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為什麼很多人對他的評價卻不高?

None______

馮玉祥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根本的原因就是馮玉祥一直以來都反對蔣介石!

而且馮玉祥本身就是蘇聯和我黨扶持的軍閥,如果不是馮玉祥後來背信棄義,現在的馮玉祥應該是評價最高的軍閥,沒有之一。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需要一個向左的軍閥,因此,在宣傳的時候給予正面的形象,這些軍閥就是馮玉祥和張學良,在宣傳的時候,只講正面,如張學良改旗易幟,西安事變;馮玉祥趕走溥儀,反對蔣介石,積極抗日等。通過他們正面的形象,來宣傳反蔣,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實際上馮玉祥在我方根本就不是受待見的人,1959年廬山會議上批評彭德懷時,林說“是野心家、陰謀家、偽君子、是馮玉祥式的人物。”毛說:“人們只看到你簡單、坦率、心直口快,初交只看到這一面。久了,就從現象看本質。彎彎曲曲,內心深處不見人。人們說你是偽君子,像馮玉祥。真偽有矛盾。不能說全部假,對敵鬥爭是真的。心中很嚴重的東西不拿出來。”劉說:“魏延的骨頭、朱可夫的黨性、馮玉祥的作風”

可見,馮玉祥根本就是被人瞧不起,之所以有正面形象,就在於宣傳的需要!

真實的馮玉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反封建反帝制的辛亥革命中,馮玉祥的確是堅持到底,灤州起義反清,袁世凱稱帝倒袁世凱,甚至是後來在倒段祺瑞、張作霖等北洋軍閥時都說得過去。但是這個手段有點太過卑劣。

而且為了得到蘇聯的支持,馮玉祥先策反郭松齡,後刺殺收復外蒙的徐樹錚,得到前往蘇聯的車票,在蘇聯的支持下走向人生巔峰。這個沒有毛病,有毛病的是,人家支持你肯定不會因為你殺了幾個人,策反了幾個人,而是你承諾給別人帶來多少利益。只不過後來馮玉祥背棄蘇聯,不然賣國的事肯定得坐實。

從當時人對馮玉祥的評價都及其低

張學良說馮玉祥:馮玉祥這人專門說假話,他差不多沒有真話,我跟他接觸就有這樣的感覺。

這裡不是說張學良怎樣怎樣,但是在為人處世上,張雖然有紈絝子弟的作風,也還算可以,而且和馮玉祥接觸過的人,和張學良的看法都差不多,只不過張學良比較有名,而且和其淵源比較多,所以,引用了張學良的話!

周恩來總理在悼念馮玉祥將軍時稱:"馮玉祥將軍是一位從舊軍人轉變而成的堅定的民主主義戰士;雖然和所有的歷史人物一樣,由於政治視野的侷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馮玉祥將軍為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將是永垂不朽的。"

這是周恩來總理在悼念馮玉祥的時候說的,在悼念、悼念、悼念!中國人講究不說死人壞話,在悼念的時候依然說:由於政治視野的侷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可見,周恩來雖然給予正面評價,但還是有貶的地方。


史論縱橫

孫中山先生說過: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對正面人物馮玉祥的評價不高,這是因為馮玉祥將軍緊跟時代潮流,多次改變政治立場

,不同程度地得罪過滿清、北洋,國民黨、共產黨等方面的一些人物。

對馮玉祥的詬病,主要是指責他反覆無常,陣前倒戈,有人還總結歸納了他的八次倒戈行為,把他稱為倒戈將軍。且不說八次倒戈的說法靠譜不靠譜。就算八次倒戈都是事實,還要看人家的倒戈行為到底對不對。倒不倒戈不重要,大是大非才重要。

馮玉祥將軍一生做了許多事情,然而主要的功績是反清,反直,抗日,倒蔣,其中就涉及幾次大的倒戈。第一次,在灤州發動起義,這是反對清朝腐朽統治的革命,是大勢所趨的正義行為。如果這也錯了,難不成武昌起義也錯了,辛亥革命也錯了?不是說好要反對帝制,建立民國的嘛。第二次,在四川與護國軍蔡鍔聯絡倒袁。後來又參與討伐張勳。如果辛亥革命是首創共和,護國戰爭是再造共和,討伐張勳是三造共和的話,馮玉祥將軍無役不與,是摧毀帝制的功臣。

第三次

,在武穴停兵,不打孫中山,批評段祺瑞。第四次,在北京發動政變,使美國看好的吳佩孚遭到失敗。第六次,在五原誓師,大張旗鼓的支持、策應國共合作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這幾次都是為了推翻北洋軍閥,支持國民革命,是堂堂正正的正義行動。

以下幾次就不見得是馮將軍的功勞了。第五次,拉著郭松齡倒張作霖。第八次,發動中原大戰,先後聯合閻錫山、李宗仁等人倒蔣。如果說這兩個行為尚有待于思考的話,那麼第七次,在國共分裂時倒共就肯定是錯了。欣慰的是,馮玉祥將軍最終加入反飢餓,發內戰,反迫害的行列,義無反顧的與共產黨合作。

滿清的遺老遺少,為北洋軍閥袁世凱、吳佩孚、段祺瑞等評功擺好的人,都不會給馮將軍多高的評價。個別共產黨員對他也有負面評價。


柳如嫿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安徽巢湖人,成長於河北省保定市。本屬直係軍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倒戈,改為國民軍,後敗退西北,成為西北軍。抗戰期間,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解放前夕,從蘇聯坐船回國,遭遇火災意外身亡。

曲筆一下吧,這人可以與歷史上幾個著名的N姓家奴相提並論,排名第一的是呂布,第二是侯景,那接下來就是馮玉祥了。呂布的故事大家比較熟悉,先後跟著丁原、董卓,又分別把二人幹掉,在歷史上名聲是不怎麼樣的。

侯景也很牛逼,除了名氣比呂布略小,乾的事一點不弱。這位在北魏末期民變中嶄露頭角的起義軍將領,先是在爾朱榮得勢時率軍投奔,當高歡消滅爾朱家族後又加入高歡帳下;不久高歡病死,侯景立刻叛變投梁,但向梁武帝求親失敗後立刻舉兵反叛,甚至在公元551年自立為帝。但這位屢次背叛舊主的侯景也沒落得好下場,在兵敗於揚州刺史陳霸先並被處死後,憤怒的人群將他的屍體割成碎片,搶食一空。

以下為重點。

但真正將“反叛倒戈”這一行為發揚光大到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的,還得當數民國時期軍閥馮玉祥。馮玉祥字“煥章”,因為一生中時常背主倒戈,有人將其字改為“換章”,更送上“倒戈將軍”的稱號。後世研究者經過仔細考證,確認其一生中倒戈的次數共為八次,分別是灤州起義倒滿清,護國運動倒袁世凱,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北京政變倒吳佩孚;拉郭松齡時倒張作霖,五原誓師倒北洋政府,國共分裂時倒共,到了中原大戰又倒蔣介石(見維基百科“馮玉祥”詞條)。面對這位一生都忙著反叛舊主的晚輩,地下的呂布若是有知,也要感慨一聲“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了!可以說他的一生充滿背叛,外號倒戈將軍,你說他人品怎麼樣?最讓人髮指的就是此君背叛的人有好些都是非常信任他彼此交情很好的,或者聲譽很好的

最典型的就是吳佩孚,在軍閥紛紛爭取列強支持的情況下他一生不出賣主權、不住租界、不借助任何國外勢力,而且在此情況下練出一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在世界上也有相當聲譽,是第一個上《時代》的華人,蘇聯最初想要支持的就是吳,認為他是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因為吳不肯和國外勢力合作,所以才選了孫,馮的倒戈直接葬送了吳統一中國的希望

在民政上自號節儉,但是賦稅極重,在治地還曾用連鈔票都不算的白條掠奪財富,然後說已經給錢,當時不管是軍人、政客、文化人、平民都對他惡評如潮

一個外表大老粗、生活看上去簡樸,但是為惡極大的混蛋,打仗手藝尚可

因為最後投靠了襠,所以在襠自己製作的歷史中名聲很好

他把對自己的評價寫了一首詩《我》,刻在墓誌銘上:“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求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奮鬥不已,守誠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盡心盡力,我寫我說。咬緊牙關,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在保定的淮軍二代

1882年11月6日,馮玉祥出生,出生後他被命名為馮基善。父親馮有茂是淮軍,駐紮保定府,因此保定成了馮玉祥兒童時代的養育之地,第二故鄉。馮玉祥一生都是保定府口音。

1892年(10歲),營裡有一個兵額,決定給馮有茂的兒子補缺,因怕被別人搶去兵額,來不及問,就給直接編造了一個名字“馮御香”登記入冊,後改為“馮玉祥”。從此,馮基善就更名為馮玉祥。

1894年(12歲),入保定練軍營拿槍操練。1896年(14歲),加入淮軍;1902年(20歲),改投袁世凱的武衛右軍。1911年(29歲),武衛右軍改編為新編陸軍,任管帶。

第一次灤州起義倒清政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成功,王金銘、施從雲、馮玉祥等人準備響應南方革命。1911年12月31日灤州起義爆發,1912年1月2日,宣佈灤州獨立,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終因敵強我弱而失敗,起義失敗後馮玉祥被革職法辦,本應判以極刑,軍閥王懷慶見其相貌堂堂,憐其年輕,故保其一命,遞解保定。

護國護法雙倒戈

後任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1915年(33歲),率部入川與討袁的蔡鍔護國軍作戰,曾一度擊敗蔡鍔,獲袁世凱頒發三等男爵。後暗中與蔡鍔聯絡,於1916年3月,議和停戰。1917年4月,被免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職,7月率舊部響應段祺瑞的討伐張勳復辟,復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

1917年(35歲),皈依基督教並受洗,並利用宗教力量來控制軍隊,有“基督將軍”的稱號。1918年2月,護法運動中被段祺瑞命令率部南下攻打孫中山、陸榮廷的護法軍,馮玉祥在湖北武穴通電主和,被免職留任。6月,率部攻佔湖南常德後,才被撤銷處分

驅趕溥儀的北京政變

1918年6月14日(36歲),段祺瑞的心腹徐樹錚殺死馮玉祥夫人的姑父、主張南北議和、支持直係軍閥的北洋元老陸建章。11月,段祺瑞為了安撫馮玉祥任命他為湘西鎮守使。七年後,1925年,馮玉祥殺死徐樹錚為陸報仇。

  魯迅的文章,是文人的文章,是社會的良心,但不是符合法律精神的邏輯推理。結論是:蘇聯和日本的壞,是不相上下的;馮玉祥不僅是三姓家奴,還是賣國賊。段祺瑞被吳佩孚打出北京,卻和吳惺惺相惜;吳佩孚和張作霖把他捧出來做國家元首,他卻對馮嗤之以鼻!段是個直人!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馮倒戈被動政變,吳佩孚從天津逃走,段祺瑞致以安慰,並指點去路,而吳佩孚則把自己的輜重全部留給段。吳段的關係很有古風!

  1924年馮玉祥北京政變:

  有國際因素。馮玉祥本來被吳佩孚推薦為河南督軍,但馮一到任,就把吳的一個親信寶德全給殺了。吳要報仇,馮便跑到曹錕那裡去撒嬌,並託人給自己說情,結果曹錕這個忠厚長者(公認的,可以說是現代劉備)真把他給保下來了。

  因此,馮玉祥雖然不能再做河南督軍,卻負責北京地區的防衛,成為衛戍軍的總司令,這樣就埋下了政變的伏筆。曹錕是東郭先生!張作霖勾結馮玉祥,許以重酬。馮玉祥向吳佩孚討價還價,要求消滅張作霖後自己做東北的一把手。

  吳佩孚認為東北必然要與日本人發生利害關係,直言馮不合適,但又說國家名器有的是,一定會讓煥章(馮玉祥的字)滿意。馮很不高興。吳佩孚四照堂點將後,馮玉祥就要求派發軍餉。吳佩孚說,為什麼其他部隊都沒有索餉,就你的不對索?

但還是給了馮許多軍餉,因為吳知道馮不好管理,怕他鬧事。吳的軍隊是鐵軍,是絕對不會出現臨陣索餉這樣的事情的,但馮的部隊跟吳不是一回事,雖然都屬於直系,但直系內部向來有保、洛之別的。馮玉祥部隊的戰線佈置是寶塔式的,也就是越往前兵越少,可見其已有政變的想法。馮玉祥忌憚吳佩孚的軍事能力,因此一直沒有下定最後決心。

  但吳佩孚在前線督戰時,需要馮玉祥的部隊跟進支援,讓秘書發了一個電報。這個秘書在電報中有“成敗在此一舉”一句,馮玉祥因此認為吳佩孚有麻煩,赫然班師回京政變。這實在是令人不齒的行為!吳佩孚的軍事部署沒有錯,但除了馮玉祥有異心外,他寄以厚望的海軍司令溫樹德竟然沒有執行偷襲葫蘆島的計劃,從而造成戰局被動。

  本來吳佩孚以為自己在四照堂喝茶下棋就可以贏得戰爭的,此時只好駕長車趕赴前線,他一到前線,直軍軍心大振,戰局有所扭轉。就在此時,馮玉祥政變了。吳的部下要求槍斃那個秘書,被吳拒絕。吳佩孚還精通海軍作戰,這個往往被人忽略。所以說,一代將才毀在馮玉祥的手裡,也是中國一大損失。

  馮玉祥回北京後,對曹錕實在是太過分。曹錕可是他的大恩人!他先是殺掉了曹錕最寵幸的一個佞幸,事實上這個人是無足輕重的,馮殺他只是為了奪他的鉅額財產。接著,馮又逼死了曹錕的弟弟曹銳,目的也是為了搶錢。因此,論人品,馮玉祥是絕對無法跟吳佩孚比的。馮玉祥和東陵大盜孫殿英第一次見面就惺惺相惜,說:“兄弟,我不如你,我革活人的命,你卻能連死人的命都革了!”可見人以類聚!把溥儀趕出紫禁城的就是馮玉祥. 趕傅儀是為了偷賣故宮裡面的文物!

  馮玉祥和孫中山有一比,孫中山為了能夠推翻清朝,籌備軍費,四處化緣,跟歐美日列強借款的條件,完全可以說是賣國條款。孫中山做事情也是東一榔頭西一錘,用了這個軍閥,被人家背叛,然後再換一個。雖然如此,也不能說孫中山道德低下,政治家為了更大的目標,往往會放棄一些東西。但不能以此偏廢。孫中山為什麼要把皇帝讓給袁世凱呢?不是他偉大,而是當時他建立的臨時政府,跟袁世凱沒有抗衡的實力。

轉為革命的五原誓師

1925年底,馮玉祥參加反奉戰爭。1926年1月1日,兵敗後通電下野,赴包頭。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任國民革命軍聯軍(後改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宣佈所部加入中國國民黨。在擊潰劉鎮華的鎮嵩軍之後,率領西北軍東出潼關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為國民革命軍指揮官之一。

1927年4月,寧漢分裂之後,先在鄭州與汪精衛會面,後在徐州與蔣介石會面,最後選擇與身在南京的蔣介石合作,並應蔣介石要求,將西北軍中的中國共產黨員“禮送出境”。



中原大戰到抗日同盟軍

1927年,篤信基督教的馮玉祥在河南廢寺逐僧,將大相國寺改成市場。並發動全省毀佛運動,所有和尚、尼姑一律驅逐。所有寺產沒收,寺院改為學校、救濟院、娛樂場所等。繼河南之後,華北各省紛紛跟從,華北佛教因此幾乎衰絕。

1930年(48歲),聯同閻錫山、李宗仁等與蔣介石對抗,引發中原大戰,兵敗後隱居山東泰山。

1933年5月26日,與吉鴻昌、方振武、佟麟閣在察哈爾張家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不久馮系將領均被北平軍分會給予番號拉攏,馮玉祥被迫同意將抗日同盟軍旗幟放下。抗戰期間,曾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委,第三戰區、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但不久被蔣介石撤職。

蘇聯輪船上的意外火災

1948年,馮玉祥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政治委員會主任,與以蔣介石為總統的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徹底決裂。

且看馮玉祥的兩三趣事分析馮玉祥人品:

1923年,吳佩孚過五十大壽,許多人都給老吳送了價值不菲的禮物,而唯獨馮玉祥卻只送了他一罈子清水,並美其名曰“宮廷玉液”,純天然、無汙染的“聖水”。

吳佩孚很無語,有人問:“馮將軍,您這水是從哪裡弄來的?”馮玉祥說:“玉泉山,天下第一大泉。”吳佩孚說:“那麼老遠的運來,真辛苦你的手下了。”這時,老馮的部下冒失地說:“不辛苦,就從我們營地的大甕裡舀的。”

1928年7月2日,馮玉祥被美國的《時代》週刊選為封面人物。這一期的《時代》週刊關於封面人物馮玉祥的報道的開場白是這樣的:他站起來足有六英尺高。

他不是纖弱的黃種人,而是個頭魁梧、皮膚古銅色、很和藹,《聖經》拿在手上或者放在口袋裡的虔誠的基督徒,神槍手,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軍隊的主人。在今天,這樣的人就是中國的一個最強者:馮玉祥元帥。

趙登禹在馮玉祥手下當兵時,長得身高馬大。某次,老馮問:“小趙,你長得這麼高個兒,敢不敢跟我摔跤?”趙說:“把你摔壞了怎麼辦?”老馮說:“看你有沒有那個本事。”

於是,趙毫不客氣地把馮摔了三個跟頭,趙的同伴嚇得面如土色:“趙登禹,你小子敢摔將軍,你完蛋啦!”第二天,老馮跑去找趙登禹:“你給我出列,以後當我警衛官了!”

1938年春,馮玉祥乘火車到西安,下車後去城門附近的小吃攤要了小米粥和窩窩頭吃。老馮問:“今天有什麼喜事啊?這麼熱鬧?”賣粥人說:“聽說是馮玉祥將軍要來啦。”老馮喜滋滋地說:“馮玉祥來就搞這麼熱鬧啊?”

賣粥人說:“是啊,馮將軍是大官。”老馮說:“但他也是個普通人,你見過馮玉祥嗎?”賣粥人說:“沒見過,聽說這傢伙人倒不錯,就是喜歡搶別人的姨太太。”老馮說:“你說的那是張宗昌,我就是馮玉祥,我啥時候搶過人家姨太太?!”

馮玉祥經常讓士兵脫去鞋襪,親自為他們剪腳指甲。有個士兵因喝酒被馮罰,便三個月不洗腳,一脫鞋臭不可聞,他得意地逢人便說:“這次我一定要讓馮將軍暈掉,一定要臭死他!”

中原大戰時,中央軍出動空軍助戰,馮玉祥軍隊很多人一看見飛機都嚇得尿褲子。老馮去安定軍心,問大家:“你們說說,空中飛機多還是烏鴉多?”

眾人答:“烏鴉多。”老馮說:“然則烏鴉拉屎時掉到你們頭上沒有?”“沒有。”老馮說:“所以說,飛機投彈時,能命中的機會就更少了,大家不必害怕。”

馮玉祥搞北京政變不是因為他覺悟高,而是收了張學良五十萬元,這個事兒是美國一個牧師拉的皮條。這話是張學良說的。馮玉祥常對士兵使用暴力,每有士兵犯錯,小則罰跪、棒喝、皮帶抽,重則槍斃。宋哲元被馮用鞋底打過屁股,韓復榘被馮打過軍棍,待其羽翼豐滿後,跑到蔣介石那兒混了。

馮玉祥與張勳帶軍會師兗州,兩軍開拔時,馮與張同坐專車。張的手下屁顛屁顛地跑過來說:“報告大帥,我們的部隊已經運完了,可是馮大帥的隊伍還沒出發。

秩序亂糟糟的,像一群螞蟻,笑死我啦!”張大罵:“混賬東西,莫胡說,我身邊坐的就是馮大帥!”老馮淡定地白了一眼張勳,說:“張大帥,你的人真他媽沒教養。”

陳公博說,馮玉祥那個禁慾狂,自己不嫖娼、不賭博、不抽大煙,也不讓士兵嫖娼、賭博、抽大煙,每次他的士兵來漢口的時候,無不大嫖大抽大賭。

1927年,馮玉祥、于右任同在西安北伐軍中任職。某日,搞全城清潔活動,馮扛著一把大掃帚、於扛著一把大鐵鍬正走著,忽然,馮將掃帚高高舉起,然後猛拍到地上,高聲喊道:“打倒帝國主義!”於也來了興致,舉起鐵鍬拍地,應道:“剷除賣國軍閥!”

西安搞解放婦女運動時,有學生遊行的時候,寫道:“打倒賢妻良母!”馮玉祥看見後,搖頭道:“世風日下,世風日下也!”1929年,蔣介石討伐馮玉祥,郝鵬舉估計馮搞不定蔣。

就離開馮跑到鄭州搞了個澡堂子,接著又搞了個旅館,專門拐賣良家婦女。馮聽說後大罵:“這小子咋沒把他老孃拐過去賣色相啊!”馮的部下說:“他老孃醜得要命,沒人敢嫖,怕嚇死。”

李德全與馮玉祥結婚後,積極投身婦女運動。曾在演講時說:“女子結婚以後,即從事家庭瑣事;而男人仍在社會工作,時時有進步。這樣女子如何能和男子競爭呢?”

為了提高婦女的知識水平,她搞了個“首都女子學術研究會”,除了讓婦女們學習文化知識,還教她們開車和實彈射擊。老馮常點頭讚賞:“好媳婦啊!”

閻錫山評“馮玉祥白天提燈籠見蔣介石”



(北伐時,馮玉祥、蔣介石的合影)

關於馮玉祥白天提燈籠見蔣介石一事,歷來坊間說法頗多,一說馮不滿蔣中正這位賢弟的特務統治,一說馮玉祥痛感國民黨腐敗,青天白日下太過黑暗,以致不得不以燈籠照路,而作為蔣、馮“故交”的閻錫山又是如何看待馮煥章此舉的呢?

日前,筆者見到了曾多年任閻錫山侍從秘書的李蓼源先生的一篇回憶文字——《閻幕瑣記—一個侍從秘書的自述》。文中,李蓼源先生為我們記述了閻錫山的看法。

據《閻幕瑣記—一個侍從秘書的自述》一文載,抗戰期間,時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的閻錫山,雖與蔣介石“表面上互相恭維,骨子裡各懷心思”,但,對馮玉祥此時反蔣——“深為不然”。



(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中原大戰前的合影。 )



[1948年6月,賈景德(右)與戴季陶的合影)

作為馮玉祥、閻錫山聯手發動中原大戰對抗蔣介石的閻方唯一堅決贊成者,時任閻錫山秘書長、國民政府考試院銓敘部部長的賈景德,自重慶回晉南時,曾“向閻了講了馮白天提燈籠見蔣的故事。閻聽後對賈說:‘馮煥章標新立異,乖謬不近人情。’”

“標新立異、乖謬不近人情”便是閻錫山對馮玉祥此舉的評價,而閻錫山又為什麼會對昔日的反蔣盟友馮煥章出此評價呢?



(馮玉祥、蔣介石於廬山的合影)

筆者愚見:“九尾狐狸”閻錫山,人雖狡猾,但,時值抗戰時期,民族大義面前,“兄弟鬩牆外人欺”的道理還是較馮煥章更明白的,蔣介石即便名為抗日領袖,而此時反蔣,只會使自己背上破壞抗戰的罵名,你可以保存實力、偷偷與日軍談判、消極避戰(事實上,閻錫山就是這麼做的),甚或貪生怕死[淞滬抗戰期間,馮玉祥為害怕日機轟炸“白天不在戰區長官部,住在離上海約一百五十里路之宜興張公洞,除偶爾夜間到戰區長官部,白天從未來過,私章交給顧副長官(顧祝同——白梅月下客注),公事由顧處理。顧告知我(白崇禧——白梅月下客注),如要見馮(馮玉祥——白梅月下客注),非至宜興不可”——白崇禧《口述自傳·淞滬戰場雜記》],但,萬不可出此下策。況且,蔣介石正焦頭爛額地協調美、英、蘇及中共等各方關係,此時,以自己不白之軀譏諷面上尚在抗戰之人,縱然你“標新立異”,而在我閆百川看來,仍屬“乖謬不近人情”。

其實,閻錫山對馮玉祥“標新立異、乖謬不近人情”的評價,還可做另外一種解釋。

據李蓼源先生《閻幕瑣記—一個侍從秘書的自述》一文回憶,“一九四四年閻錫山在隰縣西坡底主持建軍。有天上午,閻在院裡來回踱步。見了我便告侍從長張逢吉說:‘你把炕上的那本書給李秘書看看。’張拿書交給我。我一看是馮玉祥寫的《我的生活》。閻說:‘你把馮煥章書中寫我的話,全摘出來。’次日下午我把摘要送閱。他伏在炕桌上,拿著放大鏡看了詳細摘要。然後用鋼筆批:‘紹之、化之研究。電彥光(方聞、駐渝辦事處長),以我名義就近函馮。問煥章如此寫書,與己無益,對友有害,何樂為之?!’”。

據此,我們也可以將閻錫山對馮玉祥白天提燈籠見蔣介石一事的評價,理解為“煥章此舉,與己無益,對友有害,何樂為之?!”

投日將領中馮玉祥西北軍出身投日漢奸最多

投敵的國民政府高級將領在數量上有多少?從來說法不一。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編寫的《抗日戰爭時期重要資料統計集》中列有《國民黨高級將領投日一覽表1939-1944》,認為在此期間投敵的高級將領共有62人。另一種說法則根據葉劍英在1944年6月22日發表的《中共抗戰一般情況的介紹》中提出的統計數據:“但是偽軍的猛烈發展是從1942年開始,也可以說是從孫良誠投敵開始的。從那個時候起,在抗戰營壘中投敵將領共有將級軍官六十七人之多。”這個數字被廣泛引用,《中國抗日大詞典》亦採用67人說,“從1940年開始,國民黨文武官員及其部隊大批投敵,形成降官如毛降將如潮的局面。到1944年國民黨叛國投敵的黨政要員中,有中央委員二十人,高級將領六十七人。”但國民政府軍事將領投日並非從1942或1940年開始,也就是說其實人數比葉劍英所說67人還多。在這些投降的高級將領中,比較有名的有屬於西北軍系統的郝鵬舉、鄭大章、孫良誠,東北軍系統的胡毓坤、鮑文樾等等。

根據對資料的檢索,至少有99名國民政府軍高級將領在1939年至1945年間投降敵偽。令人吃驚的是,在國民政府軍隊各派系中,一直給國人映像積極抗日的西北軍,出漢奸最多。高達46人,佔投敵將領總數近半。包括著名的門致中、石友三、郝鵬舉、公秉藩、孫良誠、孫玉田、張嵐峰、吳化文、孫殿英、龐炳勳等人。在投敵將領中,軍銜最高者為上將孫良誠,任冀察戰區副總司令兼遊擊總指揮,三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西北軍的投敵人數,是列第二的東北軍(11人)的四倍有餘。

結合西北軍歷史上的表現來看,會發現西北軍的高級將領慣於在各大勢力間騎牆,為了維持自己的勢力,不惜充當“三姓家奴”,頻繁跳槽站隊。作為西北軍集團的首領的馮玉祥,有“倒戈將軍”的綽號。在他的手下,還有同樣深得跳槽精髓的數十位“倒戈將軍”,他們有樣學樣,深得馮玉祥倒戈跳槽的真諦。他們長期追隨馮玉祥南征北戰,既有騎牆的兩面派,也有漢奸賣國賊。

韓復榘是馮玉祥的愛將,曾在30年代至40年代風光一時,後不顧馮的勸阻投到蔣介石的懷抱,官至國民黨陸軍上將。然而在抗日戰爭時期因其不戰而放棄濟南並密謀反蔣,被蔣介石以“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槍決。

孫良誠,中原大戰馮敗時投靠國府,命為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抗戰開始後,為冀察戰區副總司令兼遊擊總指揮,三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率所部萬餘,投汪精衛。抗日戰爭結束後,順勢投奔蔣介石。

馮的部將石友三,同樣是三姓家奴。他背叛馮玉祥,投蔣又叛蔣、投張(張學良)又叛張,投日又抗日,罵聲不絕。1938年,他又投共再叛共。1940年4月,石友三遭到八路軍的毀滅性打擊後,遂轉而投靠日軍,做了可恥的漢奸。

張嵐峰在中原大戰後隨孫連仲被蔣介石收編,其後曾參與到馮玉祥抗日同盟軍的活動中失敗後,張嵐峰對抗日的前途悲觀失望,開始投靠日本特務機關。龐炳勳也在中原大戰中倒戈背馮投蔣。

抗戰爆發後,龐炳勳也曾在臺兒莊保衛戰立下戰功,但1943年,其所轄的24集團軍遭到日軍圍攻,在漢奸孫殿英的勸說下,也公然投敵,任偽軍24集團軍總司令。

郝鵬舉同樣也是劣跡斑斑,他同西北軍很多將領一樣,在中原大戰之後背馮投蔣。抗戰爆發後,郝鵬舉也投靠了日偽政權。

鄭大章。在中原大戰後投奔張學良。抗戰爆發後,於1940年投敵叛國,任汪偽軍委委員,中央警衛師長,汪偽中將,後升上將。

門致中,中原大戰後背馮投蔣。曾擔任過國民政府第九路軍總司令,抗戰爆發後,投靠日偽,擔任過華北綏靖軍總司令、晉察冀政務委員會委員兼建設委員會主席等職。

在西北軍內部,同僚之間因發生齟齬而反目成仇、下級出賣上級不僅屢見不鮮,而且往往對頻繁的跳槽站隊毫無廉恥之心。西北軍的高級將領慣於跳槽尋找新靠山,放在誰的手裡都不會安心,也難怪一向排擠雜牌的蔣介石對西北軍格外的刁難了。

就像對待張學良一樣,大陸官方一直以來對馮玉祥的評價就很高,使人有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感覺。日本人矢原謙吉於民國間在北京懸壺濟世,結識大量政海紅人、失意官僚和文化賢達,後來著成《謙廬隨筆》一書,對當時風雲人物多有客觀之描寫,信為野史。書中有幾則記錄了馮玉祥,讀後的感覺是對其人評價並不高。以下為摘錄《馮玉祥欺世盜名》一節的內容。

是時,何遂任立法院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蟄居金陵,鬱鬱寡歡。值餘與丁、彭過訪,大喜過望。置酒高會,聯袂遊湖,席不暇暖。一日,忽於雞鳴寺逢馮玉祥,方與方丈娓娓敘家常。何、丁二人皆曾為馮馳驅,而後皆棄馮而去,相見之下,百感交集,彭則於寒暄後竟不顧而去,始終與馮周旋者,唯餘而已。事後,彭告餘曰:“君亦悉三國人物否,而今吾見馮煥章先生,始知其人貌似劉備,才如孫權,而志比董卓,詐如呂布,運只袁紹耳。”

何、丁二人,亦於馮之偽善終日、欺世盜名頗為不齒。何且告餘曰:馮之謳歌王瑚者,即因王瑚之偽善功夫,猶勝馮一籌。王之為人,所謂滿口“禮義廉恥”者也。

未幾,又逢鹿鍾麟於玄武湖。鹿固西北軍宿將,口碑頗盛。何遂告餘曰:“我自隨孫嶽與馮合作以來,所見多矣。人皆謂鹿為大將才,其實謬矣。鹿雖有過人之才,而乏男兒骨骼,侍堯則吠桀、侍桀則吠堯之人也。”

據何雲:鹿之能得蔣、馮歡心,除能曲意完成任務外,厥在表現絕對服從。鹿每接馮電話,輒起而立正,不至話畢不敢“稍息”。雖在大庭廣眾之間。亦不稍易。此點最合馮之心理......

在張學良晚年口述歷史中,他從多方面多角度地評價與他有過或者接觸或者做過對手的北洋軍閥將領。因為時過境遷,這些將領都相繼謝世,所以,張學良評價起來也毫無顧忌,可以說是恣意汪洋,有什麼就說什麼。研讀他的這些回憶就可以發現,在他所評價的將領中,他認為馮玉祥無論從為人還從做事上,都是非常差勁的人物。下面是從他的口述回憶中摘錄的有關馮玉祥的幾段評價:馮玉祥手下的人哪,好幾個都很殘忍;馮也很殘忍,他殺人。我對他很難過的,我這人向來不做這種事。

林肯說的話是真理,他說的這句話,我太佩服了,你呀,可以欺騙,在政治上你可以欺騙一個人所有的時間,你把這人欺騙一輩子,他都信仰你;你也可能欺騙多數的人少數的時間,你可是不能欺騙所有的人所有的時間。人,不是都是傻瓜,人不能把所有的人完全欺騙。他一時成功可能,中國有句話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你可以失敗,但是假若真理在你那兒,那你不能算失敗。我從不欺騙人。馮玉祥這人專門說假話,他差不多沒有真話,我跟他接觸就有這樣的感覺。但結果還不是欺騙到他自己身上,馮的失敗就是因為誰也不信你了。

你這個人,說話沒信用了,那你就在哪也站立不了了,你要想做一個大的事情,做一個真正的政治上,你想統治,那你總得有你自己確定的主意。那個人—馮玉祥專門做假。帶兵倒是很會帶兵,所以韓復榘,石友三叛變哪。韓復榘已經是軍長了,他跟我說,馮玉祥要他在門口給自己站崗,韓說,我有兒子、孫子,我實在受不了了,所以他後來不叛變了嗎?

馮玉祥死得很慘。我認為那是俄國人有心把他弄死,燒死了。在船上,有個小電影機,我也有一個,它是有一個變壓器,變壓器容易著火。

張學良為何對馮玉祥評價這樣差?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張學良看來,馮玉祥在郭松齡倒戈中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

郭松齡之所以倒戈,馮玉祥和李景林能夠與之聯合,是重要的外援。有了這個外援,不但沒有後顧之憂,而且可以得到配合。從馮玉祥與郭松齡簽訂的密約看,雙方應該真誠配合。但是,馮玉祥為了自己的利益,卻在背後挖了郭松齡的牆腳。

1925年12月初,郭松齡正率大軍向瀋陽進發,戰鬥處於激烈的白熱化狀態,正需要馮玉祥和李景林的聲援。但恰在這個時候,馮玉祥卻突然率軍大舉進攻李景林的部隊。直隸督辦李景林,也是郭松齡反奉所聯繫的對象,在郭松齡起兵前,李景林已經宣佈脫離奉系,加入馮玉祥和郭松齡的聯合陣線,馮玉祥也為此感到高興,在他的日記中也有所透露。但是,這個時候,馮玉祥為了拓展自己的地盤,卻不顧道義,進攻李景林,搶奪了直隸省的地盤,並霸佔了天津作出海口。相互聯合的三家,兩家自己打起來了,自然使郭松齡陷入了孤軍奮戰的境地。郭松齡倒戈反奉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條,但馮玉祥從背後來這麼一下子,也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僅如此,在郭松齡起兵時,鎮守熱河的闞朝璽擁兵觀望時,馮玉祥覺得有機可乘。他突然出兵,奪取了熱河。

這樣,郭松齡兵敗後,馮玉祥則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地盤,東起天津、西迄蘭州,長城內外的草原牧場,盡成他馮玉祥國民軍的天下。馮玉祥的這種表現,在素以講義氣為做人宗旨的張學良看來,未免太不地道了。

問題還有另外一面。前面說過,儘管郭松齡起兵反奉,但張學良對郭松齡的情誼依然沒有變。他在晚年對郭松齡依然有惺惺相惜的懷念之情。因為有對郭松齡的這份情意,就更加重了他對馮玉祥出爾反爾的表現的憎恨。這恐怕是他晚年對馮玉祥評價甚差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如果細細說起來,馮玉祥在北洋軍閥將領中的表現,在張學良看來,肯定也不那麼光明磊落。人們知道,馮玉祥有個“倒戈將軍”的雅號。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本來是與吳佩孚聯合,一起對張作霖作戰,但當張作霖給他送上大筆的銀子時,他卻反戈一擊,成了奉系的幫手,並回京推翻了曹錕政府。在張學良看來,馮玉祥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隨時倒戈。郭松齡反奉自然也是倒戈,張學良卻把這筆賬算在了馮玉祥的身上——因為馮玉祥會倒戈,那麼郭松齡的倒戈,也是馮玉祥策動的。

郭松齡倒戈失敗以後,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的奉系軍閥,揮軍南下,所選定的第一個對象就是馮玉祥。我們不能說這是張學良為郭松齡報仇的舉動,但顯然有這樣的因素在內。

馮玉祥雖然通過郭松齡倒戈之際,拓展了自己的地盤,但也因此得罪了張氏父子;而此前他倒戈回擊的吳佩孚,也對他咬牙切齒。張氏父子一起兵,吳佩孚就予以配合。這樣,馮玉祥就很快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馮玉祥為求自保,便進而與在南方的汪精衛和蔣介石聯絡。


金山萬丈


具體到馮玉祥來說,他打的旗號比民國其他的軍閥往往高大上具有正向性一些,比如他打出的“國民革命軍”就很有迷惑性,在這一口號之下,馮玉祥幹了什麼?

不能說毫無“革命”之舉,但這種行為,有多少是順應革命潮流,有多少是投機革命,趁機擴大地盤,裡面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問題。

就在大革命興起前夕,也就是1924年,馮玉祥發動在歷史上稱為北京政變的革命行為,趕走了清廢帝溥儀,在一短時間內可謂是大快人心。

但是,馮玉祥作為反叛將軍的本性其實也暴露無遺,怎麼理解呢?清廢帝或者宣統帝退位,就民國來說,是有明確的法律文件規定其地位和待遇的。


清室優待條例一共四條:第一、清帝遜位後暫居紫禁城,以後移居頤和園;民國政府每年撥款400萬元,作為清室開銷;可保持帝號,以外國君主之禮待之;妥善保護清室財產。

從1912年2月12日裕隆太后發佈攝政詔書,宣佈退位到1924年,從來沒有人公然違抗過這些條例。

尤其是清室保有的大量文物和財富,就像一個潘多拉盒子,為什麼?一旦被人打開,將一發不可收拾,世人皆記住了孫殿英盜掘清陵,殊不知就在1924年所謂的“北京政變”時期,我國的文化瑰寶再次遭受兵痞的侵擾。

馮玉祥派心腹大將鹿鍾麟到紫禁城逼宮,讓溥儀等搬出皇宮,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次鹿鍾麟到訪帶走了大批珍貴文物以充實軍餉。

馮玉祥開了頭,給後來的軍閥樹立了榜樣,原來軍餉還可以這麼弄,很難講1928年孫殿英的套路不是受到馮玉祥的啟發。

後來的孫殿英盜掘的清陵文物價值幾何?已不得而知,其實馮玉祥這次帶走的比孫殿英只多不少。這也說明了馮玉祥仍然是軍閥一枚,奉行有奶便是孃的軍閥策略,為了擴張勢力,不擇手段的本質。


當然,由於馮玉祥打的旗號實在冠冕堂皇,他巧取豪奪故宮文物的歷史事實在當時根本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牌坊立的好,幹壞事又何妨!


歷史三日談

其實不難理解,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是馮玉祥長期堅持反蔣,第二是他對共產黨態度比較友好,他麾下的將領和部隊,有不少從抗戰時期就已經開始投共。基本上就是這兩個原因,引起了許多果粉的不滿,開始黑他。

馮玉祥是安徽人,出身軍人世家,十二歲的時候就已經入伍從軍,加入北洋軍。辛亥革命的時候,他駐紮在開灤煤礦附近,和一些朋友一起發動起義,反對清朝。

北洋政府時期,他多次倒戈,先是在奉命南下與南方軍隊作戰時,突然在湖北武穴停兵不前,打亂了北洋政府原來的軍事部署。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又突然倒戈,回師北京,導致直軍全線崩潰,奉軍進入關內。而他在進入北京之後,派兵進入故宮,驅逐了居住在故宮裡的清朝皇室,溥儀等人倉皇遷往天津居住。

他的這個做法當然違背了清廷宣佈遜位時和袁世凱的約定,也就是優待清室條例。不過,馮玉祥自己在回憶錄中對此辯護說,他認為故宮是屬於全國人民的,在清廷遜位之後,就應該歸還給人民,而不應該讓清廷繼續據為己有。而在故宮裡繼續稱孤道寡的清朝小朝廷,在他看來,更是辛亥革命不徹底,留下的尾巴。所以,他認為他驅逐清廷,是為辛亥革命掃尾,完成反對帝制的最後任務。

之後,他又和奉軍分裂,發生戰爭,戰敗後他通電下野,去了蘇聯考察,他麾下的軍隊則退往綏遠。在蘇聯考察結束回國後,他又在五原誓師,先率軍從綏遠南下,解了西安之圍,以陝西為根據地,招兵買馬,宣佈西北軍全軍加入國民黨,參加國民革命,西北軍也改為國民軍,率軍出潼關,開始北伐。

馮玉祥在北方主要以吳佩孚、張宗昌為主要作戰對象,進行北伐。在河南擊敗吳佩孚的直系軍隊,有力策應了南方的北伐軍,最後和北伐軍在河南會師。經歷了國共分家和寧漢合流之後,馮玉祥和北伐軍合力北伐,將奉軍驅逐出了京津冀地區,迫使張學良最後宣佈改旗易幟,基本上完成統一的任務。

馮玉祥的軍隊在當時的北洋軍中,也很特立獨行。不但在軍隊裡辦隨營學習,培養軍官,而且早在駐軍河南的時候,就辦了一個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幫助即將復員退伍的士兵學習一點技能,以便於他們在退伍之後能夠安身立命,而不用去嘯聚山林,為患鄉里。他在駐軍的時候,也經常要求軍隊參與救災,或者興修水利,造福地方。

中原大戰中,馮玉祥戰敗,被迫宣佈下野。九一八之後,他又馬上通電全國,號召奮起抵抗。1932年,他自己離開下野後居住的黃山,到華北召集舊部,組織抗日軍隊,並在南口與日軍激戰,最後是在日軍與中央軍的夾擊之下,才失敗了。他麾下的西北軍,也是抗戰初期國軍各部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敢於和日軍拼刺刀,打肉搏戰。

但從南口抗戰失敗之後,馮玉祥就脫離了軍隊,他原來手下的軍隊也分別自找出路。好一點的比如韓復榘,早早投降蔣委員長,成為雄居山東的地方軍閥。差一點的比如石友三,因為沒有穩定的地盤,隨時都有被蔣委員長徹底消滅的可能,所以投降了日寇。孫連仲、張自忠等人則在抗戰中立下汗馬功勞。高桂滋等人則在抗戰中,就倒向了八路軍。

總體而言,馮玉祥從北洋到民國時期,都是稍有的具有進步意識和進步思想的高級將領,軍隊相對來說比較少為禍地方,而且經常會幹一些造福地方的事情。在愛國的問題上,更是一馬當先,在各地軍閥還在忙著混戰的時候,他就率先發動抗日,而且身體力行。在對共產黨的態度上,也是比較友好的。

所以說,後來評價他是愛國將軍,其實是一個比較恰當的評價。至於那些指責他頻繁倒戈,動輒背叛舊主的人,其實還是在堅持封建道德那一套。吳佩孚本來也有一定程度的進步思想,但他就始終堅持對曹錕保持封建道德下的愚忠,最後變成了軍閥,走到了歷史潮流的對立面,成了國家進步的阻力和障礙。


蕭武

馮玉祥將軍是個好人,我為什麼開篇就用好人來形容他呢?因為他是個有信仰的人,他的信仰是為國為民,這是俠義之道。那麼又怎麼有許多人給他低評價呢?因為馮玉祥將軍為了信仰幾次改換門庭,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那個時代不允許有為國為民的人。

馮玉祥,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他有著許多外號,最著名的莫過於“倒戈將軍”之稱。既然有人說他不對,那我就來帶大家看看他做的不對的事情,因為他做的太多了,我列舉三例。

第一件,灤州起義倒滿清。馮玉祥本是陸軍第二十鎮第八十標第三營管帶,可以說他的日子本來是圓滿的,直到有一天,革命黨人戴錫九,孫諫聲等人找到了他,闡述了革命的思想。那一刻這個熱血青年沸騰了,他決定轉換門庭,為革命,為國家獻身。那麼這一次的倒戈我們能怪他嗎?不能,我們更應該欽佩他。起義失敗以後,馮玉祥因此被捕,並且被遞解回籍。

第二件,護國運動倒袁世凱。1915年,袁世凱悍然稱帝,此時的馮玉祥因為早先參與革命事業,現在也可以說的上是功成名就了。但是他沒有被袁世凱所給與的富貴矇蔽雙眼,毅然投身討袁行列,並且還勸告他的上司不要支持袁世凱,最終四川宣佈了獨立,馮玉祥將軍可以說是出了很大力氣的。這一次倒戈我們能怪嗎?不能。

第三件,武穴停兵倒段祺瑞,這又是馮玉祥一次倒戈的例子。1917年11月孫中山舉起護髮大旗,段祺瑞便讓馮玉祥部下和孫中山的護法軍作戰。可惜的是,馮玉祥倒戈了,馮玉祥直接通電全國,主張罷兵息爭,並且還直接批評段祺瑞“不與外人叫雌雄,只與同胞爭勝負”的反動主張。


置身民主,功在國家。 ——毛澤東挽馮玉祥。這是毛澤東同志給馮玉祥將軍的評價,很恰當,很合理。馮將軍的一生可以說是盡在這個八個字當中,即使他屢次倒戈,可是我們不能就這樣認為他是不對的,而應該認識到他為什麼倒戈。


一樹梅花一放翁

很多人看不上馮玉祥,主要是覺得這位老哥的人品差點意思。



識時務,沒骨氣

周玳,建國前當過晉綏軍炮兵司令,建國後擔任過山西省政協委員,曾寫了一篇《閻錫山發動中原大戰概述》,其中有一段對於馮玉祥的評價:

馮玉祥這人,語言和外表極力裝作好人,內心卻十分陰險狡詐,手段更為毒辣。他慣用痛哭流涕迷糊人心的方法來奉承人;可是一旦有了利害上的衝突,不管親疏,都會遭到他的暗算。

按周玳的說法,馮玉祥大體就是個小人。你對他有好處的時候,很會裝孫子。一旦你和他有利益衝突,立刻就能把你賣了。



馮玉祥一生曾多次倒戈,有說是“八次”,也有說是“九次”。這裡按照“九次”來羅列:

  1. 灤州起義倒滿清;
  2. 護國運動倒袁世凱;
  3. 武穴停兵倒段祺瑞;
  4. 北京政變倒吳佩孚;
  5. 反奉戰爭倒張作霖;
  6. 五原誓師倒北洋;
  7. 國共分裂倒共產黨;
  8. 中原大戰倒蔣介石;
  9. 國共內戰倒蔣介石

馮老哥確實不負「倒戈將軍」的雅號。有人調侃其表字「煥章」應改為「換章」(打麻將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是啥意思)。

平心而論,老馮的這些倒戈行為倒也不能一言蔽之都是不靠譜!起碼倒滿清,倒袁世凱,還是順應歷史潮流,具有進步意義的。

只是背主倒戈的次數實在太多,即使放在風雲變幻的民國時代,也是獨一份,難免顯得不太有骨氣了。

惜命如金,缺少軍人氣概

老馮是行伍出身,按說也是槍林彈雨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加上人長的膀大腰圓,一身的尚武氣質,怎麼看都不像個貪生怕死的主。

可按照各路人馬的說法,這老哥又確實是惜命如金,一有風吹草動就跑的沒影的人,絲毫沒有軍人視死如歸的氣概。



在《張發奎口述自傳》裡這樣寫道——

“八一五”在上海南翔長官部召集軍事會議時,日機臨空,警報突至。不要以為基督將軍(馮玉祥)身材魁梧,練兵有方,但膽子極小,他奪門而出,踉踉蹌蹌,向外面田塍直奔,一個不留神,滑腳跌進了稻田,弄得渾身上下盡是泥漿。使與會將領張治中、楊虎等都為之忍俊不禁。

抗日戰爭,表現差強人意

老馮從1937年全面抗戰以後,基本上就從政壇銷聲匿跡了,再冒頭就是快解放的當口了。很多人說是蔣介石搞的鬼,好像是一代名將被白白耽誤了。

說實話,以老馮在抗戰中的幾次表現來看,這老哥得虧是出國考察去了。要真的讓他留下來跟日寇周旋,坑的是日寇還是自己人,那都是不好說的事。



1937年,老馮出任第3戰區司令,第3戰區負責上海戰事,這個戰區司令的位子還是相當重要的。

然而,老馮除了8月15日去了次南翔,其他時間基本上不去前線。以至於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在前線視察發現的最大問題就是——找不到戰區司令,只有副司令顧祝同一個人在那忙前忙後。

白崇禧問顧祝同,司令官跑哪兒去了?顧祝同只能如實告知,由於日機空襲猛烈,馮長官既不來前線,也不在無錫的長官部,而是待在宜興的一個巖洞裡(張公洞)。

不去前線,老馮待在後方憋什麼大招呢?按他自己的說法是要向乃木希典看齊。日俄戰爭的時候,乃木希典把戰事都交給參謀,自己就做兩件事:一是健身,二是等死。所以老馮也把戰事都甩給了顧祝同,自己就騎車爬山,寫寫抗日歪詩。



對於向乃木希典看齊這件事,老馮是很以為得意的,到了逮誰跟誰說的程度。有一次,郭沫若同志來訪,郭沫若說他每日必做之事是吃飯和寫作。老馮得意的說,自己每日必做的也有兩件事:一是等日本人殺自己,二是用禿筆頭寫幾首歪詩罵日本人。

要說老馮你是個文人騷客,這麼搞還是挺有氣節的,但頂著一個戰區司令的帽子,你這不是坑爹麼?

白崇禧覺得老馮立志要學乃木希典,可能是跟蔣委員長賭氣。畢竟上海全是中央軍,老馮覺得自己指揮不動,所以消極怠工。

於是白崇禧建議把老馮調到在黃河以北、山東北部、河北等地開闢新的第6戰區。一來老馮熟悉當地的情況,二來那裡的幾位大將,宋哲元、孫連仲、劉汝明、馮治安等人都是老馮的舊部,他指揮起來應該沒問題。



蔣委員長接受了白崇禧的建議,隨即任命老馮為第6戰區司令。結果老馮上任沒多久,華北各路將領都要求更換馮玉祥。

這事就尷尬了,這些人大都是老馮舊部,這咋還反對上老領導了?原來老馮到第6戰區升級換代了。原先在第3戰區,老馮貓在巖洞裡躲轟炸,現在是搞狡兔三窟躲轟炸。

為了躲日機轟炸,老馮每天更換長官部的辦公地點,有時一天更換兩三次。這下好了,不僅日機找不到老馮,連部隊長都經常聯繫不上老馮了。

戰區長官部一換地方,整個戰區的通訊網絡就要調整,軍情戰報經常無法準時送達,導致延誤戰機。說實話,這還不如讓老馮繼續向乃木希典看齊,待在後方健身等死,對抗日的貢獻來的更大,起碼不添亂吧。

就這樣,在華北沒待多久,馮玉祥就被“建議辭職”,回南京做起了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的閒職,安安心心在家健身等死。

日本代理人?

老馮在抗戰中還是做了些事情的,效果如何放在一邊,但至少是在抗日。比如,組建察哈爾抗日民眾同盟軍。



但尷尬的是,可能是老馮之前太“識時務”,以至於蘇聯人都認為他搞察哈爾抗日民眾同盟軍是別有用心。

1933年,哈馬丹在《真理報》上發表文章對老馮的行為進行了一番分析:

由日本代理人直接資助並指導的馮玉祥集團採取了反對南京;政府(蔣介石)的態度。馮玉祥表面上當然是反對“日本軍隊"的,而實際上他是日軍的先鋒。最典型的事例如,馮玉祥身在張家口,卻對佔領察哈爾省三分之二土地的日軍不放一槍,不打一仗。現在他出動打日本了,可是他的軍隊卻不開向前線,而且進入了從平津地區撤退的中國軍隊的後方。馮玉祥(雖然沒開一槍),但卻為日軍指揮部在察哈爾發動新的進攻並佔領張家口提供了絕好的藉口。

蘇聯人的這個分析有失偏頗,老馮搞察哈爾抗日民眾同盟軍確實有些投機的想法,但要說他是“日本代理人”還是不太可能的。這老哥在這種大是大非面前,還是沒有越雷池的。

結語

綜合來看,馮玉祥既有時代的共性,也有他自身的特性。

身為舊軍閥的代表人物,在馮玉祥身上,集合了那個時代舊軍人的痼疾,沒有政治信仰,缺乏現代格局,更沒有國家意識。這是他所處時代的共性。作為個人,這位老哥兩面三刀,私德不佳,這是他的特性,也是他受人詬病的核心原因。

畢竟,沒人會打心眼裡喜歡一個小人


月下沒有花

馮玉祥不僅是正面形象,後半生也是正能量,面對日本侵華態度堅決的主張抵抗,對妥協派投降派毫不留情的斥責和鬥爭,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時,馮玉祥在上海的槍炮聲中視察19路軍的陣地,鼓舞激勵官兵奮勇殺敵,軍民們高呼“馮玉祥萬歲”。1933年,馮玉祥和過去的老部下方振武吉鴻昌等人在張家口成立了抗日同盟軍,收復淪陷的多倫等地,開創自“九一八”以來中國軍隊首次收復失地,全國為之振奮。馮玉祥也多次不留情面的抨擊國民黨的黑暗和腐朽,曾經大白天打著燈籠去開會,說天太黑了。破壞了抗日同盟軍殺害了吉鴻昌的老蔣不敢得罪馮玉祥也無可奈何。抗戰勝利後,因為堅決反對打內戰,支持民主運動,老蔣派馮玉祥出國“考察”去了。老蔣怎麼容得下敢說真話的人?

馮玉祥畢竟出身舊軍閥,不可避免的有侷限性,比方說家長作風,有一次電話裡訓斥吉鴻昌,吉鴻昌得跪著接電話,還向馮玉祥保證確實是跪著接電話的。官兵有升官的往往屁股要先挨一頓板子,接受了新思想的黃埔實習生們無法接受認同,幾天就跑了個精光。頭條兒裡說馮是“倒戈將軍”,tm的反清起義也算是倒戈?還有造曹錕的反,曹錕長期拖欠馮部的軍餉經費,現在有人願意給老闆打工不要工錢嗎?大大小小的軍閥就是軍閥,有幾個好鳥兒?當然了,馮玉祥也比較矯情,比方說為了表示清廉樸素不用公家提供的茶具,可他自己攜帶的茶具是名貴瓷器燒製的。個人給馮玉祥高評價


立志成蟲

我來回答一下吧。我認為是很多人的刻意抹黑。和一些人看了所謂的某些回憶錄,卻忘了寫回憶錄的作者也是當事人。而當事人都是有立場的。不可能中立的情況。首先,我們先看他倒戈的八次是哪幾家。 第一次灤州起義倒清政府。第二次護國運動倒袁世凱。

 第三次武漢停兵倒段祺瑞。第四次北京政變倒曹錕。第五次拉郭松齡倒張作霖。 第六次五原誓師倒北洋。第七次國共分裂倒共產黨。第八次中原大戰倒蔣。這裡邊反清,反蔣,反北洋,都沒錯吧,段祺瑞是北洋總理,曹錕是北洋總統,還是賄選總統。所以說這裡邊第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六次。就算他蔣介石也是反的吧。至於五次。我們從前邊能看出馮是反北洋,支持北伐的。北伐軍目標就是張作霖,沒啥錯吧。還有第七次,寧漢合流反共。這事就是蔣挑起的吧,如果馮有罪,蔣有沒有罪?縱觀八次倒戈,有七次倒的是和蔣的觀點是一至的。而且馮玉祥,反清,反袁。支持北伐,支持孫中山。支持抗抗戰。所以大節不虧。縱觀其一生,在軍閥混戰時期多次下野又多次起兵,綁架暗殺政敵,充滿對軍隊地盤的執著和對權力的渴望,是典型的舊軍閥行徑。抗戰爆發後,雖然在軍事上不再有大的作為,但其一直堅持著抗戰的主張,並且為民族大義不再執著於個人得失,積極擁護國民政府,奔走於各種抗日活動,不失為一個愛國軍人。周恩來總理在悼念馮玉祥將軍時稱:“馮玉祥將軍是一位從舊軍人轉變而成的堅定的民主主義戰士;雖然和所有的歷史人物一樣,由於政治視野的侷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馮玉祥將軍為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將是永垂不朽的。


宿寐凌歌

不吹他,也不黑他:

1開封的相國寺,誰毀的,為何毀掉?

2進了故宮,趕走滿清餘孽,西北軍撈了多少?

3殺徐樹錚,按照個人恩怨算是報仇,按照大義呢?

4鼓動郭鬼子反張家,背後又捅了人家一刀吧。

5反清、從北洋軍閥中出走,都可以誇讚。其他行為呢,說他追求進步,不如說他是機會主義者罷了。

6國共決裂,他把部隊裡的一些共產黨員禮送出境。事後,清共,一點不比其他派系手軟吧。

7老蔣作為名義上的領袖,整編全國的軍隊,統一軍令政令。太祖這樣做就是無比正確,老蔣就是在瞎折騰?一群草頭軍閥,不甘心,紛紛起兵反蔣。先不說錯,但是對嗎?

8西北軍有個優良傳統,老長官沒了兵權,最喜歡去老部下的新部隊視察。稍不留心,他就把你的部隊拐跑了。老馮這麼幹過,吉鴻昌也這麼幹過。不過,湖北的那個師長,追回了被吉拐跑的一個旅。

9老馮,在上海周邊,對日作戰。按照白崇禧將軍的觀點,他怕死,怕敵機,所以躲的遠遠的。老馮的粉絲辯解道:他指揮不動那些部隊,一個人沒意思,所以沒親臨前線。事實上呢,張發奎將軍呢,處境類似,還不是在一線指揮部隊,浴血奮戰。

10白崇禧提議,讓老馮去北方,指揮十幾萬老部隊,負責華北戰略區。老蔣呢,非常贊同,下了委任狀。老馮,興沖沖地殺過去了。結果呢,宋上將稱病、韓上將避而不見、其他的將領要麼敷衍,要麼逃避。老馮,無奈地回來了。李宗仁、程潛、陳誠……也指揮過許多西北軍的老人,為何沒有獲得這種待遇?

11不當漢奸,為抗日募捐,為抗日做宣傳,老馮還是好樣的。

12至於內戰中,一個軍人,戰敗被俘或者戰敗投降,都沒啥好苛求的。也有一些嫡系/旁系/非嫡系非旁系的軍人,為國民黨殉節。老馮呢,已經沒有任何權力,不過是在國共的夾縫中,企圖發展自己勢力的第三黨派。事實上,那些民主黨派基本都是這個情況,有自己的人馬、組織、物質基礎、情報系統……

他的死,總覺得有克格勃或者中情局的影子吧。說不好,他捲入了境外的關係。至於國民黨,勢力還觸不到美蘇的勢力範圍去。如果在國內被殺,國民黨的軍統中統,逃不掉關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