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農村衰弱,城市不能獨榮

都市的一切繁華,是要建設在農村上面的,城市繁榮的背後不能聽到農村破產的呻吟。

我們看到近年農村破產之演進的結果,盜匪充斥,流毒社會,國家秩序因而不寧。舉凡一切罪惡多半是以農村破產為直接的或間接的原因。

這是1934年10月25日張學良在湖北省農村建設運動大會開幕典禮上的講話。

張學良:農村衰弱,城市不能獨榮

任陸海空副司令時的張學良

在普通人的眼裡,張學良僅僅是個丟失東北的敗家子,喜歡搞女人的花花公子、紈絝子弟。殊不知,張學良在主政東北期間,為東北人民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有些事至今令東北人受益。然而,受歷史變遷等種種因素影響,那些事跟檔案館裡的陳年檔案一樣,躲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與塵埃為伍。

張學良主政東北時期,非常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繁榮,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鼓勵倡導農家子弟畢業後回到農村去。當然這話他可不是一拍腦門子就說的,他的後面是一系列的獎勵措施。張學良為發展東北農業曾想出很多辦法,尤其重視墾殖事業。

張學良:農村衰弱,城市不能獨榮

這是1929年張學良為《東北大學校刊》的題詞

張學良根據“寓兵於農”之說,大力推行軍墾和民墾。1928年6月張作霖去世,張學良子承父業主政東北,7月他便成立了興安屯墾區公署,任命炮兵司令鄒作華為興安屯墾區督辦。張學良把整軍與發展生產結合起來,把屯墾與開發邊陲、鞏固國防結合起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張學良在進行屯墾工作的同時,還很重視接收關內移民問題。與目前東北人口面臨著急劇負增長、年輕人畢業後爭先恐後去往北上廣等大城市乃至國外所不同的是,100年前的情況與現在恰恰相反。上世紀20年代,關內向東北曾經大規模移民,連英、美、德、日等一些專業技術人員也受張氏父子高薪的誘惑,來東北效力。至今居住在東北的民眾中,有許多就是那時候的關內移民的後代。

張學良:農村衰弱,城市不能獨榮

民國初年的移民大潮

據文獻記載,1925年關內往東北移民有49萬人,1927年到1930年每年都在百萬以上。特別是1929年高達120萬人。對於數以百萬計的移民,東北當局不僅表示歡迎而且給予多方照顧。如在《興安屯墾區移民辦法》中明確規定:“被移民戶住室,由公家予為建築。”等等。諸位客官看清楚啦,“由公家予為建築”翻譯過來就是“由政府提供免費住房”。當然那時候東北的富庶程度在全國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老百姓個個都是心明眼亮的。

由於實行正確的墾殖移民政策。加之許多“農事試驗場”指導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東北農業產量(這可不僅僅是GDP)上升,據東三省官銀號調查,1929年東北主要農作物總產量為1836.4萬噸,創歷史最高紀錄。

讀罷此文的東北人,問問家裡老人,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還是關內移民呢?若是移民後代,您祖上又是什麼時候從自何方而來呢?歡迎您留言。

覺得不錯,點個贊哈!更多精彩,期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