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西北軍將領馮玉祥是如何從小兵做到總司令的?

龍波基尼


馮玉祥雖然名聲不怎麼樣,可是他能夠從一介名不見經傳的小卒一路做到擁兵數十萬的統帥,乃至一度控制過北京政府,足見此人手上破有幾分能耐。

他的出身也很不好,父親曾經只是一個小小的泥瓦匠,好在他父親也不是個認命的人,考上了武秀才之後投入了淮軍劉銘傳麾下。

所以,馮玉祥投身軍旅多多少少也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當然也有投軍混口飯吃的原因,畢竟那年歲窮呀!

他家不僅窮,他爹他娘還染了鴉片癮,所以他的少年時代過得挺悲慘的,他母親病逝之後,他說“家裡一文不名”,竟連喪葬費也拿不出來,後來到了民國十一年他將母親靈柩起出來和他父親合葬的時候還在感嘆“幾十年來的夙願,這才得以償還”。

這樣的少年生活,或許也正是養成了他將來的性格吧。

人嘛,總得想辦法活著,總得想辦法讓自己活得更好!

人嘛,想讓自己活得更好,總得想辦法讓自己往上爬呀!

所以,他才會為了不斷地往上爬,做出一些讓人無法理解乃至是唾罵和痛恨的事情。

馮玉祥在1896年的時候正式投入保定五營為軍,可實際上他早在12歲那年便已經到軍營中拿槍了。

他原本是在學塾讀書,可他家窮呀,供不起學費,那就只能棄學了,棄學了也得學一手能夠討生活的手藝不是?所以,他便跟著父親到了軍營裡。

說實在話,一個人的成功雖然有一定的運氣使然,但終究不是偶然的,他雖然身在軍營,但卻很清楚知識對於改變命運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堅持自己讀書學習,練字也沒落下。當時軍隊風氣不好,軍中喜歡賭博,但馮玉祥不賭,他是一邊抱著槍站崗,一邊捧著書在讀,他曾經的一個部下後來說他尤愛看三國,還能從頭到尾背出來。

三國講的是什麼?不正是爾虞我詐嘛!馮玉祥後來所處的環境,也同樣充滿了爾虞我詐。

甲午戰爭之時,馮玉祥所在的部隊被調去修築大沽口炮臺,那一次經歷更是讓年少的馮玉祥心理受到了難以描述的衝擊。

他後來在回憶錄中說自己受到了強烈的刺激,遂在心中立誓:“今後我不當兵則已,要當兵,誓死要打日本,尺地寸土不許由我手裡讓日本奪了去!”

不過,1895年馮玉祥只有13歲,看到血肉橫飛的場景,他到底是害怕還是在立誓且不說,但或許讓他明白了一件事——想不被人欺負,那得自己有實力才行!

總之,少年時代的一些經歷,是促成馮玉祥將來一次又一次的“倒戈”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對於馮玉祥的崛起,當然也不能不說陸建章,陸建章可是馮玉祥人生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貴人。

馮玉祥在1902年離開淮軍,投入了袁世凱武衛右軍,也即我們所熟知的北洋新軍,這可是清政府傾力培養的軍隊,自然便意味著有更多的資源和更多的機會,所以馮玉祥才會毫不猶豫地投入北洋新軍。

他在淮軍時原本已經是個小軍官了,到了北洋新軍之後同樣升得很快,並且還得到了協統陸建章的賞識。

陸建章後來還將自己的內侄女嫁給了馮玉祥,有了這層關係之後,陸也開始不斷地將自己能夠掌握的一些資源向馮玉祥傾斜,馮這才得以抓住機遇迅速往上爬,到了1910年之時已經升任一營管帶了,他後來之所以能夠作為灤州起義的主要人物之一便是得益於此。

後來馮玉祥任北方革命軍政府的總參謀長時險遭王懷慶殺害,也是陸建章出手相救,他才免於一死。

隨後,他又在陸建章的重用之下一路高升。

所以,馮玉祥之崛起可以說絕離不開陸建章的賞識和培養,後來馮槍斃徐樹錚,除了打擊段祺瑞之外,也有為陸建章報仇的原因在內。

馮玉祥此後為了繼續往上爬,也就走上了不斷“倒戈”的道路,他每倒戈一次,勢力便上漲一分。

這也讓他嚐到了倒戈的甜頭,所以才會倒戈成癮。

袁世凱實力強則乖乖依附袁世凱,袁世凱成眾矢之的則“倒戈”。

段祺瑞在袁世凱死後接掌北洋政府,為眾人之所望,馮自然也乖乖聽命,後來“護法戰爭”時期,為了避免消耗自己手中的實力,又跳出來“倒戈”段祺瑞,當然他畢竟是直系,倒段也沒什麼。

馮玉祥原本屬於直系,受吳佩孚所統轄,但是後來更進一步,趁著吳佩孚和張作霖打得不可開交之時,臨陣倒戈,從背後狠狠地捅了吳佩孚一刀,以至於吳輸掉了第二次直奉戰爭。

馮玉祥則通過這次倒戈一度掌控了北京政府,當然,張作霖豈能讓他如願?為了驅逐馮玉祥,張又聯合直系反攻馮玉祥。

實際上,馮玉祥被人稱為“西北王”,但是在1924年倒戈吳佩孚之後,他才算脫離了直系而自成一系。

馮玉祥這次倒戈之後控制了北京政府,看似爬上了人生巔峰,實則卻不然,他可是如坐針氈呀,還把段祺瑞和孫先生搬出來救場,只可惜他終究還是被張作霖和直系打得只能出走蘇聯,幾乎跌落到人生谷底。

只不過,馮玉祥從蘇聯回來之後站對了隊,選擇投入北伐陣營,隨後在五原誓師,收攏被張作霖打得七零八碎的舊部,後又陸陸續續收編整訓來投的部隊,這才再一次爬上巔峰。

實際上,馮玉祥每一次倒戈,說白了也是戰隊的問題,只有站對了隊,才能談下一步的發展。

如果站錯了隊,哪還有發展的機會呢?

他之所以能夠每倒戈一次,實力便上漲一分,說明他站對了隊,也正說明了此人眼光之毒辣。

他再一次倒戈,是“倒蔣”,不過被蔣打得遍體鱗傷,再也爬不起來。

他最後一次倒戈,也是最後一次戰隊,實際上也站對了,只可惜他沒料到自己會在回國的路上遭遇意外,從而死在了海上。


吾與吾國


躲避太平天國戰亂的時候,馮玉祥的父親一家,逃進一個破廟裡。生活沒著落。後來去了附近一家姓張的地主家做傭工。

張地主家有兩個兒子。這兩個小地主不愛讀書,所以老地主就請了一個武術教練在家裡教他們練武,希望他們參加武舉。長輩總希望孩子混個出身的。這兩個小子對練武並不感興趣。練了半天也沒什麼長進。倒是這個年輕的傭人對這些刀槍棍棒上了癮。武師閒著也是閒著,所以就盡心點撥。



考期到了,小傭人扛著行李送小主子去應考。

初試,技術科目,射箭,兩個小主子都沒中箭靶。力量科目,哼哧半天,石擔子也沒舉起來。

兩個小少爺羞愧難當。周圍的小舉子們一陣訕笑。

這時考官不知腦子搭錯了哪根弦。指著小傭人說,你跟他們是一塊兒的嗎?你來試試。

小傭人這時正在一邊看著這兩個不爭氣的少爺心裡起急。聽考官這麼一說。走上前,把長辮子往脖子上一繞,搓搓手,挽起弓,搭上箭。嗖嗖嗖,三箭全中。周圍一陣喝彩。

一百五十斤的石擔,也輕鬆挺過頭頂。



這個小傭人。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馮玉祥將軍的父親。流傳所說馮玉祥出身軍旅世家,就是從這兒開始的。

儘管也算是科舉出身,但馮的父親沒讀過書。雖然連年征戰,但也沒有什麼顯赫的軍功,所以一直做著一個兵頭將尾的底層小軍官。成家以後,生活依然困苦。

在保定城外駐軍的時候,成了家,生下了馮玉祥兄弟七個,後來養大的只有馮玉祥和一個哥哥。

那個年月,兵荒馬亂,社會凋敝,民不聊生。當兵吃餉也是一個謀生的手段。當然這是個刀口舔血的工作,想加入進去,混個出身也並不容易。

想當兵要有缺額才能補得進去,這還得靠關係。

馮玉祥的機遇就是這麼來的。

軍中出了一個缺,正好馮玉祥父親的一個朋友是個管帶。正好就說這個缺就給馮老爺的兒子吧。

於是馬上就在花名冊上填報。可是這位管帶卻不記得馮玉祥的大名叫什麼了。回去問,怕缺額被別人頂了,所以隨口就來了一個馮玉祥。

鼎鼎大名的馮玉祥。就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無意中,寫進了中國的歷史。

當時馮玉祥十一歲。後來的馮玉祥身材高大魁梧。他十二歲的時候就已經和一般成年人身高相當了,還真是塊當兵的材料。

義和團興起的時候,馮玉祥所在的練軍參加了鎮壓義和團的軍事行動。當時的清廷立場一點都不堅定,開始是鎮壓,後來又鼓勵。妄想利用義和團打外國人,到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北京。朝廷跑了,軍隊也就跟著跑。

局勢一片混亂。義和團的逃兵和練軍的逃兵一路逃,一路搶,主要還是搶百姓。

城裡的大戶們,家裡都預備好了八國的國旗,看見個子小的就掛太陽旗,看見大個兒的就掛上德國旗。奴性十足。

這一役。馮玉祥只是個大頭兵。看著這些情狀,心裡十分不忿。

到後來。辛丑條約簽訂,李鴻章憂憤而死,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

是條漢子都會有屈辱感。

八國聯軍已經招來了,朝廷都跑了,城下之盟,讓李鴻章怎麼辦。那些妄圖想僥倖靠義和團叛亂制約洋人的滿清官員。趁機搶奪洋人和百姓的官軍,無知加貪婪的拳民。

城下之盟,八國聯軍,狠狠的敲了清政府一竹槓。李鴻章舉全國之力建造的最先進的大沽口炮臺,至少相當於今天的幾艘航母了,被迫自行拆除了。馮玉祥是參加過建炮臺的部隊,那種建造過程的艱辛和建成以後的豪邁,一朝破滅,心中的憤懣和憋屈,實可想象。清政府收入的大頭,上百年的關稅,鹽稅,都抵押給外國人了。這麼多刀口上舔血的士兵,為那麼一點細碎的銀子出生入死,馮玉祥作為最底層的士兵,感同身受。

中國清朝政府的懦弱,中國軍隊的不堪,中國民眾的垃圾。都深深的刺痛著馮玉祥。他後來的殺伐決斷。有些可能並不夠理性。但他的這種仇視外族。嫉恨滿清。對國民怒其不爭哀其不幸。這個種子在心裡種的太深了。大家說他是倒戈將軍。與他自己倒可能是不斷的叛逆,不斷的革命。我甚至覺得他是中國那個時代的切.格瓦拉。


野史筆記


馮玉祥能從小兵做到總司令,一是靠陸建章的扶持,二是他自己部隊掌握的牢,三是能抓住時機。

陸建章的賞識,對於馮玉祥初期的發展非常重要。

馮玉祥家中並不富裕,所以1891年他9歲時就在軍中掛名,15歲正式從軍,此後他先後在淮軍、武衛右軍、北洋新軍中服役,到1905年時,馮玉祥從軍已經9年,不過是北洋第6鎮的一個排長。

不過此時的馮玉祥時來運轉,因為他平時刻苦學習,加上又在私塾上過學,能識文斷字,因此被協統陸建章看中,主動提出把自己妻子的侄女劉德貞介紹給馮玉祥為妻,並請標統王化東前去做媒。

馮玉祥原本覺得自己地位太低,高攀不上。不過標統王化東也很賞識馮玉祥,因此極力撮合,最後馮玉祥和劉德貞結為夫妻,也和陸建章成為了親戚。此後陸建章就大力提拔馮玉祥,短短5年時間,馮玉祥就被提拔為管帶,也就是營長的職務,在短時間內實現了一個大的飛躍。

辛亥革命時馮玉祥參加了灤州起義,本來要被判刑,也是陸建章出面搭救,僅僅是免職了事。1912年,袁世凱命令陸建章組建左路備補軍,賦閒在家的馮玉祥就被路獎章任命為前營營長。1913年,左路備補軍改編為京衛軍,馮玉祥升為團長。1914年陸建章任陸軍第7師師長時,馮玉祥被任命為第14旅旅長。而在同年陸建章出任陝西督軍時,馮玉祥又被提拔為第16混成旅旅長。

我們可以看到,從11912年起,馮玉祥每年都能升一級,這個速度已經非常驚人了,這很大一個原因是陸建章的大力扶持。直到陸建章被陳樹藩驅逐出陝以後,沒了實權,對馮玉祥的扶持才告一段落。

所以說陸建章的賞識,對於馮玉祥初期的發展非常重要。

馮玉祥對於部隊抓的牢,又能把握機會,所以逐步壯大。

馮玉祥招募士兵的時候大多親力親為,自己親自去挑選士兵,然後再從招募士兵中挑選人才,由他設立的軍士培訓班等培訓機構加以培訓,然後委以重任。像後來馮玉祥部隊中的骨幹佟麟閣、馮治安、孫連仲、劉汝明、吉鴻昌等人都是這麼培訓出來的,外來的軍校畢業生大多隻能噹噹參謀這樣的閒職,因此他的部隊早期凝聚力極強。

像馮玉祥是陸建章扶持起來的,和陸建章關係不好的人自然看他不順眼,其中就有段祺瑞。1917年4月1日,段祺瑞藉故將馮玉祥免職,改命楊桂堂為第16混成旅旅長。但是馮玉祥雖然被免職,和舊部的聯繫一直不斷。

1917年7月張勳復辟時,楊桂堂進京去面見張勳。第16混成旅旅長參謀長、團長、營長等立即請馮玉祥回來主持大局。馮玉祥立即通電擁護段祺瑞討逆,段祺瑞雖然對馮玉祥不大滿意,但是為了利用第16混成旅,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重新任命馮玉祥為旅長。

而在1918年馮國璋和段祺瑞為了武力統一問題鬧的不可開交時,馮國璋請陸建章出面讓馮玉祥通電主和。段祺瑞再次下令免去馮玉祥旅長職務,同時命曹錕率軍包圍馮部,就地解決。第16混成旅立即以戰鬥狀態相迎,曹錕為了避免事態鬧大,電請讓馮玉祥留任。段祺瑞也只能同意。

段祺瑞當時大權在握,連馮國璋都要看他臉色,但是卻對馮玉祥一個旅長沒什麼辦法,可見部隊掌握的牢有多重要。

馮玉祥也能把握機會,壯大自己的力量。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時,此時已經是陝西督軍、第11師師長的馮玉祥果斷放棄陝西督軍位子,率軍入河南協助曹錕作戰。雖然事後因為吳佩孚作梗,馮玉祥河南督軍的位子沒做多久就被免職,但是馮玉祥還是藉機擴軍5個團,手下有1個師3個混成旅,3萬大軍,實力大增。

第二次直奉大戰時,已經馮玉祥又聯合同樣和吳佩孚有仇的胡景翼、孫嶽發起北京政變,囚禁賄選總統曹錕,大量收編直系敗軍,僅馮玉祥的國民一軍就從3萬擴充到8萬,從而成為當時最大的軍閥之一。

正是一次次抓住機會擴張勢力,所以馮玉祥的實力才越來越強,從一個小兵變成了割據一方的大軍閥。


不沉的經遠


馮玉祥在民國時期堪稱一個傳奇,是少有的從丘八出身混到麾下四十萬大軍的總司令,民國軍閥雖然多,唯有玉祥最傳奇。

丘八就是大頭兵,真正大頭兵出身的人,很少有人能夠擔任軍官,但是老馮是誰啊!老馮長的一副憨厚樣,身材魁梧,聲音嘹亮,十分上進,憑藉著“兵王”的資本,馮玉祥在北洋當兵期間被第六鎮標統陸建章看上了,並且將侄女許配給了馮玉祥,可以說,沒有陸建章就沒有馮玉祥。

大頭兵當軍官的晉升之路是十分困難的,有了後臺就不一樣了。

在陸建章的栽培下,馮玉祥逐漸成為北洋軍閥中的一個小頭目,1911年武昌起義後,馮玉祥積極響應,領導了灤州起義,可以說,在馮玉祥的一生當中,這次起義最為光輝,是其追求革命,追求真理最為純粹的一次,沒有包裹任何私貨的一次,卻是失敗的最慘的一次。

灤州起義後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馮玉祥擔任總參謀長,然而在全國形勢一片大好,起義就能成功的清末時期,灤州起義最終已失敗告終,對於馮玉祥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然而,馮玉祥有後臺啊!在陸建章的搭救下,馮玉祥在北洋軍中繼續效力,並且被任命為營長,1914年馮玉祥就混到了第16混成旅的旅長。

很多人可能對這個混成旅沒有什麼概念,認為馮玉祥不就是個旅長嘛!實際上,在整個袁世凱時期,總計不過17個混成旅,馮玉祥的混成旅在巔峰時期多達上萬人。

從1915年袁世凱稱帝,到1924年直奉大戰期間,馮玉祥幾乎全程參加了民國前期的軍閥混戰,在混戰中不斷髮展自己,壯大自己。

背後的靠山也主要直系,馮玉祥的後臺陸建章就是直系大佬,後來又被直系的曹錕所看中,徹底成為直系將領。

然而馮玉祥又是一個同情南方革命黨的北洋將領,所以在多次對南方革命黨的戰爭中都盡力剋制。對於這一點,吳佩孚是極為不滿意的,因此,處處排擠馮玉祥,使得馮玉祥在直系中的處境並不好。

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後,馮玉祥穩住了後方,為直系的勝利取得了重要的貢獻,然而直奉大戰後,卻並沒有給馮玉祥過多的好處,擔任河南督軍不久還被吳佩孚給整北京去了,表面高升實際沒有實權。

在北京的馮玉祥為了和曹錕搞好關係,積極幫助曹錕賄選,是1923年的大丑聞之一。

到1924年奉系捲土重來時,曹錕不得不讓吳佩孚和馮玉祥兩員大將前去迎敵,在排兵佈陣中,吳佩孚處處給馮玉祥使絆子,如果馮玉祥聽了吳佩孚的指揮估計到了山海關也是送人頭。

於是,馮玉祥一不做二不休,在吳佩孚與奉軍打得正激烈的時候,從後面倒戈,發動北京政變致使直系大敗。

可以說,北京政變是馮玉祥走上人生巔峰的必經之路,在政變過後馮玉祥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這一下子是捅了馬蜂窩了,遭來整個北洋軍閥的打壓,1926年1月西北軍在直奉兩系的聯合打壓下,逐漸不支,馮玉祥只好通電下野,到蘇聯考察。

馮玉祥5月份到達莫斯科,7月份回國,9月份五原誓師,然後就拉起了一致將近四十萬人的隊伍,成為民國時期地方軍閥中的巔峰,關於馮玉祥是如何崛起的,跟這次考察是脫不開關係的。

綜合來看,馮玉祥的成功之路並不簡單,首先要娶一個有實力的老婆,能給你帶來後臺;其次,是自身有一定實力,沒有核心實力終究是爛泥扶不上牆;再次,對朋友該下狠手的時候就下狠手,馮玉祥崛起過程中,前前後後多次倒戈;最後,要能分清楚形勢,知道誰能給你帶來最大的資源,站隊是很重要的。

成功不能複製,馮玉祥從士兵到總司令的這個過程是無法複製的。


史論縱橫


馮玉祥是農家苦孩子出身,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從一個小兵成長為總司令,靠的是自己的謙虛好學、刻苦耐勞、機智和特立獨行。<strong>


馮玉祥生於1882年,他的父親是一個泥瓦匠,平日除了幹活就練習武功,在功夫上頗有造詣,他父親在送地主家兒子進京趕考時,自己考上了武庫,成為淮軍的下級軍官,吃上了皇糧。

當時的軍中盛行父子兵,1896年,馮玉祥正式入營當兵,在父親馮有茂的指點和管教下,馮玉祥開始向讀書和修養方面努力。

不久,馮有茂因病被裁,馮玉祥為了掙錢養家,更加刻苦,當時軍中的軍官多是親朋好友介紹來的,既不懂軍事,也不會喊口號。當時每哨出操需要兩名正副教習,若是聲音洪亮,能喊兩三哨或一隊的操,會掙得更多的銀子,馮玉祥為了多得幾兩銀子,每日不亮便到操場練習,除此他還開始學習《操法》、《陣法》等兵書,苦練四年後,他終於當上了副教習。

他看到淮軍暮氣沉沉,於是在1902年2月20日離開淮軍,改投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入伍後,馮玉祥有空便看書,自己識字不多,他便逢人就請教,常常通宵不睡,同棚的人說他浪費大家的燈油,他便自己掏錢買,有人說燈亮影響睡覺,他就糊個紙罩遮光,勤學苦練的馮玉祥在軍中漸漸出名。1903年4月,升任四棚正目,12月又被提拔為第二營右哨哨長。

1905年武衛右軍改為第六鎮,馮玉祥任司務長,隨後升任連長,在這裡他遇見了自己的大貴人,馮玉祥在軍中的表現深得陸建章和王化東的器重,不久經王化東介紹,陸建章把自己撫養長大的內侄女劉德貞許配給馮玉祥,馮玉祥成了陸建章的內侄女婿。之後馮玉祥得到陸建章的幫助與提拔,1905年任陸軍第20鎮第80標第三營管帶。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馮玉祥參與發動灤州起義,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任參謀長,宣佈獨立。不久起義失敗,王金銘、施從雲等人被殺,馮玉祥因陸建章搭救,倖免於死。

袁世凱掌權後,陸建章組建左路補備軍,馮玉祥被任命為營長,之後袁世凱舉辦各路軍會考,馮玉祥的營成績最優,被晉升為團長,1914年北洋政府組建警衛軍,馮玉祥的團被擴編為旅,馮玉祥升為旅長。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主要分為三派:皖系段祺瑞,直系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奉系張作霖。各派別之間連年混戰,馮玉祥面臨這種情況,採取了“合縱連橫”的計策:附和這個軍閥打那個軍閥,反過來又聯合那個軍閥打這個軍閥;

如:1920年的直皖戰爭中,馮玉祥幫助直系打敗皖系,因功於1921年進入陝西,任第11師師長,之後又任陝西督軍,同年10月10日晉加陸軍上將銜,這是馮玉祥第一次取得一塊大地盤,在這裡他還獲得了蘇聯的大力支持:1922年馮玉祥又幫助直系打敗奉系等部,調任河南督軍;1924年馮玉祥臨陣倒戈,幫助奉系打敗直系。

第二次直奉大戰後,馮玉祥因功被任命為西北邊防督辦兼甘肅督辦,成為手握十幾萬軍隊的西北王,形成了西北軍集團。至此馮玉祥從一個小兵成為了民國政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如有錯誤,望斧正。


司馬長史


這是一位靠倒戈起家的軍閥,在亂世裡以不斷的倒戈為投靠資本,遂號稱為倒戈將軍,雖小義有暇,但大節無虧。

早歲艱難,謀生為第一要務

首先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馮將軍的人生軌跡。

馮將軍的老爸出生在安徽巢縣的一個農家之中,家庭屬於極度貧困,老爸馮有茂是個泥瓦匠,因為時處晚清時期的太平御天國運動檔口,馮有茂被席捲進劉銘傳率領下“銘軍”之中,就此改變人生軌跡,因戰功升到了一個低級的軍官位置。

但是童年時期的馮玉祥,並沒有因為父親是一個軍官而人生境遇有所提升,恰恰相反,他父親從成長為一個軍官之後,夫妻都染上了抽鴉片的惡習,導致馮玉祥本有兄弟7人,卻只有兩個活了下來,其他的皆被餓死。

對馮玉祥而言,父親唯一對他有助益的,便是將他送進了綠營的馬兵空缺從軍。從12歲時起,他就開始進入保定軍營,拿槍訓練;從小就被知世事艱難的馮玉強,十分早熟,為了多賺一點錢養活失去生活來源的父母,他在部隊裡為了一個傳習教習的差事,堅持了10年天天都在校場練喊隊列口令。

所以這樣的馮玉祥日後無論怎樣想法設法的在險峻的時局裡尋求生存機會,都是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的身上心裡都被原生家庭印記所鐫刻定了,那就是亂世之中,謀求生存為第一要務。,這一點,貫穿了他的整個人生。

馮將軍一開始確實是在淮軍之中當兵,但是他真正的發跡,卻是在袁世凱的部下成長起來的。光緒28年,也就是1902年,他離開了淮軍,投靠袁世凱的武衛右軍第三營。其後三年內,他深得上司器重,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直接升為了司務長,又兼任排長。

當然在1905年這一年,再次得到了一個機遇,那就是他的上司協統陸建章,將自己的內侄女嫁給了他。從此,馮玉祥開始走向走上了人生仕途的快車道。1911年他任第三營管帶,1912年任北方革命軍政府總參謀長,1914年,馮玉祥任陸軍第七師第14旅旅長。

倒戈生涯,勝敗有終

其後就開始了所謂的倒戈生涯,正是他的倒戈,而在其後的數10年間,勢力愈加壯大,地盤越來越廣,終成為一方實力軍閥。灤州起義時,他倒清政府,在護國運動中倒袁,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北京政變倒吳佩孚,反奉戰爭倒張作霖,五原誓師到北洋軍閥,聯合汪精衛,反對蔣介石,中原大戰時期,又開始倒將。

如此種種,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使得自己永遠處於不敗之地,尋找時機,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實力,所謂倒戈反叛,也可以稱之為識時務者為俊傑,不得不說馮玉祥是一個對時局判斷極好的人才。

每一次馮將軍的倒戈,大都成就了他進階的機會。灤州起義,他到清政府傾向革命軍,使得在中華民國建政之初就有了,早期革命者的資本。

1917年11月,孫中山舉起護法大旗,進行護法運動,段祺瑞令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南下進攻孫中山,陸榮廷的護法軍,1918年2月14日,馮玉祥在武穴通電發表聲明,主張恢復國會,投向直系曹錕一部,此後他的軍隊因直系得勢在陝西獲得地盤,號稱西北軍,勢力形成。

1924年9月18日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任命馮玉祥為第三軍總司令。可是馮玉祥臨危變節,接受奉軍張作霖50萬元的賄賂,發動北京政變推翻北洋政府,囚禁幫助過他的曹錕,逼曹錕之弟曹銳自殺驅逐溥儀出紫禁城,並電請孫中山北上;但是這一次,被張作霖和段祺瑞所排擠,甚至被直奉聯軍進攻,他不得不通電下野,去蘇聯考察。

1926年9月16日,國民軍舉行了著名的五原誓師宣言,宣佈國民軍各部將領,公推馮為國民聯軍總司令,決定全體將士集體參加國民革命,開始響應北伐,對抗北洋軍閥,馮玉祥一躍又成為了國民革命軍的指揮官之一。

1929年,中原大戰爆發。馮玉祥和閻錫山因不滿蔣介石的分配而聯合反蔣。但這一次在陰溝裡栽了船,馮玉祥的不下,韓復渠,石友三聯合通電擁蔣倒戈於南京,自此倒戈將軍,也被部下所倒戈,中原大戰之後馮玉祥也成為了一個輸得精光的光桿司令,這一次搞個將軍玩的慘敗了。

對內操戈,對外御辱

即便馮將軍在抗日戰爭之前的幾十年中一直屬於誰得勢跟誰玩的場面之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馮將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種種所為仍不失為一個愛國的抗戰將領。

1937年7月10日,馮玉祥發表對盧溝橋事變談話:全國軍民應團結一致為生,為民族生存,為國家復興而堅決奮鬥。抗戰後任,第三戰區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委,後來被排擠離職,奔走於鄂豫湘黔極為抗戰救國努力。並且在時局最艱難的時刻,馮將軍仍舊能夠守住氣節,沒有投身於日本,仍然能說明在民族大義面前,馮玉祥是一個有底線和原則的人。

不可否認的是馮玉祥是一位在軍閥混戰的年代有野心,有謀略,有眼光,有手段的大軍閥,他的多次倒戈其實都是在判斷時機利弊之後做出的切合自身利益的選擇,他能從一個小小的毫無倚仗的小卒成長為民國時代軍事和政壇上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符號,與他倒戈也罷,識時務也罷的做法,絕對是離不開的。

他的善於觀察時勢,善於在亂世中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行為,從心理角度上說與他的原生家庭是密不可分的,那是因為從小他就意識到,謀生之艱難,世事之困苦,所以才會有求生慾望之劇烈。

但馮將軍仍然不失為一個在抗戰之中的愛國志士,抗戰之後更是深明大義,及時站在人民的一方。抗戰爆發後,他雖然在軍事上作為稍顯遜色,但一直堅持著絕對抗戰的主張,不像他的部下諸如石友三之流投降日軍,而且他還培養出了佟麟閣,孫連仲這些在抗戰中英勇作戰的愛國將領們。


歷史好奇怪


題目有問題,因為辛亥革命的時候馮玉祥就已經是中層軍官了,應改為馮玉祥如何小兵做到總司令的。

馮玉祥1882年生於直隸,15歲的時候入淮軍當兵。馮玉祥讀了一些書籍之後,認為淮軍死氣沉沉。1902年,已經是軍官的馮玉祥離開淮軍,轉而投入了袁世凱的武衛右軍,成為了一名大頭兵。


在武衛右軍中,馮玉祥從一名士兵很快升為了正目、哨長。由於深得協統(旅長)陸建章的賞識,馮玉祥成為了陸建章的內侄女婿。在陸建章的提拔和重用之下,1910年馮玉祥被任命為陸軍第20鎮第80標第三營管帶(營長)。辛亥革命時,馮玉祥參與並發動了灤州起義。灤州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馮玉祥被革職查辦。1913年,袁世凱編練備補軍時,袁世凱從營長升任了團長。1914年,時任北洋陸軍第7師第14旅長的馮玉祥參與鎮壓了白朗起義。同年,馮玉祥調任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袁世凱死後,馮玉祥成為了直系的將領。


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將末代皇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並囚禁了賄選總統、直系首領曹琨。從此,馮玉祥脫離直系,獨立成系,將軍隊名稱改為“國民軍”。1925年,馮玉祥任命馮玉祥為西北邊防督辦,並將部隊編為6個師,總兵力約15萬,取消了國民軍的番號,改稱為“中華民國西北邊防軍”,簡稱“西北軍”,這就是西北軍的由來。

1925年,馮玉祥經人介紹認識了李大釗先生。1926年,在直軍、奉軍、直魯聯軍的進攻下,馮玉祥被迫下野,在此之際,馮玉祥去了蘇聯考察。同年9月,馮玉祥回國之後,在五原舉行了誓師,改五色旗為青天白日旗,並將軍隊名稱改為國民聯軍,馮玉祥為國民聯軍總司令。後來又改為國民軍革命軍,北伐成功之後,馮玉祥的部隊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四人成為國民黨軍中的舉頭,因此,1930年,蔣馮閻三人投入了上百萬的兵力爆發了中原大戰。蔣介石通過夫人外交,打敗了馮玉祥,馮玉祥被迫下野。從此馮玉祥成為了光桿司令,他手下的西北軍被張學良改編成了第29軍。


歷史軍魂


馮玉祥(1882-1948年)保北保定人,貧苦農民家庭出生,因父親馮有茂是軍人,馮玉祥15歲投身兵營,並受父親指點在軍中成長很快,1911年武昌起義時,馮玉祥已是第20鎮任營長,舉兵響應革命,並任起義軍參謀長,兵敗後被解職回籍。不久袁世凱擴充新軍時,馮玉祥重新回到軍中,任營長,不久升任團長,旅長,1915年馮玉祥響應倒袁運動,拒與護國軍開戰,參與組織四川獨立。

圖為1926年,五原誓師,左一為馮玉祥。

1916年馮玉祥被黎元洪任命為保定府第六巡防營統領,1917年張勳上演復辟醜劇,馮玉祥變賣家產充軍,率領部隊攻破北京,驅走張勳。1918年馮玉祥通電全國,反對內戰,段祺瑞下令免掉馮玉祥職務,馮拒不從命。1921年馮玉祥進入陝西任督軍,曾取道蒙古,赴蘇聯考察,支持孫中山的三聯政策。1926年馮玉祥在五原誓師,響應北伐,自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

圖為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

雖與蔣介石結盟,但馮始終受到蔣的排斥,1930年馮玉祥與閻錫山等起兵反蔣,失敗。918事變後,全國掀起抗日救國運動,馮玉祥在察哈爾省組織抗日同盟軍,因蔣不抵抗政策,馮玉祥移居泰山,避世不出。1937年正式抗戰後,馮玉祥出山先後任第3戰區司令,後任第3戰區司令,為抗日做出了積極貢獻。

圖為1946年馮玉祥在美國。

抗戰勝利後,馮玉祥與蔣介石矛盾越來越深,1946年馮玉祥以考察水利名義,出使美國,在美國還說了不少蔣介石壞話,蔣介石開除了馮的黨籍,吊銷了他的護照,馮只能取道蘇聯回國,1948年9月馮玉祥乘坐的蘇聯輪船在黑海行駛時,突發大火,馮不幸遇難。


圖文繪歷史


馮玉祥能夠從一名普通士兵,一直做到西北軍的總司令,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個人能力,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運氣比較好。


馮玉祥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軍人家庭,他的父親是清朝軍隊裡面的下層軍官,母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受到父親的言傳身教,馮玉祥15歲的時候就參軍入伍,成為了淮軍中的一名普通士兵。清末時期的淮軍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在父親去世後,馮玉祥為了有更好的前途,離開淮軍加入了北洋軍。

馮玉祥的身材高大威猛,武藝十分高強,如果他生活在古代,肯定是做將軍的好人選。然而在清朝末年的時候,軍校畢業生已經非常普遍,普通人想要升遷要麼有足夠高的學歷,要麼就有足夠厲害的靠山。


既沒有學歷又沒有靠山的馮玉祥,想要升遷成為中上層軍官,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903年參軍8年的馮玉祥晉升為棚正目(班長),棚正目屬於清軍最基礎的軍官,一般軍校畢業生參軍一兩年後,就能夠獲得連長的官職。馮玉祥參軍8年才成為一個普通的班長,他早年的升遷之路的確比較坎坷。


1905年馮玉祥再次升遷,成為了北洋軍中的一名普通排長。


這一年馮玉祥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貴人,這個人就是馮玉祥的原配妻子劉德貞。劉德貞是陸建章的內侄女,陸建章是馮玉祥所在部隊的旅長,馮玉祥因此受到陸建章的提拔,升遷的速度很快提升上來。

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馮玉祥已經是營級幹部,因為參與了辛亥革命,馮玉祥被清軍俘虜後準備處死,靠著陸建章從中周旋才倖免於難。之後馮玉祥繼續在陸建章手下任職,陸建章先將馮玉祥提拔為團長,後來又提拔馮玉祥做了旅長。


護國護法戰爭期間,馮玉祥和孫中山關係密切,因此遭到了北洋軍閥的打擊,在旅長的位置上做了5年都沒有升遷。1921年馮玉祥率領軍隊回到陝西(陝西是陸建章之前的地盤),奪取了陝西督軍的位置,開始組建西北軍勢力。

馮玉祥和蘇聯的關係一直比較密切,依靠著蘇聯的幫助,馮玉祥組建了實力強大西北軍,成為了軍閥混戰中不可小覷的一股勢力。


第一次直奉戰爭時期,馮玉祥帶領軍隊出陝作戰,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期,馮玉祥發動兵變俘虜曹錕,趕走了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將執政的直係軍閥趕下了臺。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馮玉祥獲得了北方大量的地盤,西北軍的勢力十分強大。北伐戰爭時期,馮玉祥幫助蔣介石攻打張作霖,分到了西北和華北地區的大片地盤,西北軍的兵力達到數十萬,實力達到了巔峰。

不過在新軍閥混戰時期,馮玉祥多次被蔣介石擊敗,最終被迫遠走國外。後來馮玉祥在黑海死於一場離奇的事故,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從馮玉祥的發家史來看,陸建章在馮玉祥起家的時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陸建章的提拔,馮玉祥很難有後來的成就。因此在徐樹錚殺害陸建章後,馮玉祥才會寧可得罪段祺瑞,也要殺了徐樹錚給陸建章報仇。


歷史總探長


但凡是能夠在那樣一個亂世崛起,成為一方梟雄存在的,絕對都不是一般人,清朝末年,民國初期,一次比較大的洗牌,這段時間裡,社會民不聊生,即使是一項穩坐釣魚臺的大清皇帝,也是被迫退了位。

這是一段將人命視若草芥的年代,百姓的性命,在這一段時間裡並不值錢,相反,如果能夠從這個時代脫穎而出,絕對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袁世凱,孫中山,張作霖,韓復渠,馮玉祥,段祺瑞,一個個的,都是曾經手握重權之人。


筆者今日要闡述的,正是馮玉祥的崛起之路。

亂世百姓生活民不聊生,但亂世也能夠造就英雄與梟雄,從影響來看,民國時期的個大軍閥大多都算作梟雄,馮玉祥自也在這個行列。

儘管民國軍閥林立,但大多數軍閥都不過是一些手握數千士兵,數萬士兵的小軍閥,能夠手握數十萬士兵的軍閥,才在那個時代真正的具備話語權,很巧,馮玉祥正是十幾個手握數十萬士兵的大軍閥之一。

說起馮玉祥的出身,其實還算是比較平凡的,相較於其他一些一開始就是手握重兵的大軍閥,馮玉祥基本上是一步步起家的。


馮玉祥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他的老爹,也不過是舊式部隊中的一個小兵,由於貧困,馮玉祥也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才選擇了加入軍隊。

對於馮玉祥來說,真正決定他一生的選擇莫過於加入新軍了,在加入新軍之前,馮玉祥不過是一個小兵,可以說一生就止步於此了,也不會有未來的一片輝煌,誰讓馮玉祥最後選擇了加入新軍呢?

加入新軍的馮玉祥,其實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畢竟他只是一個要資歷沒資歷,要靠山沒靠山的小兵,可以說對馮玉祥來說,做一個班長,排長之類的小領班也就是他的極限了。


只是,馮玉祥的運氣還是不錯的,他雖然沒有靠山,但是卻給自己找了個靠山,馮玉祥娶到了一個如花似玉的,新軍中高級將領的女兒做妻子,這樣一來,馮玉祥靠著這個老丈人迅速的爬到了高位。

對馮玉祥來說,命運是多喘的,馮玉祥曾經也參加了辛亥革命,不過卻是失敗了,後來還是在老丈人的幫助下又一次成為了北洋軍中的重要將領。

馮玉祥手下有十三太保,自身還在直奉戰爭中反戈一擊,直接改變了北洋軍的格局。

不少人或許對清東陵被挖一事有所瞭解,其實之所以清東陵會被孫殿英趁亂破開,跟馮玉祥也是脫不了干係的,正是因為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趕走了溥儀,取消了對大清貴族的優待,也沒有派人看管清東陵,這才讓孫殿英得手的。


當然了,馮玉祥雖然這一段時間裡做了很多震驚全國的事情,但樹大招風很快馮玉祥也被各方勢力共同打壓,逃到了西北荒地。

在西北,馮玉祥並未一蹶不振,他趁著前往蘇聯的機會,加入了國民黨,並且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表現出色,成為了西北一霸,只不過馮玉祥的風光並不是永久的,由於國民黨內部的矛盾,國民黨各大陣營爆發了一場衝突,這場衝突的結局是馮玉祥基本上完全落敗,沒有了勢力的馮玉祥,無異於拔了牙的老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