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沒有無道昏君?

潤楊的紅樓筆記


大清王朝這個字眼一提出來,有的人搖頭嘆息,有的人抱憾終生,有的人極力鼓吹,有的人萬般貶低,孰是孰非,遑論對錯,各家都有各家的道理,不過既然是自媒體我就發表下自己的觀點,本人對滿清可謂無一絲好感,除了領土而言,清王朝從開國到滅亡,根本看不見一點進步。

很多時候我都在好奇,網絡上如此多獻媚,如此多褒獎,如此多清粉從何而來,難道是因為懷念跪著的時代,覺得站起來是種錯誤?難道是因為懷念腦後的豬尾巴,覺得現在頭型太醜?難道是因為懷念自稱奴才,對現在稱呼自己感覺很沒面子?

處殿堂之高,望臺下一堆匍匐身影,撅起屁股山呼萬歲,奴才給您請安,為奴而不得?

處世界一隅,望天下列強並起,背過身影屁股對人,如瞎子般面對世界,直到被暴打還死不悔改?

以一民族之私利,蒙逼萬民之眼睛,不斷培養奴才為求不過江山之鞏固!

現在還有多少人眼睛睜開了,心還是封閉的。。。。

所謂昏君明君,只有放在歷史長河中才能論斷,現在就一一趣評,從頭到尾一個不落下。

第一個:.清太祖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同志站在小民族角色來看,毫無疑問是個英雄,十三副鎧甲起兵那份膽氣真是沒得說,可是起兵之前也不過是遼東大將李成梁的養子,藉著養父的庇護,從一個小小部落酋首,逐漸成為大部落首領,在養父去世之後,就開始露出獠牙,狼之所以為狼皆因為不懂感恩,站在民族立場來說,這個並沒有錯,錯的只是李成梁看錯人,或者有啥難言之隱。起兵之後的他漸漸統一女真各部族,什麼生女真,熟女真,野女真都對他臣服,然後就開始四處劫掠的一生,努爾哈赤並不是一個有長遠戰略野心的當家人,他終其一生不過是以劫掠為主業的只是這個強盜頭子手腕很足,三國演義也學的不錯。

總體評價:水平不過如冒頓,也先之流類似,多點頭腦,有幾個好兒子是他的優點。

第二個:清太宗皇太極

作為清朝的第二任酋長,也算第二任皇帝吧,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比他老爹要厲害的梟雄式的人物,他最大特點就是懂得學習,學習先進政治制度,並結合女真實際情況,發展自己。

算是一個有遠見的酋長,如果說第一代酋長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那皇太極可以說是幾乎實現清朝制度完善以及一統中原的雄心,死早了怨不得別人。

總體評價:做酋長而言他是一個英明的酋長,比他爹強。

第三位:攝政王多爾袞

提到清朝帝王,如果不提這位有帝王之實沒有帝王之名的多爾袞,那是不公平的。沒有多爾袞,就順治皇帝那熊樣還入住中原,這就是個笑話。

多爾袞是清朝最大的功臣還是沒有之一那種,他主政時間段就是漢民族受苦受難的時間段,一個及暴力,狡詐,鷹隼,於一身人,還懂政治和權利制衡,民族分化。如果滿清有人才那麼他是第一人,比後世康熙都要強。借力打力,分化瓦解,民族政策打壓,手段之黑暗,殘忍世界歷史上無出其右。

總體評價:多爾袞是一個完美的獨裁者,一個功在滿清的人。

第四位:清世祖順治

順治6歲登基,24歲駕崩,一個存在感不強君主,在為18年,貌似啥也沒做,做了一輩子傀儡,可是人家命好啊,入關第一人皇帝可是人家命好啊,定鼎江山,不過就是論事的話,既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用庸主形容恰如其分。

總體評價:弱弱的小受。

第五位:清聖祖康熙

敢用聖祖,可見其人還是不俗的,康熙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人物啦,借北京文化界的光,無數電視劇都上演他的故事,比如微服私訪啊,康熙王朝啊,韋小寶啊,無數美化之下,這傢伙成了一代聖君,也算是吧。

他在世時,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徵格爾丹,定中俄《尼布楚條約》,說是有作為的帝王不過分,不過咧,在王朝上升期,做這樣的事情,也是正常的,他的功績站在國家民族層面沒什麼好黑的,開疆擴土,滿清唯一功勞他佔據大半。可是對於科技的還有海外的不敏感讓他丟分,自己都是因為一個德國牧師的話才坐上皇位,還有個外國朋友湯若望,為何還是不開眼看世界?因為一貫的自大和自傲?也許就是如此,或者說怕民智開啟之後的報應。也說的通!

總體評價:有為君主,瑕不掩瑜,不黑不吹,不過晚期瞎掰禍害啦他兒子,好大喜功算一弊端,國庫空虛他要背鍋。

第六位:清世宗雍正

雍正在我看來應該是滿清除多爾袞之後的第二人,首先他是一位鐵腕皇帝,給人冷酷無情感覺居多,其次他的政策改革非常成功,當政僅13年,就改善康熙晚年不少弊政,給腐朽的大清國勃勃生機,國庫充盈,民生也還說的過去,就是文字獄這個事情,他做的太多太多,對底層民眾的控制那是變本加厲。

總體評價:一位勤勉上進的皇帝,實幹是他的作風,殘忍是他的標籤。如果不嗑藥,應該可以活的久點。補啦坑爹父親的坑,給啦兒子繼續霍霍的資本,算是承上啟下吧。

第七位:清高宗乾隆

本人最看不上的清朝皇帝來了,乾隆皇帝可說是掌權時間最久的清朝皇帝,他號稱“十全老人”,他的成功,一大半歸功於他爹雍正,給他留下的一片大好山河。

他接手時候的清朝,算的上是清朝,最朝政清明,吏治廉潔,國庫充足的時期。因為形勢一片大好,所以乾隆這個皇帝做的那是真快活,下江南,遊漠北,全國各地到處灑種子。上行下效,整個國家奢侈成風,人民日子那是難過的,沒有番薯土豆估計會餓死大片。晚期完全是一片亡國之君樣子,唯一做件好事情就是給兒子留下價值15年財政收入的遺產,和中堂真無奈。我咋就成遺產啦。

總體評價:錦鯉皇帝坐天下,命好不是我的錯,明君談不上,他要是在明朝會被罵成連朱厚照都不如的昏君,可惜慶幸的是他生在滿清,一個更加專制的巔峰,開口說話不是打屁股而是被殺的時代。

第八位:清仁宗嘉慶

嘉慶皇帝是大清王朝由盛走飛流直下的時期,大清的這艘破船明顯開始力量不足,全國各地官員腐敗,白蓮教起義如火如荼,一場起義,大幾千萬人死去,讓吞啦和中堂遺產的嘉慶皇帝也是口袋空空。

西方出現工業革命,國內白蓮教起義,內憂外患頻現,此時清王朝卻還閉關鎖國,重農抑商,導致清朝全面落後於世界,面對內憂外患,還是矇眼看世界。最後碌碌而終,報應到後世子孫去啦。

總體評價:昏聵無能之人,不算昏君。

第九位:清宣宗道光

道光皇帝有一個標籤,那就是節儉,一個雞蛋幾十兩銀子,一個補丁幾十兩銀子確實很節儉。我就有點想不通,如果他走出紫禁城看一看,還會不會覺得自己節儉?一個長在深宮,從來沒有出去看一眼自己帝國的皇帝,又怎麼可能真正瞭解自己的帝國到底如何。

面對著打來的西方列強居然問,英吉利法蘭西在何方?殿下群臣一個都答不上來?真是無知無畏啊!

總體評價:說他昏君比較過分,可是什麼都不懂做皇帝,這是亂入,不是昏君也是昏君啦。既不懂自己國家,也不懂西方世界?感情你那腦袋裝的都是大便嗎?

第十位:清文宗咸豐

咸豐這傢伙在位11年,命不太好,短短時間接連出現太平天國起義,第二次鴉片戰爭,一個差點推翻滿清,另一個使得清帝國國勢下降迅猛,這些讓他就和明君無緣啦,但是還沒到昏君程度,他能成昏君完全是因為所託非人,居然讓慈禧太后成立掌權者。

總體評價:昏君一個在位時期只知道逃避,一味自我麻痺,懦弱無能,最後還給自家王朝留下禍害。

第十一個:清穆宗同治

同治皇帝時期,國內階級矛盾激化,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朝廷也出現所謂洋務運動,這期間,清帝國積極致力於現代化軍事裝備和訓練,打出了“自強”和“求富”方針,可惜只是一個漂亮空殼,不堪一擊。同治20歲駕崩,並沒有真正的建樹,沒有什麼好評價的。

總體評價:傀儡而已,唯一好處是給人留下花邊新聞。

第十二個:清德宗光緒

光緒在位不短,可卻一直都以一個傀儡身份存在,大權在慈禧太后手中,戊戌變法就是想要奪回政權,卻落得個軟禁下場,一個可憐之人啊。想要有一番作為卻有心無力的可悲皇帝。其實歷史給了他機會只是沒有抓住。

總體評價:大半生都是傀儡,庸主而已,昏君談不上,想奮起沒機會,光緒輸光。

第十四位:清末帝溥儀

溥儀清朝最後一個皇帝,三歲登基,六歲退位,前期是完全沒有自主能力的皇帝。清帝國覆滅後卻還一直想復辟,成為偽滿洲國皇帝,日本人傀儡,如果不是新中國出現,他的人生晚年應該非常悲慘。

總體評價:當皇帝沒法評價,三歲孩童做朝堂,怎麼評價?後期所作所為反應如果做了皇帝必定是昏君。

最後總結一下:大清皇帝,也沒幾個英明之主,庸人居多,政客不少,能稱呼明君的康熙算半個,雍正算一個,多爾袞算雄主,努爾哈赤算首領。其他的不夠格!


阿斗不傻


笑死了,清朝沒有昏君?

比如,道光。

所謂勤儉都成了笑話。大臣以穿補丁為榮,結果給朝服打一個補丁需要200兩銀子,裡面卻全是華服美器。而道光給黃袍打補丁一個就花費1500兩。

更愚蠢的是,聽太監說腕果(雞蛋)一個要10兩銀子就嫌貴不吃。結果某日問大臣曹振鏞早餐吃什麼,曹振鏞說早餐吃了兩個雞蛋,道光驚詫萬分,問你怎麼能這麼奢侈,朕都捨不得吃一個?曹振鏞汗水都被驚出來,當然明白怎麼回事,又怕太監報復,急忙說,微臣家雞蛋都是自家母雞所產,又比較小,所以便宜。道光恍然大悟,卻不知派人上街市上打聽下,10兩銀子可以最少買5000個雞蛋回來。命令內務府買母雞產蛋以節省費用,結果太監們直接把母雞弄死,道光過後也再也沒吃到過已經便宜到一兩銀子一個的雞蛋。

如此昏聵,不是昏君是什麼?


四川達州


清朝確實沒有什麼昏君,像努爾哈赤、皇太極那都是創業人物。 清世祖福臨雖然傳說當了和尚,但其實是一個很能幹的皇帝,重整農業,整頓吏治。要是他這時候掉鏈子,可能就被打回關外了。

接下來的康熙、雍正、乾隆,都是不錯的皇帝,基本上達到了國泰民安。

到了嘉慶皇帝,當時的大清朝其實已經在走下坡路,但這是一個時代累積的問題,非人力可以挽回,而且嘉慶皇帝的口碑還是不錯的,諡號是仁。史上諡仁的就沒有壞皇帝。

再到後面的道光皇帝。清朝進一步衰落,但道光皇帝還是不錯啊,一來本人節儉,二來也幹實事,沒有什麼不上朝啊、淫亂後宮、亂殺大臣、大批徵用民力虐待百姓等以前皇帝經常乾的事。也算是一位合格的守成皇帝了,但無奈碰上了鴉片戰爭。那是世界格局的大變化,換史上任何一個皇帝來,基本上也是這個局面。

道光可能是世界上最瘦的皇帝了。

接下來的咸豐皇帝,他的最大貢獻就是起用漢臣,曾國藩這些人都是他提拔起來的。要不是他幹了這件事,清朝可能早就亡國了。

再接下來的同治、光緒等等,他們的個人能力以及品行方面看,都不算一個壞皇帝。

垂簾聽政的慈禧,能力也是很強的。把她說得一無是處禍因秧民,那也不全是正確的,至少不昏不暴。

從這個角度看,清朝是沒有昏君。

為什麼呢?

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清朝的皇帝始終是有憂患意識的,他們畢竟是從關外入主中原,數十萬人統治百倍於已的人口,心裡還是有些提心吊膽的,不敢太放鬆胡來。所以清朝皇帝也比較重視皇子的教育問題,清朝皇子六歲開始正式讀書,一般從早上四五點就起床,學到下午三四點,而且沒有周末,一年到頭不過數天的假期,完全是按照學霸來培養的,功課裡有文有武,而且積極學習漢文化。

所以,清朝皇帝沒有懶皇帝,這是以前學習努力慣了。

另一點,清朝不是按嫡長子制來傳承的,自康熙之後,他們就沒有太子,沒有人生下來就註定要當皇帝,這裡面有一定的競爭機制,這使得清朝的皇帝在皇子期就接受過政治鬥爭的洗禮,白痴可當不了皇帝。


腦洞歷史觀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都是清粉胡說八道而已。

自己看看滿清最後幾個皇帝,如果這還不算昏君,什麼是昏君?

道光皇帝狗屁不通,自己沒實力還敢主動招惹列強,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

咸豐皇帝就更失敗,國家在他的時代內憂外患,英法聯軍殺入北京城,一把火把圓明園都燒了。

區區太平天國一群神棍,帶著幾千廣西農民,竟然突然幾十萬清軍圍追堵截,在中國腹地橫行十多年。

新疆、甘肅、寧夏、陝西、雲南等等幾乎半個中國都差點丟了。

再看同治,政績全無,逛窯子逛的一身性病送了命。

光緒雖有野心,無手腕,沒有權力卻試圖變法,最終搞得維新百日就失敗。

同時,試圖通過甲午戰爭撈到實權,結果慘敗,連臺灣都丟了。

最後的溥儀,更是不堪入目,乾脆做了大漢奸。

至於所謂康乾盛世主要也是靠吹。

乾隆時期被吹為大盛世,實際上呢?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國派出的第一個訪華使團到達中國。英國人對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好奇。

他們相信,中國就像《馬可?波羅遊記》中所寫的那樣,黃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綾羅綢緞。

然而,一登上中國的土地,他們馬上發現了觸目驚心的貧困。清王朝僱用了許多老百姓來到英使團的船上,為英國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

英國人注意到這些人“都如此消瘦”。

在普通中國人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國農夫喜氣洋洋的臉。這些普通中國人 “每次接到我們的殘羹剩飯,都要千恩萬謝。對我們用過的茶葉,他們總是貪婪地爭搶,然後煮水泡著喝”。

18世紀工業革命前期,英國漢普郡農場的一個普通僱工,一日三餐的食譜如下:早餐是牛奶、麵包和前一天剩下的鹹豬肉;午飯是麵包、奶酪、少量的啤酒和醃豬肉;晚飯是麵包和奶酪。星期天,甚至可以吃上鮮豬肉。

工業革命後,英國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國普通農民家庭的消費清單上還要加上兩三加侖脫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脫淡啤酒,黃油和糖各半磅,還有1英兩茶。


乾隆年間的中國人吃的是什麼呢?

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的主要食物是粗糧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憐。

通常情況下,在春荒之際,人們都要採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時代,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比比皆是。

據《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業卷》介紹,普通英國農戶一年消費後,可剩餘11鎊,約合33~44兩白銀。

而一箇中等中國農戶一年全部收入不過32兩,而年支出為35兩,也就是說,辛苦一年,還要負債3兩,才能過活,根本沒有生產剩餘。

所以一旦遇到饑荒,普通人家會立刻破產,賣兒賣女十分普遍。


薩沙


個人觀點:

清十二帝,從本質上說都不是暴君或無道昏君,當然這個觀點可能會與某些大漢民族主義者的意見相左,但我們應該學會用客觀的視角來審視歷史、詮釋歷史,也唯有此才能更好地書寫歷史。

努爾哈赤“天錫智勇”、“神武絕倫”;皇太極建清立國,實力強盛;順治冊封達賴,穩定邊疆;康熙一統金甌,立功絕域;雍正日理萬機,研求治道;乾隆“勵精圖治”,“揆文奮武”;嘉慶“崇儉勤事”,“削平逋寇”;道光守成令闢,宵旰之憂;咸豐“任賢擢才”,“洞觀肆應”;同治“沖齡即阼”,惜哉、甚矣;光緒“欲張撻伐,以湔國恥”;宣統“沖齡嗣服”,為公遜位。於此觀之,清十二帝何者為暴君?何者昏庸無道?

後金初立,與明互有攻伐,死傷之事,不可皆罪於後金,不然,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從何而來?官逼民反乃自然之理耳。

明洪武稱帝后肆殺功臣,清則不然。

明永樂踐祚皇位,清則未有。

明萬曆曾長達二十八年未上朝。清朝自康熙起“御門聽政”,春夏辰初,秋冬辰正,幾乎可以說是“歲無需日”的。而清康熙以前的皇帝都是有事才上朝的,幾乎沒有定製,由此可見清朝皇帝之勤政愛民了。

明天啟時宦官亂政嚴重,清則有令不準宦官參政。

明崇禎剛愎自用,清則審慎而為。

明之儲君大都養尊處優,清則奮發有為,康熙精於西學,乾隆通滿蒙藏維漢等語言。

由此觀之,清朝從本質上說是沒有暴君或無道昏君的。

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錢先生的畫報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一書中說:“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王朝就是大清王朝,最優秀的皇族就是愛新覺羅皇族。

清朝皇帝們統治國家的能力和水平的確是歷朝歷代中最高的,清朝皇帝的整體素質、學識、修養、才能也是最好的,平均壽命也是歷朝歷代中最高的,拋開民族偏見,這幾點你不承認還不行。

一般來講一個王朝最多能出兩三個偉大君主,西漢也就是高祖劉邦和武帝劉徹倆人能幹,東漢只有一個劉秀,唐朝只有李淵、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是前賢后昏還算不上,宋朝只有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倆人算比較厲害一點,明朝只有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二人厲害。

而清朝從努爾哈赤到乾隆六代皇帝都可以躋身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不斷開疆拓土保持150多年的全盛局面,這是任何一個王朝也比不上的。

從努爾哈赤到乾隆都是一流水平的皇帝,並且一代比一代優秀。嘉慶、道光、咸豐等皇帝也算是合格的守成之君,只有同治不合格,同治是一個有病的頑童,年僅19歲就去世了。

清朝皇帝都很勤奮努力,瞭解並努力完成自己的職責,智商、情商都很高,整體表現都很優秀,幾乎找不出大的過失錯誤,清朝皇帝做得最好的一點是沒有虧待屈殺功臣能臣的惡習,他們是對敵人殘暴無情。


流賊聞之心膽搖


首先,問題就是錯的,清朝有無道昏君。

如下:

1,咸豐帝,外敵入侵首都被破,驚懼而死,不算無道昏君麼???

2,慈禧太后,執政半個世紀,專權賣國誤國,從英法到日俄再到八國,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用軍費辦大壽,不算無道昏君麼???如果秦檜算漢奸,籤無數議和合約的慈禧不算漢奸麼?

3,同治帝,沒有任何政治作為,甚至在親政前花柳病死,不算無道昏君麼???

4,宣統帝,大清滅亡不關它事,但是甘願淪為偽滿洲國皇帝,不算無道昏君麼???不算漢奸麼???

另外,順治皇帝殘暴不仁屠戮江南百姓,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康庸乾雖然是盛世,但是文字獄越來越頻繁,限制文化發展。


太陽王子001


滿清當然沒有昏君了,中國曆朝歷代都是昏君,就滿清人家都是明君,,文字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都是聖明之舉,割地賠款,人家那叫友情贈送。。滿清是全宇宙最偉大的民族,人家和和高麗棒子合成宇宙雙嬌👎👎👎👎👎👎


雲淡風清67195376


這都是一部分歷史發明家們的胡吹亂捧罷了,

評價一個時代的帝王,要看從什麼方面去評價,如果說像歷史上的帝王們一樣,好殺,殘忍,那叫暴君(滿清有一個)


而昏君,是指昏聵不明、荒淫無道的帝王君主,比較有名的,中國有紂王,秦二世,漢元帝,漢成帝,漢安安帝,晉惠帝,北齊武成帝,北齊後主,陳後主,唐肅宗,唐懿宗,宋徽宗等人,事實上,所謂的昏君,在歷史上還有很多。

而最近網絡上瘋狂吹捧的“滿清無昏君”給不懂歷史的人的概念就是“滿清都是聖君,明君”“也只有清朝是無昏君的”這種概念,其實是錯誤的。


按照上邊關於昏君的介紹,大家會發現,不僅清朝沒有昏君,明朝也沒有昏君,這沒什麼可誇讚的,整天把滿清無昏君掛到嘴邊的,也只不過是清粉包衣們自娛自樂,自嗨高潮罷了,


誠然,我們說了,以哪種方式看歷史就有哪種收穫,如果以一個君王不務正業,整天吃喝玩樂,聲色犬馬就是昏君。這樣的話,中國歷史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君主都可以稱得上昏君。而滿清,幾乎就可以全中了,


當然這樣評價清朝,會遭來很多帽子,有些人不懂歷史,卻會發明歷史,會扣帽子,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通病,你不贊同他們滿清無昏君的說法的話,那你肯定就是種族主義者,是狹隘的大漢,這豈不是可笑,沒有一個人是從歷史過來的,誰能真正定義歷史?所以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不就行了?

所以我說的是一家之言,不像有些人總是要代表所有人去評價歷史,以專家身份編造歷史,罷了,咱們看看所謂的滿清無昏君。

人們都知道,滿清的皇子繼承皇位,並不是像之前一樣是嫡長子繼承製,而是所謂的則賢制,也就是說,選一個賢明的皇子來當皇帝。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滿清的皇子們都必須通過各種手段來表現自己,那麼就是勤奮,表現自己的能力,能辦事,所以有些人就說了,勤奮看到了嗎,所以是無昏君。


這就大錯特錯了,作為國家的統治者,一個勤奮的不是地方的皇帝,比一個昏君的危害還大。比如說明朝的崇禎皇帝,勤奮倒是勤奮了,結果呢?

清朝皇帝勤政,但除了雍正做出了些事之外,其他的,沒有一個用到地方的,

從被稱作“聖祖”的那位開始,吹捧差點到了天上去,其作為卻和朱允炆差不多,為爭權奪利而囚功臣,急於搞撤藩卻讓大半個中國重燃戰火,只是他的對手比朱棣差了不是一點半點,才讓他僥倖成功,至於五千人打沙俄八百人,都說贏了卻把貝加爾湖送出去(昏不?)為了把明朝最後一點殘餘勢力撲滅,竟然選擇和荷蘭殖民者一起攻打臺灣(昏不)一生窮兵黷武,國庫裡能跑馬,官員貪汙,政治腐敗,也就虧了他有個好兒子,他的孫子有個好爸爸,幾乎是累的吐血了一樣給他裱糊,才能收拾回來一點局面,結果轉眼就被好孫子給揮霍完了。


康熙暴虐,窮兵黷武,執行文字獄政策,說他庸君都算高看他了,至於雍正,雖然暴虐,最少也幹實事,但到了乾隆時期,窮兵黷武,驕奢淫慾,道光窩囊,同治光緒更一個比一個窩囊。相對來說嘉慶這種平庸的除了沒存在感之外都算得上道德楷模了,你能說這些人都是明君麼?

確實,以寬鬆的標準來看,這些人算不上昏君,但也絕對不是明君,最少也都是庸君,要以嚴苛點的標準來看,這些,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的四無君王們,鐵定的昏君。


關河南望


首先,清朝不是被暴力革命直接推翻的,而是最終以孫中山和袁世凱南北合談的方式,讓清帝和平退位,結束帝制,並在憲法上保證了清皇族的合法地位和權益。這與以往的朝代變更有著本質區別,也就是說,從法理上,已經沒必要用“誇大”“汙衊”的手段去否定前朝,來突顯本朝的偉大和正確。這是有清一代沒有無道昏君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歷史都是後朝寫前朝,而有關清朝的第一部有著官方背景,由袁世凱牽頭編修的史學《清史稿》卻是由前清遺老們編著的,他們受聘於民國政府,卻在《清史稿》中大肆頌揚前清,詆譭民國。時人抨曰:

“彼輩自詡忠於前朝,乃以誹謗民國為能事,並不顧其既食周粟之嫌,遂至乖謬百出,開千百年未有之奇。

可見,編史者不僅不會去潑髒水,還有可能對前朝歌功頌德,這個基調,也是清代沒有無道昏君的重要原因。

最後,出於民族團結和基本國策,本朝對很多事是“避而不談”,官修《清史》久久不能問世,原因錯綜複雜。無道也好,有道也罷,最終都要為和諧大道讓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