電國: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司令。
至此,奉天各色人等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有了新的領導人,奉軍又成了鐵板一塊,虎視眈眈的日本關東軍算盤落空,本想看一出好戲,沒想到最後卻是張學良順利接了班。關東軍軍官不禁感嘆:人算不如天算。而深知內情的奉軍元老們則嘆:天算也不如人算,雨帥這下可以瞑目了。
閱讀更多 珍珠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