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失眠經驗分析

健康睡眠 益智護腦”,這是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失眠是困擾很多糖友的問題,睡眠不好不僅僅是沒精神,還會影響血糖控制、認知功能等,並增加心腦血管病等疾病的發生風險。應該說,失眠是一種身心疾病。

睡眠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我們大約有1/3的時間都處於睡眠之中。睡眠對於鞏固記憶、促進腦功能發育、促進體力與精力恢復、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功能、保護中樞神經系統等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世界範圍內約1/3的人存在睡眠問題。《睡眠相關家居環境標準》2016年調研結果顯示,40歲以上中年群體中健康睡眠者僅佔22%。失眠症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睡眠障礙之一,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診斷標準者高達10%~15%,且失眠症往往呈慢性化病程,近半數嚴重失眠可持續10年以上。失眠嚴重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誘發交通事故等意外而危及個人及公共安全,對個體和社會都構成嚴重的

研究發現,失眠症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家族史、精神疾患等,而且曾經發生過失眠的人更容易再次發生失眠,其再次發病率是普通人群的5.4倍。

年齡 失眠症的顯著危險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失眠症的患病率也逐漸增加。

性別 女性患病風險約為男性的1.4倍,該比例在45歲以上人群中甚至增至1.7倍。

家族史 有家族史的普通人群的新發病率是無家族史人群的3倍。

精神疾患 70%~80%的精神障礙患者均報告有失眠症狀,而50%的失眠症患者同時患有一種或多種精神障礙(如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焦慮症等)。

促發因素

有一種理論認為,年齡、性別、遺傳、性格等易感因素令特定個體對失眠易感,如果又出現了促發因素,比如重大生活事件(如親人離世、失業)、應激(如生病、不良情緒),超過了發病閾值,失眠就會急性發生。

維持因素:

失眠在出現之後,還需要有維持因素的存在,才會達到診斷失眠症的持續時間和頻度要求。維持因素指的是使失眠得以持續的行為和信念,包括短期失眠後採取的不良睡眠行為(如延長在床時間),短期失眠導致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尤其是對失眠本身產生焦慮或恐懼。

心理治療:應作為首選的失眠症治療方法(尤其是妊娠期、老年、兒童患者),因為從長期療效和安全性來看,心理治療要優於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的目的是通過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和行為因素,增強患者自我控制失眠症的信心,具體方法包括認知治療、睡眠限制、刺激控制、鬆弛療法、矛盾意向療法、多模式療法、音樂療法、催眠療法等。患者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接受心理治療。

中醫治療:心膽氣虛證 患者表現為心悸膽怯,不易入睡,寐後易驚,平素遇事善驚,氣短倦怠,自汗乏力,可選擇棗仁安神膠囊。

  肝火擾心證 患者突發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後多夢驚醒,伴有胸脅脹悶、善太息、口苦咽乾、頭暈頭脹、目赤耳鳴、便秘溲赤等症狀,推薦服用龍膽瀉肝丸。

  痰熱擾心證 患者失眠時作,惡夢紛紜,易驚易醒,平素常頭目昏沉,脘腹痞悶,口苦心煩,飲食少思,口粘痰多,可嘗試服用珍珠末。

  胃氣失和證 此類患者的失眠多發生在飲食後,平時脘腹痞悶,食滯不化,噯腐酸臭,大便臭穢,納呆食少,推薦使用歸脾丸。

  瘀血內阻證 患者失眠日久,躁擾不寧,夜多驚夢,夜不能睡,夜寐不安,並存在其他瘀血表現,如面色青黃或面部色斑,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飲水即嗆,乾嘔,或心悸怔忡。這類患者可選擇血府逐瘀丸、七十味珍珠丸等藥。

  心脾兩虛證 患者表現為不易入睡,睡而不實,多眠易醒,醒後難以復寐,伴有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納谷不香、面色萎黃、口淡無味、腹脹便溏等症狀,可考慮選用歸脾丸、柏子養心丸等。

  心腎不交證 患者夜難入寐,甚則徹夜不眠,同時心中煩亂,頭暈耳鳴,潮熱盜汗,健忘,口舌生瘡,大便乾結,男子夢遺陽痿,女子月經不調,推薦方藥為六味地黃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