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一個不想當將軍的英雄,又怎能是好領袖呢?

電視劇《少帥》的熱播,讓國民又重新認識了張學良這位民國時期的國民老公,無論歷史教科書有多洗腦,張學良的民族英雄形象在腦海中印象有多深刻,看過《少帥》這部劇後,相信對張學良的認識都改觀不少;

相較以往反映張學良題材的電視劇,《少帥》算得上良心之作,已經極大程度上還原了歷史上少帥的原貌,但是距離史上最真實的那位少帥,還是要差一些距離的。

張學良:一個不想當將軍的英雄,又怎能是好領袖呢?

張學良的標籤

張學良,歷史教科書給他貼上了“民族英雄”、“愛國將領”的標籤;

不少同志也是看了電視劇《少帥》後才知道張學良是“癮君子”、是“花花公子”、是那個年代的“國民老公”,電視劇還是給了教科書面子,依舊在有意的刻畫著張學良的“英雄”形象,電視劇裡的少帥給人的感覺像武俠小說裡滿富家國責任感,卻一身壞毛病的大俠。

直到看了《張學良口述歷史》這部由晚年張學良口述,唐德剛先生主筆的大作,就徹底顛覆以往對張學良的印象,心目中本來就不太多的“英雄”光環瞬間消失。

本以為這部在2014年8月才全部公開的少帥九十多歲時口述的歷史承載著許多民國時期鮮為人知,觸目驚心的大歷史故事,卻不料大都是些鮮為人知,風花雪月的大人物故事。

“平生無缺憾,唯一好女人”

晚年評價自己“平生無缺憾,唯一好女人”的少帥,有著和清乾隆朝名臣紀曉嵐一樣的信條“生我的,我不敢;我生的,我不淫!”

以“把妹”為愛好的張學良長得帥,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

大軍閥張作霖之子,自然不缺錢;愛好廣泛,在那個連開汽車都沒有太多人會的年代裡,張學良會開飛機,再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

擁有這些連當今中國都少有男人可以企及的優秀條件的張學良,“把妹”自然無往而不利。張學良也自認“把妹”有道,“泡妞”、“吊碼子”是自己最拿手的事情。

張學良正經交往的女朋友十一位,還有著不計其數的情人,但不同的是,在那個有錢有勢的男人納妾娶小被視作常事的年代裡,風流少帥也只有於鳳至趙一荻兩房,後來被囚禁期間的張學良,因信奉基督教,所以決定堅守一夫一妻無妾制(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於是正式書信給於鳳至離婚,趙一荻成為正妻,也許張學良不知道該對誰負責!也從來沒想過對這些與他風花雪月的女人負責!

總覺著喜愛風花雪月的少帥打心底並不想成為一方豪傑

,一軍統帥,張學良不止一次的表示,東北軍是壓在他身上的擔子,羈絆了他風一樣步伐,他也曾嘗試擺脫這種束縛,在西安事變後,他終於擺脫了東北軍的束縛,卻迎來了對人生自由的限制。

拋開別的不看,作為一方領袖,其素質,相較其父張作霖是遠遠不足的。

從1928年,皇姑屯事件後,張學良繼任奉軍最高統帥,東北地區最高領導人,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抵抗撤出東北。

僅僅三年的時間,小張就把父親老張經營了十餘年的東北拱手相讓給了和他有殺父之仇的日本,這三年時間裡,小張先後辦了東北易幟、中東路事件、中原大戰三件大事,其中只有在中原大戰中,小張才表現出了一些老張原來“坐東北而虎視天下”的雄才,其餘事件,都透露著他的各種不成熟。

也許可以說“東北易幟”的根本是張學良對日本的國仇家恨和對國家統一的期望,但是作為一方領袖,應該做的是如何讓自己領導的勢力的利益最大化。

隨後中原大戰和九一八事變也證明,“國仇家恨”和“維護國家統一”只不過一個幌子,張學良真正缺乏的除了對外界形勢認知不足的雄才之外,還正是那份“家國情懷”的

責任感

張學良對南京國民政府的認識是不到位的,蔣介石急於做統一中國的領袖。但蔣介石政府從來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過中國,蔣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從未改變,也不僅僅是針對內,只是因時局事態不同而有輕重緩急罷了。

張學良對蔣介石的絕對服從並沒有讓蔣介石對東北軍有多放心,中東路事件和後來西安事變前的“剿共證明”:蔣介石就是想讓蘇聯紅軍、國內紅軍與東北軍在對抗中互相消耗,然後坐收漁利。

東北易幟前,奉軍內部並不是沒有人提醒張學良易幟的策略,和易幟的後果,張作霖的老謀士楊宇霆向張學良提出了一套間於齊楚的方案,總結一下,大致意思是:以親日威脅南京,以易幟威脅日本。假易幟,假親日,轉嫁壓力,從而確保,奉軍對東北的控制和在東北利益最大化,這其實是一則保全東北和奉軍的最好辦法,張學良非但不聽,加之對楊宇霆這位前朝老臣總是擺出長輩架子的厭惡,於是將楊宇霆和另一位張作霖在位時期的老臣重臣常蔭槐

一起除掉。

中東路事件被蔣介石坑了以後,張學良不知是看清了蔣介石的廬山真面目,還是長了心眼。1930年的中原大戰,張學良利用這次軍閥混戰,坐收漁利,兵不血刃的成為了民國二把手。如果張學良真心維護國家統一,就應該二話不說的帶著東北軍出關同蔣介石一起幹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然而張學良並不是這麼做的,中原大戰從頭至尾,張學良的態度就很曖昧。

當然,一心一意跟著蔣介石幹也未必有好處。對於雙方的拉攏,張學良一直在討巧,一直在觀察哪方勝算更大,等待哪方給出更高的價碼。最終,馮玉祥的西北軍倒戈使蔣介石獲得勝利,張學良也不失時機的率東北軍出關,接手控制中國北方,從而成為了中國北方的實際最高領導人。

然而好景不長,張學良民國二把手的椅子還沒坐熱,中原大戰結束僅一年後就爆發了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的爆發除了又一次暴露張學良對形勢認知能力差的短板外,還讓他背上了“不抵抗將軍”和“賣國賊”的稱號,就算在東三省的放棄抵抗可以理解為對形勢的估計失誤,但是在東北失守,日軍意圖昭然若揭後,日軍侵佔綏遠和熱河的時候,張學良依舊下令放棄抵抗就讓人費解了。

各項史料和張學良本人的口述歷史也證實,“放棄抵抗”不是南京政府的命令,而是張學良自己的主張。張學良當時有決策北方一切軍政要務的權力,手上有當時裝備精良的東北軍,“放棄抵抗,拱手相讓”和“抵抗了,守不住”是有本質上區別的。從忠孝節義的角度來講,張學良對東三省的直接放棄是對老帥張作霖創下基業的不負責、是對東北人民的不負責。

東北落入日本人之手後,日本就有了原本屬於張家父子的“坐東北而虎視天下”的優越條件,東北地區成為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大後方,使得以後的抗日變得更加困難。

對於後來的西安事變,說是張學良贖罪也好,洗刷罵名也罷,形勢所迫也成。眾說紛紜,但是不能否認“西安事變”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西安事變”確實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然而,西安事變後,張學良的所作所為,就像在外閱女無數,風流倜儻的他對一生摯愛著他的兩房夫人于鳳至、趙一荻以及所有的女朋友和情人一樣,他不知該對誰負責,也或者從來就沒想過負責。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本著對蔣介石負責到底的態度,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南京,他不是不知道此舉凶多吉少,連宋美齡都勸張學良不要護送蔣介石回南京,但是少帥一意孤行。

張學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囚禁生涯自此開始,且不論張學良當時是什麼想法,至少他沒有替他帶出關的,也是他最應該負責的東北軍的未來想過,他這一走東北軍群龍無首,群龍無首的東北軍自然還要面對蔣介石的各種打壓、排擠。

於是,東北軍遣散的遣散,降日的降日。東北軍這支本與日本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的軍隊,成為了降日人數最多的軍隊之一。考慮到東北軍這樣的結局,張學良的離去算不算負責任呢?他到底該對誰負責?

縱觀張學良的一生,雖然活了一個世紀,其精彩之處卻在二十一歲到三十六這十五年的時間裡,自繼承東北到西安事變,他的所作所為總有種和宋襄公相似的感覺,追求和標榜著一些事物,卻沒有對自己最應該負責的人或事負責到底。

張學良是被歷史選中的,選中他成為東北王的繼承人,然而他似乎不太情願,可是歷史並沒打算放過他,又選中他揹負不抵抗將軍的罵名,選中他做了中國近代史上最了不起的事情之一,他不負責的做了驚天動地大事,但相比這些大事,他似乎更喜愛那些風花雪月,更喜歡做“國民老公”。

一個不想當將軍的英雄,又怎能是好領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