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馮玉祥?

筆下發白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之三十七:一級上將、海陸空軍副副總司令馮玉祥。

馮玉祥是近代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長期掌握西北軍政,其人亦正亦邪,很難評價,有愛國將軍、倒戈將軍、基督將軍、布衣將軍等等雅號。

曾參加反清灤州起義、發動推翻直系的北京政變,五原誓師參加北伐、挑起蔣馮閻中原大戰。戰敗後下野隱居。

馮玉祥出身社會底層,為人艱苦樸素,善待百姓;卻又反覆無常、沒有信用,民國大佬沒有一個對他有好感,特別與之合作的張學良、李宗仁等對其多有不齒。

馮玉祥對待合作者,反覆無常,常常臨陣倒戈。對待下屬刻薄寡恩,部將如十三太保者,大多背叛他。

1935年任軍委會副委員長,後主要任中常委。1946年被強制退役。1948年7月回國參加新政協會議籌備工作,因輪船失火遇難。


馮玉祥早年參加淮軍、北洋軍,成為陸建章侄女婿後,一路升遷。積極響應革命,參加推翻清朝統治的起義。

馮玉祥,曾用馮基善、字煥章,1882年出生於直隸青縣,自幼在直隸保定長大。

小馮剛滿15歲,為了賺每月3兩3錢餉銀,便加入淮軍當兵,在父親指點下閱讀《操法》、《陣法》 等兵書。後來馮玉祥離開淮軍,改投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充當小頭目。

1905年武衛右軍改為北洋第6鎮,馮玉祥任司務長、排長,深得協統陸建章、標統王化東的器重。


陸建章有個由他撫養大的內侄女,名叫劉德貞,到了婚嫁年齡。標統王化東便做了月老,為馮玉祥和劉德貞牽姻緣線。

1905年4月,23歲的馮玉祥娶妻劉德貞。劉德貞雖是協統的內侄女,大家閨秀, 但毫無驕奢之氣,素以勤儉為本,待人處事重品德、講禮節。

這也正合了馮玉祥的娶妻要求。婚後不久,馮玉祥被任命為第20鎮第80標第3營管帶。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馮玉祥參與發動灤州起義,失敗後被革職法辦,遞解河北保定。

第79標官兵起義後 ,於次年成立了北方革命軍政府,馮玉祥為總參謀長,王金銘為大都督。不久起義軍因內奸出賣,損失嚴重,總督王金銘遭清兵伏兵殺害。

馮玉祥得陸建章搭救,倖免於死。袁世凱編練備補軍時,陸建章任左路備補軍統領,任命馮玉祥為前營營長、第1團團長。

1914年升任第7師第14旅旅長,率部在河南、陝四一帶參加鎮壓白朗起義軍。9月任第16混成旅旅長。


馮玉祥發動推翻反對直係軍閥的北京政變,自己逐步成為掌握西北的軍閥。

1915年馮玉祥奉令入川與護國軍作戰,與蔡鍔聯暗通款曲,於次年3月議和停戰。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長職。

7月率舊部參加討伐張勳辮子軍有功得以復任。11月,孫中山舉起護法大旗,段祺瑞派馮玉祥部開往福建,與孫中山的護法軍作戰。

馮玉祥同情革命,公開通電全國,主張罷兵息爭,南北議和。他批評了段祺瑞“不與外人較雌雄,只與同胞爭勝負”的主張,受到全軍將士的擁護。

1918年6月底,馮玉祥率部進駐湖南常德,被撤銷免職處分,11月任湘西鎮守使。


1921年馮玉祥率部入陝,任陸軍第11師師長,從屬直係軍閥,率其部隊入陝西。在陝西督軍閻相文自殺之後,接任陝西督軍,並以此地為地盤擴充,受到蘇聯大力支持壯大,其軍隊因此被稱為“西北軍”。

1921年10月10日晉加陸軍上將銜。1922年夏第一次直奉戰爭中,率部出陝援直,擊敗河南督軍趙倜部,5月調任河南督軍。

因受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排擠,10月被派為陸軍檢閱使,率所部駐防北京南苑。


1923年曹錕、吳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後,馮玉祥在孫中山推動下,決心尋機推倒曹、吳軍閥統治。

1923年馮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5月兼任西北邊防督辦,11月14日授將軍府上將軍。馮玉祥此時位高權重、羽翼已成。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任直方第三軍總司令,趁直、奉兩軍在石門寨、山海關等地激戰,馮玉祥接受張學良50萬銀元的賄賂、臨陣反水。

馮玉祥突然率軍返回北京發動政變,囚禁總統曹錕,推翻曹錕政府,並驅逐清帝溥儀出宮。改編所部為“國民軍”,電請孫文北上。

隨後馮玉祥但又迫於形勢,出爾反爾,同奉系軍閥張作霖、段祺瑞妥協,組成以段為臨時執政的北洋政府。


馮玉祥西北軍班底,是其擔任混成旅旅長時的部將,時人稱為“十三太保”:

馮玉祥任第16混成旅旅長,駐防湖南常德的時候,手下有一批勇猛善戰的軍官,即:

機關槍營營長韓多峰、1團2營營長孫良誠、3團1營營長韓復榘、3團2營營長石友三、3團3營營長趙席聘、4團1營營長劉汝明、4團2營營長佟麟閣、以及炮兵營長孫連仲,其餘也都是營級軍官。

這些部將特別為馮玉祥信任和倚重。馮軍官兵於是套用了京劇《珠簾寨》中李克用寵用十三太保的故事,將韓復榘、孫良誠等13名軍官,也稱之為“十三太 保”。這名稱的內涵既有戲謔,也有諷刺。


馮玉祥追隨孫中山先生,在五原誓師,積極參與北伐,所部改為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

1924年孫中山提出了“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進行了北伐戰爭。馮玉祥將軍擁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積極參與和支持北伐。

經劉伯堅倡導,在蘇聯顧問影響下,於1925年春末夏初,馮玉祥做出了向蘇聯派遣一批年輕的軍官留學的決定。在嚴格的挑選和考試,在軍官教導團300多名學員中,錄取5人。

馮玉祥又從各個部隊親自主持考試挑選出48名學員,其中24名派往蘇聯 ,另外24名派往日本。



1925年春迫於奉、皖兩系軍閥的壓力,馮玉祥赴察哈爾張家口(今屬河北)就任西北邊防督辦,所部改稱西北邊防軍(簡稱西北軍)。8月任甘肅軍務督辦仍兼西北邊防督辦。

在此期間,接受共產黨人和蘇聯專家幫助,建立各種軍事學校。1925年12月命令部下張之江劫持並殺害曾收復外蒙的著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徐樹錚。

1926年1月在奉、直軍聯合進攻下被迫通電下野,旋赴蘇聯考察。8月中旬回國,迅即被廣州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不久,國民軍在南口敗退。危難之時,李大釗先後三次電請馮玉祥回國,希望他收拾殘局,整理舊部,配合南方的國民軍北伐。

馮玉祥慨然接受李大釗的建議,提出:“進軍西北,解圍西安,出兵潼關,策應北伐”的戰略方針。9月初,馮玉祥到達山西五原。國民軍的流散部隊,聽說馮玉祥回國,紛紛攜槍歸隊。

馮在同於右任、鄧寶珊等人商量過之後,決定成立國民軍聯軍。


同年9月17日,國民軍在五原城內舉行了誓師授旗典禮,馮玉祥宣佈成立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並就任聯軍總司令。

參加典禮大會的有官兵萬餘人。誓師會上還舉行了易旗儀式,將五色旗更換為青天白日旗。

馮玉祥當場宣佈:為表明國民軍忠於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決心出師北伐,國民軍全體將士加入中國國民黨;並鄭重地向全國發出誓師宣言。會後,馮玉祥、于右任扛著紅旗,率領全體官兵在五原街上游行。

誓師大會後成立了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鹿鍾麟任總參謀長,劉伯堅任政治部副部長,聘請蘇聯顧問烏斯曼諾夫為政治軍事顧問。隨即率部參加北伐戰爭,出師甘、陝,11月解西安之圍。


1927年1月26日,馮玉祥返抵西安。馮在共產黨人的幫助下,在陝甘等地頒佈治理條例,改革地方行政機構,扶助工農運動。

不久,寧漢對立形成,馮玉祥極為憂慮。武漢政府於4月18日決定舉行第二期北伐,馮決定向東進軍與武漢北伐軍會師中原。

他發佈討奉檄文,對鄂、豫、察、綏等地三路出師,自兼中路軍總司令。4月馮玉祥所部被武漢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任總司令。

旋率部東出潼關,鏖戰中原,與北伐軍唐生智部會師鄭州。1927年11月再次擊敗直魯聯軍、取得第二次蘭封戰役勝利。



1928年率部參加第二期北伐。10月去南京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部長,次年辭職北上,被南京政府明令通緝。在1929年和1930年爆發的蔣馮戰爭和蔣馮閻戰爭中失敗下野,所部被蔣收編。

1929年6月25日,馮抵太原之後,被閻錫山軟禁起來。8月1日編遣會議在南京重開,閻因對中央編遣會議不滿,遂聯馮反蔣。

馮決定發動反蔣戰爭。10月10日,馮部將領宋哲元、劉鬱芬、孫良誠等27人通電反蔣,擁戴閻錫山、馮玉祥為副總司令。

戰爭爆發後,蔣介石一面對馮用兵,一面拉攏閻錫山。26日閻錫山突然聲明主張以政治手段解決時局,勸馮令西北軍各部停戰,並將“國民軍”的軍事秘密向蔣報告。

28日, 蔣親赴漢口督師,並任閻錫山為陸海空軍副總司令。12月1日,馮軍反蔣戰爭失敗。馮對閻痛心疾首,密召鹿鍾麟到建安村,命鹿到潼關主持軍事並佯裝與蔣往來,造成欲與蔣聯合之假象。


蔣介石打敗桂系和馮玉祥後,即騰出力量對付晉軍。先接收了天津海關和長蘆鹽運使署等稅收機 關,拒絕支付閻的平津衛戍司令部所轄軍政費用。

這時閻一則深怕蔣、馮聯合,二則受蔣鉗制日重,因此堅定了反蔣的決心。1930年3月14日,閻親自送馮返回潼關。

馮抵潼關的當天,即號召2、3、4集團軍將領57人,發表請蔣下野的寒電。1930年4月1日,閻錫山在太原就任中華民國軍總司令,馮玉祥在潼關、李宗仁在桂林就任副總司令,蔣、馮、閻、桂大戰隨即爆發。


大戰開始後,馮軍在隴海路、平漢路連連取勝,8月初馮組織了大規模的八月攻勢,以徐州為目標,兵分7路猛進,蔣軍岌岌可危。

此時蔣軍從晉軍手中奪回濟南,晉軍退回山西。馮軍發動的八月攻勢因晉軍未予有力配合而未能奏效。

閻錫山為了保存實力,密令隴海線晉軍全部退回到黃河以北, 使馮軍陷入孤軍作戰局面。9月28日,張學良發出籲請罷兵的巧電,派兵進入平津及河北省。

這時馮的部下龐炳勳、劉春榮、石友三等被蔣收買。10月初,蔣軍直攻開封、鄭州。11月4日,閻、馮在太原通電下野。西北軍全部瓦解,馮從此失去了與蔣對抗實力。

但這也成為他轉向民主派的起點。戰 敗後,隱居汾陽城郊峪道河的馮玉祥埋頭讀書,閱讀了社會、政治、歷史及文藝等方面 的書籍。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1933年5月與舊部方振武、吉鴻昌等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一舉收復多倫等四縣,但最終歸於失敗。

此後他隱居泰山讀書,並邀請了一些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講學,共同分析世界大勢,評論國內政局。

同時,加強與各地抗日愛國力量的聯繫。他在住室牆壁上題有一副對聯:“救民安有息肩日,革命方為絕頂人”,用以自勉。



1933年11月,李濟深等聯合第19路軍將領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馮玉祥派代表前往參加。

1935年11月,他同宋慶齡、何香凝等13人,向國民黨當局提出恢復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主張。

1935年4月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12月以蔣答應實行抗日為條件,在南京出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1935年12月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當選中常委。



1936年後,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第三戰區督導長官、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軍政部部長、軍政部陸海空軍撫卹委員會委員長等職。不久受蔣排擠離職,仍奔走於鄂、豫、湘、黔、川等省,積極從事抗日救國活動。

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召開的國民黨五大臨時全國代表大會當選中執常委,1939年11月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當選中執常委,1945年5月國民黨六屆一中全會中當選中執常委。


1946年9月以“特派考察水利專使”名義赴美,同時被強令退役。從1947年起,在美公開抨擊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積極支持國內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並以20年親身經歷,撰寫《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對蔣的專制獨裁統治作了深刻揭露。

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當選為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隨即發起組織民革駐美總分會籌備會。

他發表了《對被開除黨籍的聲明》,正式宣佈“同國民黨內民主派的同志們一起,為推翻蔣介石的獨裁製度,在中國實現和平與民主而奮鬥”。為了防範特務暗害,馮將軍還預立遺囑,表示“要敢說,要敢作,要為人民受難,要為人民死”。



1948年7月31日,應中共中央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在蘇聯駐美大使潘友新的幫助下,自美國回國乘“勝利”輪途經黑海在向敖德薩港(今屬烏克蘭)。1948年9月1日行進途中因輪船失火與女兒馮曉達一起遇難,享年66歲。

裝殮馮玉祥屍體的靈柩後空運到莫斯科,按照遺孀的願意,屍體已被火化。死者的幾名家眷、蘇軍和社會代表參加了葬禮,死者享受到了陣亡軍人的待遇。馮將軍的骨灰盒於1948年11月回到祖國。


菸酒閣大學士


馮玉祥將軍既是一位革命軍人,也具有舊軍人的特質。所以今人在評價他的時候眾說紛紜,甚至兩極化。我們就來全面分析下。

1、革命的青年

辛亥年,清軍新軍準備灤州秋操,在武昌起義後,禁衛軍調回京師,部分南下。駐紮在灤州的張紹曾在部下鼓勵之下舉行兵諫。隨著吳祿貞被刺殺,整個形勢惡化。馮玉祥等舉行灤州起義,建立北方革命軍政府,任參謀長。後來評價為“辛亥光復,發軔於武昌,而灤州一役實促其成”高度評價灤州起義。

(灤州兵諫)

在護國戰爭中,在四川與蔡鍔將軍言和,在三月停戰。

(護國戰爭)

在護法戰爭中,公開通電全國,主張罷兵息爭,南北議和。

可以說在早期就有很強的革命目標。

2、內外革命的幾十年

在陝西、河南馮玉祥逐漸成為方面大員,在1921年已經成為陝西督軍,後擔任河南督軍,直到陸軍巡閱使,陸軍上將。

在二次直奉戰爭中,率部推翻曹錕政權,建立國民軍。

在北伐中,五原誓師,連下陝西、河南。

(五原誓師)

在對日上,濟南慘案後即主張對日強硬;在1933年,組織抗日同盟軍;在抗戰初期,任六戰區司令,指揮津浦路作戰。

之後更是積極奔走,為抗戰捐款捐物。

在解放戰爭中依然選擇站在人民的一面。

3、亂世梟雄

不可否認的是,馮玉祥將軍也有舊軍人的一面,即“成功必須自我與“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的思想。

(馮玉祥將軍)

所以有了反清、反袁、反吳、反奉、反蔣等諸多看起來不可思議的行動,其實放到歷史場景就明白了。

總結

亂世中,人都有多個面向。鄧野先生在寫傅作義的轉型中就如此闡述。放到這裡依然適用。馮玉祥將軍有革命的一面,也有舊軍人舊軍閥投機的一面。

我們在分析歷史中要注意主次,抓主要矛盾,要積極肯定馮玉祥將軍革命的一面。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馮玉祥作為民國時期最具特色,最有顛覆性,最浮誇的軍閥,縱橫幾天不寫就渾身難受啊!

今天就來好好的講講馮玉祥這個人。

革命青年馮玉祥

要說馮玉祥絕對是最具有革命精神的一個人,可以歸攏到最早進行辛亥革命的那波人,當時只是一個營長的馮玉祥在1911年發動灤州起義,不幸的就是全國起義一片成功,遙相呼應,只有馮玉祥失敗了。

但是老馮沒有氣餒,首先老馮媳婦的舅舅陸建章是老馮的後臺,1914年的時候老馮成為旅長,在民國初期,能夠掌管一個混成旅,那都是了不得的人物。1915年護國運動爆發,馮玉祥被調去鎮壓,結果老馮陣前和蔡鍔停戰,也算是很有骨氣了。

袁世凱死後,孫中山又掀起護法運動,老馮又帶著他的混成旅去討伐,結果老馮又跟人家議和了。雖然,兩次議和都有直係軍閥與皖系對著幹的意思,但是老馮是的的確確不想跟南方革命軍打。

在老馮的心裡,孫中山才是正統,馮玉祥有點身在曹營心在漢,到1921年皖系大敗,直系昇天,曹錕將老馮升為師長,老馮率部進入陝西,搶了個督軍,從此坐擁一方,成為名副其實的大軍閥,號稱西北軍。

將反清進行到底,將倒戈進行到底

如果馮玉祥是一個安分的人,大可以學習閻錫山,就窩在陝西閉門造車就可以了,但是老馮偏不,在老馮的心裡,總是想要一統九州。想要成大事,必須入主中原,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老馮抓住機會進入河南,並且想把勢力發展到河南。

當時在洛陽屯兵十萬,想要統治宇宙的男人正是被美國時代雜誌成為“中國最強人”的吳佩孚,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馮玉祥和吳佩孚之間開始進行明爭暗鬥,但是人家吳佩孚必然還是高老馮一個層次,老馮因此處處被打壓。

老馮個子比較高,心裡也能裝事,吳佩孚你不是老整我不是嗎?好,我都給你記著呢?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的時候,吳佩孚給馮玉祥安排了最不好走的一條路,其實有意削弱馮玉祥,但是老馮人稱倒戈將軍不是白給的。早就看穿吳佩孚陰謀的老馮就是按兵不動,等吳佩孚和正面的奉軍打的難捨難分的時候,老馮一個陣前倒戈殺回北京,囚禁曹錕,致使吳佩孚傻了眼,被奉軍打個B樣。

老馮在北京不僅囚禁了曹錕,還幹了很多大事,先是把紫禁城裡面的小皇帝溥儀驅趕出去(後來溥儀投日跟馮玉祥有一定關係),再次殺了皖系的政敵徐樹錚,接近著就策反了奉系中的高級將領郭松齡,馮玉祥、郭松齡、李景林三方締結盟約,齊心協力要打敗張作霖,結果郭松齡前腳出關,馮玉祥立馬就對李景林展開攻勢,致使郭松齡失敗。

可見,老馮的手段是多麼硬。

五原誓師,擴軍四十萬

老馮的傳奇就在於,將北洋軍閥皖系、直系、奉系得罪了個遍,竟然還能有落腳之地,而且隊伍還在不斷壯大。

這下,吳佩孚和張作霖都緩過勁了,開始打馮玉祥,西北軍一時招架不住,馮玉祥乾脆宣佈下野,到蘇聯去考察,等1926年老馮回國之後,老馮就開始飄了,再也不是以前的老馮了,腰包也鼓了,後臺也有了。

在五原進行了盛大的儀式,所有將士全部加入國民黨,並且成立國民軍,在北伐軍節節勝利的情況下,老馮的部隊也算是一股重要的後援力量。

1928年老蔣重新上臺後進行第二次北伐,氣勢洶洶,在北京的張作霖也只能選擇退守東北。在老張跑了之後,馮玉祥這四十來萬人有點閒的蛋疼,再加上老蔣有意針對馮玉祥和閻錫山等地方實力派。於是老馮聯合閻錫山發動反蔣的中原大戰,後來張學良宣佈擁蔣,入關武裝調停,馮玉祥只能下野。

後來老馮雖然沒能東山再起,但還是為抗日發生了點餘熱,在後來的生命力,老馮一直在從事反蔣的活動,還寫了一本書《我所認識的蔣介石》,對老蔣進行批判。

1948年馮玉祥在黑海的輪船上遇難。

關於馮玉祥的評價

歷來都是褒貶不一,甚至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其實都是有失偏頗的,關於馮玉祥的評價,基本每一個和他打過交道的人都不會有好的話,反正縱橫認為,整個北洋軍閥沒有人會得意他。

關於老馮的評價還是周恩來總理在悼念馮玉祥時候總結的比較好:"馮玉祥將軍是一位從舊軍人轉變而成的堅定的民主主義戰士;雖然和所有的歷史人物一樣,由於政治視野的侷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馮玉祥將軍為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將是永垂不朽的。"

縱橫很討厭馮玉祥,所以,就不評價了,評價一個人應該是儘可能的客觀一點。


史論縱橫


馮玉祥,字煥章,河北滄州人。也被民國文人戲稱為“換章” ,因為在中國近代的清末、北洋、民國時期,據不完全統計 ,馮玉祥先後九次倒戈,軍旗換的灰常頻繁。但是他所創立的西北軍,卻活躍在中國歷史舞臺幾十年之久,西安事變的楊虎城,七七事變抗日的宋哲元,被蔣介石槍斃的韓復渠,臺兒莊先立功再當漢奸的龐丙勳,被高樹勳活埋的漢奸石友三等等,皆出自其門下,對中國近現代史影響較大,是個談歷史和軍事繞不開的人物。

從本質上說 ,馮玉祥就是個沒有信仰的新軍閥,傳統的舊軍人代表,即不需要過高褒揚他,也無需過度貶低他,畢竟他還率領吉鴻昌組織了察哈爾抗日同盟軍,與日本人血拼過,全面抗戰爆發後,作為蔣介石的盟兄和民國軍事元老,馮出任了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為抗日做過一定的貢獻。他的歷史風口不少,揀重要的列舉些:

一,北京政變反直,裡外不是人。

馮玉祥是清末淮軍起家,混戰中一步步爬到了陝西督軍的職位,出生地和發跡地都在河北及周邊地區,投靠曹輥成為北洋軍閥直系的將領,最高職務曾是陸軍巡閱使。不過當時的直系實際軍事統帥吳佩孚很不待見丫,嫌隙較大,漸露反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三天即擊潰張作霖主力,馮玉祥沒什麼表演的機會。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為第三路軍司令,任務是出古北口迂迴攻擊熱河的奉軍側翼,馮部上下對這個最苦的任務紛紛不滿 ,張學良趁機送上50萬大洋收買,於是馮部故意放慢行軍速度,一俟直軍主帥吳佩孚離京前往山海關督戰,馮部突然回師佔領北京,軟禁大總統曹錕,順帶把溥儀也攆出了紫禁城。腹背受敵的玉帥由此大敗,逃往兩湖,再後來吳佩孚在湖北與北伐軍作戰再敗,終於退出歷史舞臺。

高潮來了,張作霖以勝利者姿態進駐京津後,也看不起這個背主求榮的馮老總,加之利益分配不均開始擠兌他。馮玉祥見勢不妙,又電邀遠在廣州的孫中山北上,試圖聯合國民黨制衡奉系,可憐孫大總統抱病繞道海上不遠萬里來到北京,鞍馬勞頓,沒多久就病逝了。張作霖成為了安國軍政府實際領導,欲獨霸京畿,馮玉祥不服,所部國民軍與奉軍開戰,不支,退往西北。

跟誰都想混,卻又混得不踏實。

二,從聯蔣到反蔣,終成光桿司令。

在西北的馮玉祥搭上了蘇聯,獲得了大量援助,同時與我黨也關係賊鐵,在蘇制武器和劉伯堅等革命家的幫助下,馮部國民軍實力迅速恢復和膨脹 ,馮當時的正式職務是西北邊防督辦,因此所部正式有了西北軍的稱號。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誓師北伐,馮玉祥立刻通電加入國民黨,開始從西向東進攻老冤家張作霖。

張作霖在蔣馮閻李四方的打擊下敗出山海關,被日本人炸死。國民黨四大新老軍閥會師北平,一年後張學良宣佈易幟歸順國民政府,所謂的北伐戰爭就此結束,國民黨從表面上統一了全國,為了拉攏馮玉祥清共以及對抗汪精衛的武漢政府,老蔣與他換帖結成金蘭之好,允馮主政除平津晉(歸閻錫山)以外的所有華北地區,這算是馮玉祥最風光的時期。

全國統一了,國家也養不起四個集團軍近200萬軍隊了,腫麼辦?老蔣說那咱都裁軍吧,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說好吖;老蔣說我的第一集團軍是黃埔精銳黨軍應該多留點,你們三個的地方軍多裁點好不啦,那哥仨說不好噻,你當我們傻嗎?老蔣說我是中央我命令你們裁,那哥仨說,鳥毛,不服就幹。

於是中原大戰爆發。

馮玉祥治軍還是有一套的,雖然西北軍裝備不如中央軍,但是作戰勇敢,大刀片子輪起來蔣軍確實有些懵比,中原大戰上半場,其實是西北軍佔上風的,蔣介石本人因為指揮部被馮部騎兵偷襲,都差點成了俘虜。後來蔣聽從何成浚的建議,用銀彈和肉彈拉攏馮系一眾大將,韓復渠石友三什麼的紛紛叛變,才穩住了戰局。

該少帥出場了。

擁兵三十萬在關外的張學良是雙方爭取的焦點,好比兩個劍客拼的精疲力竭時,第三人直接決定結果。大約是少帥回憶起馮玉祥是怎麼打他爹的,怎麼坑他老師郭松齡的,觀望半年後終於通電擁蔣並率軍入關,所謂武裝調停,馮閻二部徹底崩盤,雙雙通電下野,馮玉祥所部基本被蔣介石和張學良收編,光桿。

閻老西跑到大連藏了起來,但是不到兩年又能回晉主持工作,而馮玉祥躲上泰山,卻再也沒能掌握軍隊,我個人覺得從這一層上,也能看出馮玉祥御下是有問題的,是有人品缺陷的。囉嗦兩句題外話,張學良由此接管了馮閻在華北的全部權力,樂不思蜀,一年後九一八事變爆發,老窩都丟了,民國曆史就這樣,一環套著一環。

三,出國考察,歸途死的不明不白。

國共內戰爆發後,馮玉祥是堅決反對的,對這個雖然無權但是老部屬滿天下的結拜大哥,老蔣也不好來硬的,就勸他出國考察免得礙眼。馮玉祥拿著老蔣給的差旅費歐洲蘇聯逛了一大圈後,忽然就發現老蔣不行了,於是響應周總理所邀,1948年冬準備回國參加新政協會議。

就在從蘇聯到大連的船上,馮玉祥死於意外火災,也有人說是軍統特務乾的,總之是歷史懸案。

陸軍一級上將,民國軍閥的傳奇,算不上政治家 ,因為他的信仰和政治理念是搖擺或者缺失的,也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一切以已方勢力的利益至上,但無論褒貶,民國史上必有他濃濃一筆。


度度狼gg


現在評價一個人,往往很容易走極端化,或將其捧入雲端,或將其踩入泥底,再加上別有用心之人的渾水摸魚,對很多人的評價更趨於極端。對馮玉祥的評價,大概就是這種極端情緒化的產物。

現在很多人一提起馮玉祥,首先想到的就是“倒戈將軍”、幾家姓奴等等,多以負面形象居多。其實在民國的無數軍閥之中,類似馮玉祥這種,曾投靠多加勢力的軍閥才是多數。反倒能從始至終始終效忠於一個勢力的人,才堪稱鳳毛麟角。

由於馮玉祥道德方面的缺失,進而全面否認其功績,本身對馮玉祥就是不公平的。不可否認,馮一祥倒戈將軍的外號,確實由於他多次投靠多方勢力,反覆無常。但是馮玉祥投靠和背叛的軍閥,都是中國內部勢力,估計還可以看作是人民內部矛盾。

面對日寇的侵略,在民族大義、大是大非面前,馮玉祥是完全站得住腳的。雖然抗戰爆發後,馮玉祥已無兵權,也沒有機會帶兵在前線與日寇奮戰,但是在後方,馮玉祥呼籲抗戰、募集捐款、宣傳抗日行動,雖然未必對抗日形勢有多麼大的改善,但他抗日行為的本身是值得讚揚的。

在民國軍閥割據混戰,“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混亂年代裡,苛求一個軍閥道德層次有多高,本身就屬於吹毛求疵。

當然,這也並非為馮玉祥洗白,馮玉祥的根本身份仍是一個軍閥。軍閥,就是以軍事手段割據一方的勢力,對祖國的統一,本身就是一種妨礙。而軍閥通常也以集團的利益為中心,對統治區內的人民肆意壓榨,是站在人民對立面的。

他們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子弟兵,更不可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國民黨四大新軍閥之一西北軍的首領,馮玉祥當然也不能免俗。他始終視數十萬的西北軍為個人私軍,並以封建家長式的方式統治軍隊,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馮玉祥動輒打罵。西北軍封建家長式的統治作風和兵為將有的軍閥模式,也是最終導致馮玉祥西北軍分崩離析的根本原因。



對馮玉祥,我們不能無限拔高,把他吹捧為一個一心為國為民的道德完人;也不應該肆意貶低,似乎一無是處,完全就是一個卑鄙小人。馮玉祥有其愛國的一面,他曾為抗日四處奔走,也有反覆無常,多次倒戈的經歷。


但是,作為一個軍閥,馮玉祥其實做的並不糟糕。包括馮玉祥的多次倒戈,有很多次都是傾向於進步,並非每次都是為了個人私利。更何況,軍閥之間的混戰,本身就是為了各自集團的私利,馮玉祥為了個人利益,選擇倒戈,也無可厚非。如果非要對馮玉祥評價的話,我想,大概“愛國軍閥”,是最好的評語吧。


鳶飛九天2018


中國近代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北洋政府後期一位實力派的軍閥,一生和蔣介石關係曖昧,和其聯合過,又有過倒蔣行動。他被譽為“基督將軍”、“布衣將軍”、最讓人記憶猶新的還是“倒戈將軍”,他是馮玉祥。



像大多數軍閥一樣,馮玉祥的發跡還是來源於辛亥革命對清政府的衝擊,而這馮玉祥在革命時毅然的宣佈起義,他成為了一位有著革命思想的舊軍閥。其隸屬於北洋政府下的直系,但卻和吳佩孚、曹錕不和,在第二次直奉大戰時期他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了曹錕,並且將清廢帝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後又積極參與支持北伐,在奉系大將郭松齡反奉的時候本來他和郭有密約,但卻因為他的背叛而使得郭松齡孤軍奮戰,最後失敗。接著北洋政府倒臺後,他又聯合李宗仁、閻錫山等人討伐蔣介石,這就是著名的中原大戰,最後因為張學良擁兵入關調停而宣告失敗,之後下野。



在馮玉祥的一生中,他其實也算一位頗有見解的將領,一生為人勤儉節約,在抗日戰爭期間奔赴於抗日救國前線,為抗日做出了不少貢獻。而馮玉祥一生中最讓人詬病的還是殺了收回外蒙的愛國將領徐樹錚,有過多次倒戈。

做為和蔣介石的結拜兄弟,但卻和蔣介石鬥了一輩子,幾乎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後來在國民黨敗退之際,他在回國的時候因為輪船失火遇難,終年66歲。


歷史之絕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5ff0006bc6781a40aed\

荊門陳威


我是“紅雨說歷史”,馮玉祥是安徽人,少年就參軍嗎,後來擔任了北洋陸軍的旅長,師長等,參加討伐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的鬥爭。後來發動政變,將竊取總統職位的曹錕趕下臺,把部隊改為國民軍,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在北京期間發動西安事變的楊虎城曾在他手下任職。


後來,他被張作霖排擠,無奈出了北京城,後來軍隊改稱西北軍。1926年馮玉祥加入國民革民軍,參加北伐。後來,他多次反蔣,但都以失敗告終。九一八事變後,馮玉祥主張積極抗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在多地呼籲抗戰,反對蔣介石內戰。

1946年,他反對美國政府幫助國民黨政府打內戰,呼籲和平,併到美國去考察。後來,他響應號召回國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乘坐輪船歸國。途中輪船起火,馮玉祥遇難。



我們可以看出馮玉祥提倡民主,主張抗日的,所以整體上,他是可以被點讚的。


紅雨說歷史


次次喊著革命名義,打著革命的口號,幹著反革命,逆社會潮流的事!天下只此一家了!抗戰時期,只會喊口號,到處添亂,說是去海外募捐,結果尼瑪一分錢沒捐到,倒是花了十幾萬大洋公款吃喝!還好啊,抗戰中沒掌控兵權,不然說不定也是個投降將軍!北平10萬西北軍,硬是打不過一萬日軍!這就算了,關鍵還不讓中央軍和各地軍閥增援!禁止它們入駐華北地區,還有手下十三太保,有一多半投降日軍!在平津、華北、華中、膠東地區,其偽軍幾乎都是原西北軍班底組建!真是服了他的西北軍!


逆時針的燁


他不就是西北軍閥嗎?

倒戈將軍的由來,不光是反覆換主子,是背信棄義驅逐清皇族出故宮。當然他只是奉蘇聯之命,不過後來又退出蘇共控制了。

其實斯大林也並不真正信任他。等到他手裡沒兵權了,當然就是棄子。

至於後來死在蘇聯輪船上,更是驚人黑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