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此人,曾三造共和,特別是“西安事變”,客觀上為全國統一抗戰,以及我黨在國民政府“第五次圍剿”高壓下獲取時間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他一直以光輝的形象存在於大家心目中。對短期的民族利益有好處,對長期的國家形勢是否有貢獻?這個見仁見智。
文章、李雪健主演的電視劇《少帥》有沒有改變大家對張學良的認識?歷史人物都是複雜多面的,不能簡單以好和壞來區分,就像張學良在自己90歲大壽時懺悔:“我是一個罪人,並且是罪人裡的罪魁。”
筆者淺知一些歷史文獻、電報,以及唐德剛撰寫的《張學良口述歷史》(以下簡稱回憶錄),試著從其它角度將張學良展現給大家,儘量少的提出個人觀點,只擺事實。他到底是怎樣一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
第一:九·一八揭秘
張學良1931年不戰而丟黑龍江、吉林、遼寧、熱河、察哈爾共五省。直接導致後來日本侵略軍長驅直入,以及1932年慘烈的“一·二八淞滬抗戰”。
►事件經過:
1931年9月18日夜,張學良陪同英國公使在北京中和戲院看戲,褚民誼剛好上臺唱了一出《空城計》,就有人向當時擁兵40萬的“全國陸海空副總司令”張學良通報:日軍一個營500人沒有帶武器,赤手空拳衝進北大營,抵抗不抵抗?他說:不用,小事,我瞭解日本人,日本政府不會支持那些軍官的,我父親早都說過。
北大營是奉軍最精銳的駐紮地,東北軍還沒來得及動手,就接到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北大營裡有坦克、飛機、大炮等等,是
當時全國最好的陸、空軍,當時“國民中央軍”飛機只有50架,而奉軍飛機就有260多架,且其空軍主力都是留法深造過的。駐紮在東北的就有16.5萬人,而總共駐軍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才1萬多人。就這種情形下,十幾萬東北軍倉皇撤退,將東三省拱手相讓。九·一八之後,實際上日本並沒能佔領東北全境,最重要的錦州、山海關還在東北軍手裡,這倆地方自古以來都是咽喉要道。比如明清之間的戰爭,只要守住這裡,當年的“關寧鐵騎”也是進不來的。全國呼籲張學良守住,張學良就是不守!最後錦州、山海關也不抵抗放棄掉了。緊接著日本就到了熱河、察哈爾、華北,當時的行政院長汪精衛飛到北平去求張學良守住熱河,說如果不打,中央政府可能就維持不住了。張學良給他一個理由:“我那樣做問心有愧,我不惜一戰用我部下的生命換取你們的政治生命?那不是我張學良乾的事!”自此汪精衛和張學良交惡。
而這個時候,其他人在幹嘛?抗戰爆發,西北軍、國民中央軍著名的關麟徵第52軍、閻錫山的晉軍裡商震一個軍,共同趕赴長城抗戰,交戰慘烈。數十萬東北軍在旁邊觀戰,國仇家恨去哪了?他為什麼不打?張學良的“不抵抗主義”後來所有的歷史學家都證明並不是蔣介石的命令,張學良在晚年被採訪時也對記者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以不抵抗表示我抵抗。”記者問他是否覺得不抵抗導致東北丟失很快,他說“我抵抗了,不是一樣的快?”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狠心將東北三千萬父老扔給了日本鬼子?中國歷史上沒有哪個人能這麼喪地辱國的!漢奸汪精衛也沒出賣這麼多土地呀;蔣介石抗戰雖然也失地,但至少打了,盧溝橋打了,上海淞滬也打了,四川也保衛了,沒打贏那是沒辦法。所以說,真正不戰而拱手相讓中國三分之一國土面積的,僅此一人!
其實,張學良不開一槍另有原因。且聽下回分解。
筆者將於下回,從政治、軍事、經濟、性格四個方面揭秘張學良不抵抗的真正內幕!
敬請期待!
閱讀更多 孤形隻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